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达沙替尼片致男性乳腺发育1例
1
作者 王芳 刘璐 +6 位作者 牛奔 王静 钱文 许静语 任心慈 韩慧杰 王燕红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58-1860,共3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42岁,体质量95 kg,身高1.78 m。2022年2月因“反复头痛、鼻衄、痰中带血1个月余”收入我院血液科。患者既往有脑胶质瘤病史7年余、癫痫病史1年余、高血压高血脂病史半年余,分别给予手术治疗、口服丙戊酸钠片、拉莫三... 1病例资料患者,男,42岁,体质量95 kg,身高1.78 m。2022年2月因“反复头痛、鼻衄、痰中带血1个月余”收入我院血液科。患者既往有脑胶质瘤病史7年余、癫痫病史1年余、高血压高血脂病史半年余,分别给予手术治疗、口服丙戊酸钠片、拉莫三嗪片、氨氯地平片、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癫痫每年发作2或3次,血压血脂控制可。患者既往无食物或药物过敏史,无乳腺发育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替 男性乳腺发育 药物不良反应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沙替尼(dasatinib)通过上调上皮钙黏蛋白表达抑制SK-Hep-1人肝癌细胞的增殖、分散和迁移 被引量:3
2
作者 刘畅 裴晋红 +1 位作者 穆秀丽 于保锋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01-807,共7页
目的研究多靶点激酶抑制剂达沙替尼(dasatinib)对SK-Hep-1人肝癌细胞增殖、黏附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先采用dasatinib处理SK-Hep-1、Bel-7402、SNU-423、SNU-387、Huh-7肝癌细胞,噻唑蓝(MTT)法检测dasatinib对肝癌细胞存活和增... 目的研究多靶点激酶抑制剂达沙替尼(dasatinib)对SK-Hep-1人肝癌细胞增殖、黏附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先采用dasatinib处理SK-Hep-1、Bel-7402、SNU-423、SNU-387、Huh-7肝癌细胞,噻唑蓝(MTT)法检测dasatinib对肝癌细胞存活和增殖的影响,筛选出对dasatinib敏感的肝癌细胞;培养SK-Hep-1细胞,采用(0.5、1、2)μmol/L dasatinib处理,对照组采用二甲基亚砜(DMSO)处理。采用细胞缓慢聚集实验和分离实验检测dasatinib对SK-Hep-1肝癌细胞间同质黏附力的影响,划痕实验观察dasatinib对肝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dasatinib对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的影响。结果MTT实验证明dasatinib明显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且SK-Hep-1细胞对dasatinib最敏感。dasatinib处理促进SK-Hep-1细胞聚集,抑制细胞分散和迁移,上调肝癌细胞E-cadherin表达。结论Dasatinib通过上调E-cadherin表达促进SK-Hep-1肝癌细胞聚集和黏附,抑制细胞增殖、分散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替(dasatinib) SK-Hep-1细胞 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 黏附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沙替尼对靶向CD123的CAR-T治疗AML及不良反应的控制作用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3
作者 李春敏 李玉 +5 位作者 袁忠涛 刘林 罗乐 李小平 王三斌 黎诗琦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7-351,共5页
目的 初步探索靶向CD123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s, CAR-T)治疗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的效果及达沙替尼对靶向CD123的CAR-T治疗AML引起的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 收集第九二○医... 目的 初步探索靶向CD123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s, CAR-T)治疗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的效果及达沙替尼对靶向CD123的CAR-T治疗AML引起的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 收集第九二○医院血液科2019年9月收治的1例复发AML患者资料,患者既往多线化疗后复发,入组接受靶向CD123的CAR-T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的血象变化,出现粒细胞缺乏时使用达沙替尼(40 mg口服,每8小时1次),粒细胞缺乏缓解即停用达沙替尼。观察患者治疗期间血象变化、CAR-T扩增及疾病控制情况。随访时间超过1年。结果 患者骨髓流式检测微小残留病在CAR-T回输第30天转阴,输注CAR-T细胞后患者无病生存1年。患者回输靶向CD123 CAR-T细胞后观察到CAR-T细胞显著扩增的同时出现粒细胞缺乏及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 CRS),在使用达沙替尼后CAR-T细胞扩增受抑制并伴随血象恢复,CRS症状缓解,停止使用达沙替尼后CAR-T细胞再次扩增且血象再次下降。结论 靶向CD123的CAR-T细胞对复发AML有一定疗效,初步显示达沙替尼对CAR-T细胞的扩增和功能具有关闭作用,并可缓解靶向CD123的CAR-T治疗引起的骨髓抑制,避免严重CRS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急性髓系白血病 CD123抗原 沙替 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沙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的BCR/ABL阳性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朱雨 潘良琴 +7 位作者 钱思轩 宋萍 于慧 张苏江 葛峥 洪鸣 田甜 李建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81-586,共6页
本研究评价达沙替尼治疗原发或继发伊马替尼耐药的BCR/ABL阳性白血病的疗效和安全性。对27例原发或继发伊马替尼耐药的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或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患者,给予达沙替尼100-140 mg/d口服治疗,评估疗效、总体生... 本研究评价达沙替尼治疗原发或继发伊马替尼耐药的BCR/ABL阳性白血病的疗效和安全性。对27例原发或继发伊马替尼耐药的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或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患者,给予达沙替尼100-140 mg/d口服治疗,评估疗效、总体生存和耐受情况。结果表明:27例伊马替尼耐药的BCR/ABL阳性白血病中位达沙替尼治疗时间8(1-6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54(3-75)个月。27例接受达沙替尼治疗的患者中,88.8%获得完全血液学反应(CHR),44.4%获得主要细胞遗传学反应(mCyR),37%获得完全遗传学反应(CCyR),18.5%获得主要分子学反应(MMR)。伊马替尼耐药的进展期(CML-AP、CML-BC、骨髓复发Ph+ALL)患者接受达沙替尼治疗获CCyR率低于疾病稳定期(CML-CP、骨髓缓解Ph+ALL)患者(P=0.0377),且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增高。达沙替尼治疗后获得CCyR的患者生存期(OS)较未达CCyR者明显延长(63个月vs 9个月,P=0.0126)。达沙替尼治疗后最常见的3-4级不良反应包括血液学反应如血小板减少(51.8%)、中性粒细胞减少(48.1%)、贫血(33.3%)和非血液学反应如胸腔积液(18.5%)、肺部感染(18.5%)、心包积液(11.1%)。3-4级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疾病进展期时改服达沙替尼者,均发生于服药12个月内。结论:达沙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的BCR/ABL阳性白血病有效,且在疾病稳定期改服达沙替尼疗效和耐受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R ABL 沙替 伊马替尼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沙替尼、尼洛替尼及伊马替尼治疗新诊断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3年临床观察 被引量:33
5
作者 王雅云 赵洪国 +5 位作者 崔中光 李广伦 史雪 许宏 周扬 赵腾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56-363,共8页
目的:评估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达沙替尼、尼洛替尼与伊马替尼的疗效差异,探讨最佳临床选择。方法:对近3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63例新诊断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慢性期患者(47例接受达沙替尼,43例接受尼洛替尼,73例接受伊马替尼治疗... 目的:评估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达沙替尼、尼洛替尼与伊马替尼的疗效差异,探讨最佳临床选择。方法:对近3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63例新诊断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慢性期患者(47例接受达沙替尼,43例接受尼洛替尼,73例接受伊马替尼治疗)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各时间节点治疗反应及疗效,评估不良事件。结果:达沙替尼组、尼洛替尼组、伊马替尼组治疗3个月完全血液学缓解(CHR)率分别为77%、79%和67%,12个月分别为92%、91%和90%。3组治疗3个月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率分别为55%、53%和33%,而12个月分别为86%、88%和69%。3个月主要分子生物学缓解(MMR)率分别为11%、9%和1%,而12个月分别为49%、50%和28%。达沙替尼组2例(4%),尼洛替尼组2例(5%)出现疾病进展,而伊马替尼组6例(8%)出现疾病进展。达沙替尼、尼洛替尼及伊马替尼药物安全性未表现出显著差异。结论:第二代TKI达沙替尼及尼洛替尼可带来更快更深的缓解,从而获得更好的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沙替 替尼 伊马替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03靶向PTEN并激活PI3K/AKT通路促进肺癌细胞A549对达沙替尼耐药 被引量:8
6
作者 孙红文 周小婷 +3 位作者 鲍亚男 熊国胜 崔岳 周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6-272,共7页
目的:探讨miR-103靶向PTEN并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肺癌细胞对达沙替尼(dasatinib,DASA)耐药的机制。方法:收集2014年4月至2018年1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收治的资料完整的肺癌DASA耐药组织和不耐药组织各35例。采用q PCR... 目的:探讨miR-103靶向PTEN并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肺癌细胞对达沙替尼(dasatinib,DASA)耐药的机制。方法:收集2014年4月至2018年1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收治的资料完整的肺癌DASA耐药组织和不耐药组织各35例。采用q PCR实验检测miR-103在肺癌DASA耐药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同时,采用CCK-8、Transwell和Wb实验检测敲降miR-103对A549/DASA细胞增殖、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103与PTEN的靶向关系。进一步采用CCK-8、Transwell和Wb实验检测miR-103通过PTEN-PI3K/AKT信号通路对A549/DASA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miR-103在肺癌DASA耐药组织和A549/DASA细胞中均高表达(均P<0.01)。敲降miR-103可显著抑制A549/DASA细胞的增殖、迁移和EMT(P<0.05或P<0.01)。此外,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证实miR-103靶向作用PTEN并下调其表达水平(P<0.01)。进一步实验显示,过表达mi R-103通过靶向下调PTEN并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进而显著促进A549/DASA细胞增殖、迁移和EMT(P<0.05或P<0.01),从而上调A549/DASA细胞对DASA的耐药性。结论:miR-103/PTEN/PI3K/AKT信号通路与肺癌DASA耐药性存在调控关系,敲降miR-103可逆转A549/DASA对DASA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A549细胞 沙替 miR-103 PTEN PI3K/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沙替尼导致1例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可逆性肺动脉高压、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8
7
作者 李骥 赵慧慧 +5 位作者 李砚如 朱雨 卢瑞南 张晓燕 李建勇 钱思轩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64-768,共5页
目的 :探讨达沙替尼治疗所致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及胸腔积液的临床特征、诊断、转归及治疗。方法:分析了1例Ph阳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Ph+-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Ph+B-ALL)患者达沙替尼治疗所致... 目的 :探讨达沙替尼治疗所致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及胸腔积液的临床特征、诊断、转归及治疗。方法:分析了1例Ph阳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Ph+-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Ph+B-ALL)患者达沙替尼治疗所致肺动脉高压合并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的临床特点及诊疗经过,并进行了相关的文献复习。结果:1例Ph+-ALL患者接受化疗联合达沙替尼(100 mg/d)治疗15个月后出现静止状态胸闷气喘,血脉氧下降。胸部CT显示炎症和双侧胸腔积液;超声心动图显示右房右室增大,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肺动脉收缩压80 mm Hg,少量心包积液。考虑双侧胸腔积液及PAH与达沙替尼相关,停用达沙替尼,给予西地那非、利尿剂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胸腔积液迅速减少,2个月后心包积液和胸腔积液消失,4个月后肺动脉收缩压降至33 mm Hg,心脏内结构恢复正常。结论:PAH是达沙替尼诱导的严重、致命但可以逆转的不良反应,一旦出现PAH需立即且终身停药。所以达沙替尼治疗前和治疗期间需监测肺动脉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沙替 肺动脉高压 胸腔积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沙替尼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导致乳糜胸3例 被引量:6
8
作者 杨岚 吕娜 +1 位作者 靖彧 于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48-1353,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髓系白血病(CML)使用达沙替尼治疗过程中导致相关乳糜胸的临床特征及转归。方法:收集我院3例达沙替尼治疗CML过程中导致相关乳糜胸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3例患者确诊CML后均接受伊马替尼(400 mg,1... 目的:探讨慢性髓系白血病(CML)使用达沙替尼治疗过程中导致相关乳糜胸的临床特征及转归。方法:收集我院3例达沙替尼治疗CML过程中导致相关乳糜胸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3例患者确诊CML后均接受伊马替尼(400 mg,1/d)治疗,分别在耐药或不能耐受之后改服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达沙替尼(100 mg,1/d),获得最佳反应,但分别在服药8、19和26个月后出现喘憋气短症状,影像学检查示胸腔积液。给予胸腔穿刺术间断引流胸水,胸水化验结果提示为乳糜性积液。3例患者在CML治疗期间仅长期服用达沙替尼单一药物,结合临床病程,考虑为达沙替尼治疗相关乳糜胸。在治疗上,对其中1例未予停用达沙替尼,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疾病一直处于稳定状态;第2例达沙替尼剂量减半,效果不明显,停用达沙替尼后胸闷症状减轻,但仍有大量胸腔积液,手术治疗后改服伊马替尼(400 mg,1/d),胸腔积液明显减少,定期复查骨髓;另1例予以停服达沙替尼共48 d,行胸导管结扎术,禁食并肠外营养,治疗后积液逐渐减少,目前继续口服达沙替尼。结论:选择二代TKI达沙替尼治疗CML时,应警惕乳糜胸这个重要的副反应。早期出现肺部不适症状应及时正确处理,同时密切监测基因水平变化情况,避免CML病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髓系白血病 沙替 乳糜胸 胸腔积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洛替尼二线与达沙替尼三线对一二线治疗失败的慢性髓性白血病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刘倩 徐静 +2 位作者 吴杰 张兴利 邱宏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0-35,共6页
目的:评价尼洛替尼二线与达沙替尼三线对一二线治疗失败的慢性髓性白血病(CML)的疗效,并分析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将江苏省昆山市第三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8年12月伊马替尼一线治疗失败后采用尼洛替尼二线治疗的83例CML患者设为二线... 目的:评价尼洛替尼二线与达沙替尼三线对一二线治疗失败的慢性髓性白血病(CML)的疗效,并分析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将江苏省昆山市第三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8年12月伊马替尼一线治疗失败后采用尼洛替尼二线治疗的83例CML患者设为二线治疗组(简称二线组),尼洛替尼二线治疗失败后采用达沙替尼三线治疗的61例CML患者作为三线治疗组(简称三线组);另选伊马替尼一线治疗失败,但由于多种原因,患者在充分告知不更换药物治疗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后,仍要求继续伊马替尼治疗的37例CML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治疗3、6、24个月的血液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学反应。应用Logisti C回归分析影响二三线疗效的因素。结果:三组患者治疗3、6、12个月达完全血液学反应(CHR)、主要细胞遗传学反应(MCy R)、主要分子学反应(MMR)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二线组治疗3、6、12个月达CHR率分别为100.00%、97.59%、95.18%,高于三线组的90.16%、86.89%、83.61%和对照组的83.78%、75.68%、72.97%;三线组患者治疗6、12个月达CHR率高于对照组。二线组患者治疗3、6、12个月后达MCy R率分别为87.95%、93.98%、93.98%,三线组分别为80.33%、88.52%、86.89%,均高于对照组的67.57%、64.86%、48.65%。二线组患者治疗3、6、12个月达MMR率分别为19.28%、33.72%、60.24%,三线组分别为11.48%、26.23%、49.18%,均高于对照组的0.00%、2.70%、0.00%;二线组治疗12个月达MMR率高于三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线组与三线组患者治疗3、6、12个月达MCy R率,3、6个月达MMR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主要非血液不良反应中恶心呕吐发生率、血液学不良反应中1~2级贫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皮疹、眼睑水肿、腹泻、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二线组、三线组恶心呕吐、1~2级贫血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MMR组与非MMR组Sokal积分、服药依从性、血液学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期间减量或停药、3~4级血液学不良反应是影响二、三线疗效的主要因素(OR=22.160,2.715,95%CI=2.795-93.027,1.882-48.834)。结论:尼洛替尼二线与达沙替尼三线对一二线治疗失败的CML患者有较好的疗效。3~4级血液学不良反应、减量或停药是影响二、三线治疗疗效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尼 沙替 二线 三线 慢性髓性白血病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达沙替尼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导致的顽固性胸腔积液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泽川 乔建辉 艾辉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01-406,共6页
目的:探讨使用达沙替尼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相关胸腔积液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方法:对1例49岁男性CML患者使用达沙替尼治疗过程中出现3级胸腔积液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总结。结果:该患者口服达沙替尼100 mg,1/日,3个月达完全分子学反... 目的:探讨使用达沙替尼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相关胸腔积液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方法:对1例49岁男性CML患者使用达沙替尼治疗过程中出现3级胸腔积液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总结。结果:该患者口服达沙替尼100 mg,1/日,3个月达完全分子学反应(CMR),疗效满意,耐受性好,但在服药6月时出现胸闷症状,行胸部CT等检查提示双侧3级胸腔积液,考虑与达沙替尼治疗相关,予以停用并予以利尿、口服泼尼松及胸腔穿刺引流等治疗,5周后胸腔积液消失。停药73 d后患者再次服用达沙替尼3 d,胸腔积液复现,予以再次停用并利尿处理,1周后胸腔积液消失,为此终止应用达沙替尼。在此段时间内复查,患者一直处于CMR状态。在第1次停药半年后改用伊马替尼300 mg/d治疗,耐受性好,目前已持续CMR 20个月。结论:在CML治疗过程中,应参考基础疾病选择合适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胸腔积液是使用达沙替尼治疗过程中较常见的副反应,需密切监测并尽早干预,患者对达沙替尼不耐受时换用其它TKI有可能使患者耐受并获长期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髓系白血病 沙替 胸腔积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沙替尼对NK细胞的体外扩增、细胞亚群、受体表达及细胞毒功能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盛立霞 王佳萍 +5 位作者 赖艳丽 吴昊 孙永城 周淼 欧阳桂芳 黄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62-1768,共7页
目的:探讨达沙替尼对NK细胞的体外扩增作用,以及对NK细胞的亚群、受体表达及细胞毒功能的影响。方法:从健康成人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采用添加过IL-2、IL-15的SCGM培养液进行NK细胞的扩增培养,培养体系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达沙替... 目的:探讨达沙替尼对NK细胞的体外扩增作用,以及对NK细胞的亚群、受体表达及细胞毒功能的影响。方法:从健康成人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采用添加过IL-2、IL-15的SCGM培养液进行NK细胞的扩增培养,培养体系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达沙替尼,细胞计数结合FCM检测分析扩增效率,FCM检测NK细胞表面受体表达以及亚群的分布;采用脱颗粒试验结合CFSE/7AAD杀伤试验检测NK细胞对白血病细胞株K562的细胞毒功能。结果:5-50 nmol/L的达沙替尼能够在体外增加NK细胞的扩增效率,NK细胞的扩增效率在达沙替尼浓度为20 nmol/L时达到峰值。20 nmol/L达沙替尼培养组的NK细胞对K562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强于对照组。达沙替尼体外扩增的NK细胞中,CD226、NKP46及NKG2D等活化型受体的MFI上调;NKG2A^+CD57^-亚群比例下调,而NKG2A^-CD57^+亚群比例增高,NKG2A^-CD57^+NK细胞对K562细胞的脱颗粒反应强于NKG2A^+CD57^-NK细胞。结论:20 nmol/L的达沙替尼可以增强NK细胞体外扩增的效率,并能够上调扩增的NK细胞表面活化型受体的表达和优先扩增胞毒功能较强的NKG2A^-CD57^+亚群,从而增强NK细胞对白血病细胞株的细胞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替 自然杀伤细胞 体外扩增 细胞毒作用 激活型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沙替尼联合化疗序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渊 王冰洁 +7 位作者 刘微 梁赜隐 尹玥 董玉君 王倩 孙玉华 许蔚林 任汉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23,共6页
目的:观察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达沙替尼联合化疗并序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相关副反应及长期生存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8年9月于北京大... 目的:观察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达沙替尼联合化疗并序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相关副反应及长期生存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8年9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确诊为Ph^+ALL,并应用达沙替尼联合化疗及序贯allo-HSCT治疗的19例患者,收集病历资料并进行相关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9例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9例,中位年龄29(3-48)岁。P190阳性14例,P210阳性5例,3例为复杂染色体核型,3例合并脑膜白血病。化疗方案采用VDCLP方案诱导化疗,缓解后应用HD-MTX及MAE等方案巩固强化治疗。11例(57.9%)诱导化疗开始时即加用达沙替尼,3例(15.8%)因粒缺或感染于诱导缓解后加用,5例(26.3%)由伊马替尼更换为达沙替尼。3例出现副反应,分别表现为皮疹、浮肿、恶心。诱导治疗4周100%患者达形态学缓解;7例(63.6%)达主要分子学缓解(MMR),移植前17例(89.5%)达MMR,15例(78.9%)达完全分子学缓解(CMR)。所有患者均接受亲缘骨髓及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位白细胞及血小板植活时间分别为移植后12、14 d,aGVHD发生率为42.1%,cGVHD发生率为57.9%。移植后,13例患者恢复使用达沙替尼,7例因严重头痛、剧烈呕吐或浆膜腔积液停药,6例持续使用至移植后1年。中位随访42个月(10-72月),3年及5年总生存(OS)率均为94.4%,3年及5年非复发生存(RFS)率分别为81.9%及71.6%。结论:一线选用第二代TKI达沙替尼联合化疗并序贯allo-HSCT治疗Ph^+ALL有效性高,患者临床耐受性良好,患者长期生存可能优于第一代TKI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城染色体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沙替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沙替尼治疗伊马替尼引起肝功能异常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报告 被引量:3
13
作者 田锋奇 郜娜 +1 位作者 李磊 赵秀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9-130,共2页
1病例资料患者,女,60岁,2013年2月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CML),间断应用羟基脲治疗。2014年4月20日,因"乏力、纳差、腹胀"入院治疗,入院时查血常规,白细胞(WBC)计数121×10~9/L,血红蛋白(Hb)... 1病例资料患者,女,60岁,2013年2月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CML),间断应用羟基脲治疗。2014年4月20日,因"乏力、纳差、腹胀"入院治疗,入院时查血常规,白细胞(WBC)计数121×10~9/L,血红蛋白(Hb)浓度10~3 g/L,血小板(PLT)计数708×10~9/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替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达沙替尼抗黑色素瘤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欣 石三军 +1 位作者 周敏 卢来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2479-2485,共7页
目的探讨达沙替尼对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株体外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3.125、6.250、12.500、25.000、50.000μg/m L)达沙替尼在24、48 h对B16F10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体外... 目的探讨达沙替尼对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株体外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3.125、6.250、12.500、25.000、50.000μg/m L)达沙替尼在24、48 h对B16F10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体外迁移实验检测达沙替尼对B16F10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DAPI染色法观察给药后细胞核形态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达沙替尼对B16F10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的影响;荧光显微镜观察达沙替尼对B16F10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并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Caspase 3和Caspase 9的活化程度。结果达沙替尼对B16F10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细胞划痕实验及Transwell体外迁移实验结果表明:达沙替尼能够有效地抑制B16F10细胞的迁移。分别以低、中、高3个浓度(6.250、12.500、25.000μg/m L)的达沙替尼作用于B16F10细胞24 h后,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核裂解,形成多个凋亡小体,凋亡率分别为(34.06±0.83)%、(50.24±1.66)%和(88.91±0.9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沙替尼对B16F10细胞周期的影响较小,其中对G1期有微弱的阻滞作用。中浓度(12.500μg/m L)达沙替尼组能够引起B16F10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Caspase 3和Caspase 9活性的增加,表明达沙替尼可能是通过线粒体介导的Caspase通路引起细胞凋亡。结论达沙替尼能有效地抑制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株体外增殖与迁移,诱导细胞凋亡,有望成为一种有效的抗黑色素瘤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替 黑色素瘤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达沙替尼原料药中6种残留溶剂 被引量:3
15
作者 郭旭光 郑子栋 郭毅 《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8期1081-1083,共3页
目的建立毛细管气相色谱测定达沙替尼原料药中吡啶、二氯甲烷、甲醇、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亚砜、乙醇6种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方法。方法采用DB-624(30 m×0.53 mm,3μm)毛细管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程序升温:初始温度25℃(维持... 目的建立毛细管气相色谱测定达沙替尼原料药中吡啶、二氯甲烷、甲醇、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亚砜、乙醇6种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方法。方法采用DB-624(30 m×0.53 mm,3μm)毛细管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程序升温:初始温度25℃(维持13 min),再以15℃·min^-1升至150℃(维持5 min),再以40℃·min^-1升至220℃(维持5 min);载气为氮气;柱流速为2.0 m L·min^-1;进样口温度:230℃;检测器温度:250℃;分流直接进样,以N,N-二甲基乙酰胺为溶剂,进样体积为0.5μL。结果 6组分均能良好分离,6组分峰面积与浓度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中吡啶、二氯甲烷、甲醇、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亚砜、乙醇的线性范围分别为4.16~31.21μg·m L^-1(r=0.999 8),12.12~90.92μg·m L^-1(r=0.999 4),59.98~449.85μg·m L^-1(r=0.999 8),18.16~136.19μg·m L^-1(r=0.999 3),100.25~751.87μg·m L^-1(r=0.999 1),100.30~752.28μg·m L^-1(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4%~101.3%(RSD=2.8%~5.0%)。结论该方法简单、灵敏、准确,可用于测定达沙替尼原料药中的残留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替 残留溶剂 色谱法 毛细管气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应用达沙替尼可增强吉非替尼对HCC827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志鸿 李鲁 +3 位作者 邵壮 解华杰 杨帆 周乃康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95-599,共5页
目的探讨达沙替尼(dasatinb)增强吉非替尼(gefitinib)对HCC827肺癌细胞杀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单独(0、100、500、1000)nmol/L gefitinib及联合使用dasatinb(1000 nmol/L)处理HCC827细胞及gefitinib耐药株HCC827GR细胞,采用MTT法检测H... 目的探讨达沙替尼(dasatinb)增强吉非替尼(gefitinib)对HCC827肺癌细胞杀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单独(0、100、500、1000)nmol/L gefitinib及联合使用dasatinb(1000 nmol/L)处理HCC827细胞及gefitinib耐药株HCC827GR细胞,采用MTT法检测HCC827细胞、HCC827GR细胞增殖活力,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 3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Sr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 HCC827GR细胞中Src磷酸化水平显著增高,dasatinb显著抑制Src磷酸化水平,抑制细胞增殖并促进caspase 3表达,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杀伤效果显著高于单纯gefitinib处理组。结论 Dasatinb与gefitinib联合应用可增强对Src家族表达的抑制,增强gefitinib对HCC827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替(dasatinb) 吉非替尼(gefitinib) 非小细胞肺癌 耐药 SRC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沙替尼通过上调p53表达和下调AKT磷酸化抑制肾癌细胞系786-O及769-P体外活力与迁移 被引量:1
17
作者 谢开红 梁家健 +3 位作者 蔡大霞 安姿旖 刘革修 胡小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166-2173,共8页
目的:探讨达沙替尼(dasatinib)体外对人肾癌细胞系786-O及769-P增殖、凋亡及迁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不同浓度(0~2μmol/L)达沙替尼处理786-O细胞及769-P细胞(0μmol/L为空白对照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 目的:探讨达沙替尼(dasatinib)体外对人肾癌细胞系786-O及769-P增殖、凋亡及迁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不同浓度(0~2μmol/L)达沙替尼处理786-O细胞及769-P细胞(0μmol/L为空白对照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达沙替尼对786-O及769-P两种细胞均有活力抑制和迁移阻滞的作用,随着浓度增大抑制效果越显著(P<0.05)。达沙替尼对786-O细胞和769-P细胞的IC50分别为(0.9587±0.0288)μmol/L和(0.7843±0.0660)μmol/L。达沙替尼处理24 h后,促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9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下降(P<0.05),细胞周期相关通路蛋白p53和p21表达量均显著增加(P<0.05),p-AKT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达沙替尼通过上调p53表达并下调AKT磷酸化水平抑制人肾癌细胞系786-O及769-P的活力和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替 肾癌 细胞活力 细胞迁移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沙替尼致可逆性肺动脉高压1例并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亮 徐婧 陈发东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69-474,共6页
达沙替尼导致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目前国内病例报道较少,本例为56岁男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接受达沙替尼(100 mg/d)维持治疗,47个月后出现活动后胸闷气促,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右房室增大,肺动脉收缩压117... 达沙替尼导致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目前国内病例报道较少,本例为56岁男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接受达沙替尼(100 mg/d)维持治疗,47个月后出现活动后胸闷气促,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右房室增大,肺动脉收缩压117 mmHg,右心导管检查明确诊断毛细血管前性PAH,考虑达沙替尼导致PAH。停服达沙替尼并抗PAH治疗后病情得到明显改善,再次服用达沙替尼后肺动脉压又再次加重,停药并继续抗PAH治疗后病情又明显好转直至完全缓解,长期随访病情稳定未反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沙替 肺动脉高血压(PAH) 右心导管检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阿西替尼及达沙替尼有效治疗BCR-ABL1 T315I突变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 被引量:6
19
作者 邓倩 王二华 +3 位作者 吴昕羽 成倩 刘竞 李昕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74-880,共7页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是一类以髓系细胞慢性增殖为主要特征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大多数患者具有Ph染色体。近年来,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治疗CML明显改善了其预后。但当患者发生对传...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是一类以髓系细胞慢性增殖为主要特征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大多数患者具有Ph染色体。近年来,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治疗CML明显改善了其预后。但当患者发生对传统TKI耐药或基因突变时,可能会限制治疗方案的选择。本文报道1名38岁CML男性患者在接受2.5年的TKI(伊马替尼/达沙替尼)治疗后,出现BCR-ABL1 T315I突变;联合阿西替尼及达沙替尼的方案治疗2个月后,BCR-ABL1拷贝数明显下降,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患者后续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移植后仍使用阿西替尼及达沙替尼维持治疗,随访至移植后2年的结果均提示患者BCR-ABL1阴性。本文提供了1个阿西替尼联合现有TKI治疗伴有BCR-ABL1T 315I突变的CML患者的成功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 BCR-ABL1 T315I突变 阿西替尼 沙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氢青蒿素和达沙替尼联合用药对肝癌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安姿旖 周兆 刘革修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14-223,共10页
目的:探讨双氢青蒿素(DHA)和达沙替尼(Das)联合用药对人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克隆形成实验、吖啶橙/溴化乙锭(AO/EB)染色法、流式细胞术分别进行细胞活性、细胞凋亡、细胞周期、线粒体膜电位、细胞内活性氧... 目的:探讨双氢青蒿素(DHA)和达沙替尼(Das)联合用药对人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克隆形成实验、吖啶橙/溴化乙锭(AO/EB)染色法、流式细胞术分别进行细胞活性、细胞凋亡、细胞周期、线粒体膜电位、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进行检测评价双青蒿素和达沙替尼协同用药的药效,采用Western blot研究其作用机制.结果:(1)DHA和Das单独使用均抑制HepG2细胞的生长,两者在一定的浓度下联合发挥协同作用;联合用药结果显示细胞克隆数量少且集落小;(2)联合用药后,周期调控蛋白c-Myc、Cyclin E1和E2F1表达明显降低,细胞周期在G0/G1阻滞;(3)联合用药后细胞内ΔΨm明显下降且凋亡更加显著,抗凋亡蛋白Bcl-2和PARP表达明显减少,促凋亡蛋白Bim、Cleaved-Caspase 9和Cleaved-PARP的表达显著增加;(4)DHA应用可显著促进胞内ROS的产生,并且显著下调抗氧化蛋白Nrf2表达.结论:DHA和Das联合用药显著抑制HepG2的增殖活性,二者在一定浓度下发挥协同作用,促使周期阻滞,诱导细胞凋亡,分子机制与G1期周期阻滞及线粒体依赖的凋亡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氢青蒿素 沙替 联合用药 肝癌HEPG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