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们的小镇》中的边缘群体书写研究
1
作者 刘涵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20期76-80,共5页
对于桑顿·怀尔德的戏剧代表作《我们的小镇》,各界学者针对戏剧表现、哲学思想和情节主题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但对格洛佛角小镇中边缘群体的探讨较少。本文聚焦于远离小镇、思想观念不同以及女性这三类边缘群体,从共同体... 对于桑顿·怀尔德的戏剧代表作《我们的小镇》,各界学者针对戏剧表现、哲学思想和情节主题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但对格洛佛角小镇中边缘群体的探讨较少。本文聚焦于远离小镇、思想观念不同以及女性这三类边缘群体,从共同体理论视角出发,研究怀尔德在《我们的小镇》中对于边缘群体的塑造,揭示共同体建设中边缘群体被忽视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们的小镇》 边缘群体 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低保边缘群体社会救助困境与政策建议——以山东省农村低保边缘群体为研究对象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同芗 郭健美 李笃武 《农学学报》 2011年第A01期42-46,共5页
农村低保边缘群体的社会救助困境是当前突出的社会问题。本文以山东省农村低保边缘群体为调查对象,在对其存在现状及救助困境分析的基础上,就完善救助体系、加快社会救助立法、建立长效救助机制以及扶贫开发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 农村低保边缘群体的社会救助困境是当前突出的社会问题。本文以山东省农村低保边缘群体为调查对象,在对其存在现状及救助困境分析的基础上,就完善救助体系、加快社会救助立法、建立长效救助机制以及扶贫开发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低保 边缘群体 社会救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边缘群体”生命价值认知的提升途径 被引量:2
3
作者 陈佳薇 龙细连 陈顺森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2年第5期100-102,共3页
大学生"边缘群体"与主流学生相比处于一种劣势而远离中心地带,往往容易被人遗忘。该群体心理敏感脆弱,人际关系紧张,对生命价值持消极、悲观、无奈的认知方式,以过激的应对方式处理问题,更需要积极的关注。在高校应对"... 大学生"边缘群体"与主流学生相比处于一种劣势而远离中心地带,往往容易被人遗忘。该群体心理敏感脆弱,人际关系紧张,对生命价值持消极、悲观、无奈的认知方式,以过激的应对方式处理问题,更需要积极的关注。在高校应对"边缘群体"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创造多维的"去边缘化"展示平台,营造宽容、接纳、富有支持力的校园人际环境,切实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效提高该群体主观幸福感,帮助其由"边缘"走向"中心",规避漠视和游戏生命现象,从而实现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边缘群体 生命价值认知 生命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低保边缘群体就业问题探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崔佳颖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6-110,共5页
解决城市低保边缘群体的就业困难问题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本文通过对北京市低保边缘群体的就业动机和行为进行多角度分析,揭示影响他们就业的主客观因素,并提出不仅要从客观方面加大援助力度、增加援助政策弹性,还要从主观上进行指... 解决城市低保边缘群体的就业困难问题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本文通过对北京市低保边缘群体的就业动机和行为进行多角度分析,揭示影响他们就业的主客观因素,并提出不仅要从客观方面加大援助力度、增加援助政策弹性,还要从主观上进行指导和激励,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低保边缘群体就业困难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保 低保边缘群体 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高校“边缘群体”的和谐发展 被引量:3
5
作者 盛红勇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24-26,共3页
在大学生中存在着综合素质较低的"边缘群体",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高校应以人本主义人性理论为指导,创造多层次成才环境;同时转换教师角色,建立新型的情感型师生关系,在此基础上激发他们的内部心理动力... 在大学生中存在着综合素质较低的"边缘群体",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高校应以人本主义人性理论为指导,创造多层次成才环境;同时转换教师角色,建立新型的情感型师生关系,在此基础上激发他们的内部心理动力,勇敢地面对自身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边缘群体 和谐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班级边缘群体人格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孙一萍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5期137-139,共3页
本研究考察高校班级边缘群体的人格特征及其在不同纬度上所表现出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从整体来看,高校班级边缘群体人格特征在神经质水平和精神质水平上得分高于常模并存在显著差异,其负性人格特征比较凸显;从性别差异来看,班级边缘群... 本研究考察高校班级边缘群体的人格特征及其在不同纬度上所表现出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从整体来看,高校班级边缘群体人格特征在神经质水平和精神质水平上得分高于常模并存在显著差异,其负性人格特征比较凸显;从性别差异来看,班级边缘群体中女性内外倾水平上得分高于男性并存在显著的差异,在精神质水平上男性边缘群体分数高于女性并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从生源地差异来看,班级边缘群体中农村学生在神经质、内外向性、精神质水平上都与城市学生存在显著差异。高校班级边缘群体大学生人格特征需修缮、健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边缘群体 人格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对农村低保边缘群体界定标准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4
7
作者 董毅 刘同芗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10年第5期15-16,27,共3页
农村低保边缘群体社会救助是中国社会保障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符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目前中国农村低保边缘群体的界定标准存在一定的缺陷,应进一步加强相关的配套措施建设,在界定标准中... 农村低保边缘群体社会救助是中国社会保障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符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目前中国农村低保边缘群体的界定标准存在一定的缺陷,应进一步加强相关的配套措施建设,在界定标准中充分考虑到家庭支出、开发式扶贫等因素,确保救助工作的科学性和公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低保边缘群体 界定标准 社会工作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边缘群体看港人的身份认同言说——以张婉婷电影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晓昀 《电影评介》 2014年第11期53-56,共4页
边缘群体,“常常是文化冲突的产物,其特点是缺乏群体认同感,不认为自己真正归属于哪个文化群体,……面对不同群体的角色规范,边缘人往往无所适从,从而引发内心矛盾,导致身份的不确定,并形成独特的人格类型.”[1]“边缘”意味着与“中心... 边缘群体,“常常是文化冲突的产物,其特点是缺乏群体认同感,不认为自己真正归属于哪个文化群体,……面对不同群体的角色规范,边缘人往往无所适从,从而引发内心矛盾,导致身份的不确定,并形成独特的人格类型.”[1]“边缘”意味着与“中心”相对,边缘群体常常有着被“中心”或者“主流”边缘化的外在经历或者内在心理,处于一种在于而不属于的境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婉婷 香港 移民群体 女性导演 摇滚乐 通俗音乐 《岁月神偷》 身份认同 边缘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与城市边缘群体社会融入
9
作者 盛治进 张忠兴 余千春 《宜春学院学报》 2018年第9期97-100,共4页
积极的体育参与能促进城市边缘群体群际接触、身份认同和自信心的建立,重建人际关系网络,促进其社会化,从而促进社会融入。在社会转型期,由于受主客观条件影响,边缘群体参与体育权益缺乏保障,整体参与度不高。当今,应在全民健身公共服... 积极的体育参与能促进城市边缘群体群际接触、身份认同和自信心的建立,重建人际关系网络,促进其社会化,从而促进社会融入。在社会转型期,由于受主客观条件影响,边缘群体参与体育权益缺乏保障,整体参与度不高。当今,应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下,转变发展观念、优化政府职能、完善公共服务,保障城市边缘群体的体育权益,发挥体育在促进其社会融入方面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活动 城市边缘群体 社会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边缘群体教育的关注与实践思考
10
作者 赵燕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8-79,共2页
当今和谐社会建设要求注重"公平"。高等院校中边缘群体的教育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边缘群体与正常群体有着诸多的差异,需要强有力的教育救助,才能较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其中,政府和社会的完善救助体系的构建、教育公平理念... 当今和谐社会建设要求注重"公平"。高等院校中边缘群体的教育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边缘群体与正常群体有着诸多的差异,需要强有力的教育救助,才能较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其中,政府和社会的完善救助体系的构建、教育公平理念的贯穿、分层进行教育政策的倾斜等策略的践行,对边缘群体的教育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边缘群体 特殊教育 救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群众文化工作的新问题——关注发达地区群众文化边缘群体 被引量:2
11
作者 任丽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90-192,共3页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一个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它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全民族的愿望。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和谐社会构建进程中,文化建设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作为文化建设有机组成部分的社会...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一个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它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全民族的愿望。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和谐社会构建进程中,文化建设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作为文化建设有机组成部分的社会群众文化,由于它固有的和谐特征和功能,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众文化工作 边缘群体 发达地区 构建和谐社会 十六届四中全会 城市 和谐社会构建 有机组成部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姑”与“大圈仔”——解析香港电影中的另类边缘群体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中山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19-20,共2页
香港电影人以"北姑"和"大圈仔"为题材拍摄了一系列电影,被称为"北姑电影"和"大圈仔电影",它们不仅记录了这些另类边缘群体在香港的艰辛生活和心路历程,也注入了香港电影人的文化反思,然而由于... 香港电影人以"北姑"和"大圈仔"为题材拍摄了一系列电影,被称为"北姑电影"和"大圈仔电影",它们不仅记录了这些另类边缘群体在香港的艰辛生活和心路历程,也注入了香港电影人的文化反思,然而由于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隔膜,这种"他者"视野下的反思因此具有不可避免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姑 大圈仔 边缘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位主流群体与边缘群体情感绝缘的疏通艺术 被引量:1
13
作者 姚伟民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3-66,共4页
单位主流群体与边缘群体情感绝缘主要有认知绝缘、价值绝缘、关系绝缘、话语绝缘、沟通绝缘五种类型。情感绝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因利致恨、因誉致妒、因偏致碍、因疑致隔、因谣致乱、因事致怨等。疏通情感绝缘,可从“搭桥”“换位”“... 单位主流群体与边缘群体情感绝缘主要有认知绝缘、价值绝缘、关系绝缘、话语绝缘、沟通绝缘五种类型。情感绝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因利致恨、因誉致妒、因偏致碍、因疑致隔、因谣致乱、因事致怨等。疏通情感绝缘,可从“搭桥”“换位”“共生”“兼听”“赋能”等方面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 主流群体 边缘群体 情感绝缘 领导者 疏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位边缘群体与主流群体的道德冲突及调适之方 被引量:2
14
作者 谢程程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15-17,共3页
单位边缘群体与主流群体的道德冲突主要有认识冲突、价值冲突、关系冲突、道德冲突、心理冲突、思想冲突、语言冲突等。其道德冲突产生的原因有因疑生隙、因憎生怨、因恨生仇、因谣生怒、因偏生阻、因利生争、因事生乱等。调适两者的道... 单位边缘群体与主流群体的道德冲突主要有认识冲突、价值冲突、关系冲突、道德冲突、心理冲突、思想冲突、语言冲突等。其道德冲突产生的原因有因疑生隙、因憎生怨、因恨生仇、因谣生怒、因偏生阻、因利生争、因事生乱等。调适两者的道德冲突,要做到多沟通,及时打开心结;多担待,及时融化心冰;多换位,及时祛除心魔;多对话,及时治愈心病;多理解,及时抚平心伤;多包容,及时减轻心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群体 边缘群体 道德冲突 领导 调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油画对城市边缘群体的关注和表现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晓霞 《美术教育研究》 2012年第5期22-23,共2页
在中国城市化的快速进程中,面对纷繁的艺术现象和层出不穷的新艺术观念,依然有一批艺术家在关注着那些在城市里讨生活的"边缘人"。这些艺术家通过自己的作品去呈现边缘群体真实的生存状况,去展现边缘群体的精神状态,去表达对... 在中国城市化的快速进程中,面对纷繁的艺术现象和层出不穷的新艺术观念,依然有一批艺术家在关注着那些在城市里讨生活的"边缘人"。这些艺术家通过自己的作品去呈现边缘群体真实的生存状况,去展现边缘群体的精神状态,去表达对社会公平和公正的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油画 城市边缘群体 文化反思 人文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领导者如何拉近与单位边缘群体的情感距离 被引量:1
16
作者 沈继培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3-65,共3页
单位边缘群体形成的原因主要有职务地位、工作分工、发展状况和自我规划、个人性格等因素。单位边缘群体长期存在会破坏领导者权威、破坏单位的稳定局面、破坏单位的发展前景。为此,领导者应拉近与单位边缘群体的情感距离,做到明确态度... 单位边缘群体形成的原因主要有职务地位、工作分工、发展状况和自我规划、个人性格等因素。单位边缘群体长期存在会破坏领导者权威、破坏单位的稳定局面、破坏单位的发展前景。为此,领导者应拉近与单位边缘群体的情感距离,做到明确态度,建立工作目标;领导齐心,形成解题合力;畅通交流,打破心理隔膜;协调工作,密切合作关系;公正使用,创造发展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者 边缘群体 情感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边缘群体”的成因分析
17
作者 肖爱民 杨姹 《城市学刊》 2019年第4期92-97,共6页
大学生“边缘群体”的成因既有家庭因素与学校因素,也有社会因素与学生自身因素,四者相互影响,共同作用。导致大学生走向“边缘化”的家庭因素不尽相同,其中家庭经济贫困、家庭教育不当、家庭结构残缺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导致大学生走向... 大学生“边缘群体”的成因既有家庭因素与学校因素,也有社会因素与学生自身因素,四者相互影响,共同作用。导致大学生走向“边缘化”的家庭因素不尽相同,其中家庭经济贫困、家庭教育不当、家庭结构残缺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导致大学生走向“边缘化”的学校因素主要在于学校管理缺乏一致性、教学实践忽视个体性、学生评价缺少灵活性;社会因素是大学生“边缘群体”形成的重要外部原因,其影响是宽泛的、多方面的,其中社会竞争适应阻碍与制度性障碍对大学生的影响比较突出;大学生“边缘群体”形成的自身消极因素可归纳为三个主要方面:性格障碍与能力差异的影响、生理缺陷与心理疾病的影响、自我需求难以得到满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边缘群体 家庭因素 社会因素 自身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群索居的撒旦——《唯爱永生》中吸血鬼亚当的形象与边缘群体亚文化心理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禄蓉 《电影评介》 2014年第13期41-42,共2页
吸血鬼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已经渗透到以文学、电影、电视为媒介的大众文化当中,成为现代大众文化、社会知识和文学谱系中的内在组成部分,因此,与其说吸血鬼来自于中世纪的蒙昧与黑暗,不如说它一个现代的产物,反映的是现代人内在的文化困境.
关键词 吸血鬼 文化心理 边缘群体 形象 亚当 永生 撒旦 大众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色》再解读——边缘群体话语权的冲突和建构
19
作者 王蓉 《电影评介》 2012年第2期102-104,108,共4页
从《紫色》所反映的边缘群体话语权问题中可以看出,美国黑人和整个非洲黑人社会作为边缘群体的权利,不能向茜莉的自由一样得到彻底的获得,但黑人的民族意识和女性个体意识已经被唤醒了,黑人民族传统开始得到弘扬。男女主人公的关系由对... 从《紫色》所反映的边缘群体话语权问题中可以看出,美国黑人和整个非洲黑人社会作为边缘群体的权利,不能向茜莉的自由一样得到彻底的获得,但黑人的民族意识和女性个体意识已经被唤醒了,黑人民族传统开始得到弘扬。男女主人公的关系由对立走向和解实现了沃克的妇女主义的真正内涵:话语权不一定以冲突表现,交流倾听对不同文化形式的尊重,才是真正的和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 话语权 边缘群体 和谐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狮少年》——边缘群体的成长救赎 被引量:1
20
作者 向美林 《今古文创》 2022年第31期81-84,共4页
本文围绕国产动漫《雄狮少年》的核心主题“留守少年成长”而展开论述,认为这部动漫试图打破国产动漫对神话、寓言、古典名著改编等传统叙事题材的选材惯例,展示了留守少年作为个体的成长和作为留守少年这一时代标签的成长;另一方面又... 本文围绕国产动漫《雄狮少年》的核心主题“留守少年成长”而展开论述,认为这部动漫试图打破国产动漫对神话、寓言、古典名著改编等传统叙事题材的选材惯例,展示了留守少年作为个体的成长和作为留守少年这一时代标签的成长;另一方面又在不断揭示留守少年成长的边缘性所带来的真实而压抑,来实现国产动漫由远离现实生活的魔幻、神话的题材选材到贴近现实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少年 边缘群体 写实 成长书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