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婴童纺织用品中可迁移荧光增白剂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周利英 常云芝 +1 位作者 戴璐 骆海清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8-122,共5页
本文建立了测定婴童纺织用品中可迁移荧光增白剂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样品用pH约为8的水作为提取剂在37℃条件下提取,提取液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检测波长为350nm。荧光增白剂迁移总量(以FWA85计)在0~100mg·L^-1浓度范围内线性... 本文建立了测定婴童纺织用品中可迁移荧光增白剂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样品用pH约为8的水作为提取剂在37℃条件下提取,提取液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检测波长为350nm。荧光增白剂迁移总量(以FWA85计)在0~100mg·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大于0.999,仪器检出限(3S/N)为0.13mg·L^-1,方法测定下限(10S/N)为18.0mg·kg^-1,平均回收率范围为92.0~98.3%,相对标准偏差(n=7)为2.26~4.56%。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分析婴童纺织用品中荧光增白剂的迁移总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增白剂 迁移总量 婴童纺织用品 紫外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Pb单一及复合污染对花叶冷水花生长的影响及其积累特性研究 被引量:34
2
作者 赵杨迪 潘远智 +4 位作者 刘碧英 杨慧 侯艳 张建芳 蔡蕾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8-53,共6页
以盆栽花叶冷水花为试验材料,用不同浓度的Cd、Pb单一及其复合处理,研究植物的生长变化及其体内Cd、Pb的积累和迁移。结果表明,随着Cd、Pb单一处理浓度的升高,花叶冷水花地上部和根部的干重以及根系耐性指数都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Cd-Pb... 以盆栽花叶冷水花为试验材料,用不同浓度的Cd、Pb单一及其复合处理,研究植物的生长变化及其体内Cd、Pb的积累和迁移。结果表明,随着Cd、Pb单一处理浓度的升高,花叶冷水花地上部和根部的干重以及根系耐性指数都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Cd-Pb复合处理各浓度下,生物量均小于对照,根系耐性指数也逐渐变小。在3种处理条件下,花叶冷水花的叶、茎、根对Cd、Pb的吸收都表现为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而上升的趋势,重金属在根内的积累量大于茎和叶;复合处理时,叶、茎、根对Cd、Pb的吸收量相比同水平单一处理时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地上部Pb迁移总量增幅较大,说明花叶冷水花对修复重金属复合污染的土壤具有一定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叶冷水花 复合处理 积累 迁移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蕨类草本植物对Cu的吸收和耐性研究 被引量:33
3
作者 李影 王友保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1-197,共7页
采用野外调查分析和温室营养液砂培实验的方法,研究了铜尾矿区附近生长的4种蕨类植物对重金属Cu的耐性和吸收积累特性。结果表明,节节草和蜈蚣草对Cu的耐性较大叶井口边草和金星蕨高。Cu污染条件下,前两者的根系耐性指数较高,其中,节节... 采用野外调查分析和温室营养液砂培实验的方法,研究了铜尾矿区附近生长的4种蕨类植物对重金属Cu的耐性和吸收积累特性。结果表明,节节草和蜈蚣草对Cu的耐性较大叶井口边草和金星蕨高。Cu污染条件下,前两者的根系耐性指数较高,其中,节节草根系耐性指数相对最高,平均为1.24,蜈蚣草次之,为0.69,大叶井口边草相对最低,不足0.50。各植物对Cu均以地下部积累为主,且积累量随Cu处理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地上部Cu含量相对较低,与Cu处理浓度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植物对Cu的吸收和积累能力因植物种类而不同,其大小顺序为蜈蚣草>节节草>大叶井口边草>金星蕨。由于蜈蚣草生物量明显大于节节草,各处理浓度下,蜈蚣草地上部迁移总量均较高。在20mg/LCu污染下,蜈蚣草地上部迁移总量为55.87mg,节节草仅为5.74mg。总之,节节草和蜈蚣草对铜具有较高的耐性和积累作用,可作为先锋植物去修复铜污染土壤。其中,当进行铜污染土壤的植物稳定和植被恢复时,可选择耐性强、覆盖快的节节草;若要对污染土壤进行生物净化,可选择生物量较大的蜈蚣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 耐性 迁移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杞柳对高锌胁迫的忍耐与积累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杨卫东 陈益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82-1186,共5页
采用营养液培养实验方法,研究了高浓度Zn对3个杞柳品种"微山湖"、"大红头"、"一枝笔"生长、耐性及Zn吸收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Zn对杞柳生长的影响与品种、植物部位以及介质中Zn浓度有关,低Zn(100μmol&#... 采用营养液培养实验方法,研究了高浓度Zn对3个杞柳品种"微山湖"、"大红头"、"一枝笔"生长、耐性及Zn吸收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Zn对杞柳生长的影响与品种、植物部位以及介质中Zn浓度有关,低Zn(100μmol·L-1)、高Zn(1000μmol·L-1)均不同程度降低了3个杞柳品种的生长参数,低Zn显著减少了"微山湖"、"大红头"的根长及"大红头"根生物量,高Zn显著降低了3个品种株高、根长、生物量等生长参数;3个品种对Zn吸收与积累存在一定差异,地上部Zn含量随介质中Zn浓度升高而降低,根系中Zn含量随Zn浓度升高而增加,Zn在根中含量高于地上部,低Zn时3个品种地上部Zn含量为1477.58~1583.19μg·g-1,平均1530.29μg·g-1;位移系数(TF)随Zn浓度升高而降低,低Zn时"微山湖"、"一枝笔"位移系数高于"大红头"而接近1;迁移总量随Zn处理浓度增加而降低,3个品种迁移总量为2332.58~3871.41μg,平均3266.27μg,迁移总量比大于1;耐性指数(TI)随营养液中Zn浓度增加而降低,低Zn时3个品种耐性指数均大于0.5。以上结果表明,高Zn严重干扰了3个杞柳品种的生长,3个品种对低Zn有较强的耐性及积累能力,显示出具有修复≤100μmol·L-1Zn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杞柳 锌胁迫 耐锌能力 生长参数 位移系数 迁移总量 耐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