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中关矽卡岩铁矿床钴元素分布规律与沉淀机制研究及意义
1
作者 张岱岳 曹冲 +5 位作者 王树志 曹庆 董博萧 李悦 董桂玉 王玲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4-264,共21页
河北中关铁矿是“邯邢式”矽卡岩铁矿的代表矿床,本文将中关铁矿床成矿过程划分为5个阶段:干矽卡岩阶段、湿矽卡岩阶段、氧化物阶段、铁铜硫化物阶段和铅锌硫化物阶段。对湿矽卡岩阶段、氧化物阶段和铁铜硫化物阶段的金属矿物(包括黄铁... 河北中关铁矿是“邯邢式”矽卡岩铁矿的代表矿床,本文将中关铁矿床成矿过程划分为5个阶段:干矽卡岩阶段、湿矽卡岩阶段、氧化物阶段、铁铜硫化物阶段和铅锌硫化物阶段。对湿矽卡岩阶段、氧化物阶段和铁铜硫化物阶段的金属矿物(包括黄铁矿、磁铁矿、赤铁矿等)开展电子探针测试,并且对这三个成矿阶段的代表性磁铁矿进行LA-ICP-MS微量元素测试,旨在查明中关铁矿床中Co的赋存状态以及在矿床不同成矿阶段的分布规律,探讨Co元素迁移演化-沉淀机制。研究结果表明,Co主要以类质同象的形式存在于黄铁矿中。不同成矿阶段的Co元素分布不均匀,氧化物阶段黄铁矿和磁铁矿中的Co含量最高,分别为0.12%~1.39%、41×10^(-6)~76×10^(-6);铁铜硫化物阶段黄铁矿大量出现,且Co含量相对较高,为BDL(低于检测限)~0.45%,同时期条带状磁铁矿为32×10^(-6)~71×10^(-6),故此阶段为Co元素最主要的富集阶段。湿矽卡岩阶段为较高温、弱氧化条件,氧化物阶段温度逐渐降低,氧逸度增加,Co可能主要以CoCl_(4)^(2-)形式络合迁移;铁铜硫化物阶段温度进一步降低,但还原性增加,Co可能主要以CoCl_(4)^(2-)和Co(HS)+形式络合迁移。温度降低以及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可能是控制Co沉淀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存状态 分布规律 迁移和沉淀机制 矽卡岩 中关铁矿 河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矽卡岩型钨矿床成矿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佳黛 李晓峰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6-272,共17页
钨具有极高的熔点和硬度,是现代生活、工业、国防和高科技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材料。研究显示,矽卡岩型钨矿是世界钨矿床中最主要的类型,广泛分布于受俯冲影响的环太平洋大陆边缘和与碰撞有关的欧亚大陆内部古大陆边缘,形成时代集中在... 钨具有极高的熔点和硬度,是现代生活、工业、国防和高科技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材料。研究显示,矽卡岩型钨矿是世界钨矿床中最主要的类型,广泛分布于受俯冲影响的环太平洋大陆边缘和与碰撞有关的欧亚大陆内部古大陆边缘,形成时代集中在中生代和古生代。钨在岩浆演化过程中呈现不相容的特征,因此与钨矿化相关的岩浆岩演化程度较高,包括S型、A型以及高分异I型花岗岩。钨具有较高的流体亲和性,使其在熔-流体分异过程中倾向于富集在共存的流体相。钨在热液流体中以氯化物、氟化物和碳酸盐络合物,以及同多钨酸盐和杂多钨酸盐等形式迁移,主要受源岩、围岩成分和流体物化条件等因素影响。矽卡岩型钨矿的成矿作用存在多期次、多阶段演化特征,不同阶段的成矿流体的温度和盐度存在差异。白钨矿是矽卡岩型钨矿中主要的矿石矿物,其沉淀可能受到多种机制的影响,如降温、流体混合、流体沸腾及流体-围岩反应等。文章简要综述了世界矽卡岩型钨矿的时空分布、地质特征和相关成因矿物学研究,并重点总结了钨的成矿岩浆-热液体系特征,钨在岩浆-热液演化过程中的地球化学行为及其迁移和沉淀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文章指出,为了完善矽卡岩型钨矿的成矿和找矿勘查模型,应当加强矽卡岩型钨矿的成矿时代、成矿物质和流体来源以及成矿环境的精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成矿作用 迁移和沉淀机制 矿物学 矽卡岩型钨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