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泌体在过敏原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邓健健 邱艺 杨春平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0-494,共5页
外泌体是细胞分泌的具有脂质双分子层结构的细胞外囊泡,作为细胞间联系的重要载体参与调控机体的多种病理及生理过程。免疫细胞能够利用外泌体来增强或抑制免疫反应,而且外泌体在过敏性致敏和炎症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肥大细胞衍生的外... 外泌体是细胞分泌的具有脂质双分子层结构的细胞外囊泡,作为细胞间联系的重要载体参与调控机体的多种病理及生理过程。免疫细胞能够利用外泌体来增强或抑制免疫反应,而且外泌体在过敏性致敏和炎症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肥大细胞衍生的外泌体可以吸收IgE并下调全身IgE水平;致耐受性外泌体可通过诱导调节性T细胞来抑制过敏性免疫反应;外泌体能促进对过敏原的Th1反应;外泌体也可以调节IgE促进抗原呈递,因此外泌体是免疫治疗的发展方向之一。本文将对外泌体与过敏性疾病的关系及其在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中的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过敏原 过敏性疾病 过敏原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胡泽功 白燕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760-1766,共7页
过敏性疾病是全球性的健康问题,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IT)作为一线治疗方法,是唯一能够改变过敏性疾病自然进程的疗法。本文将系统地总结近年来AIT领域取得的显著进展,包括新的免疫疗法路线、生物制剂和佐剂的应用,过敏原制剂的开发,... 过敏性疾病是全球性的健康问题,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IT)作为一线治疗方法,是唯一能够改变过敏性疾病自然进程的疗法。本文将系统地总结近年来AIT领域取得的显著进展,包括新的免疫疗法路线、生物制剂和佐剂的应用,过敏原制剂的开发,以及疗效检测和不良反应防治。新的免疫疗法路线,包括淋巴结注射、扁桃体注射、表皮给药、鼻黏膜给药等,显示出安全性、有效性和更高的患者依从性。生物制剂,如奥马珠单抗、度普利尤单抗和特泽鲁单抗等,通过各自独特的抗过敏机制,在与AIT联合使用中,减少了不良反应并优化了治疗方案。佐剂的应用是提高AIT疗效的另一策略,β-葡聚糖、甘露聚糖和CpG寡脱氧核苷酸(CpG-ODN)和新的递送系统如脂质体、纳米颗粒等能够刺激机体增强免疫反应,促进免疫耐受,增强AIT的疗效。过敏原制剂如重组过敏原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生产,具有高纯度和一致性,为AIT提供了更一致的治疗效果。因此,本文综述了多种方式对提高AIT疗效的最新进展,旨在对过敏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 佐剂 单克隆抗体 重组过敏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在过敏性气道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林林 马圆 +1 位作者 陈智鸿 计海婴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7-431,共5页
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llergen immunotherapy,AIT)是明确患者过敏原后,给患者反复接触过敏原提取物,并逐渐增加浓度和剂量直到达到目标维持剂量,从而使患者对过敏原产生耐受,这是至今惟一一种可以调控变应性疾病发病机制进而改变其自... 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llergen immunotherapy,AIT)是明确患者过敏原后,给患者反复接触过敏原提取物,并逐渐增加浓度和剂量直到达到目标维持剂量,从而使患者对过敏原产生耐受,这是至今惟一一种可以调控变应性疾病发病机制进而改变其自然进程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AIT临床实践和研究领域均取得较大进展,本文对AIT的作用机制、疗效和给药途径等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 过敏性哮喘 过敏性鼻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唇蜾蠃蜂蜂毒中两个过敏原全长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和表达 被引量:2
4
作者 许俊峰 韩召军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129-1137,共9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透明质酸酶的过敏活性,利用昆虫杆状病毒成功地表达了黄唇蜾蠃蜂Rhynchium brunneum蜂毒的透明质酸酶。根据已报道的胡蜂科透明质酸酶和抗原5基因的氨基酸保守序列,设计合成简并引物,利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技... 为了进一步研究透明质酸酶的过敏活性,利用昆虫杆状病毒成功地表达了黄唇蜾蠃蜂Rhynchium brunneum蜂毒的透明质酸酶。根据已报道的胡蜂科透明质酸酶和抗原5基因的氨基酸保守序列,设计合成简并引物,利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扩增了黄唇蜾蠃蜂蜂毒透明质酸酶和抗原5的基因片段,利用RACE技术进一步获得了它们的全长基因(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EU624135和EU624136)。按照过敏原的命名法则,分别命名为Rhy b 2和Rhy b 5。序列比对分析发现,这两个基因与胡蜂科的相应序列高度相似,说明对胡蜂蜂毒过敏的人群也可能对蜾蠃蜂蜂毒有交叉过敏反应。但进一步分析发现,黄唇蜾蠃蜂蜂毒透明质酸酶的B细胞决定表位显著不同,9个保守性氨基酸在蜾蠃蜂中仅保留了3个,而且缺乏两个关键的精氨酸;黄唇蜾蠃蜂蜂毒抗原5序列N端的二级结构和具有过敏活性的常见黄胡蜂Vespula vulgaris蜂毒的抗原5显著不同,有可能因此而缺失依赖其N端二级结构的B细胞决定表位。据此认为,蜾蠃蜂蜂毒透明质酸酶和抗原5很可能是天然弱化的过敏原,在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上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唇蜾赢蜂 透明质酸酶 抗原5 基因克隆 表达 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敏性哮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5
作者 余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81-487,共7页
过敏性哮喘患病率在世界多地区呈现快速上升。其发病机制与复杂的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相关。屏障系统如气道上皮细胞接受刺激,分泌介质,传递信号活化局部组织微环境中天然免疫系统细胞,如天然淋巴样细胞(ILC),及许多效应分子被上调或下... 过敏性哮喘患病率在世界多地区呈现快速上升。其发病机制与复杂的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相关。屏障系统如气道上皮细胞接受刺激,分泌介质,传递信号活化局部组织微环境中天然免疫系统细胞,如天然淋巴样细胞(ILC),及许多效应分子被上调或下调。这些免疫微环境的改变与获得性免疫系统交互作用而启动疾病过程。其中2型ILC能与神经递质相互作用提示神经系统与区域免疫系统交互作用调节局部组织功能。有证据显示表观基因组变化、黏膜微生态改变等,均参与疾病始动、发展及转归。对疾病表型的更深入认识,能有助于从根据病人疾病表型选择治疗,而转向根据疾病机制选择适合治疗方案的病人。此外,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和评估,均需要有更多更可靠的生物标志物。实验研究也需要更能真实映象人体的实验模型。本文综述这些方面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 过敏性哮喘 天然免疫细胞 表观遗传学 微生态 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 实验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