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钾肥配施对辽东南地区玉米生长及氮素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樊叶 樊琳琳 +3 位作者 薛兵东 王秀凤 付俊 张丽丽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13,共6页
试验针对辽东南地区气候特点,设置二因素裂区试验,研究不同氮、钾肥配施对玉米生长特性及养分吸收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可有效延长叶片的功能期,减缓吐丝期至灌浆期LAI的下降幅度,下降幅度依次为N300(2.69%)<N180(16.13%)<N9... 试验针对辽东南地区气候特点,设置二因素裂区试验,研究不同氮、钾肥配施对玉米生长特性及养分吸收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可有效延长叶片的功能期,减缓吐丝期至灌浆期LAI的下降幅度,下降幅度依次为N300(2.69%)<N180(16.13%)<N90(28.62%)<N0(46.84%);植株氮素积累的2个主要阶段分别在大喇叭口期至吐丝期和吐丝期至灌浆期,N300、N180、N90和N0从大喇叭口期至灌浆期的氮素积累量分别占整个生育期氮素积累量的65%、63%、51%和60%;氮、钾肥对玉米产量、吐丝期和灌浆期的LAI及灌浆期和成熟期的氮素积累量有显著的互作效应;在辽东南地区,氮、钾肥通过促进玉米植株营养生长,提高群体的LAI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强群体光合能力的同时,还通过促进植株对氮、钾元素的吸收与利用,提高植株的氮素积累能力,从而实现玉米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氮肥 钾肥 氮素积累 辽东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石灰对辽东南地区酸化土壤改良及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张丽丽 樊叶 +3 位作者 薛兵东 莫姣娇 杨海龙 付俊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5期23-26,共4页
采用土壤培养与盆栽方式,探讨生石灰对辽东南地区酸化土壤改良及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并明确其适宜用量。土壤培养结果表明,施入生石灰后土壤pH升高,培养10 d后趋于稳定,生石灰施入量高于1.5 g/kg土壤,土壤pH显著提高。随生石灰施用量的... 采用土壤培养与盆栽方式,探讨生石灰对辽东南地区酸化土壤改良及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并明确其适宜用量。土壤培养结果表明,施入生石灰后土壤pH升高,培养10 d后趋于稳定,生石灰施入量高于1.5 g/kg土壤,土壤pH显著提高。随生石灰施用量的增加,土壤pH提高,二者符合关系方程y=0.4428x+4.7255(R^(2)=0.9557***)。盆栽试验结果显示,施用生石灰可显著提高玉米幼苗株高、地上部干重,同时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根冠比。生石灰用量大于1.0 g/kg土壤时,玉米幼苗株高与根冠比显著高于对照,生石灰用量大于1.5 g/kg土壤时,地上部干重显著高于对照。综上,辽东南地区施用生石灰可显著提高土壤pH,缓解土壤酸化,促进玉米幼苗生长,生石灰最低适宜施用量为1.52 g/kg土壤,最高适宜施用量为2.42 g/kg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土壤 辽东南地区 生石灰 PH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南地区玉米品种灌浆与脱水特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薛兵东 张丽丽 +2 位作者 樊叶 仇真 付俊 《种子》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5-49,共5页
选用不同熟期玉米品种分析其产量、灌浆特性与籽粒含水量变化,结果表明:中晚熟品种产量(8 840.2kg/hm2)显著高于中早熟品种(7 656.9kg/hm2),中晚熟品种百粒重显著提高(38.0g);早熟品种丹8439、利民33灌浆启动快,后期灌浆速率下降迅速;... 选用不同熟期玉米品种分析其产量、灌浆特性与籽粒含水量变化,结果表明:中晚熟品种产量(8 840.2kg/hm2)显著高于中早熟品种(7 656.9kg/hm2),中晚熟品种百粒重显著提高(38.0g);早熟品种丹8439、利民33灌浆启动快,后期灌浆速率下降迅速;中晚熟品种丹8662、丹8420、桥玉8生育后期灌浆速率下降缓慢,百粒重显著高于中早熟品种;灌浆持续期早熟品种丹8439、利民33为52,53d,丹8662、丹8420、桥玉8分别为64,63,63d;不同熟期品种最大灌浆速率(Rmax)在1.2~1.3g/d范围内,品种之间差异不显著。在生理成熟前,丹8439籽粒脱水速率最快,中晚熟品种较慢,生理成熟后各品种籽粒含水量下降程度相似,至10月26日观测结束时,中早熟品种丹8439、利民33籽粒含水量分别为20.4%、21.1%,中晚熟品种为20.4%~26.3%。由此得出,在辽东南地区中早熟品种后期籽粒脱水速率快,但花后灌浆持续期短,产量降低严重,不利于实现高产;中晚熟品种灌浆持续期长,但成熟时籽粒含水量高,不利于机收。选择立秆性能好的中晚熟品种并延迟收获,能够实现高产与机械粒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南 玉米 籽粒灌浆 籽粒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锌方式对辽东南地区玉米干物质生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张丽丽 付俊 +5 位作者 杨海龙 谢文锦 樊叶 薛兵东 王璞 齐华 《辽宁农业科学》 2018年第2期14-18,共5页
以郑单958、丹玉801为材料,研究叶面喷锌、土壤施锌和土壤施锌+叶面喷锌对玉米物质生产及产量构成的影响,旨在探明辽东南地区锌对玉米的增产作用与施用方式。结果显示:在辽东南地区,施锌能够促进玉米产量增加,主要通过减少秃尖,增加行... 以郑单958、丹玉801为材料,研究叶面喷锌、土壤施锌和土壤施锌+叶面喷锌对玉米物质生产及产量构成的影响,旨在探明辽东南地区锌对玉米的增产作用与施用方式。结果显示:在辽东南地区,施锌能够促进玉米产量增加,主要通过减少秃尖,增加行粒数与穗粒数,同时降低空秆率;施锌促进玉米干物质总量增加,但花后干物质积累比例与收获指数与不施锌处理无显著差异;郑单958与丹玉801对锌肥的响应相同;不同施锌方式比较,叶面喷锌处理对玉米产量无促进作用,土壤施锌与土壤施锌+叶面喷锌均能促进玉米干物质与产量增加,二者无显著差异。因此,从生产操作角度来看,在辽东南地区可选用土壤施锌方式来满足玉米对锌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肥 玉米 产量 干物质积累 辽东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南玉米中低产田培肥地力有效途径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葛超 赵成昊 +2 位作者 王孝杰 王永生 李永铁 《园艺与种苗》 CAS 2016年第11期53-55,共3页
以辽宁凤城、瓦房店地区为代表,探讨辽东南区域玉米中低产田概况、土壤类型及培肥地力,为改善辽东南玉米中低产田培肥地力的有效途径提供依据。
关键词 辽东南 玉米 中低产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缓控释剂对辽东南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莫姣娇 张丽丽 +2 位作者 薛兵东 樊叶 赵新宇 《农业科技通讯》 2023年第12期42-44,49,共4页
为探明辽东南地区合理的施肥方式,明确不同缓控释剂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在丹东农业科学试验基地,设置常规尿素(CK)、树脂包衣尿素CU、硝化抑制剂DMPP、脲酶抑制剂LIMUS、脲酶抑制剂NBPT、脲甲醛肥料UF共6个处理,分析不同缓控释... 为探明辽东南地区合理的施肥方式,明确不同缓控释剂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在丹东农业科学试验基地,设置常规尿素(CK)、树脂包衣尿素CU、硝化抑制剂DMPP、脲酶抑制剂LIMUS、脲酶抑制剂NBPT、脲甲醛肥料UF共6个处理,分析不同缓控释剂对玉米产量构成因素、干物质积累动态、形态性状及叶绿素SPAD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除硝化抑制剂DMPP处理外,不同缓控释剂处理的玉米产量均高于常规尿素(CK),各缓控释剂处理增产幅度在4.01%耀14.3%之间;千粒重树脂包衣尿素CU与常规尿素(CK)间无显著差异,其他缓控释处理均显著高于普通尿素;除硝化抑制剂DMPP处理,各缓控释处理穗粒数均显著高于常规尿素(CK)处理;常规尿素(CK)处理株高显著高于脲酶抑制剂NBPT、LIMUS、硝化抑制剂DMPP及脲甲醛肥料UF处理;叶面积指数LAI在拔节期各处理间差异较小,12展叶期脲酶抑制剂NBPT与硝化抑制剂DMPP处理LAI低于其他处理,吐丝期后40 d常规尿素(CK)与硝化抑制剂DMPP处理低于其他处理,成熟期常规尿素(CK)处理LAI值最低;成熟期除硝化抑制剂DMPP处理外,其他缓控释处理SPAD值均高于常规尿素(CK),其中脲酶抑制剂NBPT较常规尿素(CK)高18.8%。由此得出,在辽东南地区施用缓控释氮肥可增加玉米千粒重与穗粒数,减缓玉米吐丝后40 d至成熟期叶绿素SPAD与叶面积指数LAI的降低速度,从而促进玉米产量的提高,脲酶抑制剂NBPT、LIMUS、树脂包衣尿素CU、脲甲醛肥料UF增产效果优于硝化抑制剂DMP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缓控释剂 产量 辽东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烃源岩识别及其多属性反演技术定量评价——以渤海海域辽东南洼陷为例 被引量:5
7
作者 蔡冬梅 赵弟江 +3 位作者 彭靖松 付立 曾金昌 程耀清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30-338,共9页
以渤海海域辽东南洼陷为例,综合利用地球化学、测井与地震资料,建立了优质烃源岩常规地球化学参数、测井参数与地震反射三级识别标志:常规地化特征主要为总有机碳含量(TOC)大于2%,生烃潜力(S_1+S_2)大于10mg/g,镜质体反射率(R0)大于0.5%... 以渤海海域辽东南洼陷为例,综合利用地球化学、测井与地震资料,建立了优质烃源岩常规地球化学参数、测井参数与地震反射三级识别标志:常规地化特征主要为总有机碳含量(TOC)大于2%,生烃潜力(S_1+S_2)大于10mg/g,镜质体反射率(R0)大于0.5%;测井曲线具有高伽马、高电阻率、高声波时差、高中子孔隙度、低密度的特点;地震上具有低频、强振幅、连续、平行反射的特征。利用测井数据,对比交会分析、多元回归法与ΔlgR法,建立单井TOC曲线。再利用地震资料,提取地震属性,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和神经网络方法进行属性优化训练,优选与TOC相关性较高的属性组合,反演得到TOC数据体。结果表明:研究区各层段的优质烃源岩整体展布范围广,厚度较大。洼陷北部优质烃源岩明显比南部厚,是该区生烃中心,南部则主要沿走滑断层呈串珠状分布,明显受到走滑断层控制。辽东南洼烃源岩发育层系较多、规模较大、生烃潜力大,是渤海海域极具勘探潜力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烃源岩 识别特征 定量评价 辽东南洼陷 多属性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辽东南洼陷优质烃源岩定量评价 被引量:4
8
作者 赵弟江 韦阿娟 +3 位作者 郭永华 付立 吴庆勋 曾金昌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36-441,498,共7页
辽东南洼陷埋藏较浅,构造演化复杂,勘探程度低,资源潜力认识不清,对其开展烃源岩评价极为必要。运用地球化学、古生物等分析手段,确定了辽东南洼陷主要生烃层系,认为渐新统沙河街组沙一—沙二段与沙三段有机质丰度高,类型较好,成熟度较... 辽东南洼陷埋藏较浅,构造演化复杂,勘探程度低,资源潜力认识不清,对其开展烃源岩评价极为必要。运用地球化学、古生物等分析手段,确定了辽东南洼陷主要生烃层系,认为渐新统沙河街组沙一—沙二段与沙三段有机质丰度高,类型较好,成熟度较高,是研究区主力烃源岩;沙四段—孔店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稍差,但成熟度较高,且发育规模较大,是辽东南洼陷非常有潜力的烃源岩;渐新统东营组东三段烃源岩成熟度较低,生烃贡献较小。根据测井资料与地震多属性反演技术,对各套烃源岩发育规模进行定量评价后发现,辽东南洼陷烃源岩发育层系较多,分布范围较广,生烃潜力较大,极具油气勘探潜力。辽东南洼陷北部优质烃源岩厚度明显比南部大,是研究区生烃中心,南部烃源岩主要沿走滑断层呈串珠状分布,明显受到走滑断层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辽东南洼陷 优质烃源岩 古生物 测井响应 多属性反演 定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南洼东部缓坡带砂砾岩体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1
9
作者 宛良伟 杜晓峰 +2 位作者 王启明 李晓辉 马正武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9-31,共13页
为了明确辽东南洼东部缓坡带砂砾岩体空间分布规律,综合运用地质、钻井、地震资料,对砂砾岩体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辽东南洼东部缓坡带沙二段砂砾岩体具有“成因多样、厚度较薄、纵向分期、平面分带”的发育特征;... 为了明确辽东南洼东部缓坡带砂砾岩体空间分布规律,综合运用地质、钻井、地震资料,对砂砾岩体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辽东南洼东部缓坡带沙二段砂砾岩体具有“成因多样、厚度较薄、纵向分期、平面分带”的发育特征;物源体系、沟谷体系、坡折体系和基准面变化共同控制砂砾岩体空间分布,物源体系从根本上控制了砂砾岩体的规模、岩石成分及储集物性,沟谷体系控制了砂砾岩体的展布方向,坡折体系控制了砂砾岩体的平面富集位置,基准面变化控制了砂砾岩体的纵向分布。研究成果可为辽东南洼东部缓坡带下步勘探评价奠定基础,同时也为断陷湖盆缓坡带砂砾岩体储层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坡带 砂砾岩体 发育特征 控制因素 辽东南 沙二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筛选辽东南区域主栽蓝莓品种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伟 《辽宁林业科技》 2017年第5期27-28,78,共3页
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对辽东南区域栽培的15个蓝莓品种的适应性、优良性等特性进行综合评价,最终确立辽东南区域的主栽蓝莓品种有蓝丰、公爵、北陆、钱德勒、伊丽莎白、卡拉、大果蓝金、伯克利。
关键词 辽东南区域 蓝莓品种 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吉南硼矿矿石特征及其与容矿岩石的关系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翠芝 肖荣阁 +4 位作者 刘敬党 费红彩 王文武 周红春 刘敬青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277-280,共4页
辽东吉南硼矿是中国著名的大型硼矿,为了研究矿石与容矿岩石的关系,作者就以研究硼矿石的特征作为切入点。通过矿石的自然形态、矿石结构、矿石构造、矿石化学成分和矿化类型等的分析,揭示出矿石的形成与容矿岩石的地质特征有密切关系,... 辽东吉南硼矿是中国著名的大型硼矿,为了研究矿石与容矿岩石的关系,作者就以研究硼矿石的特征作为切入点。通过矿石的自然形态、矿石结构、矿石构造、矿石化学成分和矿化类型等的分析,揭示出矿石的形成与容矿岩石的地质特征有密切关系,主要体现在:①矿石与容矿岩石的矿物都是富镁质矿物;②矿石对容矿岩石具有交代继承的结构构造;③矿石的稀土元素特征与容矿岩石具相似性的配分模式。从而得出辽东吉南硼矿的容矿岩石不仅为硼矿的形成提供有利的储存空间,而且对硼矿的形成有决定性的岩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矿 矿石 容矿岩石 辽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湾南部东营组二段强制湖退沉积体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强 陈桂华 宋来明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5-80,共6页
辽东湾南部东营组二段下部发育一套斜交前积结构地层,通过单井精细沉积作用分析和三维地震资料综合解释与分析,认为该套沉积是一套强制湖退沉积体,主要由于东营组二段沉积时期湖平面强烈下降形成。强制湖退沉积体在区域上可以识别出6期... 辽东湾南部东营组二段下部发育一套斜交前积结构地层,通过单井精细沉积作用分析和三维地震资料综合解释与分析,认为该套沉积是一套强制湖退沉积体,主要由于东营组二段沉积时期湖平面强烈下降形成。强制湖退沉积体在区域上可以识别出6期三角洲前积体依次前积叠覆,并发育一系列下切谷,在三角洲前缘部位还发育滑塌沉积,但三角洲顶积层不发育,这些特征与国内外典型强制海退沉积体的表现特征非常相似。采用正演模拟方法对强制湖退沉积作用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辽东湾南部东营组二段强制湖退沉积体的发现,有助于该地区东营组一段及东营组二段区域地层解释与对比,对于开拓该地区油气勘探思路和推动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 东营组二段 强制湖退沉积体 地质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凹陷南洼斜坡型源-汇系统发育特征及控砂作用 被引量:10
13
作者 徐伟 黄晓波 +2 位作者 刘睿 李正宇 刘艺萌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6-84,共9页
渤海海域辽东凹陷南洼东部斜坡带古近系沙二段沉积时期发育典型的斜坡型源-汇系统,明确砂体优势发育区是储层预测的难点。运用源-汇系统控砂理论,综合开展了古地貌恢复与层序地层学分级研究,对研究区源-汇系统各要素特征及其配置关系进... 渤海海域辽东凹陷南洼东部斜坡带古近系沙二段沉积时期发育典型的斜坡型源-汇系统,明确砂体优势发育区是储层预测的难点。运用源-汇系统控砂理论,综合开展了古地貌恢复与层序地层学分级研究,对研究区源-汇系统各要素特征及其配置关系进行了刻画与分析,明确了斜坡型源-汇系统的控砂机制。研究表明:物源体系-沟谷体系-坡折体系的源-汇配置关系控制了砂体优势汇聚方向,二级层序发育特征控制了砂体发育时期,时空关系的有效耦合控制了沉积体系的宏观分布规律;沉积区微古地貌与高频层序共同控制了斜坡型源-汇系统的多期砂体精细发育模式。本文研究结果为薄地层内砂岩储层分析与预测以及海上少井条件下的油气藏勘探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凹陷 沙二段 斜坡型源-汇系统 古地貌 层序地层 控砂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毌丘俭伐辽东还军之地考辨
14
作者 李步嘉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84年第1期73-72,72,共2页
【正】 魏明帝景初元年(公元237),毌丘俭伐公孙渊,为渊所败,引军退还。关于他回军最后到达的地点,《通鉴》卷七三魏明帝景初元年秋七月条记云: 以荆州刺史毌丘俭为幽州刺史,(中略)帅诸军及鲜卑、乌桓屯辽东南界,玺书徵渊。渊遂发兵反,... 【正】 魏明帝景初元年(公元237),毌丘俭伐公孙渊,为渊所败,引军退还。关于他回军最后到达的地点,《通鉴》卷七三魏明帝景初元年秋七月条记云: 以荆州刺史毌丘俭为幽州刺史,(中略)帅诸军及鲜卑、乌桓屯辽东南界,玺书徵渊。渊遂发兵反,逆俭于辽隧。会天雨十余日,辽水大涨,俭与战不利,引军还右北平。是后,《通鉴纪事本末》卷十,《读史方舆纪要》卷三七,所记大抵与《通鉴》相同。然而,《册府元龟》载此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南 三国志 明帝 纪事本末 考辨 幽州 册府元龟 辽西 单于 荆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丹东地区“前震旦纪”侵入岩的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1
15
作者 孟恩 刘福来 +1 位作者 施建荣 蔡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21-436,共16页
本文对辽东南丹东地区部分原定前震旦纪侵入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以便对其岩石成因和区域构造演化给予制约。详细的岩石学和岩相学研究表明,四个侵入岩体岩性分别为二长花岗岩、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本文对辽东南丹东地区部分原定前震旦纪侵入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以便对其岩石成因和区域构造演化给予制约。详细的岩石学和岩相学研究表明,四个侵入岩体岩性分别为二长花岗岩、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角闪辉长岩。所选样品中锆石均呈半自形-自形晶形、阴极发光图像显示具有成分生长环带或条痕状吸收特点,结合其高的Th/U比值(0.53~2.40)和亏损轻稀土元素(LREEs)、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HREEs)以及负Eu异常和正Ce异常等特征,表明其典型岩浆成因特点。锆石LA-ICP-MSU-Pb定年结果表明,它们均形成于早白垩世(峰期为126Ma)。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早白垩世侵入岩具有双峰式岩浆作用特点,其中花岗质岩石SiO2=66.99%~73.13%,K2O=3.52%~4.67%,K2O/Na2O=1.01~1.43,MgO=0.45%~2.61%,Mg#值为29~56,Al2O3=13.97%~14.92%,富集LREEs和大粒子亲石元素(LILEs),亏损HREEs和高场强元素(HFSEs),暗示其具有I型花岗岩特点,岩浆应起源于下地壳的部分熔融;;而角闪辉长岩SiO2=50.22%,MgO=10.61%,Mg#值为69,Cr(196×10-6)、Co(44.8×10-6)、Ni(73.4×10-6)含量较高,富集LREEs和LILEs,亏损HREEs和Nb、Ta、Ti等HFSEs,暗示其岩浆应起源于受俯冲流体交代的岩石圈地幔楔。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表明,辽东南丹东地区早白垩世侵入岩应形成于类似弧后盆地的伸展环境,其形成应与古太平洋板块北西向向欧亚大陆之下的俯冲作用相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白垩世 侵入岩 锆石U-PB年代学 地球化学 构造背景 丹东 辽东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