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过敏性结肠炎33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中跃 马鸣 陈洁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90-793,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结肠炎(AC)的诊治特点。方法分析33例AC儿童的临床表现、结肠镜及病理学特点、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①AC以2岁以下儿童多见,共24例(占72.7%)。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28例(84.8%),便血25例(75.8%),其他还有...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结肠炎(AC)的诊治特点。方法分析33例AC儿童的临床表现、结肠镜及病理学特点、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①AC以2岁以下儿童多见,共24例(占72.7%)。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28例(84.8%),便血25例(75.8%),其他还有腹痛、体重下降、腹胀、呕吐等。②内镜下表现为灶性红斑、粘膜变脆7例(21.2%),多发性小结节12例(36.4%),血管减少、多发浅表糜烂10例(30.3%),明显溃疡、表面渗出4例(12.1%),主要累及直肠24例(72.7%),乙状结肠28例(84.8%)。组织病理学主要表现为粘膜各层EOS浸润,以固有层轻中度浸润为主(94%)。③病史及辅助检查包括有:血红蛋白下降23例,外周血EOS增高8/20例。血清白蛋白下降5/33例,IgA下降6/10例,IgE增高6/18例。过敏原阳性9/18例,其中牛奶阳性3例,鱼虾、蟹阳性3例,鸡蛋阳性2例,豚草阳性1例。11例病儿有过敏性体质史。10例症状发作与进食食物明显有关(牛奶6例,鸡蛋2例,豆制品1例,动物肝脏1例),5例患儿母亲有明显进食牛奶及海鲜食物史。④患儿经住院治疗均缓解出院,平均住院时间(10.2±4.7)d。结论儿童AC临床表现及内镜特点各异;详细的病史、辅助检查、内镜检查结合多点粘膜活检有助于AC的诊断;停食可疑食物是治疗AC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结肠 儿童 内窥镜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在诊断儿童过敏性结肠炎中的应用探
2
作者 程伟伟 王玲 +3 位作者 胡志红 顾竹珺 陈蓉 刘海峰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2期828-829,共2页
目的探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在诊断儿童过敏性结肠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近 3 年间我院收治过敏性结肠炎患儿的NBI及白光内镜检查的资料,比较2 种内镜检查方法检出结直肠病变的阳性率、结直肠病变的严重程度及病变部... 目的探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在诊断儿童过敏性结肠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近 3 年间我院收治过敏性结肠炎患儿的NBI及白光内镜检查的资料,比较2 种内镜检查方法检出结直肠病变的阳性率、结直肠病变的严重程度及病变部位的特点.结果:纳入研究60例患者,应用两种检查方法对患儿行全结肠镜检,比较其诊断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BI 98.3%比WLI 86.7%,P〈0.05),NBI能较WLI发现更多的右侧肠病变(NBI 35.0%比 WLI 16.7%,P〈0.05).结论: NBI可以早期探查到AC的病变特征,有助于该疾病的早期诊断;检测到AC的病变范围更广泛,有利于提高病变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带成像 白光内镜 过敏性结肠 儿童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苓白术散早期干预对噁唑酮诱导过敏性结肠炎幼鼠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叶丽妍 曾丽盈 +3 位作者 陈佩文 叶绮娜 赖东兰 陈晓刚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61-372,共12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参苓白术散早期干预对过敏性结肠炎(AC)幼鼠肠道炎症反应的影响,探索中医药防治AC的药理机制。方法:150只7 d龄健康雌性BALB/c幼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益生菌组及参苓白术散高、中、低剂量组,益生菌组予口...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参苓白术散早期干预对过敏性结肠炎(AC)幼鼠肠道炎症反应的影响,探索中医药防治AC的药理机制。方法:150只7 d龄健康雌性BALB/c幼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益生菌组及参苓白术散高、中、低剂量组,益生菌组予口服酪酸梭菌,参苓白术散组予口服高、中、低剂量参苓白术散煎液,空白组及模型组予口服等体积PBS溶液。以噁唑酮诱导制备过敏性结肠炎模型,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并用HE染色法观察幼鼠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及评分(HPS),ELISA法测定结肠组织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3(IL-13)、白细胞介素10(IL-10)及干扰素-γ(IFN-γ)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早幼粒白血病锌指蛋白(PLZF)的表达水平。结果:灌肠后第1、3天,模型组DAI评分高于空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提示AC模型构建成功;益生菌组及参苓白术散高、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之间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间HPS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苓白术散高剂量组IL-10、IFN-γ含量均高于模型组,其中IL-4、IL-10、IL-13、IFN-γ的增高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并显著高于益生菌组(均为P<0.01)。各组间PLZ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益生菌组及参苓白术散高剂量组的PLZF蛋白表达水平与模型组间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的早期干预,虽未能有效减轻AC幼鼠的过敏性炎症反应,但可显著增加相应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IFN-γ的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苓白术散 过敏性结肠 噁唑酮 早期干预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过敏性结肠炎临床特点及其肠黏膜中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7
4
作者 徐俊杰 刘秀美 +2 位作者 张利红 魏绪霞 杜庆霞 《临床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41-743,共3页
目的研究婴幼儿过敏性结肠炎的临床特征及其肠黏膜组织中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表达。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9月—2014年2月收治的24例过敏性结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和比较24例过敏性结肠炎患儿肠黏膜及16... 目的研究婴幼儿过敏性结肠炎的临床特征及其肠黏膜组织中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表达。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9月—2014年2月收治的24例过敏性结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和比较24例过敏性结肠炎患儿肠黏膜及16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的胃和十二指肠黏膜组织,以及18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肠切除术后近端正常的肠黏膜中ECP表达的差异。结果 24例过敏性结肠炎中男15例、女8例,婴儿23例,<6月龄20例;临床表现均有血便,其次为腹泻15例。1例有湿疹,3例有药物过敏。内镜下病变主要累及乙状结肠(12例)及直肠(11例),最常表现为黏膜红斑(21例)、痘疹样结节(18例)、糜烂(3例)及溃疡(3例)等;组织病理学表现为黏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过敏性结肠炎患儿肠黏膜ECP阳性嗜酸性粒细胞个数为42(30~60),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为18(15~23),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为25.5(14~35),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8.14,P<0.001)。结论儿童过敏性结肠炎以婴幼儿多见,内镜下主要表现为黏膜红斑及痘疹样结节。肠黏膜组织中ECP阳性嗜酸性粒细胞数增加是过敏性结肠炎的特征性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结肠 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福喷丁致过敏性结肠炎1例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月兰 郭仕华 《中国防痨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57-257,共1页
关键词 利福喷丁 抗结核病药 过敏性结肠 药物 不良反应 病例报告 结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儿过敏性直肠结肠炎1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钟雪梅 张艳玲 +2 位作者 邓莉 贾文翊 邹继珍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46-949,共4页
目的探讨婴儿过敏性直肠结肠炎(AP)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13例AP婴儿的临床表现、结肠镜及组织病理学特点、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检测、血清IgE检测、相关实验室检查以及治疗情况。结果①临床表现均有腹泻、便血,另可有排便时哭闹(2例)、... 目的探讨婴儿过敏性直肠结肠炎(AP)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13例AP婴儿的临床表现、结肠镜及组织病理学特点、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检测、血清IgE检测、相关实验室检查以及治疗情况。结果①临床表现均有腹泻、便血,另可有排便时哭闹(2例)、呕吐(1例)、湿疹(5例)、中度营养不良(1例)。牛奶喂养1例,单纯母乳喂养6例,混合喂养6例。②结肠镜下表现多发性小结节13例(100%),灶性红斑8例(61.5%),糜烂9例(69.2%),出血斑6例(46.2%),溃疡1例(7.7%)。均累及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100%),胃及横结肠9例,升结肠7例,回盲部5例。组织病理学改变13例均为嗜酸性粒细胞(Eos)轻度浸润,4例有淋巴滤泡形成,3例有灶状出血。③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检测示13例牛奶特异性IgG升高(100%),7例鸡蛋IgG升高(53.8%)。血清总IgE水平仅1例升高,但其牛奶、鸡蛋特异性IgE正常。④母亲规避饮食或换用游离氨基酸配方粉后症状缓解。结论 AP临床经过良好,牛奶是主要过敏原,也可见于母乳喂养的婴儿。详细的病史、食物过敏原IgG测定、内镜检查有助于AP的诊断;治疗方法为母亲规避饮食或应用游离氨基酸配方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直肠结肠 婴儿 结肠镜检查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血便为首发症状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与食物蛋白过敏性直肠结肠炎的临床对比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孙欢 李禄全 包蕾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2063-2068,共6页
目的分析以血便为首发表现收治入院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与食物蛋白过敏性直肠结肠炎(food protein-induced proctocolitis,FPIPC)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本院门诊中收治的207... 目的分析以血便为首发表现收治入院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与食物蛋白过敏性直肠结肠炎(food protein-induced proctocolitis,FPIPC)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本院门诊中收治的207例以血便为首发症状的NEC及FPIPC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FPIPC 150例(72.5%),NEC 57例(27.5%)。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影像学结果、治疗及预后。结果FPIPC组患儿较NEC组更易腹泻,粪便中更易出现脂肪球,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更明显(P<0.05);NEC组患儿较FPIPC组发病更早,更易出现腹胀、呕吐、发热,C反应蛋白升高,粪便中出现白细胞,肠壁积气或门脉积气(P<0.05)。结论以血便为首发表现的患儿中,NEC发病年龄更早,更易合并败血症。FPIPC患儿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更明显,亦可出现肠壁积气及门脉积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血便 食物蛋白过敏性直肠结肠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肠易激综合征 被引量:1
8
作者 叶礼燕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649-651,共3页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儿童 痉挛性结肠 过敏性结肠 粘液性结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腹部超声门静脉积气征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胡娅 华子瑜 +1 位作者 韦红 徐珍娥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14-217,共4页
背景对于有血便、腹胀等表现且腹部超声门静脉积气征(PVG)阳性的新生儿,临床上仍存在将食物蛋白过敏性直肠结肠炎(FPIPC)误诊为NEC的情况。目的比较NEC和FPIPC的临床资料及腹部超声表现,并分析NEC的相关因素。设计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 背景对于有血便、腹胀等表现且腹部超声门静脉积气征(PVG)阳性的新生儿,临床上仍存在将食物蛋白过敏性直肠结肠炎(FPIPC)误诊为NEC的情况。目的比较NEC和FPIPC的临床资料及腹部超声表现,并分析NEC的相关因素。设计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至少1次腹部超声检查显示PVG阳性的新生儿,根据出院时第一诊断分为NEC组和FPIPC组。从电子病历中截取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和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腹部超声报告等,行影响因素分析。主要结局指标腹部超声检查PVG阳性的新生儿中确诊为NEC的影响因素。结果NEC组68例,FPIPC组42例。NEC组胎龄、入院日龄小于FPIPC组,出生体重和入院体重低于FPIPC组,腹胀、反应低下、肠鸣音减弱的百分比高于FPIPC组,N%高于FPIPC组,CRP升高和PCT异常的百分比高于FPIPC组;FPIPC组腹泻的百分比高于NE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腹部超声检查:NEC组肠蠕动减慢、腹腔积液的比例高于FPIP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VG阳性检出日龄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部超声复查(NEC组67例,FPIPC组37例)3 d内PVG未消失的比例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发现,腹部肠鸣音减弱(OR=14.7,95%CI:2.6~82.2,P=0.002)、CRP>10 mg·L^(-1)(OR=24.7,95%CI:1.4~431.7,P=0.028)、超声示肠蠕动减慢(OR=26.9,95%CI:1.8~389.9,P=0.016)与NEC相关。结论新生儿腹部超声PVG阳性时,需结合胎龄、出生体重、临床表现、炎症指标、腹部超声特点等进行鉴别诊断,当腹部肠鸣音减弱、CRP增高、腹部超声示肠蠕动减慢时,需警惕NE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门静脉积气 坏死性小肠结肠 食物蛋白过敏性直肠结肠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