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网络时代边疆民族地区青年的国家民族意识表达
被引量:
3
1
作者
斯琴格日乐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14,共6页
网络社会的崛起使得边疆民族地区青年的国家民族意识呈现出正向情感与反向表达的胶着、责任意识与功利行为的纠结、思想正态与价值负态的共存的特点。互联网时代,国家民族意识表达的空间、情境及语言文化基础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家民族意...
网络社会的崛起使得边疆民族地区青年的国家民族意识呈现出正向情感与反向表达的胶着、责任意识与功利行为的纠结、思想正态与价值负态的共存的特点。互联网时代,国家民族意识表达的空间、情境及语言文化基础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家民族意识的表达不再受现实习俗、规则、纪律、道德和法律的约束,表达主体的身份、地位和权力的隐蔽性大大降低了对体制的依赖性。同时,网络的虚拟性、信息的离散性和表达的分散性使得网民主体隐藏了个体身份,增加了社会不信任,解构了社会信仰,疏远了正常的人际交往,减少了现实社会参与,这正是边疆民族地区青年国家民族意识的转向和疏离的独特的现实语境和深层次的社会原因。理性认识网络时代边疆民族地区青年国家民族意识转向和疏离的本质,应对网络时代多元社会思潮对青年国家民族意识的冲击,改变边疆民族地区青年的文化价值观的在场和出场语境是增强网络时代边疆民族地区青年国家民族意识转向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民族地区青年
国家
民族
意识
网络时代
文化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场域嵌入:边疆民族地区青年国家认同教育的路向选择
被引量:
5
2
作者
王华华
王延隆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1期57-63,共7页
国家认同是基于众多民族的共同利益、共同理想而产生的集体认同意识,展现了各民族对共同历史记忆、国家政治体系、中华文化一体性的认可,对维护民族团结、推进国家治理具有重要意义。边疆民族地区青年作为中国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
国家认同是基于众多民族的共同利益、共同理想而产生的集体认同意识,展现了各民族对共同历史记忆、国家政治体系、中华文化一体性的认可,对维护民族团结、推进国家治理具有重要意义。边疆民族地区青年作为中国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有着与一般青年共有的国家认同感,也有着反映边疆民族地区文化环境、民族特性和地域特色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因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全球化的日益推进而使得边疆民族地区青年在国家认同的表达上存在某种程度上的差异与冲突。民族认同、政治认同、文化认同构成了国家认同表达的中介形式,对民族、政治和文化场域的共同认同有利于促进边疆民族地区青年与国家这一政治共同体的高度嵌合。所以,以民族、政治、文化等实体要素构成的"场域集合"嵌入边疆民族地区青年国家认同教育,是推进边疆民族地区青年国家认同由自在走向自觉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域嵌入
边疆民族地区青年
国家认同教育
民族
认同
政治认同
文化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网络时代边疆民族地区青年的国家民族意识表达
被引量:
3
1
作者
斯琴格日乐
机构
内蒙古科技大学文法学院
出处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14,共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边疆民族地区网络舆情传播及其政府治理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3BXW033)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研究"(项目编号:12YJC710054)阶段成果
文摘
网络社会的崛起使得边疆民族地区青年的国家民族意识呈现出正向情感与反向表达的胶着、责任意识与功利行为的纠结、思想正态与价值负态的共存的特点。互联网时代,国家民族意识表达的空间、情境及语言文化基础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家民族意识的表达不再受现实习俗、规则、纪律、道德和法律的约束,表达主体的身份、地位和权力的隐蔽性大大降低了对体制的依赖性。同时,网络的虚拟性、信息的离散性和表达的分散性使得网民主体隐藏了个体身份,增加了社会不信任,解构了社会信仰,疏远了正常的人际交往,减少了现实社会参与,这正是边疆民族地区青年国家民族意识的转向和疏离的独特的现实语境和深层次的社会原因。理性认识网络时代边疆民族地区青年国家民族意识转向和疏离的本质,应对网络时代多元社会思潮对青年国家民族意识的冲击,改变边疆民族地区青年的文化价值观的在场和出场语境是增强网络时代边疆民族地区青年国家民族意识转向的关键。
关键词
边疆民族地区青年
国家
民族
意识
网络时代
文化价值观
Keywords
ethnic minority youth in the borderland
national consciousness
network era
cultural values
分类号
D63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场域嵌入:边疆民族地区青年国家认同教育的路向选择
被引量:
5
2
作者
王华华
王延隆
机构
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1期57-63,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研究”(18BKS068)
2018年南京理工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我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融合研究”(DSKT19004)
2020年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国家认同视域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研究”(KYCX20_0238)。
文摘
国家认同是基于众多民族的共同利益、共同理想而产生的集体认同意识,展现了各民族对共同历史记忆、国家政治体系、中华文化一体性的认可,对维护民族团结、推进国家治理具有重要意义。边疆民族地区青年作为中国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有着与一般青年共有的国家认同感,也有着反映边疆民族地区文化环境、民族特性和地域特色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因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全球化的日益推进而使得边疆民族地区青年在国家认同的表达上存在某种程度上的差异与冲突。民族认同、政治认同、文化认同构成了国家认同表达的中介形式,对民族、政治和文化场域的共同认同有利于促进边疆民族地区青年与国家这一政治共同体的高度嵌合。所以,以民族、政治、文化等实体要素构成的"场域集合"嵌入边疆民族地区青年国家认同教育,是推进边疆民族地区青年国家认同由自在走向自觉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场域嵌入
边疆民族地区青年
国家认同教育
民族
认同
政治认同
文化认同
Keywords
Field Embedding
National identity Education for Youths in Frontier Ethnic Regions
National Identity
Political Identity
Cultural Identity
分类号
C95 [社会学—民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网络时代边疆民族地区青年的国家民族意识表达
斯琴格日乐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场域嵌入:边疆民族地区青年国家认同教育的路向选择
王华华
王延隆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