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民族国家构建与边疆形态的转型 被引量:9
1
作者 孙保全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3-117,共5页
中国王朝国家疆域中的不同部分具有不同特点,充满了异质性。与此相适应,边疆不仅是文化性的,也是碎片化的。清季形成的"内中国"与"外中国"观念,正是此种疆域与边疆格局的现实写照。然而,在中国民族国家的构建过程中... 中国王朝国家疆域中的不同部分具有不同特点,充满了异质性。与此相适应,边疆不仅是文化性的,也是碎片化的。清季形成的"内中国"与"外中国"观念,正是此种疆域与边疆格局的现实写照。然而,在中国民族国家的构建过程中,国族构建推动了边疆整合,主权体制发展导致边疆领土化,制度重构促使边疆政治一体化。这些机制使得边疆形态发生了"民族国家化"的转变,体现民族国家性质和特点的因素日渐增多,进而逐步实现了从碎片化边疆到整体性边疆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朝国家 民族国家 边疆形态 边疆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国边疆形态的重塑 被引量:12
2
作者 朱金春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2期38-42,共5页
"一带一路"战略是对空间格局与区域关系的重塑,该战略突破了民族国家边界的限制,将中国边疆置于跨区域互动的长链条之中,使边疆成为同时面向国内、国外两个区域的中心,这样就改变了边疆原来的边缘地位,同时也重塑了边疆的形态... "一带一路"战略是对空间格局与区域关系的重塑,该战略突破了民族国家边界的限制,将中国边疆置于跨区域互动的长链条之中,使边疆成为同时面向国内、国外两个区域的中心,这样就改变了边疆原来的边缘地位,同时也重塑了边疆的形态;对于推动中国边疆地区的稳定与发展、民族交流交融、边疆内地一体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边疆形态 中心—边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新边疆观 被引量:11
3
作者 许建英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8,共8页
中国有着悠久的边疆发展史,边疆观是认识与治理中国边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边疆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本文分析了边疆形态从线性到复合性的发展,阐述了新边疆观确立的必要性,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意味着新边疆观的形成,分... 中国有着悠久的边疆发展史,边疆观是认识与治理中国边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边疆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本文分析了边疆形态从线性到复合性的发展,阐述了新边疆观确立的必要性,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意味着新边疆观的形成,分析了新时期强化内地与边疆一体化的必然性及其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中国 边疆形态 边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边疆观的挑战与创新 被引量:18
4
作者 周平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共9页
边疆观是有关边疆的性质、地位、意义的较为稳定的认识,对边疆的界定和边疆治理的实践发挥着根本性的影响。作为对国家治理具有重要影响意识形态,边疆观往往成为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形成于两千多年前并在长期历史过程中积淀了... 边疆观是有关边疆的性质、地位、意义的较为稳定的认识,对边疆的界定和边疆治理的实践发挥着根本性的影响。作为对国家治理具有重要影响意识形态,边疆观往往成为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形成于两千多年前并在长期历史过程中积淀了丰富内容的传统边疆观,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今天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甚至成为国家构建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边疆战略的制约因素。因此,中国须对边疆观进行更新,进而构建适应国家发展要求的新边疆观。新边疆观不仅具有丰富的内容,而且具有不同于传统边疆观的显著特征。构建这样的边疆观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决策层和学界认真的研究并努力付诸行动,才能取得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边疆 国家疆域 领土主权 形态边疆 边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