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抗条锈病过敏性坏死反应中的活性氧代谢 被引量:10
1
作者 龙书生 曹远林 +1 位作者 李亚玲 康振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25-130,137,共7页
【目的】探讨活性氧在植物抗病菌侵染反应中的作用。【方法】以小麦洛夫林13为供试植物,条锈病菌单孢菌系CY23-2、CY25-8和CY29-3为供试病菌,从小麦与条锈病菌之间典型的过敏性坏死反应(HR)中,探讨活性氧的积累、保护酶系活性变化和原... 【目的】探讨活性氧在植物抗病菌侵染反应中的作用。【方法】以小麦洛夫林13为供试植物,条锈病菌单孢菌系CY23-2、CY25-8和CY29-3为供试病菌,从小麦与条锈病菌之间典型的过敏性坏死反应(HR)中,探讨活性氧的积累、保护酶系活性变化和原生质膜的透性改变与过敏性坏死反应(HR)的关系。【结果】不亲和条锈病菌CY23-2和CY25-8侵染可引起小麦叶片内2个活性氧的积累高峰,分别出现在接种后第2天和接种后第5~6天。亲和条锈病菌CY29-3的侵染只引起1个活性氧积累高峰,出现时间与不亲和互作的第2个活性氧高峰期一致。不亲和互作中,小麦叶片上产生过敏性坏死反应只出现在第1次活性氧突增之后,表明第1次活性氧突增与HR的产生有关;伴随着小麦叶片中强度极高活性氧的突增,叶片细胞原生质膜遭到破坏,细胞内物质外渗,细胞不久死亡。表明高强度活性氧突增会导致细胞的死亡;对2种互作体系中可清除活性氧的酶系(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分析可知,接种后第2天活性氧突增的主要成分是H2O2,接种后第6天活性氧突增的主要成分是O2.-。【结论】H2O2是HR发生的主要信号物,超氧阴离子O2-.等在细胞死亡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过敏性坏死反应 活性氧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氢酶 过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秆锈菌互作中的激发子对小麦过敏性坏死反应和防御酶活性的诱导 被引量:4
2
作者 韩建东 曹远银 姚平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9-82,共4页
小麦接种高度非亲和性的小麦秆锈菌后,在其细胞间隙液(IWF)中可能存在激发子。通过硫酸铵沉淀法将其分级,再将各分级沉淀蛋白溶液注射到高度非亲和性互作小麦叶片中,观察过敏性坏死反应(HR)和过氧化物酶(POD)及苯丙氨酸解氨酶... 小麦接种高度非亲和性的小麦秆锈菌后,在其细胞间隙液(IWF)中可能存在激发子。通过硫酸铵沉淀法将其分级,再将各分级沉淀蛋白溶液注射到高度非亲和性互作小麦叶片中,观察过敏性坏死反应(HR)和过氧化物酶(POD)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激发子成分主要集中在50%~80%硫酸铵沉淀蛋白部分中,能明显诱导叶片发生过敏性坏死反应;40μg/mL的该分级沉淀蛋白溶液处理小麦叶片后,PAL和POD活性在早期已有显著增加,分别在诱导处理后36h和60h左右出现最高峰,较对照分别增加了37.47%和78.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激发子 过敏性坏死反应 过氧化物酶 苯丙氨酸解氨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焦枯病菌LysM效应蛋白的鉴定与功能初探
3
作者 叶小真 王利沙 +1 位作者 郭建酉 陈全助 《林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20,共8页
[目的]桉树焦枯病是桉树人工林主要病害之一。分析桉树焦枯病菌(Calonectria pseudoreteaudii)LysM类效应蛋白的结构与功能,为揭示LysM效应蛋白在焦枯病菌与桉树互作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全基因组水平分析... [目的]桉树焦枯病是桉树人工林主要病害之一。分析桉树焦枯病菌(Calonectria pseudoreteaudii)LysM类效应蛋白的结构与功能,为揭示LysM效应蛋白在焦枯病菌与桉树互作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全基因组水平分析鉴定桉树焦枯病菌的LysM类效应蛋白基因数量与结构特征。通过基因克隆与农杆菌介导的烟草瞬时表达初步分析效应蛋白CpLYSM2、CpLYSM3和CpLYSM6的生物学功能。[结果]从桉树焦枯病菌中获得7个LysM基因,多数LysM蛋白为弱酸性稳定蛋白。7个LysM蛋白可分为4类,不同类别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和保守结构域存在较大差异,LysM结构域的数量也不尽相同。第一类成员CpLYSM2,含有信号肽和2个LysM结构域,与稻瘟菌Slp1蛋白和番茄叶霉菌Ecp6蛋白聚为一类。第二类成员CpLYSM7,含1个LysM蛋白结构域,且存在Elicitin结构域。以上两类蛋白的保守基序中均不含有半胱氨酸残基。第三类成员CpLYSM1、CpLYSM3和CpLYSM4,均有信号肽,含1~4个LysM蛋白结构域,还分别存在Glyco_18、CBD_Ⅱ、Cutinase功能结构域。第四类成员CpLYSM5和CpLYSM6,只含有LysM结构域,且与木霉Tal6蛋白聚为一类。这两类蛋白的保守基序中均含有3个半胱氨酸残基。另外CpLYSM2、CpLYSM3和CpLYSM6效应蛋白不能诱发烟草叶片的过敏性坏死反应,且CpLYSM2可抑制BAX引起的过敏性坏死反应,而CpLYSM3和CpLYSM6对BAX引起的坏死反应也有一定抑制作用。[结论]桉树焦枯病菌的LysM效应蛋白存在结构和功能多样性。其中CpLYSM2是典型的效应蛋白,可能通过抑制几丁质诱导的植物免疫反应,促进焦枯病菌C.pseudoreteaudii侵染桉树。而CpLYSM3可能通过促进纤维素的降解,引起寄主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焦枯病 Calonectria pseudoreteaudii LysM效应蛋白 过敏性坏死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氧和一氧化氮在植物抗病反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24
4
作者 董海丽 井金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61-166,共6页
活性氧和一氧化氮是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信号分子 ,参与多种生理功能的调控 ,对生物体正常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最近的研究认为 ,在环境条件胁迫下 ,植物体也能通过类似哺乳动物体内 NADPH氧化酶和一氧化氮合酶途径产生活性氧和一氧化... 活性氧和一氧化氮是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信号分子 ,参与多种生理功能的调控 ,对生物体正常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最近的研究认为 ,在环境条件胁迫下 ,植物体也能通过类似哺乳动物体内 NADPH氧化酶和一氧化氮合酶途径产生活性氧和一氧化氮。活性氧和一氧化氮在植物抗病反应中具有直接杀伤病原物、参与细胞壁的氧化交联、激活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和依赖转录的防卫反应、诱导寄主细胞过敏性坏死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活性氧 一氧化氮 抗病反应 氧化交联 过敏性坏死反应 抗病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菌无毒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月娟 朱秀秀 +1 位作者 陈新 赵廷昌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2-18,共7页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是影响番茄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病害,Pseudomonas syringaepv.tomato(Pst)为其病原菌,其与番茄的互作系统是研究植物抗感病机理的典型模式系统。Pst存在2种无毒基因:avrPto和avrPtoB,它们编码的蛋白质均能与番茄抗性基因Pt...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是影响番茄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病害,Pseudomonas syringaepv.tomato(Pst)为其病原菌,其与番茄的互作系统是研究植物抗感病机理的典型模式系统。Pst存在2种无毒基因:avrPto和avrPtoB,它们编码的蛋白质均能与番茄抗性基因Pto编码的Ser-Thr蛋白激酶互作,符合Flor"基因对基因"学说。AvrPto和AvrPtoB在表达Pto的抗性植物中,与Pto互作,表现无毒功能,引发植物防御反应;而在缺失Pto的感病植物中,它们具有毒性,促进细菌的生长。本文综述了番茄细菌性斑点病菌无毒基因avrPto及avrPtoB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这有助于了解病原物与植物的互作机制,对认识植物的感病性、抗病性以及植物防御反应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毒基因 抗病基因 植物防御反应 过敏性坏死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树与叶锈菌互作中的细胞程序性死亡 被引量:3
6
作者 陈祖静 费昭雪 +1 位作者 曹支敏 白露超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4-137,205,共5页
用落叶松-杨栅锈菌(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菌系Gl052和Sb052分别接种抗病川杨(Populus szechuanica)与感病太白杨(P.purdomii)叶片,对叶肉细胞核进行荧光染色观察及基因组DNA Ladder条带检测,初步探讨杨树与锈菌互作过程中的寄主... 用落叶松-杨栅锈菌(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菌系Gl052和Sb052分别接种抗病川杨(Populus szechuanica)与感病太白杨(P.purdomii)叶片,对叶肉细胞核进行荧光染色观察及基因组DNA Ladder条带检测,初步探讨杨树与锈菌互作过程中的寄主细胞程序性死亡进程。结果表明:抗病品种川杨受落叶松-杨栅锈菌侵染后有过敏性坏死现象,DNA Ladder检测发现有降解的DNA小片段,染色观察发现接种0.5dpi细胞核开始发生变化,3~4dpi细胞核裂解,7dpi细胞核消失,表现出明显的细胞程序性死亡特征,在DNA电泳图谱上观察到明显的梯状DNA条带。感病品种太白杨受该叶锈菌侵染后未检测到降解的DNA小片段,荧光染色观察细胞核也未明显变化,未明显表现出PCD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落叶松-杨栅锈菌 过敏性坏死反应 细胞程序性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树溃疡病菌糖苷水解酶基因LtGH88的克隆与表达
7
作者 唐文彬 林杉杉 +2 位作者 郭建酉 张龙华 陈全助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12-1116,共5页
【目的】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是樟树溃疡病的主要致病菌。糖苷水解酶是病原菌与寄主植物互作过程中的关键因子。对可可毛色二孢糖苷水解酶基因LtGH88进行克隆与表达分析,为研究LtGH88在樟树溃疡病菌致病机制中的作... 【目的】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是樟树溃疡病的主要致病菌。糖苷水解酶是病原菌与寄主植物互作过程中的关键因子。对可可毛色二孢糖苷水解酶基因LtGH88进行克隆与表达分析,为研究LtGH88在樟树溃疡病菌致病机制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PCR方法从可可毛色二孢侵染樟树枝干组织中获得LtGH88基因的CDS序列,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预测编码蛋白的特征和功能,通过qRT-PCR测定LtGH88在可可毛色二孢侵染樟树过程中的表达量;再利用农杆菌介导的烟草瞬时表达技术初步分析LtGH88基因的功能。【结果】LtGH88基因编码序列长度为1152 bp。其编码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2.8 kDa,等电点(pI)为4.56,二级结构由49.09%的α螺旋、11.23%的延伸链和34.99%的无规则卷曲组成。蛋白N端包含18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属于糖苷水解酶88(GH88)家族,能酶解果胶物质。LtGH88基因在樟树溃疡病菌侵染早期显著表达,不引起本氏烟叶片细胞坏死,且可抑制Bax引发的烟草叶片过敏性坏死反应。【结论】糖苷水解酶LtGH88可能通过抑制寄主免疫反应促进溃疡病菌可可毛色二孢在樟树枝干中的侵入和定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溃疡病菌 LtGH88基因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过敏性坏死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