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类型过敏性结膜炎患者眼表组织中白细胞介素-4、5和13的表达 被引量:24
1
作者 姚娟 李冰 郑晓汾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24-929,共6页
背景 过敏性结膜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4(IL-4)、IL-5和IL-13在过敏性结膜炎中发挥重要作用,但这些因子对不同类型的过敏性结膜炎患者的作用是否一致尚有待证明.目的 探讨IL-4、IL-5和IL-13在不同类型过敏性... 背景 过敏性结膜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4(IL-4)、IL-5和IL-13在过敏性结膜炎中发挥重要作用,但这些因子对不同类型的过敏性结膜炎患者的作用是否一致尚有待证明.目的 探讨IL-4、IL-5和IL-13在不同类型过敏性结膜炎患者眼表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不同类型过敏性结膜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13年4月至2014年9月在山西省眼科医院就诊的春季角结膜炎(VKC)患者20例40眼、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SAC)患者20例40眼和常年性过敏性结膜炎(PAC)患者20例40眼,并纳入同期健康志愿者20人40眼作为正常对照.用消毒刮刀在上睑结膜刮取结膜上皮细胞,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结膜上皮细胞中IL-4、IL-5和IL-13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采用1μl毛细玻璃管于受试者下睑颞侧睑缘处吸取泪液4μl,Luminex液相芯片测定受试者泪液中IL-4、IL-5和IL-13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表明,VKC组、SAC组和PAC组患者结膜上皮细胞的细胞质中均可见到IL-4、IL-5和IL-13的阳性表达,而在正常对照组受试者结膜上皮细胞中未发现IL-4、IL-5和IL-13的表达.以正常对照组IL-4、IL-5和IL-13 mRNA的表达量为对照,VKC组、SAC组和PAC组中IL-4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11±1.24、2.71±0.71和2.00±0.80,IL-5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02±0.43、2.07±0.45和1.47±0.50,IL-13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6.44±0.66、4.35±1.26和2.39±0.86,4个组间IL-4、IL-5和IL-13 mRNA相对表达量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1.32、220.18、162.49,均P<0.01);其中VKC组IL-4、IL-5和IL-13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SAC组和PAC组,SAC组IL-4、IL-5、IL-13 mRNA的相对表达量高于PA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对照组受试者泪液中未检测到IL-4、IL-5和IL-13表达,VKC组泪液中IL-4、IL-5和IL-13蛋白质量浓度分别为(14.06±3.50)、(10.88±1.82)和(34.28±8.42) pg/ml,SAC组分别为(7.71±0.65)、(5.10±1.33)、(23.77±6.29) pg/ml,PAC组分别为(3.30±1.50)、(2.43±1.28)和(17.67±4.28) pg/ml,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00.29、260.49、128.23,均P<0.01);其中VKC组IL-4、IL-5、IL-13蛋白质量浓度明显高于SAC组和PAC组,SAC组IL-4、IL-5和IL-13蛋白质量浓度明显高于PA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IL-4、IL-5和IL-13参与多种类型过敏性结膜炎的发病,但在不同类型过敏性结膜炎患者中眼表的表达均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结膜炎/免疫 T淋巴细胞 眼部炎症/免疫 白细胞介素-4 白细胞介素-5 白细 胞介素-13 上皮细胞/眼 泪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15
2
作者 肖启国 刘祖国 +3 位作者 张梅 罗丽辉 黄挺 陈家祺 《眼科新进展》 CAS 2002年第3期197-199,共3页
目的 了解国人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临床已确诊为过敏性结膜炎的患者 84例 16 1眼症状及体征量化评分后进行分析。结果  84例 16 1眼过敏性结膜炎患者 ,平均年龄 (38.6 1± 12 .72 )岁 ,男 2 8例 ,女 5 6例 ,平均病... 目的 了解国人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临床已确诊为过敏性结膜炎的患者 84例 16 1眼症状及体征量化评分后进行分析。结果  84例 16 1眼过敏性结膜炎患者 ,平均年龄 (38.6 1± 12 .72 )岁 ,男 2 8例 ,女 5 6例 ,平均病情积分 11.79± 4 .36 ,其中急性过敏性结膜炎 77例(91.6 7% ) 14 8眼 ,慢性过敏性结膜炎 7例 (8.33% ) 13眼 ,两者的病情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 (P<0 .0 1)。过敏性结膜炎最常见症状为眼痒 (10 0 .0 0 % ) ,最常见的体征为结膜充血(10 0 .0 0 % )。2 6 .19%的患者伴有眼外过敏性疾病病史。结论 过敏性结膜炎是一类以青中年女性发病为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结膜炎 临床特点 眼痒 结膜充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短期冲击滴眼联合盐酸奥洛他定维持滴眼治疗慢性过敏性结膜炎 被引量:20
3
作者 贺燚 穆红梅 +2 位作者 孙秉基 张英朗 皮白木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59-561,共3页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短期冲击滴眼联合盐酸奥洛他定维持滴眼治疗慢性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32眼)慢性过敏性结膜炎(巨乳头性结膜炎12眼,春季性结膜炎20眼)的临床资料,32眼均局部采用1g·L-1地塞米松短期冲击滴...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短期冲击滴眼联合盐酸奥洛他定维持滴眼治疗慢性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32眼)慢性过敏性结膜炎(巨乳头性结膜炎12眼,春季性结膜炎20眼)的临床资料,32眼均局部采用1g·L-1地塞米松短期冲击滴眼治疗10d,再采用1g·L-1盐酸奥洛他定和人工泪液维持滴眼治疗42d,观察患者疗效。结果 1个疗程后,32眼中显效20眼(包括巨乳头性结膜炎12眼,病程在2~3a的春季性结膜炎8眼),好转10眼,无效2眼。对于疗效不满意的12眼再进行1个疗程治疗后,显效4眼,好转8眼。结论地塞米松短期冲击滴眼联合盐酸奥洛他定维持滴眼治疗慢性过敏性结膜炎,可显著改善巨乳头性结膜炎和病程较短的春季性结膜炎眼部症状和体征,但对病程较长的春季性结膜炎的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盐酸奥洛他定 慢性过敏性结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对过敏性结膜炎小鼠结膜M细胞增殖及白细胞介素4、JAK1、STAT6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杨军 何宏 钟兴武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28-1031,共4页
目的探讨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对过敏性结膜炎小鼠结膜M细胞增殖及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 4,IL-4)、JAK1、STAT6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SPF级Barb/c小鼠18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6只;用卵清蛋白和Al(OH)3对模型组和... 目的探讨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对过敏性结膜炎小鼠结膜M细胞增殖及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 4,IL-4)、JAK1、STAT6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SPF级Barb/c小鼠18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6只;用卵清蛋白和Al(OH)3对模型组和治疗组小鼠造模。造模后治疗组采用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治疗,每天滴眼2次,每次1滴;模型组滴加等量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理。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小鼠眼睑结膜M细胞数;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IL-4、JAK1、STAT6含量;RT-PCR检测眼睑组织中JAK1、STAT6 mRNA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眼睑组织中JAK1、STAT6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眼睑结膜组织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标本中M细胞阳性率远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治疗组M细胞阳性率有所下降,低于模型组(P<0.05),但仍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推测过敏性结膜炎病程与M细胞阳性率升高有关。ELISA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血清中IL-4、JAK1、STAT6含量远高于空白对照组(均为P<0.05);治疗组IL-4、JAK1、STAT6含量均较模型组显著下降(均为P<0.05);治疗组血清中IL-4、JAK1、STAT6含量均稍高于空白对照组(均为P<0.05);推测过敏性结膜炎发病过程中伴随血清中IL-4、JAK1、STAT6含量变化。眼睑组织中,模型组JAK1、STAT6 mRNA以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远高于空白对照组(均为P<0.05);治疗组JAK1、STAT6 mRNA以及蛋白相对表达量较模型组显著下降(均为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M细胞增殖与过敏性结膜炎病程具有相关性,其增殖可能与IL-4-JAK1-STAT6信号通路的激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结膜炎 M细胞 白细胞介素4 JAK1 STAT6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洛他定与普拉洛芬滴眼液联合治疗对过敏性结膜炎患者免疫球蛋白、HA及ECP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4
5
作者 李建昌 刘秀明 徐新淮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0期2870-2872,2876,共4页
目的:观察奥洛他定滴眼液单独或联合普拉洛芬滴眼液在治疗过敏性结膜炎(allergic conjunctivitis,AC)中的临床应用,分析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组胺(HA)及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的变化。方法:将收治的90例AC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 目的:观察奥洛他定滴眼液单独或联合普拉洛芬滴眼液在治疗过敏性结膜炎(allergic conjunctivitis,AC)中的临床应用,分析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组胺(HA)及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的变化。方法:将收治的90例AC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给予奥洛他定滴眼液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以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检测所有受试者外周血免疫球蛋白、HA及ECP水平。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IgG、IgA和IgE水平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治疗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HA和EC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HA和ECP水平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治疗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显著性(P<0.05)。结论:相对于奥洛他定滴眼液,奥洛他定滴眼液联合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AC患者,更能有效调节体液免疫功能,降低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可能是临床治疗AC患者的有效参考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结膜炎 奥洛他定滴眼液 普拉洛芬滴眼液 免疫球蛋白 组胺 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评价过敏性结膜炎患者的视觉质量 被引量:5
6
作者 叶芬 朱小敏 +1 位作者 陆燕 黄振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41-1143,共3页
目的运用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ptical quality analysis system,OQASⅡ)评价过敏性结膜炎患者的视觉质量,为临床研究提供相关的数据。方法选择30例(60眼)过敏性结膜炎患者纳入过敏性结膜炎组;另选取30例(60眼)正常人纳入对照组。获... 目的运用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ptical quality analysis system,OQASⅡ)评价过敏性结膜炎患者的视觉质量,为临床研究提供相关的数据。方法选择30例(60眼)过敏性结膜炎患者纳入过敏性结膜炎组;另选取30例(60眼)正常人纳入对照组。获得并分析两组受试者的视力、屈光参数、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以及泪液分泌试验。通过眼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仪记录各组受试者泪河高度、泪河深度以及泪河横截面面积。采用OQAS II记录调制传递函数截止空间频率(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cut off frequency,MTF cutoff)、斯特列尔比(Strehl ratio,SR)、客观散射指数(objective scattering index,OSI)、对比度分别为100%、20%、9%时的OV值(OV100%、OV20%、OV9%)。比较两组各数据之间的差异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分析数据资料间的相关性。结果过敏性结膜炎组和对照组球镜度、柱镜度、泪液分泌试验、泪河高度、泪河深度、泪河横截面面积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过敏性结膜炎组的BUT为(8. 12±1. 91) s,较对照组(10. 81±2.53) s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过敏性结膜炎组的MTFcutoff、SR、OV100%、OV20%、OV9%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 OSI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MTFcutoff、SR、OV100%、OV20%、OV9%值与BUT呈正相关性(均为P <0. 01); OSI值与BUT呈负相关性(P <0. 01)。结论过敏性结膜炎患者的视觉质量低于正常人群,而这些改变可能与患者泪膜稳定性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结膜炎 泪膜 视觉质量 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过敏性结膜炎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云 刘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52-1257,共6页
过敏性结膜炎是儿童常见眼表疾病,然而对于儿童过敏性结膜炎的研究报道却较为匮乏。各国儿童过敏性结膜炎患病率逐年上升,且病程长、易反复,严重影响患儿生活质量。了解儿童过敏性结膜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最新研究进展,... 过敏性结膜炎是儿童常见眼表疾病,然而对于儿童过敏性结膜炎的研究报道却较为匮乏。各国儿童过敏性结膜炎患病率逐年上升,且病程长、易反复,严重影响患儿生活质量。了解儿童过敏性结膜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最新研究进展,可帮助临床医师提高对儿童这一特殊人群过敏性结膜炎的理解和重视。因此,有必要将目前儿童过敏性结膜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结膜炎 儿童 流行病学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洛他定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过敏性结膜炎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7
8
作者 赵春宁 秦宏 +3 位作者 杨洪滨 吴红 王琇 安明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8期140-142,共3页
目的探讨奥洛他定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效果及其对眼干燥症的预防作用。方法将2012年11月至2015年11月青岛市市立医院门诊收治的过敏性结膜炎患者184例(186眼)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92例(93眼)。对照组患... 目的探讨奥洛他定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效果及其对眼干燥症的预防作用。方法将2012年11月至2015年11月青岛市市立医院门诊收治的过敏性结膜炎患者184例(186眼)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92例(93眼)。对照组患者给予奥洛他定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与体征的变化情况、泪膜破裂时间(break up time,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试验)结果、角膜荧光素染色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7天症状与体征评分、BUT、SchirmerⅠ试验结果及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但试验组患者上述指标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诉眼红加重、眼痒、刺激感等不良反应。结论奥洛他定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过敏性结膜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洛他定 玻璃酸钠滴眼液 过敏性结膜炎 眼干燥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目熏洗剂治疗过敏性结膜炎38例 被引量:4
9
作者 李蓉 燕涛 +1 位作者 薛金山 李全智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9期1870-1871,共2页
目的:观察明目熏洗剂熏洗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疗效。方法:80例结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8例采用明目熏洗剂熏洗治疗;对照组42例予以色甘酸钠滴眼液,用药1滴/次,4次/d,疗程10天。结果:试验组用药10天后的缓解眼痒效果达78.95%,缓... 目的:观察明目熏洗剂熏洗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疗效。方法:80例结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8例采用明目熏洗剂熏洗治疗;对照组42例予以色甘酸钠滴眼液,用药1滴/次,4次/d,疗程10天。结果:试验组用药10天后的缓解眼痒效果达78.95%,缓解充血效果76.32%,总有效率78.95%,对照组分别为73.80%,69.05%和71.4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明目熏洗剂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疗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结膜炎 明目熏洗剂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刺激序列对鼠实验性过敏性结膜炎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包秀丽 赵菲菲 韩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27-430,共4页
目的构建豚草花粉诱导的小鼠过敏性结膜炎动物模型,观察免疫刺激序列胞嘧啶-磷酸-鸟嘌呤(cytidine-phosphate-guanosine,CpG)DNA对过敏性结膜炎的免疫刺激作用。方法将16只BALB/c小鼠分为CpG DNA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只,均于左足部局... 目的构建豚草花粉诱导的小鼠过敏性结膜炎动物模型,观察免疫刺激序列胞嘧啶-磷酸-鸟嘌呤(cytidine-phosphate-guanosine,CpG)DNA对过敏性结膜炎的免疫刺激作用。方法将16只BALB/c小鼠分为CpG DNA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只,均于左足部局部注射豚草花粉和氢氧化铝悬浮液进行初次致敏,在注射后第14天右眼结膜囊内滴用豚草花粉溶液进行再次致敏;其中CpG DNA实验组在再次致敏前3d给予CpG DNA滴眼,对照组给予PBS滴眼。观测指标包括症状得分、眼穹隆部结膜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及结膜IL-12p40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CpG DNA实验组小鼠仅偶有眼睑或球结膜充血水肿等过敏反应,眼局部反应均较对照组明显减轻(均为P<0.01)。CpG DNA实验组临床症状得分为(5.50±1.6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88±1.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60,P=0.003)。CpG DNA实验组小鼠穹隆部结膜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每高倍视野镜下细胞计数为(16.12±9.31)个,明显少于对照组的(67.25±20.63)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9,P<0.01)。CpG DNA实验组结膜组织中IL-12p40 mRNA的表达上调,是对照组IL-12p40 mRNA相对表达量的9.2倍。结论在致敏初始阶段给予CpG DNA能够明显抑制小鼠过敏性结膜炎的过敏反应和晚期炎症反应,其作用可能与CpG DNA诱导IL-12p40过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刺激序列 过敏性结膜炎 非甲基化的胞嘧啶-磷酸-鸟嘌呤 细胞免疫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过敏性结膜炎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26
11
作者 吴开力 李坤珂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61-665,共5页
过敏性结膜炎是一类常见的眼科疾病,且发病率逐年升高。该病的眼部症状难以忍受且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眼科临床对于过敏性结膜炎的诊断和治疗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临床诊疗中,眼科医师可结合过敏性... 过敏性结膜炎是一类常见的眼科疾病,且发病率逐年升高。该病的眼部症状难以忍受且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眼科临床对于过敏性结膜炎的诊断和治疗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临床诊疗中,眼科医师可结合过敏性结膜炎患者的病史、体征给予适当的实验室检查,使患者得到充分、明确的诊断,在给予适当药物治疗的同时可通过明确变应原使患者得到合适的脱敏治疗。眼科医师应当担起对过敏性结膜炎诊断和治疗的重任,重视开展变应原检测和特异性免疫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结膜炎 诊断 治疗 变应原 特异性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敏性结膜炎的结膜印迹细胞学改变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声桃 徐筠 魏秋彩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8期618-618,共1页
关键词 过敏性结膜炎 印迹细胞学 杯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洛他定对过敏性结膜炎患者血清及泪液中相关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于静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9期2742-2744,共3页
目的:探究奥洛他定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血清及泪液中ECP及IgE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94例过敏性结膜炎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色甘酸钠滴眼液治疗,治疗组给予奥洛他定滴眼液治疗。治疗后... 目的:探究奥洛他定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血清及泪液中ECP及IgE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94例过敏性结膜炎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色甘酸钠滴眼液治疗,治疗组给予奥洛他定滴眼液治疗。治疗后2周统计2组临床疗效,记录并对比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检测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及泪液中相关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2周2组血清及泪液中HA、ECP、IgE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下降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洛他定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色甘酸钠滴眼液,其可更有效地降低血清及泪液中ECP及IgE水平,快速缓解患眼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结膜炎 色甘酸钠 奥洛他定 泪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氯芬酸钠滴眼液相结合奥洛他定滴眼液用药治疗方式在过敏性结膜炎患者中使用的治疗意义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赵文燕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38-140,共3页
目的观察双氯芬酸钠滴眼液相结合奥洛他定滴眼液用药治疗方式在过敏性结膜炎患者中使用的治疗意义分析。方法将在湖北省黄石市妇幼保健院近期(2017年1月—2020年6月时期)收治以过敏性结膜炎为诊断的患者98例,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每组4... 目的观察双氯芬酸钠滴眼液相结合奥洛他定滴眼液用药治疗方式在过敏性结膜炎患者中使用的治疗意义分析。方法将在湖北省黄石市妇幼保健院近期(2017年1月—2020年6月时期)收治以过敏性结膜炎为诊断的患者98例,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每组49例,其中49例实施以单纯奥洛他定滴眼液治疗为对照组,而另49例患者则以双氯芬酸钠滴眼液相结合奥洛他定滴眼液治疗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和体征评分,临床治疗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症状、体征评分下降,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4.08%稍高于对照组2.04%,复发率0低于对照组6.1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93.88%高于对照组7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过敏性结膜炎患者中,使用双氯芬酸钠滴眼液相结合奥洛他定滴眼液用药治疗,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症状与体征评分,提高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氯芬酸钠滴眼液 奥洛他定滴眼液用药 相结合治疗方式 过敏性结膜炎 治疗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拉洛芬在治疗慢性过敏性结膜炎中的临床观察
15
作者 郑琦 向金明 +1 位作者 董自平 温静君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1期646-647,共2页
目的对比0.1%普拉洛芬和0.1%氟米龙治疗慢性过敏性结膜炎的疗效.方法:选择临床确诊为慢性过敏性结膜炎患者100 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 例,分别用0.1%普南扑灵滴眼液和0.1%氟米龙滴眼液点患眼,毎日4 次.于点药后第7 日、第... 目的对比0.1%普拉洛芬和0.1%氟米龙治疗慢性过敏性结膜炎的疗效.方法:选择临床确诊为慢性过敏性结膜炎患者100 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 例,分别用0.1%普南扑灵滴眼液和0.1%氟米龙滴眼液点患眼,毎日4 次.于点药后第7 日、第14 日以及第28日进行复查.对两组的结膜形态及眼压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28 天有效率相比,眼表症状改善率分别为98%和90%,眼内压改变分别为减低1.1mmhg 和增加1.5mmhg.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普拉洛芬与氟米龙相比,是一种更有效安全的控制慢性过敏性结膜炎的症状及不良反应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拉洛芬 慢性过敏性结膜炎 氟米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倍诺喜滴眼液致严重过敏性结膜炎2例
16
作者 刘爽 陶海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12期952-952,共1页
关键词 倍诺喜滴眼液 过敏性结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条件下建立过敏性结膜炎小鼠模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白梦天 李韵 胡竹林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0-337,共8页
目的分别在不同抗原、不同激发途径、不同小鼠周龄条件下,建立过敏性结膜炎小鼠模型,通过比较免疫应答状态,筛选最佳致敏条件,为过敏性结膜炎小鼠动物模型的建立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 SPF级Balb/c小鼠65只,在不同抗原(卵清蛋白、豚... 目的分别在不同抗原、不同激发途径、不同小鼠周龄条件下,建立过敏性结膜炎小鼠模型,通过比较免疫应答状态,筛选最佳致敏条件,为过敏性结膜炎小鼠动物模型的建立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 SPF级Balb/c小鼠65只,在不同抗原(卵清蛋白、豚草花粉、屋尘螨),不同激发途径(灌胃、雾化吸入、皮下注射),不同小鼠周龄(1周龄、2周龄、3周龄、8周龄)条件下构建过敏性结膜炎小鼠动物模型。RT-qPCR检测小鼠结膜组织中CCL5 mRNA、IL-17 mRNA相对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单细胞悬液IL-17占CD4^+T细胞百分比。结果同阴性对照组比较,卵清蛋白组、屋尘螨组、豚草花粉组IL-17百分比、CCL5 mRNA及IL-17 mRNA表达均上升,其中,以豚草花粉组上升的最为显著。同阴性对照组比较,皮下注射组、灌胃组、雾化吸入组、阳性对照组IL-17百分比、IL-17 mRNA表达均上升,CCL5 mRNA在灌胃组中的表达与阴性对照组接近,皮下注射组的表达水平更接近阳性对照组。1周龄、2周龄组小鼠IL-17百分比、CCL5 mRNA、IL-17 mRNA表达水平较为接近,但显著低于3周龄、8周龄组小鼠。结论豚草花粉在构建过敏性结膜炎小鼠动物模型中具有更好的致敏性。皮下注射法激发抗原在过敏性结膜炎小鼠动物模型构造中可取得较满意效果,尽管未见明显眼部症状及体征,但全身和局部均呈致敏状态。3周龄Balb/c小鼠免疫应答反应已较为接近成年Balb/c小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结膜炎 白介素17 屋尘螨 卵清蛋白 豚草花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耳穴贴压对过敏性结膜炎患者血清及泪液ECP、HA、LTB4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田歌 郝小波 +4 位作者 吴大力 黎海平 王云 刘建平 赵建英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1666-1669,共4页
目的: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耳穴贴压对过敏性结膜炎患者血清及泪液ECP、HA、LTB4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1月—2018年2月本院72例过敏性结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眼睑冷敷、生理盐水冲洗及配戴深色眼镜、人工泪液治疗... 目的: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耳穴贴压对过敏性结膜炎患者血清及泪液ECP、HA、LTB4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1月—2018年2月本院72例过敏性结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眼睑冷敷、生理盐水冲洗及配戴深色眼镜、人工泪液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耳穴贴压治疗,治疗4周后评价疗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清及泪液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ECP)、组胺(histamine,HA)、白三烯B4(leukotriene B4,LTB4),记录不良反应状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77. 78%低于观察组94. 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血清ECP分别为(6. 11±2. 27)μg/L、(4. 36±1. 86)μg/L,血清HA分别为(93. 76±14. 20)μg/L、(81. 28±13. 24)μg/L,血清LTB4分别为(89. 62±14. 16) pg/mL、(78. 62±13. 46) pg/mL,泪液ECP分别为(6. 53±4. 01)μg/L、(3. 29±2. 44)μg/L,泪液HA分别为(60. 94±12. 35)μg/L、(41. 13±10. 59)μg/L,泪液LTB4分别为(35. 16±10. 57) pg/mL、(22. 69±9. 61) pg/mL,对照组和观察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不良率8. 33%与观察组不良率13. 8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耳穴贴压对过敏性结膜炎患者的疗效显著,有利于降低血清及泪液ECP、HA、LTB4含量,且患者可以耐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附子细辛汤 耳穴贴压 过敏性结膜炎 ECP HA LTB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CD4^+T细胞表面信号淋巴细胞激活分子在过敏性结膜炎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徐卫星 徐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34-338,共5页
目的研究外周血中CD4^+T细胞表面信号淋巴细胞激活分子(signaling lymphocytic activation molecule,SLAM)在过敏性结膜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临床过敏性结膜炎患者10例作为病例组,健康体检者1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抽取静脉血,用ELIS... 目的研究外周血中CD4^+T细胞表面信号淋巴细胞激活分子(signaling lymphocytic activation molecule,SLAM)在过敏性结膜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临床过敏性结膜炎患者10例作为病例组,健康体检者1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抽取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中总IgE的表达情况,同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细胞表面SLAM的表达情况,分析CD4^+T细胞表面SLAM表达与血清中总IgE表达的相关性。另选取清洁级雌性两月龄Balb/c小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各10只,第1天于模型组小鼠尾根、足垫皮下处注射弗氏佐剂和豚草花粉PBS液混合物,第7天、第14天腹腔注射强化,对照组用弗氏佐剂和PBS混合液代替;第15天,每只小鼠给予花粉蛋白粗浸液进行滴眼激发,激发后1 h,取眼球用于制作病理切片,收集静脉血用于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细胞表面SLAM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豚草花粉特异性IgE表达;分析两组小鼠外周血中SLAM、血清中特异性IgE的表达有无显著差异,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外周血中CD4^+T细胞表面SLAM表达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6),病例组血清中总IgE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2),病例组SLAM表达与总IgE呈负相关(r=-0.453,P<0.05)。实验小鼠模型组外周血中CD4^+T细胞表面SLAM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00),模型组血清中特异性IgE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0),模型组SLAM表达与特异性IgE呈负相关(r=-0.527,P<0.05)。结论过敏性结膜炎发病时,外周血中CD4^+T细胞表面SLAM表达明显减少,与血清IgE的产生有一定的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机体的过敏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结膜炎 信号淋巴细胞激活分子 CD4+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葡萄糖对小鼠实验性过敏性结膜炎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梦帆 李兵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8-222,共5页
目的评价氨基葡萄糖对小鼠实验性过敏性结膜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取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40只(40眼),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过敏性结膜炎组、氨基葡萄糖腹腔注射组、氨基葡萄糖滴眼组、地塞米松治疗组,每组8只。从造模开始第0天和第7... 目的评价氨基葡萄糖对小鼠实验性过敏性结膜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取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40只(40眼),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过敏性结膜炎组、氨基葡萄糖腹腔注射组、氨基葡萄糖滴眼组、地塞米松治疗组,每组8只。从造模开始第0天和第7天,将100μg卵清蛋白与200μL氢氧化铝佐剂按照体积比1:2的比例完全混合,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用混合液进行腹腔注射;第15~18天,给予250μg的卵清蛋白滴眼激发。空白对照组在致敏和激发阶段均用等量生理盐水替代。于造模开始后第15~18天,每次滴眼激发后30 min,开始进行药物干预治疗连续4 d。末次激发后30 min内,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小鼠眼部临床症状。用100 g·L-1水合氯醛麻醉后,眼球取血,提取血清用于ELISA检测;取下小鼠结膜用于制作病理切片并进行HE染色;无菌条件下取小鼠脾脏,分离脾细胞进行培养,检测上清液中炎症因子含量。结果末次激发后30 min,观察小鼠临床症状。空白对照组无明显的过敏症状。过敏性结膜炎组小鼠出现明显的过敏症状,眼睑严重充血水肿,睁眼困难,结膜严重充血、水肿,流泪不止,眼部分泌物较多。氨基葡萄糖腹腔注射组、氨基葡萄糖滴眼组和地塞米松治疗组小鼠均能观察到较轻的眼睑肿胀、结膜少量充血水肿、流泪和少量眼部分泌物。高倍镜下5组小鼠结膜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0)。各组间两两比较,氨基葡萄糖滴眼组嗜酸性粒细胞数与地塞米松治疗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氨基葡萄糖腹腔注射组与氨基葡萄糖滴眼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余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1)。过敏性结膜炎组嗜酸性粒细胞数均高于其他组。各组小鼠血清Ig E含量,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0)。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过敏性结膜炎组血清Ig E含量高于其他各组,氨基葡萄糖滴眼组血清Ig E含量低于地塞米松治疗组,高于氨基葡萄糖腹腔注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各组小鼠脾细胞培养液上清液中的IL-4、IL-5和IFN-γ的表达水平,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 000)。各组间两两比较,氨基葡萄糖腹腔注射组上清液IL-5水平与地塞米松治疗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氨基葡萄糖腹腔注射组、氨基葡萄糖滴眼组、地塞米松治疗组及过敏性结膜炎组IFN-γ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过敏性结膜炎组IL-4、IL-5表达水平均高于其余各组;氨基葡萄糖滴眼组IL-4、IL-5表达水平均高于氨基葡萄糖腹腔注射组;空白对照组IFN-γ表达水平均高于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结论氨基葡萄糖全身及局部用药均能改善小鼠实验性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症状,减轻嗜酸性粒细胞聚集,降低血清中Ig E含量,局部治疗优于地塞米松治疗,全身用药在降低血清Ig E含量方面优于局部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结膜炎 氨基葡萄糖 炎症因子 白细胞介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