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环境史学科名称及起源再探讨——兼论全球环境整体观视野中的边疆环境史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周琼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6-159,共14页
环境史名称、起源、研究对象等,是中国环境史学科及发展最重要的问题。其起源涉及环境史学科起源、研究起源、记录及思考的起源等三个层面。中国环境史记录及思考起源远古三代,环境史研究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普遍开展于20世纪80年代,学... 环境史名称、起源、研究对象等,是中国环境史学科及发展最重要的问题。其起源涉及环境史学科起源、研究起源、记录及思考的起源等三个层面。中国环境史记录及思考起源远古三代,环境史研究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普遍开展于20世纪80年代,学科起源于2008年。环境史是研究地球上生物、非生物发展变迁及其与人类社会相互关系发展变迁史的学科,探究环境变迁的动因、特点、规律等,可资鉴当代。中国内地及边疆是全球生态系统有机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树立全球环境整体观,并以之指导边疆环境史研究,推进环境史学科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 名称 起源 研究对象 全球环境整体观 边疆环境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边疆环境史上官民互补环保机制研究——以清代云南二元环保模式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周琼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22,共19页
明清时期,边疆民族地区环境灾害的发生随着开发的深入日趋频繁,地方的环境保护逐渐形成了官方法制及民间法制共存互补的二元环保机制。官方推行的植树禁伐令等措施得到了各民族的认可,民族地区从自然崇拜及乡规民约、习惯法层面推行的... 明清时期,边疆民族地区环境灾害的发生随着开发的深入日趋频繁,地方的环境保护逐渐形成了官方法制及民间法制共存互补的二元环保机制。官方推行的植树禁伐令等措施得到了各民族的认可,民族地区从自然崇拜及乡规民约、习惯法层面推行的生态联保措施也得到了官方支持,形成了官方与民间两种环保法制并存共进、相辅相成的模式,并在具体的生态管理实践中高度契合。官方认可并支持民间环保法制及其实施,民间环保法制依赖并弥补了官方法制的不足,从而使云南民族区域的生态环境长期保持了良性发展态势,彰显出边疆民族地区二元环保机制的现实资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环境史 清代 云南 二元环保机制 官方及民间并行模式 制度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区域环境史”研究体系建构及相关问题探论 被引量:4
3
作者 滕海键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2-70,共9页
尝试构建“东北区域环境史”研究体系,首先应明确东北区域环境史研究的时空框架和历史分期。综合环境变迁与人类历史演变关系的阶段性特征,可初步将东北区域环境史划分为七个阶段。东北区域环境史的研究体系应依照环境史的几个维度进行... 尝试构建“东北区域环境史”研究体系,首先应明确东北区域环境史研究的时空框架和历史分期。综合环境变迁与人类历史演变关系的阶段性特征,可初步将东北区域环境史划分为七个阶段。东北区域环境史的研究体系应依照环境史的几个维度进行构建,此外尤其注意作为北方民族活跃之地和边疆的特别之处,着重研究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经济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东北区域环境史研究应以“尽全时空”为目标,在生态语境中以环境史范式开展研究,同时思考宏观的研究体系建构及相关问题,学习和借鉴国外环境史学成果,做好区域环境史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这项基础工作,积极推进跨学科的总体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区域环境 生态语境 民族环境 边疆环境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