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两种方法构建小鼠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朱晓筱
周兰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591-1596,共6页
目的探讨2,4-二硝基氟苯(2,4-dinitrofluorobenzene,DNFB)诱导不同建模周期的过敏性接触性皮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ACD)模型的差异,为在皮肤瘙痒和炎症的研究中明确和选择更适合的动物模型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DNFB作为致敏剂...
目的探讨2,4-二硝基氟苯(2,4-dinitrofluorobenzene,DNFB)诱导不同建模周期的过敏性接触性皮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ACD)模型的差异,为在皮肤瘙痒和炎症的研究中明确和选择更适合的动物模型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DNFB作为致敏剂,0.5%DNFB构建2周ACD模型,敏化5 d后,造模部位间隔1 d给药1次,重复4次;0.15%DNFB构建5周ACD模型,敏化1周后,DNFB涂抹造模部位,每周2次,持续4周。每次涂抹DNFB 24 h后记录行为学视频60 min。造模结束后,ELISA检测血清中Ig-E水平,且造模处皮肤进行组织病理学染色并观察。结果两种建模的ACD小鼠整个建模过程都伴随着皮肤反复接触DNFB后的严重刮擦反应,且抓挠次数明显增多(P<0.01)。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两种造模方法均存在表皮增厚(P<0.01),角化过度和炎症性细胞浸润(P<0.01),且血清中Ig-E水平显著升高。结论DNFB引起的ACD模型非常稳定,两种建模周期均表现出瘙痒、皮肤损伤和免疫炎症反应,而5周模型可能有更典型的症状,且有足够时间观察药物的作用,这为进一步研究瘙痒和炎症相关药物提供实验基础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接触性皮炎
2
4-二硝基氟苯
慢性瘙痒
免疫炎症
肥大细胞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迟发型超敏反应及Th细胞因子分泌的玉屏风散不同分离部分筛选
被引量:
7
2
作者
王亮
洪敏
+3 位作者
卞慧敏
郑劼
匡烨
段金廒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9年第2期126-130,共5页
目的:以典型的迟发型超敏反应模型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及脾淋巴细胞IFN-γ、IL-4的分泌,筛选玉屏风散抑制迟发型超敏反应的效应部分。方法:用二硝基氯苯来诱导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观察玉屏风散不同分离部分的干预作用;用MTT法检测玉...
目的:以典型的迟发型超敏反应模型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及脾淋巴细胞IFN-γ、IL-4的分泌,筛选玉屏风散抑制迟发型超敏反应的效应部分。方法:用二硝基氯苯来诱导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观察玉屏风散不同分离部分的干预作用;用MTT法检测玉屏风散不同分离部分对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IFN-γ、IL-4的水平。结果:玉屏风散的醇提浓缩液能减轻小鼠耳廓的肿胀程度、显著抑制ConA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及IFN-γ、IL-4的分泌;乙酸乙酯萃取物能减轻小鼠耳廓的肿胀程度,显著抑制ConA诱导的IFN-γ分泌,促进IL-4分泌;石油醚萃取物能抑制ConA诱导的IFN-γ、IL-4的分泌,整体模型未显示作用。三种提取物都不同程度地降低IFN-γ/IL-4比值,抑制Th1反应。结论:玉屏风散中抗迟发型超敏反应的效应成分主要在醇提液和乙酸乙酯部分,其作用与调节Th1/Th2的平衡有关;同时也提示以散剂为应用剂型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屏风散
过敏性接触性皮炎
迟发型超敏反应
T细胞
IFN-Γ
IL-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皮肤致敏试验替代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6
3
作者
陈宁
王平
+7 位作者
冼静雯
谢天柱
秦美容
李俊鹏
鲁艺
王晓炜
石海宁
龙绍蓉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85-90,共6页
皮肤致敏(过敏性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接触某些小分子化合物而引起的迟发性超敏反应。经典的检测化学物接触致敏性的方法是通过动物试验来检测,鉴于欧盟于2013年颁布全面禁止化妆品动物试验的规定,替代试验将来是化学品/化妆品致敏研究的...
皮肤致敏(过敏性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接触某些小分子化合物而引起的迟发性超敏反应。经典的检测化学物接触致敏性的方法是通过动物试验来检测,鉴于欧盟于2013年颁布全面禁止化妆品动物试验的规定,替代试验将来是化学品/化妆品致敏研究的主要趋势,本文综合近年的国内外文献,对现行的通过OECD认证的和正在开展研究的皮肤致敏替代试验,如LLNA、DPRA、Keratino SensTM、h-CLAT试验等进行综合论述和评估,为未来体外替代试验能够客观、公正的对致敏结果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致敏
过敏性接触性皮炎
体外替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两种方法构建小鼠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朱晓筱
周兰兰
机构
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教研室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医护学院
出处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591-1596,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 81870957)。
文摘
目的探讨2,4-二硝基氟苯(2,4-dinitrofluorobenzene,DNFB)诱导不同建模周期的过敏性接触性皮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ACD)模型的差异,为在皮肤瘙痒和炎症的研究中明确和选择更适合的动物模型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DNFB作为致敏剂,0.5%DNFB构建2周ACD模型,敏化5 d后,造模部位间隔1 d给药1次,重复4次;0.15%DNFB构建5周ACD模型,敏化1周后,DNFB涂抹造模部位,每周2次,持续4周。每次涂抹DNFB 24 h后记录行为学视频60 min。造模结束后,ELISA检测血清中Ig-E水平,且造模处皮肤进行组织病理学染色并观察。结果两种建模的ACD小鼠整个建模过程都伴随着皮肤反复接触DNFB后的严重刮擦反应,且抓挠次数明显增多(P<0.01)。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两种造模方法均存在表皮增厚(P<0.01),角化过度和炎症性细胞浸润(P<0.01),且血清中Ig-E水平显著升高。结论DNFB引起的ACD模型非常稳定,两种建模周期均表现出瘙痒、皮肤损伤和免疫炎症反应,而5周模型可能有更典型的症状,且有足够时间观察药物的作用,这为进一步研究瘙痒和炎症相关药物提供实验基础和证据。
关键词
过敏性接触性皮炎
2
4-二硝基氟苯
慢性瘙痒
免疫炎症
肥大细胞
动物模型
Keywords
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
2,4-dinitrofluorobenzene
chronic itching
immune inflammation
mast cells
animal model
分类号
R-332 [医药卫生]
R322.99 [医药卫生—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
R363-332 [医药卫生—病理学]
R364.5 [医药卫生—病理学]
R758.2 [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迟发型超敏反应及Th细胞因子分泌的玉屏风散不同分离部分筛选
被引量:
7
2
作者
王亮
洪敏
卞慧敏
郑劼
匡烨
段金廒
机构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
国家规范化中药药理实验室
江苏省方剂研究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9年第2期126-130,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300446)
江苏省方剂研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022021014001)
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研究重点培育项目
文摘
目的:以典型的迟发型超敏反应模型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及脾淋巴细胞IFN-γ、IL-4的分泌,筛选玉屏风散抑制迟发型超敏反应的效应部分。方法:用二硝基氯苯来诱导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观察玉屏风散不同分离部分的干预作用;用MTT法检测玉屏风散不同分离部分对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IFN-γ、IL-4的水平。结果:玉屏风散的醇提浓缩液能减轻小鼠耳廓的肿胀程度、显著抑制ConA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及IFN-γ、IL-4的分泌;乙酸乙酯萃取物能减轻小鼠耳廓的肿胀程度,显著抑制ConA诱导的IFN-γ分泌,促进IL-4分泌;石油醚萃取物能抑制ConA诱导的IFN-γ、IL-4的分泌,整体模型未显示作用。三种提取物都不同程度地降低IFN-γ/IL-4比值,抑制Th1反应。结论:玉屏风散中抗迟发型超敏反应的效应成分主要在醇提液和乙酸乙酯部分,其作用与调节Th1/Th2的平衡有关;同时也提示以散剂为应用剂型是合理的。
关键词
玉屏风散
过敏性接触性皮炎
迟发型超敏反应
T细胞
IFN-Γ
IL-4
Keywords
Yu-ping-feng powder
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
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
T lymphocytes
IFN-γ
IL-4
分类号
R965.1 [医药卫生—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皮肤致敏试验替代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6
3
作者
陈宁
王平
冼静雯
谢天柱
秦美容
李俊鹏
鲁艺
王晓炜
石海宁
龙绍蓉
机构
深圳市药品检验研究院
哈佛大学医学院麻省总医院
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
出处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85-90,共6页
基金
深圳市药品检验研究院重点学科团队建设项目
文摘
皮肤致敏(过敏性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接触某些小分子化合物而引起的迟发性超敏反应。经典的检测化学物接触致敏性的方法是通过动物试验来检测,鉴于欧盟于2013年颁布全面禁止化妆品动物试验的规定,替代试验将来是化学品/化妆品致敏研究的主要趋势,本文综合近年的国内外文献,对现行的通过OECD认证的和正在开展研究的皮肤致敏替代试验,如LLNA、DPRA、Keratino SensTM、h-CLAT试验等进行综合论述和评估,为未来体外替代试验能够客观、公正的对致敏结果评估提供参考。
关键词
皮肤致敏
过敏性接触性皮炎
体外替代
Keywords
Skin sensitization
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
Alternative in vitro testing
Cosmetics
分类号
R33 [医药卫生—人体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两种方法构建小鼠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的比较研究
朱晓筱
周兰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迟发型超敏反应及Th细胞因子分泌的玉屏风散不同分离部分筛选
王亮
洪敏
卞慧敏
郑劼
匡烨
段金廒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9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皮肤致敏试验替代方法的研究进展
陈宁
王平
冼静雯
谢天柱
秦美容
李俊鹏
鲁艺
王晓炜
石海宁
龙绍蓉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