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睡眠相关过度运动癫的临床及脑电图特征分析
1
作者 万慧娟 陈超 +8 位作者 王圣松 王秀 桑林 郑重 周峰 胡文瀚 张凯 张建国 邵晓秋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75-981,共7页
目的探讨睡眠相关过度运动癫之临床特征并评价头皮视频脑电图(VEEG)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4年5月至2020年1月确诊的32例睡眠相关过度运动癫病例进行回顾,分析其一般临床资料、发作期症状学、发作间期及发作期脑电图模式。结果10例(31.2... 目的探讨睡眠相关过度运动癫之临床特征并评价头皮视频脑电图(VEEG)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4年5月至2020年1月确诊的32例睡眠相关过度运动癫病例进行回顾,分析其一般临床资料、发作期症状学、发作间期及发作期脑电图模式。结果10例(31.25%)患者MRI呈异常征象。依据发作症状学模式(SPs)分类,SP1(早期的初级运动表现)1例(3.13%)、SP2(不自然的过度运动)18例(56.25%)、SP3(协调的过度运动)6例(18.75%)、SP4(富有情感内容的姿势行为)7例(21.88%)。发作间期及发作期脑电图异常率分别为81.25%(26/32)和71.88%(23/32);其中发作期头皮脑电图起始早于临床症状者23例(71.88%),放电部位局灶性14例(43.75%)、脑区性8例(25%),两种起始模式以包含各种低波幅快活动者为主;双侧性/广泛性1例(3.13%)。11例(34.38%)患者发作间期样放电部位与发作期脑电图所示起始部位相符且恒定局限于1个或相邻23个电极。结论睡眠相关过度运动癫影像学阳性检出率较低,症状学具有特殊性,高质量视频脑电图记录及判读在诊断与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发作期脑电图可为术前评估提供必要的定侧及定位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度运动(mesh) 睡眠 脑电描记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吊下躯干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后遗症期运动功能的康复作用 被引量:28
2
作者 晏小华 熊建忠 +2 位作者 李生伟 周永辉 魏文秀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266-269,共4页
目的探讨两种躯干控制训练方法对脑卒中后遗症期运动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共4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躯干控制训练,观察组采用悬吊下躯干控制训练,两组患者均接受其他常规康复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 目的探讨两种躯干控制训练方法对脑卒中后遗症期运动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共4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躯干控制训练,观察组采用悬吊下躯干控制训练,两组患者均接受其他常规康复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0 d采用躯干控制能力测验(TCT)、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FAC)、Berg平衡量表(BBS)和10 m最大步行速度(10 m MWS)评价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TCT评分(P=0.000)、FAC评分(P=0.000)、BBS评分(P=0.000)和10 m MWS评分(P=0.000)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TCT评分(P=0.000)、FAC评分(P=0.002)、BBS评分(P=0.000)和10 m MWS评分(P=0.000)亦高于对照组。结论悬吊下躯干控制训练可以有效提高脑卒中后遗症期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遗症 运动障碍 悬吊训练(mesh) 躯干控制训练(mesh)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现实康复技术在脑卒中后上肢运动障碍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1
3
作者 李冰洁 李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245-248,共4页
虚拟现实康复技术是计算机模拟真实环境的集成技术,具有沉浸、交互和想象三大特点,广泛应用于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康复。本文简要阐述虚拟现实康复技术在脑卒中后上肢运动障碍中的应用进展。
关键词 卒中 运动障碍 上肢 虚拟现实(mesh) 康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康复作用 被引量:22
4
作者 公维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415-420,共6页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共99例伴轻中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随机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33例)以及在此基础上联合认知功能训练(33例)和运动想象疗法(33例),于训练前和训练8周时采用简易智能...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共99例伴轻中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随机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33例)以及在此基础上联合认知功能训练(33例)和运动想象疗法(33例),于训练前和训练8周时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 CA)评价认知功能,事件相关电位检测P300潜伏期和波幅。结果与训练前相比,训练8周时3组患者MMSE(P=0.000)和Mo CA(P=0.000)评分增加、P300潜伏期缩短(P=0.000)和波幅升高(P=0.000);3组患者训练前后MMSE(P=0.030)和Mo CA(P=0.013)评分、P300潜伏期(P=0.004)和波幅(P=0.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认知功能训练组和运动想象疗法组MMSE(P=0.019,0.021)和Mo CA(P=0.003,0.031)评分高于、P300潜伏期短于(P=0.020,0.003)和波幅高于(P=0.003,0.002)对照组。结论基于运动想象疗法的康复训练在提高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同时亦改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认知障碍 运动想象(mesh)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热凝术治疗上肢癌性疼痛的疗效及其对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王英峰 李玉英 +4 位作者 杨成波 连吉 臧燕 南萍 张小晓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27-730,共4页
目的探讨射频热凝术治疗上肢癌性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评价其对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共56例以臂丛神经受累为主的上肢癌性疼痛患者分别采用射频热凝术(36例)和神经阻滞术(20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3和7 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 目的探讨射频热凝术治疗上肢癌性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评价其对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共56例以臂丛神经受累为主的上肢癌性疼痛患者分别采用射频热凝术(36例)和神经阻滞术(20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3和7 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疼痛程度,记录上肢肌力和术后并发症。结果射频热凝术组患者VAS评分低于(F=64.406,P=0.000)、肌力高于(F=64.405,P=0.000)神经阻滞术组。与术前相比,射频热凝术组患者术后1、3和7 d VAS评分降低(t=25.931,P=0.000;t=19.600,P=0.000;t=24.817,P=0.000),而肌力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神经阻滞术组患者术后1和3 d VAS评分降低(t=19.298,P=0.000;t=14.918,P=0.000)、至术后7 d恢复至术前水平(P> 0.05),术后1 d肌力降低(t=13.069,P=0.000)、至术后3和7 d恢复至术前水平(均P> 0.05)。两组无一例出现感染、气胸等并发症。结论射频热凝术治疗上肢癌性疼痛安全、有效,且对上肢运动功能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顽固性 肿瘤 上肢 运动障碍 射频热凝(me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躯干控制训练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平衡功能的康复作用 被引量:16
6
作者 李宝金 李程 +1 位作者 李鲸 高强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261-265,共5页
研究背景躯干作为人体核心部分,在维持身体平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躯干控制训练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和移动能力,提高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躯干控制训练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平衡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共... 研究背景躯干作为人体核心部分,在维持身体平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躯干控制训练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和移动能力,提高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躯干控制训练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平衡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共120例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病程≤14 d)患者随机接受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宣教和指导(对照组,60例)以及在此基础上联合躯体控制训练(观察组,60例),分别于训练前和训练2周时采用Fugl-Meyer平衡功能评价量表(FMA-Balance)和改良Rivermead移动指数(MRMI)评价平衡功能。结果 1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康复训练,无一例发生不良反应。与训练前相比,训练后两组患者FMA-Balance评分(P=0.000)和MRMI评分(P=0.000)均增加;与对照组相比,训练后观察组患者FMA-Balance评分(P=0.002)和MRMI评分(P=0.002)亦增加。结论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躯干控制训练可以显著改善平衡功能和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运动障碍 躯干控制训练(mesh)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