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场域嵌入:边疆民族地区青年国家认同教育的路向选择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华华 王延隆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1期57-63,共7页
国家认同是基于众多民族的共同利益、共同理想而产生的集体认同意识,展现了各民族对共同历史记忆、国家政治体系、中华文化一体性的认可,对维护民族团结、推进国家治理具有重要意义。边疆民族地区青年作为中国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 国家认同是基于众多民族的共同利益、共同理想而产生的集体认同意识,展现了各民族对共同历史记忆、国家政治体系、中华文化一体性的认可,对维护民族团结、推进国家治理具有重要意义。边疆民族地区青年作为中国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有着与一般青年共有的国家认同感,也有着反映边疆民族地区文化环境、民族特性和地域特色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因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全球化的日益推进而使得边疆民族地区青年在国家认同的表达上存在某种程度上的差异与冲突。民族认同、政治认同、文化认同构成了国家认同表达的中介形式,对民族、政治和文化场域的共同认同有利于促进边疆民族地区青年与国家这一政治共同体的高度嵌合。所以,以民族、政治、文化等实体要素构成的"场域集合"嵌入边疆民族地区青年国家认同教育,是推进边疆民族地区青年国家认同由自在走向自觉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域嵌入 边疆民族地区青年国家认同教育 民族认同 政治认同 文化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红色文化教育与国家认同路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庄伟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4-61,共8页
民族地区是红色文化资源的富集区,承载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族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共同历史记忆。通过教育手段,可以达到形塑红色记忆、唤醒情感共鸣、发扬红色精神的目的。在理论层面,探讨红色文化教育推进国家认同的内在... 民族地区是红色文化资源的富集区,承载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族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共同历史记忆。通过教育手段,可以达到形塑红色记忆、唤醒情感共鸣、发扬红色精神的目的。在理论层面,探讨红色文化教育推进国家认同的内在逻辑。民族地区红色文化“知识、情感、意动”教育与“赞同性、归属性、参与式”国家认同,在不同层级上具有密切关联。在实践层面,构建红色文化符号库、打造三情并举文化产品、搭建实践教育共同体,可以为民族地区深入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学理基础和路径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红色文化教育 国家认同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网络时代边疆民族地区青年的国家民族意识表达 被引量:3
3
作者 斯琴格日乐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14,共6页
网络社会的崛起使得边疆民族地区青年的国家民族意识呈现出正向情感与反向表达的胶着、责任意识与功利行为的纠结、思想正态与价值负态的共存的特点。互联网时代,国家民族意识表达的空间、情境及语言文化基础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家民族意... 网络社会的崛起使得边疆民族地区青年的国家民族意识呈现出正向情感与反向表达的胶着、责任意识与功利行为的纠结、思想正态与价值负态的共存的特点。互联网时代,国家民族意识表达的空间、情境及语言文化基础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家民族意识的表达不再受现实习俗、规则、纪律、道德和法律的约束,表达主体的身份、地位和权力的隐蔽性大大降低了对体制的依赖性。同时,网络的虚拟性、信息的离散性和表达的分散性使得网民主体隐藏了个体身份,增加了社会不信任,解构了社会信仰,疏远了正常的人际交往,减少了现实社会参与,这正是边疆民族地区青年国家民族意识的转向和疏离的独特的现实语境和深层次的社会原因。理性认识网络时代边疆民族地区青年国家民族意识转向和疏离的本质,应对网络时代多元社会思潮对青年国家民族意识的冲击,改变边疆民族地区青年的文化价值观的在场和出场语境是增强网络时代边疆民族地区青年国家民族意识转向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民族地区青年 国家民族意识 网络时代 文化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疆民族地区公民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向度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建荣 李宏伟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80-186,共7页
当代民族国家的公民教育在培养公民主体意识与独立人格的同时,致力于帮助公民养成其对于民族国家的认同和忠诚,进而在保留民族文化差异与族群归属感的基础之上,使全体公民获得广泛参与国家公共生活的知识与技能。这种公民主体意识培育... 当代民族国家的公民教育在培养公民主体意识与独立人格的同时,致力于帮助公民养成其对于民族国家的认同和忠诚,进而在保留民族文化差异与族群归属感的基础之上,使全体公民获得广泛参与国家公共生活的知识与技能。这种公民主体意识培育与民族国家认同的双重价值目标,使得边疆民族地区公民教育的实践必须从以国家认同意识为核心的国家意识教育,以公民身份意识为核心的公民主体意识教育,以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三个向度加以展开。同时,在边疆民族地区公民教育的实践过程中,需要我们发挥学校公民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建立健全制度规范,强化公民教育的机制保障,努力营造和谐有序的公民教育外部环境,从而为边疆民族地区公民教育的有效开展构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民族地区 公民教育 价值内涵 国家认同意识 公民主体意识 爱国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初边疆学校教育塑造国家认同的实践——基于一个多民族村寨的个案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章光洁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2年第3期135-143,156,共10页
学校教育在现代民族国家构建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结合历史文献梳理20世纪初期边疆民族村落学校教育的历史,分析学校教育塑造国家认同的实践过程。通过庙产兴学,现代学校教育进入边疆民族村落;学校以现代课程和新式教科书培育国民,... 学校教育在现代民族国家构建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结合历史文献梳理20世纪初期边疆民族村落学校教育的历史,分析学校教育塑造国家认同的实践过程。通过庙产兴学,现代学校教育进入边疆民族村落;学校以现代课程和新式教科书培育国民,以国语建构国家认同;地方知识分子积极编撰乡土教材用于初等小学开展乡土教育,使地方认同转化为国家认同。乡土社会的国家认同需要建立在乡土文化认同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民族地区 学校教育 国家认同 教育人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深化民族地区青少年国家认同特色教育——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利国 刘莹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8-65,共8页
国家认同是一种重要的国民意识和政治资源,是一个社会存在的根基,国家认同也是多民族国家建设的内在要求,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容。因此加强民族地区青少年国家认同教育对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推进中华民... 国家认同是一种重要的国民意识和政治资源,是一个社会存在的根基,国家认同也是多民族国家建设的内在要求,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容。因此加强民族地区青少年国家认同教育对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例,着重对国家认同教育的成效、面临的挑战展开论述,并就新时代深化民族地区青少年国家认同教育提出应对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青少年 国家认同 特色教育 中华民族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疆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基于云南省玉溪市、西双版纳州的村寨调查 被引量:5
7
作者 马丽萍 桂皎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23,共5页
中国是一个民族构成复杂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稳定的国家认同是国家稳定、巩固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云南省玉溪市、西双版纳州部分少数民族村寨进行调研情况显示,无论是内地少数民族还是边疆少数民族,都对国家、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 中国是一个民族构成复杂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稳定的国家认同是国家稳定、巩固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云南省玉溪市、西双版纳州部分少数民族村寨进行调研情况显示,无论是内地少数民族还是边疆少数民族,都对国家、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党的民族方针政策等比较抽象的层面和民族工作原则方面显现出有着高度的认同,这种高度的国家认同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和现实基础。但是在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上存在着很大差异,在政治认知、政治实践和政治参与方面则表现为共同的被动和贫乏,政治社会化程度还处于较低状态。目前,中国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处于历史上的最好时期,在边疆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的认同的发展变化中,应不失时机地强化其认同心理,巩固和提升其国家认同及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认同 边疆民族地区 少数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报业市场化传播与国家认同 被引量:3
8
作者 南长森 朱尉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5-132,共8页
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报业市场化传播呈现出以党报、党刊为主体的二元竞争格局,并呈现出非均衡发展对国家认同柔弱化的态势。社会主义市场体制下,应依托"一体两翼"的传播机制,创新媒介管理规制,以优先赋予少数民族新闻报道权和话... 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报业市场化传播呈现出以党报、党刊为主体的二元竞争格局,并呈现出非均衡发展对国家认同柔弱化的态势。社会主义市场体制下,应依托"一体两翼"的传播机制,创新媒介管理规制,以优先赋予少数民族新闻报道权和话语权为突破口,以公民教育为基础来强化国家认同意识,使新闻舆论引导合乎少数民族新闻报道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新闻传播 少数民族 报业 市场化传播 公民教育 国家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港回归前后的公民教育与青年的国家认同 被引量:10
9
作者 包万平 李金波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5-52,共8页
国家认同是国家统合的前提,而教育是国家认同的基础。在香港回归之前,港英政府采取隔断中华文化脉络、推进语言征服、禁止讲授中国近代历史等方式,造成了香港青年国家认同的难题。香港回归之后,公民教育困难重重,造成了部分青少年对国... 国家认同是国家统合的前提,而教育是国家认同的基础。在香港回归之前,港英政府采取隔断中华文化脉络、推进语言征服、禁止讲授中国近代历史等方式,造成了香港青年国家认同的难题。香港回归之后,公民教育困难重重,造成了部分青少年对国家的对立和抗拒,于是像"占中""港独"等这类闹剧接二连三地上演,对青年的国家认同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面向未来,我们需要消除隔阂,促进两地融合,在包括两地青少年交流、香港学子到内地工作、中国近现代史和国情教育等方面加大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教育 国家认同 香港青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民文化:构筑边疆民族地区和谐发展的基石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锦鹏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19,共7页
公民文化作为一种与政治制度密切联系的精神文化,是以公民意识具体地体现出来,即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和道德意识、宽容意识和理性意识。在边疆民族地区,建设公民文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调... 公民文化作为一种与政治制度密切联系的精神文化,是以公民意识具体地体现出来,即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和道德意识、宽容意识和理性意识。在边疆民族地区,建设公民文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调适社会转型带来的各种社会矛盾、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是促进边疆民族国家认同的、实现文化价值观整合的条件。应完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体系,构筑公民文化的物质基础;应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推动政治认同的公民文化发展;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以民主实践强化公民文化精神内核;应加强边疆地区农村公民教育,形成培育公民文化的"涓滴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文化 边疆民族地区 公民理性 国家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台宗亲联结提升台湾地区青年国家认同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林德荣 蔡沙沙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9-92,共14页
台湾地区青年对祖国国家认同意识的弱化与政治参与意识的增强对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形成了重要挑战。儒家文化是两岸共同的文化根基,宗亲文化对国家认同的塑造功能得到诸多认可,但宗亲文化提升国家认同的内在机制尚缺乏详细的理论阐释。因... 台湾地区青年对祖国国家认同意识的弱化与政治参与意识的增强对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形成了重要挑战。儒家文化是两岸共同的文化根基,宗亲文化对国家认同的塑造功能得到诸多认可,但宗亲文化提升国家认同的内在机制尚缺乏详细的理论阐释。因此,以互动仪式链理论和“文化体验学习圈”理论为基础理清闽台宗亲联结提升台湾地区青年国家认同的内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基于闽台两地同根同源的谱牒文化与祖先崇拜、神源文化与民间信仰、饮食文化与特色建筑形成宗亲联结。宗亲联结以血缘姓氏为核心,以符号表征为基点,以物质互惠为驱动,以情感关联为内因,以代际互动为表现,旨在达到团结一致。宗亲联结是台湾地区青年提升国家认同的基础环节,宗亲活动的仪式特征是关键要素,核心过程包括:(1)宗亲联结积聚情感能量;(2)情感联结提升文化认同;(3)心理融合推动国家认同。以宗亲活动为基础,其他文化交流活动为外延,多种形式齐头并进,对于以宗亲联结为纽带提升台湾地区青年国家认同具有重要意义。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是人心回归,对于依托闽台宗亲文化提升国家认同的内在机制探讨既有利于进一步对这一路径进行实证检验,也有利于从底层心理认知的角度提升青年的国家认同感,助力台湾地区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地区青年 宗亲联结 情感联结 心理融合 国家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港地区基础教育革新中教材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叙事
12
作者 彭文平 夏泉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5,共15页
香港地区回归祖国前,港英政府实行无国家、无民族的教育,利用教材叙事宣扬西方文明优越论以消弭港人的民族文化认同,压制民族主义思潮以防反帝运动爆发,疏离港人民族情感以淡漠其国家认同,推销西式民主以冲淡回归前的国民教育。在进入... 香港地区回归祖国前,港英政府实行无国家、无民族的教育,利用教材叙事宣扬西方文明优越论以消弭港人的民族文化认同,压制民族主义思潮以防反帝运动爆发,疏离港人民族情感以淡漠其国家认同,推销西式民主以冲淡回归前的国民教育。在进入“爱国者治港”、由治及兴的新时期,香港地区基础教育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课程和教材,以中国语文、历史、公民与社会发展科为抓手,致力于文化认同、历史认同、政治认同“三位一体”的整体重塑。香港地区基础教育改革有利于构筑香港地区青少年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家园,有利于香港地区抵御各种风险挑战以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有利于促进香港地区教育界与祖国内地的交往交流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国家认同 香港地区教育 教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增强港澳台研究生国家认同感的现实挑战及应对策略——以暨南大学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贺璞 马民 李朋军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4-79,共6页
国家认同是港澳台地区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关键。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加强港澳台地区研究生国家认同教育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教育领域的重要体现,也是推动港澳台地区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时代诉求。新形势下港澳台地区研... 国家认同是港澳台地区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关键。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加强港澳台地区研究生国家认同教育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教育领域的重要体现,也是推动港澳台地区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时代诉求。新形势下港澳台地区研究生国家认同教育面临一定的压力和挑战,借鉴暨南大学港澳台地区研究生教育实践经验,探索构建“一核两翼双转型”国家认同教育实践模式,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提升国家认同感,加强中华传统文化课程建设与多元立体文化交流,促进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与培养模式双转型,有助于全面增强港澳台地区研究生的国家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澳台地区研究生 研究生教育 国家认同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境民族地区国家文化安全“育人共同体”的构筑逻辑 被引量:2
14
作者 柳翔浩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24,共7页
人类文化命运共同体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国家文化安全的战略考量。跨境民族地区国家文化安全教育要以此为旨归,充分调动和利用国家、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因素,延伸边境地区教育场域空间,形成全方位、立体化和多维度的“育人共同体... 人类文化命运共同体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国家文化安全的战略考量。跨境民族地区国家文化安全教育要以此为旨归,充分调动和利用国家、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因素,延伸边境地区教育场域空间,形成全方位、立体化和多维度的“育人共同体”。跨境民族地区国家文化安全“育人共同体”的实现要具备三重构筑逻辑。以多元育人为愿景的目标逻辑;以合力共育为框架的结构逻辑;以耦合化育为驱动的运行逻辑。此共同体是一个外在互动和谐与内在精神统合的有机生命体,是因应人类文化命运共同体之世界发展战略的教育之道;是在遵循国家文化安全教育内在特质的基础上对跨境民族进行国家文化安全教育的整体性设计与协同性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民族地区 国家文化安全教育 国家认同 育人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大陆与港台青年学生政治参与比较——兼及三地公民教育的反思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小李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2-36,共5页
21世纪以来大陆和港台青年学生曾经组织或参与多起政治活动。大陆青年学生表达的是认同性政治诉求,其政治参与的主要方式为网络政治参与,所产生的效应总体而言有助于政治稳定以及政治机制的改革和进步。港台青年学生的政治诉求呈现出明... 21世纪以来大陆和港台青年学生曾经组织或参与多起政治活动。大陆青年学生表达的是认同性政治诉求,其政治参与的主要方式为网络政治参与,所产生的效应总体而言有助于政治稳定以及政治机制的改革和进步。港台青年学生的政治诉求呈现出明显的抗争性,学生社团和学生领袖的表现更为活跃,其政治参与方式主要为街头政治参与,所产生的政治效应除了促使政府做出或改变决策,同时也对执政党更迭、港台与大陆的关系造成了一定影响。三地青年学生政治参与现状预示着大陆和港台公民教育正面临不同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学生 政治参与 公民教育 国家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时期武陵地区书院教育与国家认同研究
16
作者 朱薇 陈晨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5期22-30,共9页
明清时期武陵地区书院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载体,其发展演变深受王朝政策影响,呈现出初创、鼎盛、衰退三个阶段。在武陵地区书院教育的历程中,通过提升区域社会文化水平,实现了多民族聚居区民众对国家认同的目标,具体表现为:依托教育内容... 明清时期武陵地区书院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载体,其发展演变深受王朝政策影响,呈现出初创、鼎盛、衰退三个阶段。在武陵地区书院教育的历程中,通过提升区域社会文化水平,实现了多民族聚居区民众对国家认同的目标,具体表现为:依托教育内容形塑主流意识,深化文化认同;利用祭祀仪式凝聚精神信仰,促进情感认同;基于藏书刻书传承民族文化,助推历史认同;经由规章制度维护中央王权,构建政治认同。研究表明,历史上经由国家主导的教育方式是传播主流文化,促进民众形成国家观念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院教育 国家认同 武陵地区 明清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努力推进民族政治与边疆治理研究
17
作者 周平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3-63,共1页
作为疆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族际关系问题和边疆问题在我国长期存在,并不时对国家发展形成困扰。中国这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就是由众多民族群体建立和组成的,并因此而形成和存在复杂的族际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使古老的中国实现了... 作为疆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族际关系问题和边疆问题在我国长期存在,并不时对国家发展形成困扰。中国这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就是由众多民族群体建立和组成的,并因此而形成和存在复杂的族际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使古老的中国实现了由王朝国家向民族国家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国家 边疆问题 民族群体 族际关系 国家认同 边疆民族地区 多维空间 边疆政治学 关系模式 价值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把握难得历史机遇 加速发展高等教育——第25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考察广东省高等教育报告
18
作者 石中英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6年第7期83-89,共7页
关键词 青年干部培训班 高等教育改革 广东 教育报告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历史 发展情况 广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真开展课程教材试验,深化教育改革——云南省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教材试验一学期工作汇报
19
《教育学报》 1991年第4期24-29,共6页
为了切实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努力提高中小学生的素质,我们按照国家教委的部署,结合本省的实际,于1990年秋,在13个地(州)、市及部分企业的99所... 为了切实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努力提高中小学生的素质,我们按照国家教委的部署,结合本省的实际,于1990年秋,在13个地(州)、市及部分企业的99所小学和46所中学开展了课程教材整体试验。现将一个学期的试验工作汇报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 教师 九年制义务教育 教学计划 整体试验 边疆民族地区 国家教委 深化教育改革 课程教材 试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时空的对接
20
作者 虞宝竹 《人民论坛》 1996年第5期40-41,共2页
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农业部、农业银行、财政部、国家科委、国家税务局等有关部委密切配合,开始实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工程》。 一年过去了,这一《工程》带给人们一些什么呢! 给中西部的发展注人活力 《工程》
关键词 东西合作 超越时空 中西部地区 乡镇企业 玻璃钢生产 示范工程 沿海地区 国家税务局 治安综合治理 青年思想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