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我们的小镇》中的边缘群体书写研究 |
刘涵
|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
2024 |
0 |
|
2
|
农村低保边缘群体社会救助困境与政策建议——以山东省农村低保边缘群体为研究对象 |
刘同芗
郭健美
李笃武
|
《农学学报》
|
2011 |
4
|
|
3
|
大学生“边缘群体”生命价值认知的提升途径 |
陈佳薇
龙细连
陈顺森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2012 |
2
|
|
4
|
北京市低保边缘群体就业问题探析 |
崔佳颖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5
|
论高校“边缘群体”的和谐发展 |
盛红勇
|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
2009 |
3
|
|
6
|
高校班级边缘群体人格特征的研究 |
孙一萍
|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
2008 |
1
|
|
7
|
关于对农村低保边缘群体界定标准的若干思考 |
董毅
刘同芗
|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
2010 |
4
|
|
8
|
从边缘群体看港人的身份认同言说——以张婉婷电影为例 |
李晓昀
|
《电影评介》
|
2014 |
1
|
|
9
|
体育与城市边缘群体社会融入 |
盛治进
张忠兴
余千春
|
《宜春学院学报》
|
2018 |
0 |
|
10
|
高校边缘群体教育的关注与实践思考 |
赵燕
|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11
|
城市群众文化工作的新问题——关注发达地区群众文化边缘群体 |
任丽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12
|
“北姑”与“大圈仔”——解析香港电影中的另类边缘群体 |
黄中山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07 |
3
|
|
13
|
单位主流群体与边缘群体情感绝缘的疏通艺术 |
姚伟民
|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14
|
单位边缘群体与主流群体的道德冲突及调适之方 |
谢程程
|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
2018 |
2
|
|
15
|
中国油画对城市边缘群体的关注和表现 |
朱晓霞
|
《美术教育研究》
|
2012 |
1
|
|
16
|
领导者如何拉近与单位边缘群体的情感距离 |
沈继培
|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
2021 |
1
|
|
17
|
大学生“边缘群体”的成因分析 |
肖爱民
杨姹
|
《城市学刊》
|
2019 |
0 |
|
18
|
离群索居的撒旦——《唯爱永生》中吸血鬼亚当的形象与边缘群体亚文化心理 |
杨禄蓉
|
《电影评介》
|
2014 |
1
|
|
19
|
《紫色》再解读——边缘群体话语权的冲突和建构 |
王蓉
|
《电影评介》
|
2012 |
0 |
|
20
|
《雄狮少年》——边缘群体的成长救赎 |
向美林
|
《今古文创》
|
2022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