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海域辽东带中南部郯庐断裂走滑活动的沉积响应 被引量:20
1
作者 蒋子文 王嗣敏 +5 位作者 徐长贵 吴国强 牛新杰 潘龙 臧东升 王晓蕾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05-1012,共8页
郯庐断裂带是亚洲东部著名的走滑断裂活动带,经过多年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以其中的渤海海域辽东带中南部为研究对象,从沉积体系、沉积中心和层序构型三方面分析沉积对断裂走滑活动的响应。郯庐断裂走滑活动对沉积体系和沉积中... 郯庐断裂带是亚洲东部著名的走滑断裂活动带,经过多年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以其中的渤海海域辽东带中南部为研究对象,从沉积体系、沉积中心和层序构型三方面分析沉积对断裂走滑活动的响应。郯庐断裂走滑活动对沉积体系和沉积中心的展布特征与迁移规律具有控制作用。具体表现为:走滑活动错开先期形成的沉积体系和沉积中心;使同期形成的沉积体系和沉积中心随时间发生横向迁移;使沉积区发育的三角洲扇体进积特征不明显。断裂走滑活动通过改变可容空间大小,制约层序构型和沉积相分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裂 郯庐断裂 沉积响应 渤海海域 辽东 辽东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辽东带地质认识的突破与金县1-1大油田的发现 被引量:7
2
作者 邓运华 《中国工程科学》 2011年第10期13-18,共6页
辽东带系指渤海辽中凹陷的东部陡坡带及辽东凸起,被辽中及辽东凹陷所夹持。辽东带油源条件好,东营组储—盖条件优越,断鼻、断块圈闭发育。但在2002年之前的15年内,国内外公司在辽东带进行了长期研究和勘探,钻了12口探井,没有发现商业油... 辽东带系指渤海辽中凹陷的东部陡坡带及辽东凸起,被辽中及辽东凹陷所夹持。辽东带油源条件好,东营组储—盖条件优越,断鼻、断块圈闭发育。但在2002年之前的15年内,国内外公司在辽东带进行了长期研究和勘探,钻了12口探井,没有发现商业油气田。经过对辽东带油气地质条件3年的深入研究,对每口失利井原因进行了再次分析,认识到该带发育东营组及沙河街组两套主力成藏组合,控制东营组成藏的主要因素是油气运移,而沙河街组能否成藏关键是储层。在此认识指导下选择研究方向,评价有利目标,经钻探发现了金县1-1大油田,储量达1.5×108 m3,充分显示了科研在油气勘探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辽东带 金县1-1 地质认识 大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湾辽东带中南部古近纪古地貌恢复和演化及其对沉积体系的控制 被引量:83
3
作者 加东辉 徐长贵 +5 位作者 杨波 杨香华 吴小红 周心怀 滕玉波 赖维成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55-166,共12页
采用井—震联合地层恢复法,对辽东湾辽东带中南部的古近纪进行了古地貌恢复。在此基础上拓宽了坡折带研究,将古地貌(包括古坡折带、古沟谷、古凸起等)纳入古物源供给系统的框架内探讨其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分析表明:在构建完整物源... 采用井—震联合地层恢复法,对辽东湾辽东带中南部的古近纪进行了古地貌恢复。在此基础上拓宽了坡折带研究,将古地貌(包括古坡折带、古沟谷、古凸起等)纳入古物源供给系统的框架内探讨其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分析表明:在构建完整物源供给系统的前提下,古地貌诸单元及其组合样式对沉积体系有着明显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不同级次的物源体系导致沉积体类型和规模存在差异;物源区沟谷的分布及其赋存时期制约着砂体的主要分布位置、时期及规模;坡折带样式决定砂体的类型、规模及分布;古地貌组合样式控制储集体的成因、富集位置和规模大小。因此,古地貌分析对储层的预测和识别具有明显的指导作用。勘探实践证明,将其与常规储层预测方法联用,能够很大程度地提高储层预测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 辽东带中南部 古近纪 古地貌 物源供给系统 沉积体系 储层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辽东-渤东凸起构造带地质结构与形成演化
4
作者 吴斌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5-35,共11页
为了明确渤海湾盆地辽东-渤东凸起构造带的形成演化过程与油气的关系,结合研究区最新三维地震数据,详细分析了辽东-渤东凸起构造带的地质结构特征和隆升时间,对比了构造变形特征,确定了隆升时间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辽东-渤东凸起... 为了明确渤海湾盆地辽东-渤东凸起构造带的形成演化过程与油气的关系,结合研究区最新三维地震数据,详细分析了辽东-渤东凸起构造带的地质结构特征和隆升时间,对比了构造变形特征,确定了隆升时间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辽东-渤东凸起构造带的形成演化模式。研究认为,渤东低凸起受控于伸展断层,辽东凸起受控于早期伸展断层和晚期走滑断层,构造带内除辽东断层以外,各主干断层均在孔店组—沙四段沉积期开始活动,峰值期出现在沙三段和东营组沉积期,馆陶组沉积后断层活动变弱。辽东-渤东凸起构造带从南向北逐渐抬升:渤东低凸起在沙四段沉积末期抬升,辽东凸起南段在沙三段沉积末期抬升,辽东凸起北段在东三段沉积末期抬升。构造演化分为孔店组-沙四段沉积期、沙三段沉积期、沙一二段沉积期、东三段沉积期、东营组沉积末期和现今等6个阶段。构造演化与油气运聚成藏密切相关,辽东-渤东凸起构造带的形成时间早于周缘生烃凹陷主要生、排烃期,有利于油气在凸起带附近聚集。渤东低凸起由伸展断层控制,油气主要在凸起区聚集成藏;辽东凸起由伸展断层与走滑断层共同控制,油气主要在斜坡区聚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辽东-渤东凸起构造 地质结构 隆升时间 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吉南Fe-菱镁矿-Cu-Au成矿带主要地质成矿特征及潜力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马玉波 邢树文 +4 位作者 肖克炎 于城 孙鹏慧 张勇 马路阔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298-1315,共18页
辽东-吉南成矿带是2008年确定的首批16个重要成矿带之一,随着新的找矿进展和预测成果不断涌现,需要对其开展新一轮研究总结。本文以新的研究成果和找矿突破为基础,通过综合分析,将其命名为"辽东-吉南Fe-菱镁矿-Cu-Au成矿带"... 辽东-吉南成矿带是2008年确定的首批16个重要成矿带之一,随着新的找矿进展和预测成果不断涌现,需要对其开展新一轮研究总结。本文以新的研究成果和找矿突破为基础,通过综合分析,将其命名为"辽东-吉南Fe-菱镁矿-Cu-Au成矿带"并对其开展成矿作用类型及勘查部署综合研究。该区带范围与III级成矿带辽东(隆起)Fe-Cu-Pb-Zn-Au-U-硼-菱镁矿-滑石-石墨-金刚石成矿带一致,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成矿作用类型及典型矿床的综合研究,初步建立了辽东-吉南Fe-菱镁矿-Cu-Au成矿带成矿谱系,并将其主要成矿期归纳为三期: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和中生代燕山期;在典型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潜力评价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研究区主要成矿类型为沉积变质型铁-菱镁矿、火山沉积-变质改造型铜锌矿、沉积变质-叠加改造型铅锌矿、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岩浆热液型金矿以及造山带型金矿。结合区域找矿进展和潜力评价最新成果,认为本区Fe、菱镁矿、Cu、Au潜力巨大,为下一步勘查部署的主攻矿种,同时在本区划分了12个远景区,其中10个为重点远景区,2个为远景调查区,对研究区下一步矿产勘查部署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吉南成矿 成矿地质特征 潜力分析 成矿类型 远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辽东成矿带找寻层控型金矿床靶区
6
作者 李淑芳 于永安 +4 位作者 朝银银 王美娟 张岱 刘君 孙亮亮 《黄金科学技术》 2010年第3期59-62,共4页
辽东成矿带是武警黄金第四支队重点勘查的区带之一,已发现小佟家堡子、猫岭等层控型大型金矿床。在塔子岭—青城子14号1∶5万哑铃状金异常区(大异常)的右半部已发现小佟家堡子超大型金矿床,高家堡子大型银矿床、白云、青城子金矿床、青... 辽东成矿带是武警黄金第四支队重点勘查的区带之一,已发现小佟家堡子、猫岭等层控型大型金矿床。在塔子岭—青城子14号1∶5万哑铃状金异常区(大异常)的右半部已发现小佟家堡子超大型金矿床,高家堡子大型银矿床、白云、青城子金矿床、青城子大型铅—锌矿床;左半部异常区成矿条件与右半部基本类似,目前仅发现一些金矿(化)点,尚无成形金矿床,因此左半部成为首选调查区。通过与有大型金矿床的9号异常相对比,确定As-2,As-3,As-4,As-5,As-8号异常是今后地质勘查的主要工作对象。确定了集安七宝沟—恒仁仙人洞、凤城三家子—青城子、盖县猫岭—新甸3处金找矿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找矿靶区 辽东成矿 猫岭金矿床 小佟家堡子金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岫岩老虎山地区铀矿化特征及成矿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曾认宇 郭春影 +3 位作者 刘颖 范鹏飞 熊以平 关燕鹤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2期101-108,共8页
岫岩老虎山地区处于华北克拉通东北侧的辽东铀成矿带内。通过岩相学和矿物地球化学对研究区的铀矿化(异常)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矿化(异常)点的分布主要受不整合面,以及后期脉岩和构造破碎带控制。围岩蚀变具有范围较小,强度大的特征... 岫岩老虎山地区处于华北克拉通东北侧的辽东铀成矿带内。通过岩相学和矿物地球化学对研究区的铀矿化(异常)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矿化(异常)点的分布主要受不整合面,以及后期脉岩和构造破碎带控制。围岩蚀变具有范围较小,强度大的特征,赤铁矿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和硅化与铀成矿的关系最为密切。铀矿物主要为沥青铀矿、铀石、铌钛铀矿和钍石,主要呈脉状或星点状,与金红石、锆石、赤铁矿等矿物共生。矿化特征和成矿作用分析表明,该区域经历了多期次的岩浆活动,为成矿物质的多次活化提供了动力和热液,不整合面、断裂和构造破碎带等薄弱的位置,是热液流动的优良通道,为成矿热液的沉淀富集提供了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地球化学 围岩蚀变 铀矿物 岫岩 辽东铀成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