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多尺度脊边缘及其在图像目标分割中的应用
被引量:
7
1
作者
宋焕生
刘春阳
+1 位作者
吴成柯
梁德群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844-847,共4页
关键词
边缘
检测
目标分割
多尺度
脊
边缘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硅藻中国新记录种——沃氏具脊桥弯藻
2
作者
郑妍
刘冰
+2 位作者
易曼琪
杨彬
徐子林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75-1980,共6页
研究利用光学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采自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一源头水溪流的硅藻标本进行观察,鉴定出中国新记录种——沃氏具脊桥弯藻(Oricymba voronkinae Glushchenko,Kulikovskiy&Kociolek)。研究结果显示该具脊桥弯藻具有以下鉴...
研究利用光学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采自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一源头水溪流的硅藻标本进行观察,鉴定出中国新记录种——沃氏具脊桥弯藻(Oricymba voronkinae Glushchenko,Kulikovskiy&Kociolek)。研究结果显示该具脊桥弯藻具有以下鉴别特征,(1)壳面呈披针形,末端钝圆;(2)壳面平坦,壳面和壳套区别明显,被1条边缘脊分开;(3)边缘脊两侧具凹槽;(4)近缝端向壳面腹侧偏转,远缝端几乎呈直角向壳面背侧弯曲,且在远缝末梢的背侧处有1个缺刻;(5)壳面中央孤点外侧开口为1个简单圆形,内壳面开口为被向内生长物所遮挡的2个裂缝;(6)壳面孔纹呈裂缝状,仅近中轴区的孔纹呈半圆至弧形,孔纹的开口被齿状突出物部分遮挡;(7)顶孔区内侧开口被波浪形的贯壳列硅质条所覆盖,但未完全封闭内侧开口;(8)壳面中部的线纹密度为8~11条/(10μm),孔纹密度25~30个/(10μm)。文章提供了沃氏具脊桥弯藻孔纹密度和原始描述中未揭示的顶孔区内壳面的详细超微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
脊
桥弯藻属
硅藻新记录
孤点
边缘脊
顶孔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复杂背景中人脸位置的检测及其分割方法
被引量:
2
3
作者
田原
梁德群
吴更石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91-95,共5页
人脸是一个复杂的模式,在图像中自动地对其进行定位和分割是进行识别的首要条件.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在复杂背景下对未知大小、位置和数目人脸进行定位和分割的算法,它利用了基于知识的金字塔方法,主要由三部分组成:较高的两级是在...
人脸是一个复杂的模式,在图像中自动地对其进行定位和分割是进行识别的首要条件.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在复杂背景下对未知大小、位置和数目人脸进行定位和分割的算法,它利用了基于知识的金字塔方法,主要由三部分组成:较高的两级是在多尺度脊边缘检测的基础上,利用B-样条二进小波变换通过检测在不同分辨率下的极小值(对应眼睛)和极大值点(对应人脸).利用尺度、包含和对称等关系进行初步筛选.最后利用人眼的特点最终确定其位置因此这种方法能够在复杂背景的灰度图像中对不同尺度下的未知人脸定位并进行初步的分割.最后通过实验证明了本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检测
模式识别
多尺度
脊
边缘
FR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海东部海盆扩张过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
7
4
作者
许鹤华
马辉
+1 位作者
宋海斌
陈爱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070-3078,共9页
南海的形成演化一直足国内外关注的热点之一,南海的扩张发生在早渐新世-早中新世,并且在南海的扩张中至少包括一次洋脊跃迁.本文采用上升离散地幔流和热对流耦合模型模拟了南海东部海盆扩张、洋中脊跃迁和扩张停止后岩石圈的热结构演化...
南海的形成演化一直足国内外关注的热点之一,南海的扩张发生在早渐新世-早中新世,并且在南海的扩张中至少包括一次洋脊跃迁.本文采用上升离散地幔流和热对流耦合模型模拟了南海东部海盆扩张、洋中脊跃迁和扩张停止后岩石圈的热结构演化和岩浆熔融过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洋中脊跃迁是南海扩张中的一个重要的过程,由于洋脊跃迁使得在两洋脊之间形成一个部分熔融岩浆区,岩浆部分熔融的存在使洋脊之间海底火山分布也相对较多以及地形相对较高,同时造成南侧的洋脊两侧地形以及海山都分布不对称的现象,这反过来也能论证跃迁模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裂大陆
边缘
上升离散地幔流
热流
洋中
脊
跃迁
岩浆熔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多尺度脊边缘及其在图像目标分割中的应用
被引量:
7
1
作者
宋焕生
刘春阳
吴成柯
梁德群
机构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综合业务网及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
西安交通大学图像研究所
出处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844-847,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69575014)
关键词
边缘
检测
目标分割
多尺度
脊
边缘
图像处理
Keywords
Edge detection, objectsegm entation, ridge edge, m ulti-scale.
分类号
TP391.41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硅藻中国新记录种——沃氏具脊桥弯藻
2
作者
郑妍
刘冰
易曼琪
杨彬
徐子林
机构
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出处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75-1980,共6页
基金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2JJ30473)
吉首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会同森林生态站生物类专业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资助项目。
文摘
研究利用光学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采自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一源头水溪流的硅藻标本进行观察,鉴定出中国新记录种——沃氏具脊桥弯藻(Oricymba voronkinae Glushchenko,Kulikovskiy&Kociolek)。研究结果显示该具脊桥弯藻具有以下鉴别特征,(1)壳面呈披针形,末端钝圆;(2)壳面平坦,壳面和壳套区别明显,被1条边缘脊分开;(3)边缘脊两侧具凹槽;(4)近缝端向壳面腹侧偏转,远缝端几乎呈直角向壳面背侧弯曲,且在远缝末梢的背侧处有1个缺刻;(5)壳面中央孤点外侧开口为1个简单圆形,内壳面开口为被向内生长物所遮挡的2个裂缝;(6)壳面孔纹呈裂缝状,仅近中轴区的孔纹呈半圆至弧形,孔纹的开口被齿状突出物部分遮挡;(7)顶孔区内侧开口被波浪形的贯壳列硅质条所覆盖,但未完全封闭内侧开口;(8)壳面中部的线纹密度为8~11条/(10μm),孔纹密度25~30个/(10μm)。文章提供了沃氏具脊桥弯藻孔纹密度和原始描述中未揭示的顶孔区内壳面的详细超微结构特征。
关键词
具
脊
桥弯藻属
硅藻新记录
孤点
边缘脊
顶孔区
Keywords
Oricymba
new diatom record
stigma
marginal ridge
apical pore field
分类号
Q949.27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复杂背景中人脸位置的检测及其分割方法
被引量:
2
3
作者
田原
梁德群
吴更石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图像处理与识别研究所
出处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91-95,共5页
文摘
人脸是一个复杂的模式,在图像中自动地对其进行定位和分割是进行识别的首要条件.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在复杂背景下对未知大小、位置和数目人脸进行定位和分割的算法,它利用了基于知识的金字塔方法,主要由三部分组成:较高的两级是在多尺度脊边缘检测的基础上,利用B-样条二进小波变换通过检测在不同分辨率下的极小值(对应眼睛)和极大值点(对应人脸).利用尺度、包含和对称等关系进行初步筛选.最后利用人眼的特点最终确定其位置因此这种方法能够在复杂背景的灰度图像中对不同尺度下的未知人脸定位并进行初步的分割.最后通过实验证明了本算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人脸检测
模式识别
多尺度
脊
边缘
FRT
Keywords
Face detection, Knowledge-based patten reongnition.Multiscale ridge,Wavelet transform,Object detection
分类号
TP391.4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海东部海盆扩张过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
7
4
作者
许鹤华
马辉
宋海斌
陈爱华
机构
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油气综合地球物理重点实验室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070-3078,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7CB411704)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群项目(KZCX2-YW-Q05-04)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课题(2008AA09Z306)资助
文摘
南海的形成演化一直足国内外关注的热点之一,南海的扩张发生在早渐新世-早中新世,并且在南海的扩张中至少包括一次洋脊跃迁.本文采用上升离散地幔流和热对流耦合模型模拟了南海东部海盆扩张、洋中脊跃迁和扩张停止后岩石圈的热结构演化和岩浆熔融过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洋中脊跃迁是南海扩张中的一个重要的过程,由于洋脊跃迁使得在两洋脊之间形成一个部分熔融岩浆区,岩浆部分熔融的存在使洋脊之间海底火山分布也相对较多以及地形相对较高,同时造成南侧的洋脊两侧地形以及海山都分布不对称的现象,这反过来也能论证跃迁模型的可行性.
关键词
张裂大陆
边缘
上升离散地幔流
热流
洋中
脊
跃迁
岩浆熔融
Keywords
Rifted continental margin, Upwelling divergent mantle flow, Heat flow, Ridge jump,Mantle melting
分类号
P738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多尺度脊边缘及其在图像目标分割中的应用
宋焕生
刘春阳
吴成柯
梁德群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硅藻中国新记录种——沃氏具脊桥弯藻
郑妍
刘冰
易曼琪
杨彬
徐子林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复杂背景中人脸位置的检测及其分割方法
田原
梁德群
吴更石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南海东部海盆扩张过程的数值模拟
许鹤华
马辉
宋海斌
陈爱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