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视觉大模型的砂岩岩石结构智能评价方法
1
作者 任义丽 曾昌民 +10 位作者 李欣 刘茜 胡延旭 苏乾潇 王孝明 林志威 周屹霄 郑紫路 胡蕙滢 杨艳宁 惠芳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8-498,共11页
针对现有砂岩岩石结构评价方法依赖于肉眼观察、效率低,且磨圆度等仍处于半定量分析、粒度分析无法分类型统计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视觉大模型(SAM)的砂岩岩石结构智能评价方法。通过设计基于秩-分解矩阵适配器的SAM轻量化微调方法,构建... 针对现有砂岩岩石结构评价方法依赖于肉眼观察、效率低,且磨圆度等仍处于半定量分析、粒度分析无法分类型统计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视觉大模型(SAM)的砂岩岩石结构智能评价方法。通过设计基于秩-分解矩阵适配器的SAM轻量化微调方法,构建多光谱岩石颗粒分割模型(CoreSAM),实现岩石颗粒边缘提取与类型识别,在此基础上提出一套岩石结构量化评价方法,评价粒度、分选性、磨圆度、颗粒接触关系及胶结类型等指标。实验结果表明,CoreSAM在岩石颗粒分割精度上优于现有方法,且在CT图像、岩心照片等不同类型图像上展现出良好的泛化性,能够实现全样本、分类型的粒度分析以及磨圆度等参数的量化表征,推动储层评价向精准、量化、直观、全面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岩石结构 智能评价 视觉大模型(SAM) 微调 颗粒边缘提取 类型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边缘海春季沉积物中古菌的群落结构及空间分布特征
2
作者 胡立武 刘金梅 +1 位作者 任高杨 刘吉文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3-88,共16页
针对当前对海洋沉积物中古菌分布规律和生态功能认知不足的问题,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中国边缘海沉积物中古菌的群落组成及其空间分布特征。通过基于古菌16S rRNA基因的扩增子高通量测序,分析黄海、东海和南海3个海域的古菌群落组成差异,... 针对当前对海洋沉积物中古菌分布规律和生态功能认知不足的问题,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中国边缘海沉积物中古菌的群落组成及其空间分布特征。通过基于古菌16S rRNA基因的扩增子高通量测序,分析黄海、东海和南海3个海域的古菌群落组成差异,并通过中性群落模型和网络分析,探究古菌的群落构建机制及菌群共现关系。东海古菌群落α多样性最高,其Shannon指数和丰度覆盖估计度(Abundanced-based coverage estimator,ACE)指数均显著高于南海(P<0.01)和黄海(P<0.01)。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表明,古菌群落在不同海区呈现明显的区域性分布特征。在门水平上,泉古菌门(Crenarchaeota,占比59.4%)和纳古菌门(Nanoarchaeota,占比15.0%)是所有样品中最具优势的古菌类群。Nitrosopumilales(即Marine groupⅠ,MG-Ⅰ)在泉古菌门中占比最高。进一步对MG-Ⅰ进行更为详细的分类学注释发现,研究区域的MG-Ⅰ隶属多个进化分支,其中Nitrosopumilus是近海沉积物中MG-Ⅰ的绝对优势属,且MG-Ⅰ中84.1%的Nitrosopumilus均为Alpha亚类。中性群落模型结果表明,中国边缘海沉积物中古菌群落的构建主要受随机性过程的影响,其中,南海古菌的物种扩散显著高于其他两个海域。共现网络结果表明,东海的古菌网络结构最为复杂,黄海的古菌网络结构最简单。中国边缘海不同海域中古菌类群的多样性和空间分布存在着显著差异,这可能受到环境因子(温度、盐度和营养盐等)、地理距离以及微生物之间的共现关系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本研究对于加深理解海洋沉积物中古菌分布模式及其演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菌 群落结构 群落构建 中性群落模型 中国边缘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缘结构模型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及对护理研究的启示
3
作者 崔芸荟 王宇 +2 位作者 马平萍 郭鑫鑫 杨巧芳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14-1617,共4页
对边缘结构模型的概念、统计思想、模型特点以及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为护理研究中处理时依性混杂因素并对纵向数据进行因果推断提供思路。
关键词 边缘结构模型 时依性混杂因素 护理研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缘标线影响跟车车距调节行为的结构方程模型 被引量:6
4
作者 丁乃侃 朱顺应 +1 位作者 王红 焦泥沙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35-640,共6页
从驾驶员距离感知、速度感知以及碰撞估计等视知觉角度,研究了边缘标线对驾驶员跟车车距调节行为的影响.通过开展路上试验,采集真实车流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索了多个因素影响跟车行为的交互因果关系.结果显示:边缘标线铺设角度、前... 从驾驶员距离感知、速度感知以及碰撞估计等视知觉角度,研究了边缘标线对驾驶员跟车车距调节行为的影响.通过开展路上试验,采集真实车流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索了多个因素影响跟车行为的交互因果关系.结果显示:边缘标线铺设角度、前车车型、时间频率以及碰撞时间均能显著增大跟车车头间距;这些因素引起的车头间距增大可能是由于它们会导致跟车减速度绝对值的增大(实际值减小);距离因素可以引起更强烈的危险性感知,并呈现为更显著的车头间距变化.本研究为减少追尾碰撞事故和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水平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跟车行为 路上试验 边缘标线 结构方程模型 车头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连续边缘标线影响追尾风险的结构方程模型 被引量:2
5
作者 丁乃侃 朱顺应 +1 位作者 王红 焦泥沙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6-110,共5页
为研究驾驶员追尾风险感知对跟车安全性的影响,初步界定直接和间接的追尾风险感知,并深入挖掘其各自的风险来源,通过路上试验获取真实环境中的车流数据,并依此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探索多种因素与追尾风险的关系。结果显示,以间断或错... 为研究驾驶员追尾风险感知对跟车安全性的影响,初步界定直接和间接的追尾风险感知,并深入挖掘其各自的风险来源,通过路上试验获取真实环境中的车流数据,并依此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探索多种因素与追尾风险的关系。结果显示,以间断或错位形式呈现的边缘标线可产生"不连续效应",引起车头时距增大;边缘率感知和碰撞估计与"不连续效应"协同增大制动强度,导致车头时距的增大;以感知距离因素为主导的直接追尾风险感知产生的车头时距增大效果显著大于以碰撞估计为主导的间接追尾风险感知产生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追尾风险 车头时距 路上试验 结构方程模型(SEM) 不连续边缘标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森林边缘检测与渗流模型相结合的混凝土表面裂缝检测 被引量:10
6
作者 瞿中 鞠芳蓉 陈思琪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88-291,311,共5页
针对现有混凝土表面裂缝检测方法对不同环境下采集的裂缝图像集检测效果鲁棒性不强的问题,引入基于结构森林的学习框架来提取裂缝边缘,并融合改进的快速渗流算法检测裂缝,以保证检测精确率和效率。使用分段函数对彩色图像进行线性变换... 针对现有混凝土表面裂缝检测方法对不同环境下采集的裂缝图像集检测效果鲁棒性不强的问题,引入基于结构森林的学习框架来提取裂缝边缘,并融合改进的快速渗流算法检测裂缝,以保证检测精确率和效率。使用分段函数对彩色图像进行线性变换以增强裂缝,根据包含裂缝块的局部结构特征及彩色图像积分通道特征,利用结构森林边缘检测器快速提取裂缝边缘,同时结合改进的渗流模型快速渗流边缘并去噪。最后,利用形态学方法,连接较小断裂并填充孔洞。在收集的各类裂缝图像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处理速度快、鲁棒性好,且裂缝提取的精确度优于现有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森林 边缘检测 渗流模型 去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具有核心-边缘结构的无标度网络演化模型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其林 董政呈 赵永标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00-504,共5页
核心-边缘结构是复杂网络中一种重要且常见的簇团结构,相关研究一直较少。为了研究复杂网络核心-边缘结构的相关特性,分析了随机块模型的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具有无标度特性的核心-边缘结构网络演化模型。通过理论和数值分析,... 核心-边缘结构是复杂网络中一种重要且常见的簇团结构,相关研究一直较少。为了研究复杂网络核心-边缘结构的相关特性,分析了随机块模型的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具有无标度特性的核心-边缘结构网络演化模型。通过理论和数值分析,验证了所生成的网络具有较好的无标度特性和核心-边缘结构,且其结构的紧密程度可调,为进一步研究复杂网络核心-边缘结构的相关特性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网络 核心边缘结构 无标度 演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动轮廓模型基于结构张量的边缘停止函数 被引量:6
8
作者 付茂臣 何传江 王艳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6期170-172,176,共4页
所有边缘活动轮廓模型都依赖边缘停止函数,该函数通常是高斯平滑图像的梯度模的单减函数。梯度能够刻画图像的局部边缘特征,但忽略了边缘的"分叉点"、"角点"等重要信息,这导致了边缘定位不准甚至产生错误的分割。... 所有边缘活动轮廓模型都依赖边缘停止函数,该函数通常是高斯平滑图像的梯度模的单减函数。梯度能够刻画图像的局部边缘特征,但忽略了边缘的"分叉点"、"角点"等重要信息,这导致了边缘定位不准甚至产生错误的分割。基于图像结构张量的一个局部相干性度量,提出一个新边缘停止函数。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这个边缘停止函数,活动轮廓模型能够精确定位目标边缘,同时大大减少了迭代次数并具有较强抗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割 活动轮廓模型 边缘停止函数 结构张量 局部相干度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边缘结构模型的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疗效评估 被引量:1
9
作者 李伟南 林畅琪 +2 位作者 郜艳晖 贾卫东 周舒冬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80-383,387,共5页
目的介绍边缘结构模型原理,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具有时依性混杂变量的纵向数据中。方法以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抗病毒治疗的初治患者随访研究为例,根据逆概率权重构建虚拟人群解决ALT和HBV DNA的时依性混杂,拟合边缘结构... 目的介绍边缘结构模型原理,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具有时依性混杂变量的纵向数据中。方法以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抗病毒治疗的初治患者随访研究为例,根据逆概率权重构建虚拟人群解决ALT和HBV DNA的时依性混杂,拟合边缘结构模型。结果本研究所构建的边缘结构模型解决了在随访研究中时依性混杂对治疗组的影响,并有效地评估了各类CHB抗病毒药物的疗效。结论边缘结构模型基于假设条件下能无偏地估计治疗/暴露组的效应,且弥补了传统生存分析方法在时依性混杂、删失和治疗转换问题上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结构模型 逆概率加权 时依性混杂 慢性乙型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缘结构模型在职业暴露跟踪研究中的应用理论探讨
10
作者 石晶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8-112,共5页
为解决在职业暴露跟踪调查及重复测量研究中,健康工人效应会使研究结果出现偏差的问题,采用新型的边缘结构模型(MSM)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通过构造与事实相反的虚构样本,同时处理不同情况下的数据删失问题,以寻找跟踪调查的中间结果作... 为解决在职业暴露跟踪调查及重复测量研究中,健康工人效应会使研究结果出现偏差的问题,采用新型的边缘结构模型(MSM)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通过构造与事实相反的虚构样本,同时处理不同情况下的数据删失问题,以寻找跟踪调查的中间结果作为时变混杂变量,进而计算稳定反概率处理权重(IPTW)以修正健康工人效应造成的统计结果偏差,并用MSM来处理实际样本数据。结果表明:MSM可以通过使用稳定IPTW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职业暴露研究数据分析过程中健康工人效应对研究的影响,比以往的数据分析方法更能准确地反映重复测量跟踪调查研究中职业暴露水平与职业危害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结构模型(msm) 职业暴露 职业病 健康工人效应 反概率处理权重(IPTW) 跟踪调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局部多结构元素数学形态学的灰度图像边缘检测算法 被引量:36
11
作者 侯志强 韩崇昭 +1 位作者 左东广 郑林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39-440,共2页
提出了一种边缘检测算法 .该算法在数学形态学的基础上 ,针对图像中噪声和边缘形态的不同建立了多个结构元素 ,利用基于视觉模型的边缘阈值选择策略确定灰度图像中梯度变化的像素点 ,并对其采用二值形态学的腐蚀操作 ,选择出图像的边缘 ... 提出了一种边缘检测算法 .该算法在数学形态学的基础上 ,针对图像中噪声和边缘形态的不同建立了多个结构元素 ,利用基于视觉模型的边缘阈值选择策略确定灰度图像中梯度变化的像素点 ,并对其采用二值形态学的腐蚀操作 ,选择出图像的边缘 ,滤除噪声 .与传统的形态学方法相比 ,该算法只对梯度发生变化的像素点进行操作 ,减少了运算量 ,得到了与人的主观视觉更为一致的边缘 .实验表明 ,与经典的边缘检测算子相比 ,该算法不仅具有很好的边缘提取能力 ,而且具有很强的抗噪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检测 图像分割 数学形态学 结构元素 视觉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多尺度边缘检测的SAR结构邻域滤波方法 被引量:6
12
作者 郦苏丹 李广侠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480-1484,共5页
噪声抑制是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处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通常的方法在抑制噪声的同时也使得图像的边缘模糊。该文提出一种结合宏观边缘信息的SAR图像结构邻域滤波方法。首先利用多尺度边缘检测算法获得SAR图像主要的边缘信息,在此基础上... 噪声抑制是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处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通常的方法在抑制噪声的同时也使得图像的边缘模糊。该文提出一种结合宏观边缘信息的SAR图像结构邻域滤波方法。首先利用多尺度边缘检测算法获得SAR图像主要的边缘信息,在此基础上对结构邻域滤波法进行改进。结构邻域滤波法用一系列反映图像局部方向信息的邻域模板描述图像的细节特性,滤波过程中引入图像的宏观边缘信息,对邻域模板的选择范围进行约束。最后运用模拟退火算法选取合适邻域模板对目标点的强度进行MAP估计。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保持图像的边缘特征,同时有效抑制了斑点噪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 滤波 结构邻域模型 多尺度 边缘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局部多结构元素形态学的边缘检测的修正算法 被引量:3
13
作者 侯志强 韩崇昭 左东广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814-1817,共4页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多结构元素形态学的边缘检测的修正算法 .该算法根据图像中噪声和边缘形态的不同 ,建立了多个结构元素 .利用基于视觉模型的边缘阈值选择策略确定图像中梯度变化的像素点 ,并对其采用二值形态学...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多结构元素形态学的边缘检测的修正算法 .该算法根据图像中噪声和边缘形态的不同 ,建立了多个结构元素 .利用基于视觉模型的边缘阈值选择策略确定图像中梯度变化的像素点 ,并对其采用二值形态学的腐蚀操作 ,在进行腐蚀操作时 ,放宽了结构元素中相同灰度像素点的判别条件 ,从而更好的选择出图像边缘 ,滤除噪声 .实验表明 ,本文算法不仅具有很好的边缘提取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检测 图像分割 数学形态学 结构元素 视觉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概率体素模型中建筑物精确三维结构提取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斌 孙显 +1 位作者 王宏琦 付琨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共5页
从图像中重建的三维体素模型通常存在噪声和建筑物结构不完整的问题,分层边缘拟合方法为解决该类问题提供了一种思路,然而实际场景中建筑物横截面轮廓复杂多样。为此,提出一种两步式由粗到细的边缘拟合算法,在层图像上拟合建筑物横截面... 从图像中重建的三维体素模型通常存在噪声和建筑物结构不完整的问题,分层边缘拟合方法为解决该类问题提供了一种思路,然而实际场景中建筑物横截面轮廓复杂多样。为此,提出一种两步式由粗到细的边缘拟合算法,在层图像上拟合建筑物横截面轮廓。利用分层投影方法将三维模型投影到二维层图像上,并采用一种结合上下文信息的基于密度的聚类方法去除场景中的噪声,通过形状分类和形状拟合得到平面轮廓的精细拟合结果。最终的三维模型由层图像上边缘拟合结果组合而成。实验结果表明,与最初重建的模型相比,该方法可使精确的建筑物模型更加规则完整且几乎没有噪声,同时大幅减少存储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物结构提取 概率体素模型 形状分类 边缘拟合 可变形模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像小面模型拟合的快速并行计算结构
15
作者 颜露新 张天序 +1 位作者 张贵清 郭畅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12期59-62,共4页
提出了一种图像小面模型拟舍的快速并行计算结构。推导了以离散切比雪夫正交多项式为基底的图像小面模型拟合过程,分析了其计算结构和内在的并行性。计算结构包括滑动窗产生单元、多路卷积单元和拟合单元,整体为流水线结构,而后两者均... 提出了一种图像小面模型拟舍的快速并行计算结构。推导了以离散切比雪夫正交多项式为基底的图像小面模型拟合过程,分析了其计算结构和内在的并行性。计算结构包括滑动窗产生单元、多路卷积单元和拟合单元,整体为流水线结构,而后两者均采用空间并行结构。基于小面模型的序列图像插值实验结果表明,该计算结构占用存储空间少、数据延迟小、实时性强,提高了小面模型拟合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面模型 图像拟合 插值 边缘检测 并行计算结构FP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边缘笔画特征结构的维吾尔笔迹鉴别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韦煜 卡米力·木依丁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94-1597,1600,共5页
针对维吾尔文字的特点提出一种笔迹边缘量化模型的鉴别方法。该方法在提取边缘图像的基础上,以"横竖撇捺"基本笔画概念对维吾尔文字笔迹边缘在四族角度趋向上建立一种与文本无关、与方向和长度相关的特征结构矢量模型,统计所... 针对维吾尔文字的特点提出一种笔迹边缘量化模型的鉴别方法。该方法在提取边缘图像的基础上,以"横竖撇捺"基本笔画概念对维吾尔文字笔迹边缘在四族角度趋向上建立一种与文本无关、与方向和长度相关的特征结构矢量模型,统计所有局部窗口的特征结构并得到边缘笔画的概率密度特征向量,使用加权与不加权的距离公式求得鉴别样本笔迹与参考样本笔迹间的特征向量距离,通过比对向量距离来筛选笔迹的候选书写者。该方法能很好地刻画维吾尔文字的笔迹的局部的特征和风格,有较强的实用性,并取得了较好的鉴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迹鉴别 维吾尔文 边缘笔画特征结构 文本无关 矢量模型 加权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网络的核心-边缘结构演化研究——基于证券服务联系的视角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杰 盛科荣 王传阳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59-1670,共12页
核心-边缘结构的研究将加深对城市网络演化规律的理解。基于证券服务联系视角,解析了2005—2019年中国城市网络的核心-边缘结构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网络核心区块的规模稳步扩张,同时城市核心度的分布趋于分散,... 核心-边缘结构的研究将加深对城市网络演化规律的理解。基于证券服务联系视角,解析了2005—2019年中国城市网络的核心-边缘结构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网络核心区块的规模稳步扩张,同时城市核心度的分布趋于分散,推动着城市网络向多中心格局发展;城市网络的核心区块主要由城市群的核心城市组成,城市网络连通度的分布收敛于Zipf法则,预示着中国城市网络将呈现持续的等级结构特征。(2)政治权力、市场潜力、知识资本、航空联系和经济开放决定了证券企业获取有价值信息流的能力,进而构成了中国城市网络核心-边缘结构生长发育的基础;城市的网络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场所空间”中的影响力,这意味着城市网络的发展可能会加剧中国城市经济的发展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券企业 链锁网络模型 核心-边缘结构 信息腹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王朝疆域结构特征下边疆治理模型构建探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马元喜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4-91,共8页
我国王朝国家时期的疆域结构特征是在传统国家形态下呈现的。在这种国家疆域形态下,明显的区块差异性与发展道路多样性,造成了疆域“核心—边缘”空间结构特征的形成,并且赋予了边缘区“边”“少”“异”“移”“稳”的独特文化属性。... 我国王朝国家时期的疆域结构特征是在传统国家形态下呈现的。在这种国家疆域形态下,明显的区块差异性与发展道路多样性,造成了疆域“核心—边缘”空间结构特征的形成,并且赋予了边缘区“边”“少”“异”“移”“稳”的独特文化属性。历代中央王朝的边疆治理,在“核心—边缘”结构特征作用下,构建了相应的“价值向—政治目标—机制构建”边疆治理模型,对王朝国家实现政治安全、族群和谐、边疆稳定及疆域完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国家 疆域结构 核心—边缘 边疆治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湾区城市群空间经济网络与核心—边缘结构研究——粤港澳大湾区与北部湾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启明 方和远 李垚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3-122,共10页
湾区作为城市群的高级空间组织形式,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众多资源集聚、经济活动活跃和对外开放程度高等特点,成为21世纪以来各个国家的主要发展对象。本文在改进引力模型基础上构建了区域空间经济网络,提出了核心—边缘城市层级的识别方... 湾区作为城市群的高级空间组织形式,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众多资源集聚、经济活动活跃和对外开放程度高等特点,成为21世纪以来各个国家的主要发展对象。本文在改进引力模型基础上构建了区域空间经济网络,提出了核心—边缘城市层级的识别方法,并结合湾区内城市综合经济质量、经济作用密度、经济影响度、经济敏感度和关键辐射路径,对粤港澳大湾区和北部湾空间经济结构进行了比较与分析。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实力整体远超北部湾,湾区与腹地呈现非均衡发展态势,湾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远超腹地城市,而北部湾内部则是腹地城市经济发展占优势,湾区城市处于相对落后的局面;粤港澳大湾区空间经济网络存在较为合理、有序的核心—半边缘—外边缘层级空间结构,但是核心与外边缘城市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断层,缺少中间城市发挥起承转合的作用,而北部湾空间经济网络则呈现地理分布无序、城市层级界限不强的空间结构。未来,两大湾区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关系最为紧密的区域之一,存在以湛江为枢纽形成沿海城市带的潜力,两大湾区也将携手共进,承担起我国与东南亚各国经济交流的重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 北部湾 空间经济网络 引力模型 核心—边缘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达加斯加岛西南陆缘CMD01剖面重震联合反演与地壳结构分析
20
作者 张永祺 唐勇 +6 位作者 董崇志 吴招才 李赫 郭楚枫 任建业 巢鹏 杨天一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3-99,共17页
本文以2021年中马国际合作航次获得的实测重力、磁力和二维多道地震剖面资料为基础,对横穿马达加斯加岛西南陆缘的CMD01剖面进行解释分析和重震联合反演,研究马达加斯加岛西南陆缘的地壳结构、构造单元及其演化过程。通过建立马达加斯... 本文以2021年中马国际合作航次获得的实测重力、磁力和二维多道地震剖面资料为基础,对横穿马达加斯加岛西南陆缘的CMD01剖面进行解释分析和重震联合反演,研究马达加斯加岛西南陆缘的地壳结构、构造单元及其演化过程。通过建立马达加斯加岛西南陆缘地壳密度模型,发现该陆缘具有减薄的陆壳,部分区段存在岩浆底侵作用;由陆向洋可划分出减薄陆壳、洋陆过渡带和洋壳等构造单元。其中,由于戴维断裂带的走滑运动对陆缘的影响,洋陆过渡带呈现出典型的转换型陆缘的构造特征。结合地壳密度模型和板块重建研究,重建了马达加斯加岛西南陆缘的发育演化过程。研究成果对于深化冈瓦纳大陆的裂解分离、东非被动陆缘的发育演化和海域划界等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非大陆边缘 戴维断裂带 洋陆过渡带 转换型陆缘 重震联合反演 深度地壳结构 地壳密度模型 下地壳高密度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