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东部早白垩世岩浆作用的伸展构造性质——以辽东半岛南部饮马湾山岩体为例 被引量:67
1
作者 郭春丽 吴福元 +2 位作者 杨进辉 林景仟 孙德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193-1204,共12页
饮马湾山岩体位于辽东半岛南部,侵位于辽南变质核杂岩之中。岩体主要由三种岩石组成,由外向里分别是片麻状花岗岩、斑状花岗岩和中细粒二长花岗岩类。其中片麻状花岗岩类主要岩石类型为石英二长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具有明显的片麻理构造... 饮马湾山岩体位于辽东半岛南部,侵位于辽南变质核杂岩之中。岩体主要由三种岩石组成,由外向里分别是片麻状花岗岩、斑状花岗岩和中细粒二长花岗岩类。其中片麻状花岗岩类主要岩石类型为石英二长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具有明显的片麻理构造,部分岩石具有明显的变形组构,其片麻理方向与变质核杂岩中拆离断层方向一致。似斑状花岗岩仅显示微弱片麻理,而细粒二长花岗岩则为明显的块状构造,表明该岩体为同伸展变形就位产物。锆石U-Pb同位素测定显示,该岩体不同岩相岩石具有大体一致的年龄,其形成于120~130Ma的早白垩世,而不是以前认为的三叠纪。该岩体岩石具有较大的地球化学成分变化范围,其中片麻状和似斑状岩石具有高Sr含量(>600ppm)、低Y、Yb含量、轻重稀土分馏强烈的特点;而细粒二长花岗岩则相对低Sr高Rb、低^(87)Rb/^(86)Sr比值。Sr-Nd同位素综合分析表明,饮马湾山花岗岩主要来源于下地壳,但较大的范围Mg~#、Sr、Nd同位素组成则表明可能有其它物质(如岩石圈地幔、新生地壳)参与成岩作用。上述研究充分地显示,我国东部早白垩世岩浆活动发育在伸展构造背景,并可能与岩石圈减薄存在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马湾山岩体 辽东半岛南部 伸展背景 岩石圈减薄 中国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半岛南部寒武系 被引量:1
2
作者 梁有为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7年第4期128-139,共12页
辽东半岛南部寒武系葛屯组发现蠕虫和小壳化石,为寒武系底部序列(国际上统称为纽芬兰统)。在拉树山寒武系与奥陶系交界处有2个笔石带,下为Dictyonema kelanense延限带,上为Airograptus furciferus—Staurograptus组合带,相当林尧坤(1980... 辽东半岛南部寒武系葛屯组发现蠕虫和小壳化石,为寒武系底部序列(国际上统称为纽芬兰统)。在拉树山寒武系与奥陶系交界处有2个笔石带,下为Dictyonema kelanense延限带,上为Airograptus furciferus—Staurograptus组合带,相当林尧坤(1980)的中国寒武纪笔石和笔石序列的Dendrograptus erectus minor带(层),其中有Dictyonema kelanense,该序列为寒武系顶部序列(国际上统称芙蓉统上部)。"辽宁省岩石地层(1997)"出版以来,沿用"馒头组",从下而上划分为大后海段、石桥段、当十段,岩性明显三分。1907年Willis和Blackwelder初建馒头组时仅根据山东馒头山处地层,笼统的统称为馒头组页岩,笔者建议岩石地层大馒头组应该解体,恢复沿用馒头组、毛庄组、徐庄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半岛南部 寒武系顶底界 馒头组 岩石地层单位 生物地层单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