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边疆多民族地区高校古代汉语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的策略
1
作者 艾扎木· 艾拜都拉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5年第3期78-81,共4页
课程思政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而古代汉语课程就是道德伦理体系、文字形态、文学艺术以及文化典籍的复合体,它以上至先秦诸子散文,下至唐诗、汉赋、元曲、宋词、... 课程思政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而古代汉语课程就是道德伦理体系、文字形态、文学艺术以及文化典籍的复合体,它以上至先秦诸子散文,下至唐诗、汉赋、元曲、宋词、明清小说为载体,以饱含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经书典籍为视角,并选取孔子、老子、庄子、荀子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流派以及其它的经典文献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占较大的比例,因此,在强化和坚定边疆多民族地区学生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以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多民族地区 高校 古代汉语 课程思政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校园教育路径研究——以云南民族地区民间文学类国家级“非遗”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于敏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1-29,共9页
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分属文化和教育两大不同系统,但却有着内在的关联。其关联在于不同民族的民间文学类“非遗”项目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提供了直接的资源。... 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分属文化和教育两大不同系统,但却有着内在的关联。其关联在于不同民族的民间文学类“非遗”项目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提供了直接的资源。在云南各民族民间文学“非遗”项目的教育资源、媒介优势及其多渠道多层次进校园的教育路径,对云南边疆民族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极具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学类“非遗”项目 边疆多民族地区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振兴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文化的思考
3
作者 刘雯琦 《民族音乐》 2020年第3期45-47,共3页
乡村是开展文化活动的沃土,在乡村中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不仅可以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而且对于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意义十分重大。然而,在红河州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有的基层政府重视乡村经济发展,对文化建设在新农村发展中的重要... 乡村是开展文化活动的沃土,在乡村中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不仅可以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而且对于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意义十分重大。然而,在红河州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有的基层政府重视乡村经济发展,对文化建设在新农村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却重视不够,阻碍了“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因此,高度重视对边疆多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乡村文化建设,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显得十分紧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众文化活动 边疆多民族地区 乡村文化建设 乡村经济发展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红河州 道德情操 新农村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