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脂质运载蛋白型前列腺素D合成酶水平在1型发作性睡病患者日间过度嗜睡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配配 闫涵 +6 位作者 李清华 张驰 董霄松 安海燕 李静 赵龙 韩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5期4454-4458,共5页
背景前列腺素D2(PGD2)通过其受体DP1诱导腺苷生成,发挥强效促眠效果。近年来研究显示发作性睡病患者存在PGD2-DP1通路异常,合成PGD2的脂质运载蛋白型前列腺素D合成酶(L-PGDS,中枢系统PGD2关键合成酶)可能参与了该类患者日间过度嗜睡(EDS... 背景前列腺素D2(PGD2)通过其受体DP1诱导腺苷生成,发挥强效促眠效果。近年来研究显示发作性睡病患者存在PGD2-DP1通路异常,合成PGD2的脂质运载蛋白型前列腺素D合成酶(L-PGDS,中枢系统PGD2关键合成酶)可能参与了该类患者日间过度嗜睡(EDS)的调节。目的探讨1型发作性睡病患者脑脊液(CSF)和血清L-PGDS水平的变化,以及L-PGDS在EDS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睡眠中心收治的79例1型发作性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NT1组),选取同期就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腿部手术接受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腰麻)的4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NT1组进行日间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SLT),计算睡眠潜伏期(SL)及睡眠起始快速眼动睡眠(SOREMPs)次数;两组均检测血清L-PGDS,CSF L-PGDS、HCRT水平及HLA-DQB1*0602表型。结果两组年龄、性别、BMI和HLA-DQB1*0602阳性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SF HCRT水平高于NT1组,CSF(P=0.029)和血清(P<0.001)L-PGDS水平低于NT1组。NT1组、对照组CSF L-PGDS水平与CSF HCRT均无相关性(NT1组:rs=-0.160,P=0.159;对照组:rs=-0.179,P=0.229)。对照组(rs=0.358,P=0.014)和NT1组(rs=0.267,P=0.017)年龄与CSF L-PGDS水平均呈正相关。年龄与血清L-PGDS水平无相关关系(对照组:rs=-0.251,P=0.088,NT1组:rs=-0.058,P=0.612)。CSF L-PGDS及血清L-PGDS与BMI均无相关关系(CSF L-PGDS:对照组:rs=-0.097,P=0.521,NT1组:rs=0.122,P=0.283;血清L-PGDS:对照组:rs=-0183,P=0.223,NT1组:rs=0.188,P=0.098)。对NT1组和对照组年龄、性别及BMI进行1∶1匹配,获得了12组配对样本。匹配后,NT1组CSF L-PGDS及血清L-PGDS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型发作性睡病患者的血清和CSF L-PGDS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提示L-PGDS在EDS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度嗜睡性障碍 发作睡病 前列腺素 脂质运载蛋白型前列腺素D合成酶 下丘脑激素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白天过度嗜睡的Ⅰ型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一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张蕊蕊 王升辉 +2 位作者 白莹莹 张杰文 张红菊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59-662,共4页
患者男性,20岁。主诉双手握拳后不能放松6年、睡眠增多5年并情绪低落2年,症状进行性加重6年,于2018年9月12日入院。患者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手握拳后不能放松,需重复数次才可放松,同时伴面颊部咀嚼费力,症状持续存在并逐渐加重,遇冷... 患者男性,20岁。主诉双手握拳后不能放松6年、睡眠增多5年并情绪低落2年,症状进行性加重6年,于2018年9月12日入院。患者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手握拳后不能放松,需重复数次才可放松,同时伴面颊部咀嚼费力,症状持续存在并逐渐加重,遇冷症状无加重,病程中无明显肌肉萎缩,未行特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不良肌强直 过度嗜睡性障碍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低龄老年人白天过度嗜睡症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郑文韬 刘申 叶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4-185,共2页
目的调查白天过度嗜睡症(EDS)在社区低龄老年人中的发生率及探讨相关因素。方法对989例社区低龄老年人采用国际通用的Epworth嗜睡量表(ESS)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910份,有效回收率为92.0%,对影响EDS的因素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社... 目的调查白天过度嗜睡症(EDS)在社区低龄老年人中的发生率及探讨相关因素。方法对989例社区低龄老年人采用国际通用的Epworth嗜睡量表(ESS)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910份,有效回收率为92.0%,对影响EDS的因素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社区低龄老年人ESS评分为(4.1±0.1)分,以ESS评分≥8分为EDS,社区低龄老年人EDS的发生率为6.0%。以EDS为应变量,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独睡一床、夜间观看电视时间过长、习惯性打鼾、入睡困难4个因素进入回归模型,相对危险度分别为2.215、3.442、1.778、1.784(P<0.05)。结论低龄老年人独睡一床、夜间观看电视时间过长、习惯性打鼾、入睡困难是独立于老年人年龄、性别、家庭经济状况、睡眠时间、早醒等因素以外导致老年人EDS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度嗜睡性障碍 老年人 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过度睡眠 被引量:1
4
作者 孙鹤阳 刘秀琴 +1 位作者 黄颜 董立羚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474-476,共3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过度睡眠患者临床表现以及多导睡眠图特征。方法与结果回顾分析4例特发性过度睡眠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以白天过度嗜睡首发,无猝倒、睡眠麻痹、睡前幻觉及睡眠行为障碍,其中2例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4例患者Epworth嗜睡量表... 目的探讨特发性过度睡眠患者临床表现以及多导睡眠图特征。方法与结果回顾分析4例特发性过度睡眠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以白天过度嗜睡首发,无猝倒、睡眠麻痹、睡前幻觉及睡眠行为障碍,其中2例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4例患者Epworth嗜睡量表评分均>11分;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平均睡眠潜伏期明显缩短,未见睡眠起始快速眼动期;例3患者全夜多导睡眠图监测显示睡眠潜伏期明显缩短,总睡眠时间延长,但夜间睡眠结构正常。结论明确诊断特发性过度睡眠需结合患者病史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考虑,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和全夜多导睡眠图监测是鉴别诊断特发性过度睡眠与发作性睡病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度嗜睡性障碍 多道睡眠描记术 睡眠 快速眼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继发日间过度思睡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库成心 邓丽影 谢亮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83-686,共4页
日间过度思睡是缺血性卒中的常见并发症,可导致患者康复动力缺乏、认知功能减退、生活质量下降,使预后不良风险显著增加。本文对缺血性卒中继发日间过度思睡的流行病学特点、继发日间过度思睡的缺血性卒中亚型、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进行... 日间过度思睡是缺血性卒中的常见并发症,可导致患者康复动力缺乏、认知功能减退、生活质量下降,使预后不良风险显著增加。本文对缺血性卒中继发日间过度思睡的流行病学特点、继发日间过度思睡的缺血性卒中亚型、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提高疾病诊断与治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卒中 过度嗜睡性障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分析 被引量:20
6
作者 李琳 刘振国 +2 位作者 干静 周明珠 周桢源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217-221,共5页
目的评价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睡眠质量,分析其睡眠障碍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根据英国帕金森病协会(UKPDS)诊断标准,选择连续就诊且诊断明确的早期帕金森病(Hoehn-Yahr分级Ⅰ~Ⅱ级)患者67例和年龄与之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60例,采... 目的评价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睡眠质量,分析其睡眠障碍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根据英国帕金森病协会(UKPDS)诊断标准,选择连续就诊且诊断明确的早期帕金森病(Hoehn-Yahr分级Ⅰ~Ⅱ级)患者67例和年龄与之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60例,采用Hoehn-Yahr分级、汉密尔顿抑郁评价量表、帕金森病睡眠量表和Epworth嗜睡量表对其疾病严重程度、抑郁程度及睡眠状况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早期帕金森病组患者帕金森病睡眠量表总评分[(119.56±15.7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33.36±16.73)分](P=0.000)。在各分项的比较中,除入睡困难(PDSS-2)、幻觉(PDSS-7)、尿失禁(PDSS-9)和晨起困倦(PDSS-14)等问题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各项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的主要类型为失眠,其中入睡困难占23.88%(16/67)、睡眠维持困难占38.81%(26/67)、早醒占16.42%(11/67)。在导致失眠的原因中以夜尿症最为常见,约占55.22%(37/67),其次是逼真梦境(25.37%,17/67)、震颤(22.39%,15/67)、翻身困难(17.91%,12/67)和肢体痉挛疼痛(7.46%,5/67)。不宁腿综合征、白天过度嗜睡等亦可在早期帕金森病患者中出现。Spearman相关分析提示,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与年龄无关(P>0.05);而与Hoehn-Yahr分级、汉密尔顿抑郁评价量表评分及多巴胺剂量有关(均P<0.05)。结论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即存在不同类型的睡眠障碍,其发生与病情严重程度、服药剂量以及抑郁程度有关。除对运动症状进行治疗外,尚需注意对睡眠障碍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入睡和睡眠障碍 过度嗜睡性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双颌前徙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主观症状变化的调查
7
作者 李阳 伊彪 +3 位作者 王兴 李自力 梁成 王晓霞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7-100,共4页
目的:评估改良双颌前徙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主观症状的变化。方法:选择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颌外科中心2005年9月到2011年12月诊治的OSAHS患者15名,进行改良双... 目的:评估改良双颌前徙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主观症状的变化。方法:选择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颌外科中心2005年9月到2011年12月诊治的OSAHS患者15名,进行改良双颌前徙术治疗。于术前和术后6个月分别进行多导睡眠图仪(polysomnogra-phy,PSG)检查。于术前3个月及术后6个月时分别对所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Epworth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睡眠打鼾情况、睡眠期间被发现呼吸暂停情况、术后持续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使用情况及手术满意度。结果:15名患者术前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and hy-popnea index,AHI)为(40.5±12.8)次/h,最低血氧饱和度(lowest oxygen desaturation,LSAT)为73.0%±7.4%;术后AHI为(6.5±3.5)次/h,LSAT为90.8%±2.1%。术前ESS平均为17.6,术后所有患者ESS均小于11,平均为4.3。其中9名患者术前接受CPAP治疗,术后这9名患者不再需要进行CPAP治疗。所有患者对改良双颌前徙手术治疗的效果均感到十分满意,都希望将此种治疗方法介绍给其他患者。结论:应用改良双颌前徙术治疗OSAHS,不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睡眠时最低血氧饱和度等客观指标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并且患者的日间极度嗜睡等主观症状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 下颌徙前术 上颌骨 过度嗜睡性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轻度认知障碍和痴呆患者睡眠障碍评估的推荐 被引量:5
8
作者 刘俊骞 吕俊丽 +4 位作者 张赛 闫晨璐 李冬 张笑青 顾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669-672,共4页
对轻度认知障碍(MCI)及痴呆患者的睡眠障碍进行临床评估和管理,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社会意义。睡眠不好导致痴呆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并成为加重照料者负担的原因之一。睡眠障碍在MCI和痴呆患者中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它们常以共病形... 对轻度认知障碍(MCI)及痴呆患者的睡眠障碍进行临床评估和管理,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社会意义。睡眠不好导致痴呆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并成为加重照料者负担的原因之一。睡眠障碍在MCI和痴呆患者中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它们常以共病形式存在。因此,临床上应常规对认知功能下降的患者,仔细进行睡眠障碍的临床评估及管理。意大利痴呆研究协会的睡眠研究小组将2013年12月前发表的原始论文、荟萃分析和系统性综述,进行了回顾。这些证据按照等级(Ⅰ、Ⅱ、Ⅲ)和推荐强度(A、B、C、D、E)进行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痴呆 睡眠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 过度嗜睡性障碍 睡眠 快速眼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