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共振诊断治疗仪对459例常见过敏性疾病过敏原检测及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
作者 储小燕 毕志刚 +6 位作者 芦桂青 康莉 刘艳 张亚平 富志良 尹晓晴 王羿婷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626-628,共3页
目的:评价摩拉生物共振诊断治疗仪对慢性过敏性疾病过敏原检测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摩拉生物共振诊断治疗仪对459例慢性过敏性疾病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及治疗。结果:459例中共检测出常见过敏原约20种。采用生物共振诊断治疗仪... 目的:评价摩拉生物共振诊断治疗仪对慢性过敏性疾病过敏原检测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摩拉生物共振诊断治疗仪对459例慢性过敏性疾病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及治疗。结果:459例中共检测出常见过敏原约20种。采用生物共振诊断治疗仪进行治疗,痊愈79例,显效171例,有效117例,有效率54.5%。结论:生物共振诊断治疗仪在诊治慢性过敏性疾病方面优势明显,且检测、治疗过程安全、无痛苦,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过敏性疾病 生物共振诊断治疗仪 过敏原检测 脱敏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特异性IgE及过敏原检测分析 被引量:23
2
作者 禹卉千 李振鲁 朱钵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777-778,共2页
关键词 荨麻疹 慢性 IGE 过敏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特应性皮炎血过敏原检测及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钱秋芳 丁惠玲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11-514,共4页
目的了解引起儿童特应性皮炎的主要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对350例特应性皮炎患儿,采用瑞典UniCAP100系统荧光酶联免疫法及其专用体外变应原试剂,进行血过敏原及总IgE、特异性IgE测定,分析其过敏因素和临床特征。结果350例... 目的了解引起儿童特应性皮炎的主要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对350例特应性皮炎患儿,采用瑞典UniCAP100系统荧光酶联免疫法及其专用体外变应原试剂,进行血过敏原及总IgE、特异性IgE测定,分析其过敏因素和临床特征。结果350例患儿中,总IgE升高161例(占46.00%),特异性IgE升高254例(占72.57%),食物过敏185例(占52.86%),Fx5E阳性175例(占50.00%),吸入过敏178例(占50.86%)。3岁以下儿童以食物过敏为主,尤以牛奶、鸡蛋白为甚;3岁以上儿童以吸入过敏为主,尤以螨虫为甚。结论应用UniCAP100系统进行体外血过敏原测定安全、方便、快速。3岁以下儿童主要检测食物过敏原,建议首次检测总IgE、Fx5E和F1、F2、Phadiatop;3岁以上儿童主要检测吸入过敏原,建议首次检测总IgE、Phadiatop,Fx5E和d1,再根据结果检测特异性IgE。随着家庭宠物的增加,3岁以下婴幼儿猫毛、狗毛吸入过敏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过敏原检测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生物共振技术对过敏性紫癜患者过敏原检测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颜信芬 朱培华 杨巧巧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4期2201-2201,共1页
我院于2005年3月引进德国产百康2000生物共振过敏原检测治疗仪,至2006年12月,对328例过敏性紫癜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现作阶段性报告如下。
关键词 生物共振技术 过敏原检测 过敏性紫癜 检测分析 治疗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及其在食物过敏原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健文 李欣 +2 位作者 陈红兵 张华铮 高金燕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376-379,共4页
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技术是研究分子间及生物大分子稳定性的一种有效的非标记生物物理技术,并已经成功应用于使用简单、快速、无需标记的生物传感器。本文主要介绍了SPR的基本原理,SPR生物传感器的应用特点及设备以及在食物过敏原检测... 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技术是研究分子间及生物大分子稳定性的一种有效的非标记生物物理技术,并已经成功应用于使用简单、快速、无需标记的生物传感器。本文主要介绍了SPR的基本原理,SPR生物传感器的应用特点及设备以及在食物过敏原检测中的应用。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SPR生物传感器在检测牛奶、坚果、鸡蛋和鱼制品中的主要过敏原等方面,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高、检测快捷等特点,将发展成为食物过敏原检测的重要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共振 生物传感器 食物过敏原 过敏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脱脂方法对高脂肪型复杂食物基质中牛乳过敏原检测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胡巍 杨帆 +3 位作者 熊子奕 高金燕 陈红兵 李欣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5-126,共12页
脂肪作为食品的常见成分,会与牛乳过敏原蛋白之间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影响过敏原蛋白的提取效果和检测准确性。然而,有关高脂肪型复杂食物基质的脱脂方法仍鲜有研究。以含有牛乳过敏原的巧克力模拟高脂肪型复杂基质,分别测定了正己烷、异... 脂肪作为食品的常见成分,会与牛乳过敏原蛋白之间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影响过敏原蛋白的提取效果和检测准确性。然而,有关高脂肪型复杂食物基质的脱脂方法仍鲜有研究。以含有牛乳过敏原的巧克力模拟高脂肪型复杂基质,分别测定了正己烷、异丙醇、乙酸乙酯和脂肪酶脱脂处理后模拟基质的脱脂率和蛋白损失率,比较了脱脂前后蛋白结构、粒度、脂肪分布和微观结构的变化,同时利用间接ELISA测定脱脂前后从模拟基质中主要牛乳过敏原的含量。结果表明:正己烷的脱脂率最高且蛋白损失率最低,分别为87.87%和6.86%;脱脂会改变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整体由紧凑变为松散,其中正己烷组和乙酸乙酯组的变化较小。粒径在脱脂后略微降低,但异丙醇处理会使蛋白聚集成较大的颗粒,粒径由297.9 nm升高至445.1 nm。正己烷和乙酸乙酯脱脂后模拟基质的脂肪分布更为均一且液滴变小,表面形貌由致密光滑的块状变为疏松多孔结构;而异丙醇组和脂肪酶组仍然存在部分结块。间接ELISA结果表明:酪蛋白在乙酸乙酯组中的提取率提升了61.02%;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在正己烷处理后的提取质量浓度最高,分别为0.73 mg/mL和1.89 mg/mL。正己烷脱脂处理可以明显改善高脂肪复杂基质中过敏原的提取效果,希望研究结果可为实现高脂肪型复杂食物基质中过敏原的准确检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原检测 复杂食物基质 牛乳过敏原 脱脂处理 高脂肪型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特应性皮炎患者过敏原检测及孟鲁司特联合氯雷他定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7
作者 王亚莉 方凤 +1 位作者 潘志尧 古丽美丽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89-290,共2页
目的:检测儿童特应性皮炎的过敏原及观察孟鲁司特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8例特应性皮炎患儿利用BICOM生物共振体外过敏原检测系统检测过敏原;选用孟鲁司特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并进行临床观察比较。结果:特应... 目的:检测儿童特应性皮炎的过敏原及观察孟鲁司特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8例特应性皮炎患儿利用BICOM生物共振体外过敏原检测系统检测过敏原;选用孟鲁司特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并进行临床观察比较。结果:特应性皮炎患儿过敏原检测中以食物组过敏原最常见(χ2=6.24,P<0.05);食物组过敏原中以食品添加剂包括防腐剂、香精、香料、甜味剂、食用色素等所占比例最高,达42.4%,其次是鱼类、鸡蛋、牛奶等食物。孟鲁司特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效果显著。结论:食品添加剂是儿童特应性皮炎主要的过敏原,孟鲁司特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炎 特应性 儿童 检测 过敏原 孟鲁司特 氯雷他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过敏原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8
作者 冯彦娟 袁娟丽 +2 位作者 佟平 陈红兵 高金燕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365-369,共5页
大豆是八大食物过敏原之一,如何快速、准确、低成本地检测大豆过敏原已成为科研、食品工业以及医药卫生等行业关注的焦点。大豆中的主要过敏原是大豆球蛋白、β-conglycinin、Gly m Bd 60K、Gly m Bd 30K和Gly mBd 28K。其中,大豆过敏... 大豆是八大食物过敏原之一,如何快速、准确、低成本地检测大豆过敏原已成为科研、食品工业以及医药卫生等行业关注的焦点。大豆中的主要过敏原是大豆球蛋白、β-conglycinin、Gly m Bd 60K、Gly m Bd 30K和Gly mBd 28K。其中,大豆过敏原的主要检测方法有电泳法、免疫学方法、PCR法、色谱法、质谱法以及生物芯片技术。本文通过对大豆中主要过敏原的检测方法进行综述,旨在为不同食物中大豆过敏原的检测提供方向,以保障大豆过敏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大豆过敏原 过敏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酶联免疫捕获法和荧光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过敏原IgE抗体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郑佩燕 孙宝清 +3 位作者 黄惠敏 韦妮莉 李靖 陈德晖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95-598,共4页
目的:对酶联免疫捕获法的ALLERG-O-LIQ系统和荧光酶联免疫吸附法的ImmunoCAP系统检测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的一致性进行对比观察。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08~2010年就诊于变态反应科、儿科的病例,采用2种不同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屋尘螨(... 目的:对酶联免疫捕获法的ALLERG-O-LIQ系统和荧光酶联免疫吸附法的ImmunoCAP系统检测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的一致性进行对比观察。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08~2010年就诊于变态反应科、儿科的病例,采用2种不同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屋尘螨(D1)、粉尘螨(D2)、狗毛屑(E5)、德国小蠊(I6)、鸡蛋(F1)、牛奶(F2)、花生(F13)、蟹(F23)、虾(F24),共9种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将2种检测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共进行了520项次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两种系统对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定量检测结果一致性良好(P<0.05),特异性IgE结果:屋尘螨>粉尘螨>德国小蠊>狗毛屑;而对食物过敏SIgE抗体检测结果的相关度较吸入过敏原低,特异性IgE结果:蟹>虾>花生>鸡蛋>牛奶。结论:ALLERG-O-LIQ系统和ImmunoCAP系统都属于新一代易操作的过敏原检测系统。2种检测方法一致性良好,结果偏离度较小,呈线性回归分布。因此,对于评估血清中的特异性IgE来说,ALLERG-O-LIQ系统是一个可靠的、经济的临床诊断系统。其检测的结果与ImmunoCAP系统的检测结果比较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捕获法 过敏原检测 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材料的生物传感器检测食物过敏原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于宁 李洋 +5 位作者 张九凯 康文瀚 邓婷婷 邢冉冉 黄文胜 陈颖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314-321,共8页
食物过敏已成为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领域的突出问题之一。食物过敏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依据标签信息避免接触和摄入食物过敏原依然是过敏患者的最佳选择。开发灵敏、精准、高效的过敏原检测技术对于保障消费者安全和权益至关重要。生物... 食物过敏已成为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领域的突出问题之一。食物过敏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依据标签信息避免接触和摄入食物过敏原依然是过敏患者的最佳选择。开发灵敏、精准、高效的过敏原检测技术对于保障消费者安全和权益至关重要。生物传感器作为一项多学科交融的检测技术,具有特异性高、反应速度快、操作简便等优点。纳米材料的飞速发展推动生物传感器不断向高灵敏度、高通量、可视化检测方向提升。近年来,基于纳米材料的生物传感器在食物过敏原检测领域得到一定应用。本文归纳了生物传感器检测食物过敏原的概况,分析了各种生物识别元件和基于不同纳米材料的生物传感器在食品过敏原检测领域的研究新进展,以期为生物传感器检测食品过敏原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更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过敏原 生物传感器 生物识别元件 纳米材料 过敏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过敏原小麦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董薇 曹际娟 +1 位作者 郑秋月 吴元华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53-1055,共3页
采用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过敏原小麦成分。结果表明,采用小麦管家基因GAG56D和Wx012基因的特异性检测引物和探针进行检测时,26种样品经实时PCR扩增,只有小麦产生阳性的荧光信号,其余样品均不产生荧光信号。灵敏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 采用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过敏原小麦成分。结果表明,采用小麦管家基因GAG56D和Wx012基因的特异性检测引物和探针进行检测时,26种样品经实时PCR扩增,只有小麦产生阳性的荧光信号,其余样品均不产生荧光信号。灵敏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小麦过敏原基因的检测灵敏度较高,可达到1.0 mg/kg,符合痕量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实时PCR 过敏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桃过敏原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方娟 陈朝银 +2 位作者 赵声兰 刘迪秋 葛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361-365,共5页
核桃为植物坚果类中的主要过敏原之一。如何快速、准确、经济有效地检测核桃过敏原是国外核桃食品安全关注的热点。已知核桃中主要过敏原是Juglans Jug r 1 -4、Juglans Jug n 1及Jugn 2共6个,其致敏率较高且可导致严重过敏反应。核桃... 核桃为植物坚果类中的主要过敏原之一。如何快速、准确、经济有效地检测核桃过敏原是国外核桃食品安全关注的热点。已知核桃中主要过敏原是Juglans Jug r 1 -4、Juglans Jug n 1及Jugn 2共6个,其致敏率较高且可导致严重过敏反应。核桃过敏原主要检测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法和PCR法。加强核桃中过敏原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对保障核桃过敏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核桃过敏原 过敏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芝麻过敏原分子特征与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马秀丽 黄文胜 +3 位作者 张九凯 韩建勋 葛毅强 陈颖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42-351,共10页
食物过敏已成为全世界范围存在的公共健康问题,芝麻是一种常见的食物过敏原,对芝麻过敏原的研究日渐深入。目前,芝麻中已确定的过敏原蛋白有7种(Ses i 1~Ses i 7)。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各国对芝麻过敏原的管理规定、芝麻过敏原蛋白的结... 食物过敏已成为全世界范围存在的公共健康问题,芝麻是一种常见的食物过敏原,对芝麻过敏原的研究日渐深入。目前,芝麻中已确定的过敏原蛋白有7种(Ses i 1~Ses i 7)。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各国对芝麻过敏原的管理规定、芝麻过敏原蛋白的结构特征、加工过程对其结构及致敏性影响、检测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采用不同工艺、方法消除或降低芝麻过敏原的致敏性提供理论参考,也为过敏原标签标识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最后,本文总结了芝麻过敏原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过敏原 Sesi1~Sesi7 结构特征 过敏原检测技术 致敏性 食品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PCR法检测食品中芝麻过敏原成分 被引量:10
14
作者 麻丽丹 曹际娟 +1 位作者 高海燕 巴中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13-214,共2页
本实验探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食品中的芝麻成分,结果表明:采用芝麻的引物和探针进行扩增时;22种样品经实时PCR扩增,只有白芝麻和黑芝麻产生荧光信号,其余样品均不产生荧光信号。灵敏度实验结果表明能检测到10-5稀释度的4.4... 本实验探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食品中的芝麻成分,结果表明:采用芝麻的引物和探针进行扩增时;22种样品经实时PCR扩增,只有白芝麻和黑芝麻产生荧光信号,其余样品均不产生荧光信号。灵敏度实验结果表明能检测到10-5稀释度的4.4×10-12gDNA的量,定量关系式为:y=-3.472018x+18.851009,R2=0.993088。这两对引物和探针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和扩增效率,符合痕量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实时PCR 过敏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化学纳米免疫传感器检测牛乳中过敏原α-酪蛋白 被引量:1
15
作者 彭丹丹 刘丹阳 +3 位作者 李丽娜 刘泽阳 鲁丁强 庞广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307-314,共8页
基于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以壳聚糖为桥联剂,结合纳米金及辣根过氧化物酶电信号放大系统,以FcεRI受体蛋白为通用分子探头吸附抗牛乳α-酪蛋白抗体IgE,构建了一种可用于牛乳中过敏原α-酪蛋白检测的纳米金免疫传感器,并且通过时间-电流... 基于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以壳聚糖为桥联剂,结合纳米金及辣根过氧化物酶电信号放大系统,以FcεRI受体蛋白为通用分子探头吸附抗牛乳α-酪蛋白抗体IgE,构建了一种可用于牛乳中过敏原α-酪蛋白检测的纳米金免疫传感器,并且通过时间-电流曲线对牛乳α-酪蛋白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牛乳α-酪蛋白-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s E,IgE)互作动力学曲线符合双曲线规律,结果符合双曲线拟合标准R2≥0.95,具有类似于酶-底物互作的底物饱和效应;参考米氏常数计算得到其联动变构常数Ka值为4.096×10-12 mol/L。本研究研发的生物传感器可结合变应原的特异性IgE并实现对过敏原的超敏感检测,该检测方法灵敏度高、成本低、响应快速,可为研究变应原导致的过敏反应提供一个新的检测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传感器 牛乳α-酪蛋白 FcεRI受体 纳米金 过敏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皮肤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对鸡蛋过敏原卵清蛋白的检测
16
作者 刘兵 曹瀚文 蒋栋磊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303-309,共7页
为模拟食物过敏原刺激皮肤后的真实反应,参考人体皮肤的层次结构,利用成纤维细胞和肥大细胞联合打印具有表皮层和皮下组织层的仿生皮肤微组织,结合聚吡咯修饰、电化学快检技术构建仿生皮肤电化学传感器。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对鸡蛋卵清蛋... 为模拟食物过敏原刺激皮肤后的真实反应,参考人体皮肤的层次结构,利用成纤维细胞和肥大细胞联合打印具有表皮层和皮下组织层的仿生皮肤微组织,结合聚吡咯修饰、电化学快检技术构建仿生皮肤电化学传感器。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对鸡蛋卵清蛋白能够进行良好识别检测,其中,线性范围为0.5~2.5μg/mL,线性方程为y=4.45C+14.24,R^(2)为0.998,检出限为0.19μg/mL。该电化学传感器的成功构建表明生物3D打印技术制备具有多细胞复合仿生结构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皮肤 电化学传感器 过敏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和榛子过敏原成分检测的实时荧光PCR方法 被引量:6
17
作者 尚柯 张彪 +3 位作者 段庆梓 张玉 王巍 梁恒兴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34-240,共7页
过敏原风险问题已成为重要的食品安全问题,如何快速准确地检测出食物中的过敏原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关键。目前常用的过敏原检测方法有免疫学检测、质谱及SPR等技术,但这些方法均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通过引入分子生物学鉴定手段,建立小... 过敏原风险问题已成为重要的食品安全问题,如何快速准确地检测出食物中的过敏原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关键。目前常用的过敏原检测方法有免疫学检测、质谱及SPR等技术,但这些方法均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通过引入分子生物学鉴定手段,建立小麦、榛子的过敏原基因数据库,并依据数据库寻找特异性序列并设计探针引物,建立一种快速、便捷、高效的过敏原检测方法,并适当调整了方法的检出限,降低了检测误判的风险。通过建立实时荧光PCR方法,可快速筛选样品的过敏原基因,简化了食品中过敏原成分的鉴定,降低了实验成本与技能要求,降低了检测的难度,缩短了实验时间。通过适用性验证与检出限验证实验,该方法用于过敏原成分鉴定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重复性好,准确率高,检出限为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原成分检测 实时荧光PCR 检出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LERG-O-LIQ系统检测TIgE和sIgE对过敏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8
作者 彭洁雅 孙宝清 郑佩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33-635,共3页
目的:通过2797例患者标本血清TIgE(总IgE)和sIgE(特异性IgE)检测结果,评价ALLERG-O-LIQ过敏原检测系统对以上两检测项目的符合性及其对临床过敏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运用酶联免疫捕获法对我院近三年过敏性反应疾病患者2797例血清标... 目的:通过2797例患者标本血清TIgE(总IgE)和sIgE(特异性IgE)检测结果,评价ALLERG-O-LIQ过敏原检测系统对以上两检测项目的符合性及其对临床过敏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运用酶联免疫捕获法对我院近三年过敏性反应疾病患者2797例血清标本进行TIgE和sIgE检测。结果:1683例(60.04%)TIgE升高的患者中,至少有一项sIgE为阳性者83.90%;患者TIgE正常,年龄越小的患者,出现含至少一项sIgE为阳性的比例越高;<3岁、3~6岁的TIgE升高和TIgE正常的患者,sIgE阳性的过敏原种类和前三位排序都是牛奶(F2)、鸡蛋黄/蛋白(F252)和屋尘(H2),6~20岁、>20岁的TIgE升高和TIgE正常的患者,sIgE阳性的过敏原种类和前三位排序都是屋尘(H2)、屋尘螨(D1)和粉尘螨(D2)。结论:ALLERG-O-LIQ过敏原系统对检测TIgE和sIgE两指标,结果具良好符合性,对过敏性疾病具良好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GE SIGE ALLERG-O-LIQ过敏原检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麸质及其生物传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轶然 刘轶斐 +6 位作者 孙宛舒 张宸 周秀芝 刘清亮 罗云波 黄昆仑 程楠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92-299,共8页
麸质引发的乳糜泻是严重的自身免疫疾病,只有终身实行严格的无麸质饮食才能缓解大多数麸质敏感人群的症状。可以即时、现场、快速地检测食品中麸质含量的传感器能够有效保障麸质敏感人群的生活质量。本文介绍了麸质敏感以及乳糜泻的发... 麸质引发的乳糜泻是严重的自身免疫疾病,只有终身实行严格的无麸质饮食才能缓解大多数麸质敏感人群的症状。可以即时、现场、快速地检测食品中麸质含量的传感器能够有效保障麸质敏感人群的生活质量。本文介绍了麸质敏感以及乳糜泻的发病原理,并详细阐述了麸质检测生物传感器的识别原理,最后从比色、荧光以及电化学3种不同信号输出类型出发总结了食品中麸质快速检测生物传感器的应用场景。以期为食品中麸质的快速检测传感器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麸质 麸质敏感 快速检测 过敏原检测 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翅目毒素多重致敏诱发严重过敏反应一例
20
作者 赵慧敏 徐迎阳 +2 位作者 李丽莎 郑卉爽 关凯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74-978,共5页
膜翅目毒素过敏患者在被膜翅目昆虫蜇刺后可能出现全身性反应,严重者甚至会导致虚脱、晕厥等危及生命症状。本文报道1例膜翅目毒素多重致敏引发的严重过敏反应,临床诊断和体外过敏原检测结果显示患者为胡蜂和火蚁毒素严重过敏反应。在... 膜翅目毒素过敏患者在被膜翅目昆虫蜇刺后可能出现全身性反应,严重者甚至会导致虚脱、晕厥等危及生命症状。本文报道1例膜翅目毒素多重致敏引发的严重过敏反应,临床诊断和体外过敏原检测结果显示患者为胡蜂和火蚁毒素严重过敏反应。在临床实践中,对膜翅目毒素严重过敏反应患者的过敏原检测旨在明确致敏蛋白,为我国未来膜翅目毒素免疫治疗研究奠定基础。对于膜翅目过敏患者,日常户外防护至关重要,必要时可随身携带肾上腺素注射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翅目毒素过敏 过敏反应 多重致敏 过敏原检测 毒素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