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密度对高产大豆品种辽豆32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1
作者 张立军 张丽 +4 位作者 孙旭刚 王昌陵 李盛有 王文斌 曹永强 《大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8-85,共8页
为明确高产大豆品种辽豆32最适种植密度,本研究在大田生产模式下设置16.5万、22.5万、28.5万、34.5万和40.5万株·hm^(-2)共5个种植密度处理,比较不同处理在生育进程、形态、干物质积累、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和产量等方面的差异,以期... 为明确高产大豆品种辽豆32最适种植密度,本研究在大田生产模式下设置16.5万、22.5万、28.5万、34.5万和40.5万株·hm^(-2)共5个种植密度处理,比较不同处理在生育进程、形态、干物质积累、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和产量等方面的差异,以期为实际生产提供指导和依据。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大豆开花和成熟时间有所延迟,16.5万株·hm^(-2)处理生育期最短,22.5万株·hm^(-2)及以上密度处理间无差异;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大豆株高和底荚高度提高,茎粗、主茎节数、分枝数呈下降趋势,叶面积指数和单位面积节数则大体上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大豆植株个体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随密度增加而减少,但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呈增加趋势;种植密度增加降低了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_(2)浓度,其中与16.5万株·hm^(-2)密度处理相比,34.5万和40.5万株·hm^(-2)处理上述指标的下降幅度分别为23.82%~26.19%和32.90%~35.71%、27.30%~30.56%和38.60%~38.89%、18.82%~21.05%和28.24%~29.83%,以及13.54%~14.36%和23.87%~25.25%,达到显著差异水平;种植密度的增加限制了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但最终产量则表现为22.5万株·hm^(-2)处理最高,较16.5万株·hm^(-2)处理提高了21.60%~26.25%;进一步的Mantel分析发现,种植密度通过改变生育进程、形态、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等,影响单位面积粒数和百粒重,进而影响产量。本研究中种植密度22.5万~28.5万株·hm^(-2)条件下辽豆32产量较高,可作为实际生产参考密度。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高产大豆品种的产量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密度 辽豆32 农艺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期播种对辽豆32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2
作者 孙旭刚 赵夺 +4 位作者 王昌陵 张立军 李盛有 王文斌 曹永强 《园艺与种苗》 2025年第8期89-91,共3页
[目的]探究分期播种对辽豆32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大豆品种辽豆32为试验材料,通过设计6个播期处理(5月13日、5月23日、6月3日、6月13日、6月23日、7月3日),分析不同播期对大豆形态建成、器官干物质分配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 [目的]探究分期播种对辽豆32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大豆品种辽豆32为试验材料,通过设计6个播期处理(5月13日、5月23日、6月3日、6月13日、6月23日、7月3日),分析不同播期对大豆形态建成、器官干物质分配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株高、底荚高度、主茎节数随着播期的推迟呈现先不变后降低的趋势,有效分枝数随着播期的推迟无显著差异;花期时的叶柄、茎、根等干物质积累随着播期的推迟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叶片的干物质积累除5月23日播期略有下降外,整体趋势与上述3个性状变化趋势相同;产量构成因素中的单株粒重、单株荚数、百粒重及产量变化的整体趋势一致,呈先稳定后减小的趋势,5月13日至6月3日播期区间内,产量无显著差异,6月13日播期的产量呈小幅降低,降低至2715.45 kg/hm^(2),而6月23日及以后播期的产量下降显著。[结论]辽豆32在本生态区的最适播期为5月中旬,可实现产量最大化,遭遇极端天气等不可抗力时,可调整播期至6月上旬,产量降幅控制在10%以内,6月中旬为产量阈值临界点,超过该时期播种将导致产量显著下降,建议建立基于积温模型的播期预警系统以实现精准农事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豆32 播期 形态指标 干物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条件下大豆品种辽豆32产量构成与干物质分配特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昌陵 李盛有 +2 位作者 曹永强 王文斌 宋书宏 《辽宁农业科学》 2023年第4期67-70,共4页
分析高产大豆品种辽豆32在辽宁朝阳、阜新、沈阳、铁岭和丹东等地区的产量表现及其在不同产量水平下主要农艺性状的差异,明确高产条件下该品种的产量构成与干物质分配特性,为辽宁省大豆高产创建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朝阳地区通过密... 分析高产大豆品种辽豆32在辽宁朝阳、阜新、沈阳、铁岭和丹东等地区的产量表现及其在不同产量水平下主要农艺性状的差异,明确高产条件下该品种的产量构成与干物质分配特性,为辽宁省大豆高产创建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朝阳地区通过密植和高肥处理,在14784株/667m^(2)密度条件下获得了352.73 kg/667m^(2)产量,相比于其他4个地区常规条件下产量提高36%~112%。不同产量水平下辽豆32的株型、产量结构和干物质分配特点存在显著差异。辽豆32在高产条件下具有较高的株高和主茎节数,并且在主茎第13~16节位间具有较多的着荚数,同时具有较高的每荚粒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高产条件下高密度群体导致辽豆32表现为主茎优势型,植株干物质主要积累于主茎着荚及其籽粒中,主茎着荚及籽粒干物质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常规密度群体。辽豆32主茎和分枝自我调节能力较强,在适宜地区构建高密度群体是获得高额产量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 辽豆32 产量潜力 高产创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