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厄鲁特蒙古达什达瓦部东迁承德考 被引量:2
1
作者 特克寒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61-64,共4页
1755年厄鲁特蒙古达什达瓦部从伊犁河畔迁徙到了清西北重镇天山北麓的巴里坤 ,之后在清军平定准噶尔贵族叛乱的战争中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清政府为安抚达什达瓦部众 ,决定将他们迁往承德。 1759年 5月达什达瓦部总管布林等 2 136人... 1755年厄鲁特蒙古达什达瓦部从伊犁河畔迁徙到了清西北重镇天山北麓的巴里坤 ,之后在清军平定准噶尔贵族叛乱的战争中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清政府为安抚达什达瓦部众 ,决定将他们迁往承德。 1759年 5月达什达瓦部总管布林等 2 136人分两批到达承德。目前承德市的达什达瓦后代已由建国前不足 10 0人上升到 340人 ,他们同各兄弟民族一道 ,为建设自己的第二故乡作出了新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鲁特蒙古 达什达瓦部 东迁 承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承德外八庙古建筑群的保护与利用
2
作者 李海涛 《中国博物馆》 1990年第3期49-51,共3页
承德外八庙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和驰名中外的风景名胜旅游区,它是融汇我国多民族建筑艺术精华的古建筑群,亦是祖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外八庙始建于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竣工于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营建外八庙是清王朝联... 承德外八庙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和驰名中外的风景名胜旅游区,它是融汇我国多民族建筑艺术精华的古建筑群,亦是祖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外八庙始建于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竣工于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营建外八庙是清王朝联络各族王公贵族,实现民族团结的措施之一,其建筑都是依山就势,环绕避暑山庄以“众星拱月”之势。它规模之大、数量之多、技术之高、景色之美,不愧为我国劳动人民智慧、辛勤创造的古建筑艺术杰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德外八庙 古建筑群 安远庙 民族建筑 风景名胜 佛教圣地 达什达瓦部 复原陈列 阿睦尔撒纳 陈列展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昭苏喇嘛庙
3
作者 武建山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1期119-120,共2页
昭苏圣佑喇嘛庙,又称昭苏喇嘛庙,座落在昭苏县城西北郊依山傍水的草滩上。步入寺院的山门,院内苍松翠柏,古木参天,庙宇楼阁,飞檐高卷。跨过前殿,两座小巧玲珑的钟鼓楼分列左右。再向前,就是这座古刹的主体建筑,一座十七米的重楼大殿—... 昭苏圣佑喇嘛庙,又称昭苏喇嘛庙,座落在昭苏县城西北郊依山傍水的草滩上。步入寺院的山门,院内苍松翠柏,古木参天,庙宇楼阁,飞檐高卷。跨过前殿,两座小巧玲珑的钟鼓楼分列左右。再向前,就是这座古刹的主体建筑,一座十七米的重楼大殿——大雄宝殿(见封底照片)拔地而起,突兀于重重台基之上。雕梁画栋,飞檐斗拱,琉璃粲然。镂门刻牖,金碧辉煌。两扇沥粉贴金的大门上,碧绿的翡翠镶嵌出“云龙”、“八掛”图案;巨柱擎起的长廊中,绘有珍禽异兽,千姿百态的凤凰、麒麟、雄狮、猛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昭苏 大雄宝殿 达什达瓦部 清政府 钟鼓楼 喇嘛教 准噶尔 寺院 厄鲁特 庙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