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宁沿海经济带“港产城”系统高质量协同发展研究
1
作者 周宝刚 蔡雪原 +1 位作者 邹珊珊 范思博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8-76,共9页
针对由港口、临港产业和城市三个子系统所组成“港产城”复杂系统,在复杂系统视角下建立考虑绿色发展指标的“港产城”系统高质量协同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2013—2022年辽宁沿海经济带6个港口城市的指标数据,综合运用熵权法、有序度... 针对由港口、临港产业和城市三个子系统所组成“港产城”复杂系统,在复杂系统视角下建立考虑绿色发展指标的“港产城”系统高质量协同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2013—2022年辽宁沿海经济带6个港口城市的指标数据,综合运用熵权法、有序度、协调度、耦合度和协同度等方法测度“港产城”系统的相关发展水平。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港口子系统的完善发展,临港产业和城市逐步成为制约“港产城”系统高质量协同发展的短板;当城市经济达到一定发展水平时,城市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等绿色发展指标;辽宁沿海经济带“港产城”系统的协同度基本处于一般协同与良好协同之间。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辽宁沿海经济带“港产城”系统高质量协同发展的提升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系统 辽宁沿海经济带 港产城 高质量协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沿海经济带工业环境效率分析 被引量:34
2
作者 佟连军 宋亚楠 +1 位作者 韩瑞玲 李名升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4-300,共7页
环境效率是生态效率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环境效率对于指导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以重工业基地辽宁沿海经济带为例作环境效率研究,应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和随机前沿分析(SFA)测算辽宁沿海经济带2001-2009年工业环境效... 环境效率是生态效率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环境效率对于指导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以重工业基地辽宁沿海经济带为例作环境效率研究,应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和随机前沿分析(SFA)测算辽宁沿海经济带2001-2009年工业环境效率和产出弹性。在此基础上利用Tobit模型构建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工业环境效率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1-2009年辽宁沿海经济带工业环境效率有大幅提高,但与理想状况仍有一定差距。其中大连的工业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劳动力推动,对环境成本的依赖正在减小,丹东、营口和葫芦岛3市的工业增长需要牺牲更多的环境成本。重工业化、资本密集化和高新技术化不利于工业环境效率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则极大地促进了工业环境效率的提高。所有制结构、生产规模、外商投资和环境管理力度等因素因其作用的两面性,对工业环境效率无有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环境效率 数据包络分析(DEA) 随机前沿分析(SFA) TOBIT模型 辽宁沿海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沿海经济带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 被引量:16
3
作者 王宇飞 盖美 耿雅冬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6-102,共7页
在分析辽宁沿海经济带水资源短缺风险的基础上,从水资源禀赋指标、用水量指标、水资源利用状况和社会经济指标4个准则层综合分析20个评价指标,合理构建辽宁沿海经济带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研究区内6个沿海城市2001—2010年1... 在分析辽宁沿海经济带水资源短缺风险的基础上,从水资源禀赋指标、用水量指标、水资源利用状况和社会经济指标4个准则层综合分析20个评价指标,合理构建辽宁沿海经济带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研究区内6个沿海城市2001—2010年10 a统计数据,运用可变模糊识别模型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对辽宁沿海经济带水资源短缺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辽宁沿海经济带水资源短缺处于中等偏高风险,其中,盘锦和锦州处于高风险,其他各市均处于中等偏高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短缺 可变模糊识别 GIS 风险评价 辽宁沿海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结构分析 被引量:25
4
作者 关伟 蔚振杰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1-25,共5页
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不仅使其成为全省经济总量扩张承载的重要区域,而且还肩负着辽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使命。在应用"三轴图"法研究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结构的变化及其轨迹的基础... 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不仅使其成为全省经济总量扩张承载的重要区域,而且还肩负着辽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使命。在应用"三轴图"法研究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结构的变化及其轨迹的基础上,利用SSM模型及其计算公式对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结构进行比较分析,认为营口、丹东、锦州等城市的第一产业竞争力较强,其第二产业的发展水平都较高,尤以大连、营口两市为突出,锦州、营口两市的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较快。依据分析结果并结合辽宁"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提出辽宁沿海经济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三轴图”法 SSM模型 辽宁沿海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沿海经济带一体化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潘中毅 支大林 韩建雨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60-165,共6页
辽宁沿海经济带一体化发展研究缘起于辽宁省"五点一线"的开发战略构想,笔者认为,"五点一线"战略构想从本质上来说是东北振兴规划思想的超前体现,是东北振兴方略中一体化思维的具体反映,在上述思想指导下,笔者从沿... 辽宁沿海经济带一体化发展研究缘起于辽宁省"五点一线"的开发战略构想,笔者认为,"五点一线"战略构想从本质上来说是东北振兴规划思想的超前体现,是东北振兴方略中一体化思维的具体反映,在上述思想指导下,笔者从沿海经济带一体化发展角度对"五点一线"战略构想做了进一步延伸,通过强调"经济带"、"一体化发展"等总体发展概念,将"五点一线"中本来具备的一体化发展思想加以较为深入的阐述。对策研究是区域发展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辽宁沿海经济带整体区域发展进行系统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各地相关工作部门反映的实际情况,笔者从四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可行性较高、有利于沿海经济带一体化发展的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沿海经济带 一体化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户外出就业、家庭经济结构与土地流转——基于辽宁沿海经济带的调查数据 被引量:5
6
作者 宁国强 兰庆高 +1 位作者 于丽红 姜健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555-558,共4页
运用Bivariate Probit模型,采用辽宁沿海经济带201户农户的微观数据,计量分析了影响农户流转土地的因素。结果表明,土地转出对土地转入的影响显著,且二者相关关系比较明显;农户外出就业中的是否外出就业、年打工时间、打工地点和家庭经... 运用Bivariate Probit模型,采用辽宁沿海经济带201户农户的微观数据,计量分析了影响农户流转土地的因素。结果表明,土地转出对土地转入的影响显著,且二者相关关系比较明显;农户外出就业中的是否外出就业、年打工时间、打工地点和家庭经济结构中的家庭农业生产主营项目、农业收入比重对农户土地流出分别在1%、10%、10%、10%、10%的统计水平上有显著影响,而外出就业对农户土地流入影响不显著,但家庭经济结构中的农业收入比重对其在1%统计水平上有显著影响;家庭承包农地数量、是否拥有农机对土地转出和转入的影响均显著,而家庭劳动力数量仅对土地转入影响显著。研究提出了促进土地流转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出就业 家庭经济结构 土地流转 辽宁沿海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沿海经济带港口拉动城市发展的脉冲响应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杜小飞 郭建科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6-90,共5页
运用辽宁沿海经济带4个主要港口城市的港口吞吐量、GDP、工业总产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数据,综合运用协整分析、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探讨辽宁沿海经济带港口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作用。结果显示:4个城市港口与城市发展间存在长期稳定的... 运用辽宁沿海经济带4个主要港口城市的港口吞吐量、GDP、工业总产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数据,综合运用协整分析、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探讨辽宁沿海经济带港口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作用。结果显示:4个城市港口与城市发展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探讨了港口拉动城市发展的动力问题,在此基础上,将辽宁沿海经济带主要港口对城市发展的拉动效应分为3种类型:大连港属于工贸综合型港口,营口港属于工贸成长型港口,锦州港和丹东港属于波动型港口,进而分析了不同城市港口属于不同类型的原因。最后提出辽宁沿海经济带港口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口 城市 辽宁沿海经济带 脉冲响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范帅邦 赵丽玲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0-44,50,共6页
以环境库茨涅茨曲线(EKC曲线)为理论基础,选取2001—2013年辽宁沿海经济带无机氮浓度、石油类浓度、磷酸盐浓度、生活污水排放量和工业废水排放量作为海洋环境指标,采用人均实际GDP作为经济发展水平指标,通过拟合方程建立最优模型,综合... 以环境库茨涅茨曲线(EKC曲线)为理论基础,选取2001—2013年辽宁沿海经济带无机氮浓度、石油类浓度、磷酸盐浓度、生活污水排放量和工业废水排放量作为海洋环境指标,采用人均实际GDP作为经济发展水平指标,通过拟合方程建立最优模型,综合分析经济指标与海洋环境指标之间的关系。辽宁沿海经济带综合EKC曲线处于"冲突"阶段,大连和锦州综合EKC曲线呈正"U"型,而盘锦、丹东、营口和葫芦岛呈倒"U"型。通过产业结构变化模型、变异系数及其单尾概率的方法,对综合EKC曲线特征的成因进行剖析。除盘锦外,辽宁沿海经济带其他各子区以工业发展为主,产业结构单一,资源过度消耗,污染物过度排放,造成海洋环境恶化。将辽宁沿海经济与海洋环境的空间轨迹进行对比分析,除葫芦岛、盘锦外,其他各子区海洋环境未得到良好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 海洋环境 EKC曲线 辽宁沿海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集对分析的辽宁沿海经济带海域集约利用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柯丽娜 阴曙升 +2 位作者 武红庆 韩增林 王权明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8-53,共6页
从海域集约利用的定义出发,构建海域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主客观组合赋权法赋予各指标权重,运用集对分析法对辽宁沿海经济带海域集约利用水平的时空变化及其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宁沿海经济带海域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其中海... 从海域集约利用的定义出发,构建海域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主客观组合赋权法赋予各指标权重,运用集对分析法对辽宁沿海经济带海域集约利用水平的时空变化及其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宁沿海经济带海域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其中海洋投入强度、海域利用结构、海洋经济效益指数提高明显,海洋生态环境有待改善;受到自然环境条件限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辽宁沿海经济带所辖六市海域集约利用水平有较大差异,障碍度分析显示葫芦岛市海域集约利用水平长期偏低,不利于辽宁沿海经济带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域集约利用 集对分析 障碍度分析 辽宁沿海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沿海经济带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牵动作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高薇 钟洪民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214-215,182,共3页
辽宁沿海经济带作为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前沿口岸,在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促进东北亚区域合作发展方面发挥着先锋带头作用。辽宁沿海经济带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拥有丰富的资源,还有支持经济发展所需的科技人才。但由于各沿海城市... 辽宁沿海经济带作为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前沿口岸,在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促进东北亚区域合作发展方面发挥着先锋带头作用。辽宁沿海经济带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拥有丰富的资源,还有支持经济发展所需的科技人才。但由于各沿海城市产业结构相近,港口发展各自为政,现代产业体系尚未建立,这些都制约着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发展。因此,本文提出要牵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城市群协调发展,由临港产业向腹地推进经济发展,从而推动东北地区及东北亚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沿海经济带 东北老工业基地 牵动 区域经济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沿海经济带与腹地互动协同发展的路径分析——基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视角 被引量:13
11
作者 林森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19-123,共5页
辽宁区域经济格局的不均衡态势将随着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呈现加剧的势头,如何实现沿海经济带与内陆腹地的互动协同发展,是现时发展背景下值得深思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为视角,深入剖析了辽宁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提出... 辽宁区域经济格局的不均衡态势将随着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呈现加剧的势头,如何实现沿海经济带与内陆腹地的互动协同发展,是现时发展背景下值得深思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为视角,深入剖析了辽宁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提出了以增长极培育增长轴,增长轴辐射成为增长面,增长面进一步联结成为增长网,通过积聚与扩散作用实现沿海与内陆腹地互动协同发展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点一线” 辽宁沿海经济带 腹地 协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战略下的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才志 李娜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7-131,共5页
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模型构建了辽宁沿海经济带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评价指标权重,运用可变模糊识别模型评价水资源承载力。结果表明,辽宁沿海经济带水资源承载力状态在时间... 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模型构建了辽宁沿海经济带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评价指标权重,运用可变模糊识别模型评价水资源承载力。结果表明,辽宁沿海经济带水资源承载力状态在时间上总体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在空间上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用水技术进步及经济发展水平有重要关系。在加强配置工程建设的同时,应进一步优化产业用水结构,重点加强海水利用及水质保护力度,从而缓解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学 水资源承载力 可变模糊识别模型 PSR模型 辽宁沿海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化的土地资源效应界定及评估方法——以辽宁沿海经济带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永超 王士君 韩翰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4-62,共9页
研究目的:以定量评估方法对城镇化的土地资源效应进行评估,从而解决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由于发展方式、发展目标及发展调控的不当所造成的大量土地资源利用及破坏问题。研究方法:含有指标属性的AHP法和标准值判定方法。研究结果:(1)城镇... 研究目的:以定量评估方法对城镇化的土地资源效应进行评估,从而解决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由于发展方式、发展目标及发展调控的不当所造成的大量土地资源利用及破坏问题。研究方法:含有指标属性的AHP法和标准值判定方法。研究结果:(1)城镇化的土地资源正负效应具有相对性、模糊性和变动性特征,具有正负之间和正负效应内部高低效之间4种转化方式。(2)辽宁沿海经济带城镇化的土地资源效应呈现正效应主导下正负效应不断变化和分化现象。并且从空间来看,正负效应的高低值具有空间转移的趋向。研究结论:构建合理的指标体系,利用AHP法和标准值判定方法,能够准确的评估城镇化的土地资源正负效应,能够准确界定城镇化与土地资源利用的关系,为土地资源利用问题的解决提供方法和数量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 评估方法 正负效应 城镇化 辽宁沿海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城市化响应机制与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志虹 邬冰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6-138,共3页
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城市化随着工业化、产业园区建设、交通运输网络的发展而不断加速,其进程也将带来人口规模、产业结构、城镇体系等要素在空间上的大规模集聚和扩散。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城市化现状特征为基础,分... 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城市化随着工业化、产业园区建设、交通运输网络的发展而不断加速,其进程也将带来人口规模、产业结构、城镇体系等要素在空间上的大规模集聚和扩散。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城市化现状特征为基础,分析研究区城市化响应机制,从区域协调机构建立、区域中心城市增强、港口群整合、城市多元化职能发展等方面发展辽宁沿海经济带,实现沿海经济带的有序城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沿海经济带 五点一线 城市化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新模式探析——美国东北沿海产业联动发展模式启示 被引量:1
15
作者 柳天恩 王素梅 周彬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8-132,共5页
美国东北沿海产业联动有四种典型模式,即在18世纪形成的以波士顿为核心的极核带动模式、在19世纪形成的以波士顿和纽约为双核的双轮驱动模式、在20世纪形成的以波士华交通带为主轴的轴带合作模式和当前形成的以城市群协作为特征的网络... 美国东北沿海产业联动有四种典型模式,即在18世纪形成的以波士顿为核心的极核带动模式、在19世纪形成的以波士顿和纽约为双核的双轮驱动模式、在20世纪形成的以波士华交通带为主轴的轴带合作模式和当前形成的以城市群协作为特征的网络协同模式。四种模式在时间上先后继起,空间上从小到大,体现出由点到线、以线带面逐步拓展特征。通过借鉴美国经验,可以有效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与内陆腹地产业联动发展,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联动 双轮驱动 轴带合作 辽宁沿海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沿海经济带空间演变与城市化响应机制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亚丰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18,共6页
城市是区域发展的核心,城市化是区域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近百年来,辽宁沿海地区逐渐完成带状空间格局演变,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一地区内部城市化进程不均衡,城市等级体系不完善,城市化滞后工业化,城市基础设施不健全。通过实... 城市是区域发展的核心,城市化是区域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近百年来,辽宁沿海地区逐渐完成带状空间格局演变,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一地区内部城市化进程不均衡,城市等级体系不完善,城市化滞后工业化,城市基础设施不健全。通过实际考察分析,从城市化响应视角探究辽宁沿海经济带的经济复兴和区域发展,提出中心城市化辐射带动、城市体系重构、区域空间结构优化、城市生态空间构建4种适合辽宁沿海经济带内城市化发展的响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沿海经济带 城市化响应 空间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常态下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碳足迹测算与低碳旅游开发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振家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44-147,157,共5页
在对旅游碳足迹的本质与测算方法进行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文章测算了2010~2014年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碳足迹,为新常态下经济带低碳旅游开发奠定了理论与经验数据支撑。测算结果表明,经济带总旅游碳足迹和国内旅游碳足迹都呈不断上升态势,... 在对旅游碳足迹的本质与测算方法进行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文章测算了2010~2014年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碳足迹,为新常态下经济带低碳旅游开发奠定了理论与经验数据支撑。测算结果表明,经济带总旅游碳足迹和国内旅游碳足迹都呈不断上升态势,并且辽宁省大连市各主要测算指标都占据了经济带旅游碳足迹相应指标的最大比重。据此提出了依托"互联网+""旅游景区承载力""旅游生态系统安全"等原则宣传低碳理念,开放和开发旅游资源,创新性开发低碳旅游产品与服务,以及重点突出大连市在经济带低碳开发中的核心地位与示范作用等经济带低碳旅游开发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常态 辽宁沿海经济带 旅游碳足迹 低碳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沿海经济带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谭光万 廉欢 鄂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4期367-369,372,共4页
协同理论和产业协同思想为辽宁沿海经济带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启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丰富的海洋文化资源、辽宁沿海城市经济联合体的成功构建以及辽宁沿海城市海洋旅游业一体化实践等为沿海城市发展提供了成功经验。为了更进... 协同理论和产业协同思想为辽宁沿海经济带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启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丰富的海洋文化资源、辽宁沿海城市经济联合体的成功构建以及辽宁沿海城市海洋旅游业一体化实践等为沿海城市发展提供了成功经验。为了更进一步促进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海洋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建议沿海各城市抓住政策机遇,创造协同发展良好环境;利用已有平台,建立海洋文化产业协调管理机制;打破行政区划,协同开发海洋文化产业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沿海经济带 海洋文化产业 协同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沿海经济带人力资源与经济协调度评价实证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初铭畅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39-142,共4页
经济带和都市圈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人力资源与经济是否协调发展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目标的战略性问题。论文采用了理论与实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针对辽宁沿海经济带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现状,构建了人力资源与经济协调度... 经济带和都市圈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人力资源与经济是否协调发展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目标的战略性问题。论文采用了理论与实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针对辽宁沿海经济带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现状,构建了人力资源与经济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辽宁沿海经济带人力资源与经济协调度进行评价研究,为促进辽宁沿海经济带人力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依据,对于实现辽宁沿海经济带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沿海经济带 人力资源与经济 协调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沿海经济带土地征收补偿安置刍议 被引量:3
20
作者 邱艳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2-128,共7页
作为国家经济战略之一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需要以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保障,土地征收不可避免。解决土地征收补偿与安置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立足辽宁,面向沿海经济带,借鉴国外及国内其他省份先进经验和模式,进一步完善制度,统一政策... 作为国家经济战略之一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需要以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保障,土地征收不可避免。解决土地征收补偿与安置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立足辽宁,面向沿海经济带,借鉴国外及国内其他省份先进经验和模式,进一步完善制度,统一政策,科学规划,遵守征收程序,灵活补偿,多元安置,切实兼顾项目建设和失地农民利益,建立有特色、有成效并且符合辽宁沿海经济带实际需要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沿海经济带 土地征收补偿方式 土地征收安置多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