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南海的右行陆缘裂解成因
被引量:94
- 1
-
-
作者
周蒂
陈汉宗
吴世敏
俞何兴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台湾大学海洋研究所
-
出处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0-190,共11页
-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编号 G2000046702)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编号 KZCX2-209-05)
-
文摘
南海成因是西太平洋边缘海动力学研究的重要部分,也关系到特提斯、环太平洋两大超级会聚带的相互作用,是国内外地学界长期研究的热点问题。西太平洋边缘海内带,尤其是日本海和南海在形成时代、海盆形态和海底地貌、海底扩张的多轴、多阶段、由东向西扩展特征、岩石圈地慢的地球化学异常等方面具有共同特征,可能在成因上也相似。南海的海盆的楔形形状、海底扩张及陆架盆地的断陷的由北向南发展和自东向西推进的特征、地壳伸展减薄和海底扩张程度的由东向西减弱都可用尖端向西的“剪刀模型”来描述,即南海的张开是近南北向右行剪切力作用下东亚陆缘发生裂解的结果。南海张开的同时在海盆内及其西缘印支半岛上发育大量近南北向右行走滑断裂,表明当时存在区域性的近南北向右行剪切应力;而在其东缘现在看不到大型近南北向右行走滑断裂,可能是在中中新世以后受从赤道附近滑移北上并沿马尼拉海沟仰冲的菲律宾群岛所破坏的结果。晚中生代以来,在西太平洋构造域、特提斯构造域西段(印度)及东段(澳大利亚)先后发生了朝欧亚大陆的、不同方向和速度的会聚。在这三大作用的复合和竞争的动力学背景下,东亚陆缘发生了有地幔参加传动的“超级剪切”,其应力场经历了左行压扭体制和右行张扭体制交替的阶段性变化。
-
关键词
南海成因
陆缘裂解
东亚陆缘
边缘海
超级剪切
边缘海动力学
-
Keywords
origin of the South China Sea
splitting of continental margin
East Asia continental margin
marginal sea
mega-shear
-
分类号
P542.3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