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含铝岩系中锂的迁移富集机制的实验研究
1
作者
高欣蔚
尚林波
+8 位作者
金中国
杜蔺
刘玲
范宏鹏
郑明泓
付桥林
周国臣
罗勇军
巩鑫
《矿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7-569,共13页
近年来发现,贵州含铝岩系中的Li元素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富集,具有较高的潜在经济价值,但对其富集的成因机制研究相对较少,故而通过实验模拟的手段,对此类含铝岩系中锂的超常富集行为进行研究。本实验对部分含铝岩系的围岩进行淋滤实验,主...
近年来发现,贵州含铝岩系中的Li元素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富集,具有较高的潜在经济价值,但对其富集的成因机制研究相对较少,故而通过实验模拟的手段,对此类含铝岩系中锂的超常富集行为进行研究。本实验对部分含铝岩系的围岩进行淋滤实验,主要探讨了流体种类、流体盐溶液浓度、水-岩比及样品岩性对围岩中Li的迁出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中低温条件下,盐溶液浓度较高且流量较大的硫酸盐环境更有利于围岩中Li的向外迁出;并且,研究认为淋滤环境的改变对地表岩体的影响相对更大。同时,研究发现泥岩样品中Li更易向外迁出,其地层也更容易满足Li对外迁出的基本环境,较为适宜作为Li源地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铝岩系
锂资源
淋滤实验
迁移富集机制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宜昌柑橘园土壤-叶片系统养分互作及稀土元素迁移富集机制分析
2
作者
陈晨
王峰
+2 位作者
贾海峰
谭清月
兰绿灯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6期49-53,共5页
为了给柑橘园土壤改良、精准施肥及稀土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湖北省宜昌市柑橘园为对象,通过测定土壤和柑橘树叶片的养分含量及稀土元素分布,结合相关性分析与生物吸收系数计算,探讨了土壤-叶片系统中养分互作关系及稀土元素的迁移...
为了给柑橘园土壤改良、精准施肥及稀土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湖北省宜昌市柑橘园为对象,通过测定土壤和柑橘树叶片的养分含量及稀土元素分布,结合相关性分析与生物吸收系数计算,探讨了土壤-叶片系统中养分互作关系及稀土元素的迁移富集特征。结果表明,95.30%的柑橘园土壤pH适宜柑橘生长,但有机质含量普遍偏低,67.06%为低量及缺乏,有效磷和锌供应不足,而铁、锰、铜含量较高,高量及过量占比分别为59.31%、72.10%、39.54%。柑橘树叶片中磷、氮含量偏低,69.23%和75.24%处于低量及缺乏水平,铁含量全部处于高量及过量水平;土壤pH与有机质、速效钾等呈显著负相关(P<0.01),养分之间存在复杂的动态平衡关系;稀土元素在“土壤-根-枝-叶”系统中呈现选择性迁移,轻稀土元素La、Ce在柑橘树叶片中显著富集(生物吸收系数大于0.10)。研究表明,宜昌市柑橘园需增加有机肥与磷锌肥投入,减少含铁锰铜杀菌剂使用,并关注稀土元素的农用潜力与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园
土壤养分
叶片养分
生物吸收系数
稀土元素
迁移富集机制
湖北省宜昌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国东北部地区大规模低温银成矿特征与机制
被引量:
2
3
作者
翟德高
赵青青
+4 位作者
豆明新
许康宁
江玲
吴晋超
吕焕科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55-766,I0003,共13页
本文从银成矿地质特征、金属和流体来源、银的迁移富集机制以及低温银成矿与斑岩系统的成因联系等方面,阐述了我国东北部地区大规模低温银成矿作用及其控制机制。我国东北部地区银铅锌矿化赋矿围岩主要以粉砂岩和(碳质)板岩为主,成矿流...
本文从银成矿地质特征、金属和流体来源、银的迁移富集机制以及低温银成矿与斑岩系统的成因联系等方面,阐述了我国东北部地区大规模低温银成矿作用及其控制机制。我国东北部地区银铅锌矿化赋矿围岩主要以粉砂岩和(碳质)板岩为主,成矿流体具低温和低盐度特征。多元同位素(C-H-O-S-Pb-He-Ar)体系表明成矿流体和金属以岩浆-热液来源为主,高精度年代学研究表明脉状银铅锌矿化与区域燕山晚期早白垩世酸性岩浆活动密切相关,部分矿床的形成还可能与多期热液活动叠加有关。总体上,我国东北部地区脉状银铅锌矿床成因类型应属于浅成低温热液型,与区内的中高温斑岩成矿体系构成同一岩浆-热液系统。流体与围岩的水岩反应导致热液体系发生还原和降温是造成银大量沉淀成矿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铅锌矿床
金属来源
迁移富集机制
低温银成矿系统
东北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氧化还原敏感性元素在沉积环境判别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
10
4
作者
吕荐阔
翟世奎
+2 位作者
于增慧
刘晓锋
王轲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8-124,共17页
部分元素对氧化还原环境非常敏感,氧化还原条件往往决定着这些元素的迁移或富集,这些元素被称为氧化还原敏感性元素(redox sensitive elements,RSE)。除Fe、Mn外大部分RSE在氧化环境条件下以溶解态离子形式存在于海洋水体而发生迁移,在...
部分元素对氧化还原环境非常敏感,氧化还原条件往往决定着这些元素的迁移或富集,这些元素被称为氧化还原敏感性元素(redox sensitive elements,RSE)。除Fe、Mn外大部分RSE在氧化环境条件下以溶解态离子形式存在于海洋水体而发生迁移,在还原环境条件下则容易从海洋水体中析出向沉积物中迁移并发生富集。RSE的这种特性常被用来判断现代或地质历史中的沉积环境。本文在总结RSE与沉积氧化还原环境判别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RSE地球化学行为的因素,进而探讨了RSE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研究方向。RSE及相关指标在沉积环境判别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氧化还原状态的识别、指示海洋水体生产力变化、指示海洋水体的局限程度、指示沉积物物源等。影响或控制RSE迁移、转化、沉积和富集的主要因素有:成岩作用、陆源物质加入、粒控效应、Fe-Mn氧化物/氢氧化物的吸附、有机质含量、水体局限、人类活动等。迄今对部分RSE的迁移富集机制还不十分清楚,元素指标的应用较粗略。近期在RSE的应用中应重视样品的选取与保存、测量分析技术的提升以及多指标的互相印证,通过综合分析判断,才能得出更接近实际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敏感性元素
迁移
/
富集
机制
沉积环境判别
指标体系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含铝岩系中锂的迁移富集机制的实验研究
1
作者
高欣蔚
尚林波
金中国
杜蔺
刘玲
范宏鹏
郑明泓
付桥林
周国臣
罗勇军
巩鑫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关键矿产成矿与预测全国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
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地质找矿方向)含铝岩系锂资源成矿规律与找矿勘查研究创新团队
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地质矿产勘查院
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一总队
出处
《矿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7-569,共13页
基金
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科研项目(编号:GZYSKY2023-1)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编号:XDA0430103)
+3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U1812402)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范宏鹏)
贵州省科技支撑项目(编号:黔科合支撑[2025]一般070)
贵州省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建设项目(编号:黔科合人才CXTD(2025)006)。
文摘
近年来发现,贵州含铝岩系中的Li元素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富集,具有较高的潜在经济价值,但对其富集的成因机制研究相对较少,故而通过实验模拟的手段,对此类含铝岩系中锂的超常富集行为进行研究。本实验对部分含铝岩系的围岩进行淋滤实验,主要探讨了流体种类、流体盐溶液浓度、水-岩比及样品岩性对围岩中Li的迁出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中低温条件下,盐溶液浓度较高且流量较大的硫酸盐环境更有利于围岩中Li的向外迁出;并且,研究认为淋滤环境的改变对地表岩体的影响相对更大。同时,研究发现泥岩样品中Li更易向外迁出,其地层也更容易满足Li对外迁出的基本环境,较为适宜作为Li源地层。
关键词
含铝岩系
锂资源
淋滤实验
迁移富集机制
贵州
Keywords
aluminous rock series
lithium resources
leaching experiments
migration and enrichment mechanisms
Guizhou
分类号
P599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宜昌柑橘园土壤-叶片系统养分互作及稀土元素迁移富集机制分析
2
作者
陈晨
王峰
贾海峰
谭清月
兰绿灯
机构
湖北冶金地质研究所(中南冶金地质研究所)
出处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6期49-53,共5页
基金
宜昌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A22-3-032)。
文摘
为了给柑橘园土壤改良、精准施肥及稀土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湖北省宜昌市柑橘园为对象,通过测定土壤和柑橘树叶片的养分含量及稀土元素分布,结合相关性分析与生物吸收系数计算,探讨了土壤-叶片系统中养分互作关系及稀土元素的迁移富集特征。结果表明,95.30%的柑橘园土壤pH适宜柑橘生长,但有机质含量普遍偏低,67.06%为低量及缺乏,有效磷和锌供应不足,而铁、锰、铜含量较高,高量及过量占比分别为59.31%、72.10%、39.54%。柑橘树叶片中磷、氮含量偏低,69.23%和75.24%处于低量及缺乏水平,铁含量全部处于高量及过量水平;土壤pH与有机质、速效钾等呈显著负相关(P<0.01),养分之间存在复杂的动态平衡关系;稀土元素在“土壤-根-枝-叶”系统中呈现选择性迁移,轻稀土元素La、Ce在柑橘树叶片中显著富集(生物吸收系数大于0.10)。研究表明,宜昌市柑橘园需增加有机肥与磷锌肥投入,减少含铁锰铜杀菌剂使用,并关注稀土元素的农用潜力与生态风险。
关键词
柑橘园
土壤养分
叶片养分
生物吸收系数
稀土元素
迁移富集机制
湖北省宜昌市
分类号
S666.1 [农业科学—果树学]
S158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东北部地区大规模低温银成矿特征与机制
被引量:
2
3
作者
翟德高
赵青青
豆明新
许康宁
江玲
吴晋超
吕焕科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55-766,I0003,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2122012,41973038)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地勘基金资助项目(2022-TZH03)。
文摘
本文从银成矿地质特征、金属和流体来源、银的迁移富集机制以及低温银成矿与斑岩系统的成因联系等方面,阐述了我国东北部地区大规模低温银成矿作用及其控制机制。我国东北部地区银铅锌矿化赋矿围岩主要以粉砂岩和(碳质)板岩为主,成矿流体具低温和低盐度特征。多元同位素(C-H-O-S-Pb-He-Ar)体系表明成矿流体和金属以岩浆-热液来源为主,高精度年代学研究表明脉状银铅锌矿化与区域燕山晚期早白垩世酸性岩浆活动密切相关,部分矿床的形成还可能与多期热液活动叠加有关。总体上,我国东北部地区脉状银铅锌矿床成因类型应属于浅成低温热液型,与区内的中高温斑岩成矿体系构成同一岩浆-热液系统。流体与围岩的水岩反应导致热液体系发生还原和降温是造成银大量沉淀成矿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银铅锌矿床
金属来源
迁移富集机制
低温银成矿系统
东北部地区
Keywords
Ag-Pb-Zn deposit
metal source
migration and enrichment mechanisms
low-temperature silver metallogenic system
NE China
分类号
P618.52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氧化还原敏感性元素在沉积环境判别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
10
4
作者
吕荐阔
翟世奎
于增慧
刘晓锋
王轲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8-124,共1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30963)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项目(2011ZX05025-002-03)。
文摘
部分元素对氧化还原环境非常敏感,氧化还原条件往往决定着这些元素的迁移或富集,这些元素被称为氧化还原敏感性元素(redox sensitive elements,RSE)。除Fe、Mn外大部分RSE在氧化环境条件下以溶解态离子形式存在于海洋水体而发生迁移,在还原环境条件下则容易从海洋水体中析出向沉积物中迁移并发生富集。RSE的这种特性常被用来判断现代或地质历史中的沉积环境。本文在总结RSE与沉积氧化还原环境判别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RSE地球化学行为的因素,进而探讨了RSE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研究方向。RSE及相关指标在沉积环境判别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氧化还原状态的识别、指示海洋水体生产力变化、指示海洋水体的局限程度、指示沉积物物源等。影响或控制RSE迁移、转化、沉积和富集的主要因素有:成岩作用、陆源物质加入、粒控效应、Fe-Mn氧化物/氢氧化物的吸附、有机质含量、水体局限、人类活动等。迄今对部分RSE的迁移富集机制还不十分清楚,元素指标的应用较粗略。近期在RSE的应用中应重视样品的选取与保存、测量分析技术的提升以及多指标的互相印证,通过综合分析判断,才能得出更接近实际的结果。
关键词
氧化还原敏感性元素
迁移
/
富集
机制
沉积环境判别
指标体系
影响因素
Keywords
redox sensitive elements
migration/enrichment mechanism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discrimination
index system
influencing factor
分类号
P59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含铝岩系中锂的迁移富集机制的实验研究
高欣蔚
尚林波
金中国
杜蔺
刘玲
范宏鹏
郑明泓
付桥林
周国臣
罗勇军
巩鑫
《矿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宜昌柑橘园土壤-叶片系统养分互作及稀土元素迁移富集机制分析
陈晨
王峰
贾海峰
谭清月
兰绿灯
《中南农业科技》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我国东北部地区大规模低温银成矿特征与机制
翟德高
赵青青
豆明新
许康宁
江玲
吴晋超
吕焕科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氧化还原敏感性元素在沉积环境判别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吕荐阔
翟世奎
于增慧
刘晓锋
王轲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