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边缘话语框架下《老炮儿》反语言的文化翻译 被引量:2
1
作者 杨维忠 丁建新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85-100,共16页
本批评话语研究采用语料库驱动的方法对电影中的反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反语言是一种比较极端的社会方言变体,它在语音、词汇语法和语义3个层面表现出某些特殊的形式。2015年上映的《老炮儿》是一部家庭和兄弟情谊交织在一起的电影,本研... 本批评话语研究采用语料库驱动的方法对电影中的反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反语言是一种比较极端的社会方言变体,它在语音、词汇语法和语义3个层面表现出某些特殊的形式。2015年上映的《老炮儿》是一部家庭和兄弟情谊交织在一起的电影,本研究采集该电影的字幕作为研究边缘话语与文化翻译的社会语料。多数学者从文化翻译的角度来分析这部电影,以展示目标语(即英语)观众如何通过翻译来理解北京方言(源语文化),而对于影片反语言的文化翻译研究则较为罕见。本文通过分析称呼、情节和话语的边缘性,讨论了《老炮儿》字幕中反语言翻译的文化边缘性:对人物的称呼体现的是边缘群体身份的话语符号;情节上体现出多声部复调;在话语方面,有攻击性与无攻击性的反语言选择传递了不同的文化语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话语 反语言 文化翻译 复调 文化语韵 字幕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浒传》中“反语言”英译的边缘话语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唐子茜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7-91,共5页
边缘话语分析是一种后现代主义话语分析方法,关注边缘群体的话语实践,集中体现了批评话语分析的社会关切。本文以《水浒传》两个英译本为分析语料,采用边缘话语分析的方法对译本中的反语言所揭示的社会文化意义进行阐释。因蕴含深刻的... 边缘话语分析是一种后现代主义话语分析方法,关注边缘群体的话语实践,集中体现了批评话语分析的社会关切。本文以《水浒传》两个英译本为分析语料,采用边缘话语分析的方法对译本中的反语言所揭示的社会文化意义进行阐释。因蕴含深刻的文化意义,反语言的翻译必须超越传统意义上语言层面的转换,着眼于文化信息的转码,其翻译的效果可作为文学翻译批评的重要标准。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两个英译本中反语言翻译的优劣发现,相对赛珍珠译本的异化策略在文化信息处理上的欠缺,沙博理译本采用的归化辅以异化的翻译策略总体上更能传递出《水浒传》中反语言丰富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话语分析 反语言 《水浒传》英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留痕迹》:底层立场与边缘话语言说
3
作者 李菲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46-148,共3页
黛布拉·格兰尼克在《冬天的骨头》之后,又一次将目光投向了美国社会的边缘人物,即患有PTSD的退役老兵及其女儿。对两人的生存上的困窘与痛苦,电影不过分夸大,也不刻意煽情,对于两人各自殊途的前进方向,电影也不提供褒贬,而是借助... 黛布拉·格兰尼克在《冬天的骨头》之后,又一次将目光投向了美国社会的边缘人物,即患有PTSD的退役老兵及其女儿。对两人的生存上的困窘与痛苦,电影不过分夸大,也不刻意煽情,对于两人各自殊途的前进方向,电影也不提供褒贬,而是借助海马、树木等物品让观众感受到两个边缘人的经验世界。电影承认社会的人道主义力量,也对它给予了冷静的审视。格兰尼克凭借坚定而真诚的底层立场,对边缘话语真切而丰富的言说,又一次征服了观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留痕迹》 黛布拉·格兰尼克 底层立场 边缘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缘对中心的挑战──观察文化转型与文论转向的一个视角
4
作者 邓时忠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2-48,共7页
关键词 文化转型 主流文化 文论话语 边缘文化 中国文化 主流话语 中国文论 边缘话语 对中心 西方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尔·胡克斯的对话体诗学 被引量:5
5
作者 周春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8年第12期34-39,共6页
贝尔·胡克斯是当代美国文化研究领域最重要的理论家之一。她在理论和批评话语建构方面都有着独特的贡献,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其对话体批评话语。这种"游走"于主流话语与非主流话语、标准英语与黑人口语、学术话语与大众话... 贝尔·胡克斯是当代美国文化研究领域最重要的理论家之一。她在理论和批评话语建构方面都有着独特的贡献,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其对话体批评话语。这种"游走"于主流话语与非主流话语、标准英语与黑人口语、学术话语与大众话语之间的边缘性话语策略,颠覆了西方主流独白性的话语言说模式,有效地改写、修正、补充和完善了主流文学批评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尔-胡克斯 对话体 复调 边缘话语 主流话语 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