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身份、边界与群体性暴力——一项多案例研究
- 1
-
-
作者
王国勤
-
机构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政治学(科社)教研部
-
出处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2-68,共7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防范和化解群体性事件中暴力因素对策研究"(批准号(11CZZ02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当前中国沿海或发达地区流动人口群体性暴力事件时有发生,有些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社会秩序。这些事件通常具有突发性、规模较大、暴力程度较高以及冲突不断升级等特征,主要由边界形成、边界激活、动员与组织、政府回应与控制等机制共同促成。外来流动人口和当地社会存在长期隔阂甚至对立,偶然事件激活了他们之间的对立身份并使其突然间互相攻击,地方政府处置不够及时有效时通常伴随着谣言的传播并导致更大群体卷入事件中。
-
关键词
群体性暴力
身份
动员
边界激活机制
-
分类号
D63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结构、制度与文化:群体性事件的动力
被引量:2
- 2
-
-
作者
王国勤
-
机构
浙江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
-
出处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2-47,共6页
-
基金
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防范和化解群体性事件中暴力因素对策研究"(批准号11CZZ02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近些年中国频发的群体性事件背后有四个关键机制,即非制度化环境机制、暴力救济认知机制以及属于相关机制的边界激活机制和快速启动动员机制。在结构、制度和文化等主要维度上,群体性事件的复杂成因在宏观、中观和微观各个层次上呈现并形成互动态势。在现实经验中,这些机制能够发挥作用以及发挥怎样的作用,取决于它们之间的互动状况,即相互依赖、支撑、嵌入以及不同机制的排列和组合。
-
关键词
群体性事件
机制
边界激活
非制度化
暴力救济
-
分类号
D0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重大群体事件旁观者参与冲突的身份结构与行动原因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刘勇
李志昂
-
机构
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39,共8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互联网领域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研究"(批准号15BKS109)
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重大群体事件围观者参与冲突的价值因素研究"(批准号13YJA710025)
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项目"网络话语权与重大群体事件舆情引导策略研究"(批准号14JDSZK07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旁观者参与是我国社会转型期推动偶发矛盾或纠纷异化升级为重大群体事件的关键因素。旁观者改变原本基于好奇心理而以围观者身份对某些街头矛盾聚集旁观的身份状态,以冲突事件实际参与者身份加入原本与自己毫无任何利益关联的偶发事件,直接改变了原有事件的发展轨迹,使简单矛盾变异升级成重大群体事件。阻止旁观者激活自我身份参与重大群体事件,必须清晰把握偶发事件旁观者的身份结构,全面分析造成旁观者改变自我身份参与冲突的信息透明度低、身份约束度低、利益关注度低、体制反应度低的现实原因,从而为有效构建旁观者参与的阻止机制奠定基础。
-
关键词
重大群体事件
旁观者
边界激活
身份结构
-
分类号
D63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