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边界移动法的高炉炉缸侵蚀监测模型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强 冯明霞 +1 位作者 储文 邹宗树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7-62,共6页
基于预埋在高炉炉缸内热电偶反馈的温度数据,联合数值传热计算和最优化理论的梯度下降法寻找最优化的边界移动步长因子,建立了高炉炉缸侵蚀监测模型.应用建立的模型可有效求解未知边界的传热反问题.将热电偶反馈的监测数据作为输入数据... 基于预埋在高炉炉缸内热电偶反馈的温度数据,联合数值传热计算和最优化理论的梯度下降法寻找最优化的边界移动步长因子,建立了高炉炉缸侵蚀监测模型.应用建立的模型可有效求解未知边界的传热反问题.将热电偶反馈的监测数据作为输入数据,应用建立的炉缸侵蚀监测模型对其进行未知边界问题反演求解,计算得到了炉缸内衬侵蚀形貌和残厚.把已知炉缸侵蚀形貌和相应的热电偶测温数据的高炉炉缸作为校验模型样本,模型预测与样本的侵蚀形貌对比表明其相对误差平均值为3.6%,确认了炉缸侵蚀监测模型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移动法 梯度下降 炉缸侵蚀 监测模型 高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化冰制冰系统换热器的动态仿真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泽普 李敏霞 +2 位作者 王飞波 马一太 王磊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1-27,共7页
建立流化冰制冰系统的动态仿真模型,模拟系统输入参数变化时系统的响应特性。将换热器进行简化,分别采用移动边界法与分布参数法建立流化冰制冰系统冷凝器与冰晶器的数学模型。在Simulink仿真平台建立制冰系统的连接关系,与试验结果对比... 建立流化冰制冰系统的动态仿真模型,模拟系统输入参数变化时系统的响应特性。将换热器进行简化,分别采用移动边界法与分布参数法建立流化冰制冰系统冷凝器与冰晶器的数学模型。在Simulink仿真平台建立制冰系统的连接关系,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后改变系统的输入参数,改变冷凝器冷却水温度与压缩机转速,分析制冰系统的响应特性。结果表明:冷却水温度变化相较于压缩机转速变化时制冰系统各参数变化较大,响应时间也较长。根据制冰系统的响应特性,为制冰系统及其各个部件的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冰 冰晶器 移动边界 动态仿真 响应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刻蚀工艺表面演化仿真的三维元胞模型 被引量:1
3
作者 郑树琳 宋亦旭 孙晓民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06-1212,共7页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刻蚀机理,并为制造工艺提供优化指导,采用三维元胞模型研究了离子刻蚀工艺的表面演化过程。针对三维元胞模型内存使用量大,采用了静态数组和动态双向链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信息存储;提出了边界时间最短优先移动法,...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刻蚀机理,并为制造工艺提供优化指导,采用三维元胞模型研究了离子刻蚀工艺的表面演化过程。针对三维元胞模型内存使用量大,采用了静态数组和动态双向链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信息存储;提出了边界时间最短优先移动法,改进了刻蚀离子入射轨迹计算量大的问题;通过一种降维分量拟合方法实现了刻蚀离子入射角度的快速求解,并重点对用于拟合计算的表面元胞的选取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滚轮搜索法,提高了拟合的准确度。将该模型应用到硅刻蚀工艺三维仿真中,其模拟结果与相关实验结果对比,验证了该模型对刻蚀工艺描述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刻蚀 三维元胞模型 边界时间最短优先移动 滚轮搜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源荷交互的独立微电网分层优化调度 被引量:19
4
作者 陈莉伟 姚方 马光辉 《电网与清洁能源》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3-91,共9页
提出了一种分层调度模型,上层模型中采用移动边界法对负荷进行不同时段的划分,建立了需求响应模型,以光伏、风电发电与负荷用电的不平衡量最小为目标,对独立微电网不同时段的电价进行求解;在优化的分时电价及负荷的基础上,下层模型中以... 提出了一种分层调度模型,上层模型中采用移动边界法对负荷进行不同时段的划分,建立了需求响应模型,以光伏、风电发电与负荷用电的不平衡量最小为目标,对独立微电网不同时段的电价进行求解;在优化的分时电价及负荷的基础上,下层模型中以微电网调度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了负荷、分布式电源与负荷不平衡量最优调度补偿的经济模型,使得微电网的经济性最优。上、下层模型均采用粒子群算法进行求解。对某地区的独立微电网进行仿真,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边界 分时电价优化 不平衡量 经济性优化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管式直流蒸汽发生器热工水力分析模型 被引量:11
5
作者 袁媛 彭敏俊 +1 位作者 夏庚磊 吕星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251-256,共6页
基于混合流模型的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采用可移动边界法建立了压水堆螺旋管式直流蒸汽发生器的稳态和动态分析模型。模型将二次侧传热区域分为预热段、蒸发段和过热段,且考虑了缺液区传热。通过对国际革新与安全反应堆(IRIS)螺旋... 基于混合流模型的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采用可移动边界法建立了压水堆螺旋管式直流蒸汽发生器的稳态和动态分析模型。模型将二次侧传热区域分为预热段、蒸发段和过热段,且考虑了缺液区传热。通过对国际革新与安全反应堆(IRIS)螺旋管式直流蒸汽发生器的模拟,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立的稳态和动态模型合理,稳态计算结果与设计值符合良好,动态仿真符合热工水力学及其定性机理分析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管式直流蒸发器 混合流模型 移动边界 热工水力分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