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城市区级公园“边界消融”改造策略浅析
被引量:
1
1
作者
孙焱
《现代园艺》
2021年第13期117-119,共3页
城市内的区域性综合公园,是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城市环境以及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区级公园改造应顺应时代发展,“消融边界”的改造策略强调可达性与资源利用率的提高,从边界壁垒破除、内外空间融合、景观结构重构和慢...
城市内的区域性综合公园,是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城市环境以及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区级公园改造应顺应时代发展,“消融边界”的改造策略强调可达性与资源利用率的提高,从边界壁垒破除、内外空间融合、景观结构重构和慢行系统优化4个方面阐述具体改造手法。以期为今后的区级公园改造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级公园
改造策略
边界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边界的功能以及应用边界的社会治理
2
作者
张康之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4-56,156,共14页
边界是一种最为普遍的社会现象,一些人类学家甚至断言动物已经有了边界意识。在一切需要作出区分、排除的地方,边界都是有用的工具。在自我与他人、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公众之间,都存在着边界。边界既有着外向的排斥功用也有着内向的保...
边界是一种最为普遍的社会现象,一些人类学家甚至断言动物已经有了边界意识。在一切需要作出区分、排除的地方,边界都是有用的工具。在自我与他人、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公众之间,都存在着边界。边界既有着外向的排斥功用也有着内向的保护功能,一个系统有了边界也就能够获得稳定性。在社会治理中,对边界的应用是最为基本的也是最为有效的治理策略。然而,包括互联网在内的新技术成果的涌现对各种各样的边界构成了挑战,致使原先被人们奉为权威的社会因素也因为边界的消失而丧失了权威性。同样,全球化运动也对民族国家的边界造成了极大的冲击。总的说来,整个社会治理都遭遇了因为边界的变动和消融而带来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新调整社会治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
与边疆
边界
变动
边界消融
全球化运动
社会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族群边界的消融与族群共同体意识的形成过程——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为例
被引量:
4
3
作者
巫达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6-63,共8页
人类学解释族群边界的理论之一叫“茶叶袋理论”,认为族群及其成员就像茶叶袋里面的茶叶,而族群的文化就像茶叶袋泡入水中之后流出茶叶袋的茶水。茶叶袋是族群的边界,族群文化可以穿过族群边界相互渗透和消融。四川甘洛县彝族亚族群边界...
人类学解释族群边界的理论之一叫“茶叶袋理论”,认为族群及其成员就像茶叶袋里面的茶叶,而族群的文化就像茶叶袋泡入水中之后流出茶叶袋的茶水。茶叶袋是族群的边界,族群文化可以穿过族群边界相互渗透和消融。四川甘洛县彝族亚族群边界,从文化上看,可以从方言土语、服饰、节日等文化元素加以界定。由于亚族群的交融交往、文化的交流以及国家政策的介入,使甘洛县亚族群边界越来越模糊,也即三个土语群的文化逐渐同质化,族群共同体意识逐渐形成。本文通过文化变迁和族群边界消融,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过程提供个案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山彝族
族群
边界消融
文化变迁
族群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城市区级公园“边界消融”改造策略浅析
被引量:
1
1
作者
孙焱
机构
无锡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出处
《现代园艺》
2021年第13期117-119,共3页
文摘
城市内的区域性综合公园,是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城市环境以及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区级公园改造应顺应时代发展,“消融边界”的改造策略强调可达性与资源利用率的提高,从边界壁垒破除、内外空间融合、景观结构重构和慢行系统优化4个方面阐述具体改造手法。以期为今后的区级公园改造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
关键词
区级公园
改造策略
边界消融
分类号
TU986.5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边界的功能以及应用边界的社会治理
2
作者
张康之
机构
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4-56,156,共14页
文摘
边界是一种最为普遍的社会现象,一些人类学家甚至断言动物已经有了边界意识。在一切需要作出区分、排除的地方,边界都是有用的工具。在自我与他人、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公众之间,都存在着边界。边界既有着外向的排斥功用也有着内向的保护功能,一个系统有了边界也就能够获得稳定性。在社会治理中,对边界的应用是最为基本的也是最为有效的治理策略。然而,包括互联网在内的新技术成果的涌现对各种各样的边界构成了挑战,致使原先被人们奉为权威的社会因素也因为边界的消失而丧失了权威性。同样,全球化运动也对民族国家的边界造成了极大的冲击。总的说来,整个社会治理都遭遇了因为边界的变动和消融而带来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新调整社会治理策略。
关键词
边界
与边疆
边界
变动
边界消融
全球化运动
社会治理
Keywords
borders and frontiers
boundary changes
boundary dissolution
globalization movements
social governance
分类号
C912.4 [经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族群边界的消融与族群共同体意识的形成过程——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为例
被引量:
4
3
作者
巫达
机构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出处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6-63,共8页
基金
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重大专项项目“马克思主义人类学中国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体系研究”(批准号:20VMZ002)
201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的理论创新和意识形态建设研究”(批准号:19AZD027)阶段性成果。
文摘
人类学解释族群边界的理论之一叫“茶叶袋理论”,认为族群及其成员就像茶叶袋里面的茶叶,而族群的文化就像茶叶袋泡入水中之后流出茶叶袋的茶水。茶叶袋是族群的边界,族群文化可以穿过族群边界相互渗透和消融。四川甘洛县彝族亚族群边界,从文化上看,可以从方言土语、服饰、节日等文化元素加以界定。由于亚族群的交融交往、文化的交流以及国家政策的介入,使甘洛县亚族群边界越来越模糊,也即三个土语群的文化逐渐同质化,族群共同体意识逐渐形成。本文通过文化变迁和族群边界消融,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过程提供个案支持。
关键词
凉山彝族
族群
边界消融
文化变迁
族群共同体
Keywords
The Yi of Liangshan
Dissolution of Ethnic Boundaries
Cultural Change
分类号
C95 [社会学—民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城市区级公园“边界消融”改造策略浅析
孙焱
《现代园艺》
202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边界的功能以及应用边界的社会治理
张康之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族群边界的消融与族群共同体意识的形成过程——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为例
巫达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