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深海水道迁移模式及成因机制
- 1
-
-
作者
梁诗琴
吴伟
向威
赵中会
随雅萍
-
机构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海南省深海深层能源工程重点实验室
-
出处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41,共1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077410,42372170)。
-
文摘
深海水道是陆源碎屑沉积物向深水盆地输送的重要通道之一,同时也是深水盆地中砂体沉积的主要场所,广泛发育于全球范围内的被动大陆边缘。为了厘清深海水道迁移与成因机制,对过往研究进行总结,得出以下结论:根据迁移方式可将深海水道分为单向迁移水道(上游迁移型和下游迁移型)和多向迁移水道(顺流迁移型、侧向迁移型和障碍迁移型);可依据水道深泓线变化对水道迁移特征进行具体表征,单向迁移水道发育伴随深泓线整体变化,多向迁移水道则主要为局部变化;底流与重力流的交互作用控制单向迁移水道的沉积建造,此外自身环流以及上升流作用也影响水道的沉积演化,多向迁移水道则受海平面升降、物源供给、构造运动、古地形与水道自身沉积作用等多种因素共同控制。未来深海水道迁移模式研究和发展方向主要包括3个方面:1)积极开展多尺度的定量化研究;2)深入探究各种动力学因素耦合关联的水道迁移机制;3)加强对水道迁移模式与储层开发的关联研究。
-
关键词
深海水道
迁移方式
深泓线变化
成因机制
迁移模式
-
Keywords
deep-sea channel
migration mode
Thalweg line changes
genetic mechanism
migration pattern
-
分类号
TE1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
-
题名甘肃大水金矿Au-As共生分异机理研究
被引量:1
- 2
-
-
作者
杨斌
彭秀红
钟炎良
-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四川省地学核技术重点实验室
-
出处
《现代矿业》
CAS
2014年第6期47-49,共3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1103025)
成都理工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编号:2012)
-
文摘
从分布特征、迁移形式以及沉淀机制3个方面研究了大水金矿Au-As共生分异机理。结果表明:Au、As含量早期为共消长,后期为不消长关系,并且二者在空间上为不套合关系;Au、As的晶体化学和地球化学性质的相似性以及温度、压力、pH,决定了二者可以形成[AuAs]2-、[Au(AsS2)]0和[Au(AsS3)]2-络合物进行迁移;在主成矿期,成矿热液富砷贫硫以及后期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Au、As在地壳中各自分异沉淀形成矿物;Au、As在成矿前期,主成矿期以及成矿晚期分别经历了共生、分离和富集3个阶段,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大水金矿的成因,为寻找新型砷矿床提供了思路。
-
关键词
Au-As共生分异
分布特征
迁移方式
沉淀机制
-
Keywords
Au-As paragenesis and separation,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Migration mode,Precipitation mechanism
-
分类号
P618.51
[天文地球—矿床学]
-
-
题名通信产业的“矛盾论”和“实践论”
- 3
-
-
作者
田玉林
-
机构
互联网实验室
-
出处
《通讯世界》
2004年第9期22-23,共2页
-
文摘
服务供给与用户需求的不平衡是当前通信产业面临的最主要矛盾。
-
关键词
通信产业
“矛盾论”
“实践论”
网络融合
迁移方式
-
分类号
F6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