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健全干部容错工作机制的边界尺度、现实困境和路径选择 被引量:2
1
作者 高德胜 丁泓茗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37,117,共11页
新时代健全干部容错工作机制是落实“三个区分开来”重要讲话精神、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举措。在健全干部容错工作机制的过程中,一是要明确何错可容的边界尺度是“容为公之失,惩为私之罪”“免创新之责,担逾矩... 新时代健全干部容错工作机制是落实“三个区分开来”重要讲话精神、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举措。在健全干部容错工作机制的过程中,一是要明确何错可容的边界尺度是“容为公之失,惩为私之罪”“免创新之责,担逾矩之过”;二是要探究有错难容的现实困境,包括认知困境、实施困境、管理困境、制度困境的成因和表征;三是要完善有错能容机制,通过重塑容错认知、优化容错运转、整合容错主体、完善容错制度等路径,对干部容错工作机制面临的现实困境逐一破解,从而系统构建起干部容错工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部队伍建设 容错工作机制 边界尺度 现实困境 路径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多尺度前沿边界信息的移动机器人自主探索方法
2
作者 吴兰 李嘉琦 闫晶晶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7-154,共8页
针对移动机器人在多障碍未知环境自主探索时,存在导航目标点选择盲目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多尺度前沿边界信息的移动机器人自主探索方法。首先,对原始代价地图进行一次卷积处理,得到区域型代价地图。其次,利用聚类算法得到边界簇密度替... 针对移动机器人在多障碍未知环境自主探索时,存在导航目标点选择盲目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多尺度前沿边界信息的移动机器人自主探索方法。首先,对原始代价地图进行一次卷积处理,得到区域型代价地图。其次,利用聚类算法得到边界簇密度替代原始算法以反映前沿边界数量。再次,引入Fast特征提取以及孤立随机森林算法,将前沿边界的信息增益以及全局离群边界加入到评估中。最后,将多尺度边界信息进行归一化处理,重构价值评估函数,实时更新最优导航目标点。通过仿真与实机验证,所提算法相较于原始算法在时间上平均缩短了19.7%、路径长度平均缩短16.2%,且在复杂环境下提升更加明显,表明所提算法提高了自主搜索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机器人 自主探索 区域代价地图 尺度边界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华北暴风雪过程中边界层中尺度扰动涡旋和水汽输送特征的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易笑园 张庆 +2 位作者 陈宏 林晓萌 陶局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11-1324,共14页
利用多部风廓线雷达和多普勒雷达、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探空和卫星等多种监测资料,结合ERA5 0.25°×0.25°逐小时再分析资料,针对2020年2月14日华北暴风雪过程中边界层中尺度扰动涡旋(PMDV)开展分析,包括空间结构、形成... 利用多部风廓线雷达和多普勒雷达、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探空和卫星等多种监测资料,结合ERA5 0.25°×0.25°逐小时再分析资料,针对2020年2月14日华北暴风雪过程中边界层中尺度扰动涡旋(PMDV)开展分析,包括空间结构、形成维持机制及其对降雪的影响,同时关注多股气流在不同高度层的水汽输送和净流入等特征。结果表明:PMDV是在500 hPa冷涡前部、 850 hPa暖性倒槽内和近地层东北风“冷垫”之上的悬空涡旋,其厚度约为1.2 km,水平尺度为100~300 km,生命史达17 h。它最先在边界层内出现,而后向上伸展(顶部达2 km),最终在边界层内消失。PMDV的成因:一是强劲持久的偏东气流西进,遇太行山脉阻挡,发生逆时针转向;二是在涡旋初生地存在持久的锋生作用,且4 h后在850 hPa上出现完整的气旋性环流。PMDV的发展维持原因是暖平流输送造成减压、凝结潜热释放和弱锋生三者的共同作用。PMDV促进了研究区内的东南风急流、正涡度、垂直上升速度和水汽通量散度等物理量的增大或加强,从而影响了降雪的持续时间和强度。研究区内的水汽绝大部分源于850 hPa以下的三股气流,西南支气流携带的水汽虽最为深厚,但在700 hPa以上的净流入极少;东南支气流对水汽的贡献最大,占净流入总量的86.4%;东北支气流携带的水汽多集中于850 hPa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风雪 边界层中尺度扰动涡旋 结构 形成维持 水汽输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尺度阻尼边界封闭空间声传递函数的有限元素法计算 被引量:6
4
作者 宁方立 陈克安 孙进才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4-39,共6页
如何求解阻尼边界封闭空间中声源点到接收点的低频声传递函数已成为目前小尺度封闭空间可听化技术研究的关键技术。能处理任意形状及复杂边界条件的有限元素法可作为求解该问题的适合方法。以室内声场有源Helmholtz方程及其相应边界方... 如何求解阻尼边界封闭空间中声源点到接收点的低频声传递函数已成为目前小尺度封闭空间可听化技术研究的关键技术。能处理任意形状及复杂边界条件的有限元素法可作为求解该问题的适合方法。以室内声场有源Helmholtz方程及其相应边界方程为基础,本文推导出了用于小尺度阻尼边界封闭空间声传递函数的有限元素求解方法,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在算例中,首先通过与模态叠加法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最后计算了某型车体内腔中任意两点间声传递函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度阻尺边界 封闭空间 有限元素法 可听化 声传递函数 声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局地大暴雨过程中多个β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对比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徐姝 易笑园 +2 位作者 熊明明 孙密娜 林晓萌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1-194,共14页
利用常规地面高空观测、多普勒雷达、风廓线、VDRAS(Variational Doppler Radar Analysis System)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8月5—6日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控制下华北一次局地大暴雨过程中多个β中尺度对流系统触发和发展机制进行... 利用常规地面高空观测、多普勒雷达、风廓线、VDRAS(Variational Doppler Radar Analysis System)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8月5—6日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控制下华北一次局地大暴雨过程中多个β中尺度对流系统触发和发展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大暴雨发生在副高控制下,处于高温、高湿气团中,大气层结极不稳定。暴雨由多个相继发展的中尺度对流系统造成,分别是太行山迎风坡上西南—东北向、华北平原地区保定一带南北向、保定至霸州附近西南—东北向和以雄安新区为中心东西向原地生消的准静止MCS-Ⅰ、MCS-Ⅱ、MCS-Ⅲ和MCS-Ⅳ,均属于β中尺度。在相似的环境中,不同中尺度对流系统触发机制有较大差异,太行山迎风坡上的MCS-Ⅰ是由近地层偏东暖湿气流在迎风坡与山风形成的辐合抬升触发;由辐射差异和前期强降水形成的局地冷池受MCS-Ⅰ影响再次加强后,其出流与环境风形成的两条地面辐合线分别触发了MCS-Ⅱ和MCS-Ⅲ,并组织对流沿辐合线呈带状发展;而超低空偏东风增强叠加冷池出流在地形抬升作用下促使沿山暖湿气团进一步抬升,使得原本消亡的MCS-Ⅰ再次重建。MCS-Ⅳ发展最旺盛、持续时间最长,是大暴雨中心的直接制造者,一方面MCS-Ⅱ与MCS-Ⅲ、MCS-Ⅰ与MCS-Ⅳ的两次合并过程,是MCS-Ⅳ增强、持久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边界层偏东风急流为MCS-Ⅳ的发展提供了水汽和不稳定能量等有利条件,同时推动其左前方中尺度涡旋的发展,导致MCS-Ⅳ所在地的气旋性涡度大大增加,加强了以急流轴为中心的垂直次级环流发展,造成MCS-Ⅳ的发展维持,形成华北平原地区以雄安新区为中心的东西向大暴雨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静止中尺度对流系统 对流单体合并 冷池 地面辐合线 尺度边界层急流 尺度涡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界层网格尺度对高效舵水动力数值计算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李邦华 黎峰 +2 位作者 晋文菊 刘向冬 蒋曙晖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5-28,共4页
体现边界层网格尺度的主要参数为壁面y+值。为了研究边界层网格尺度在高效舵水动力计算中的影响,在网格数量无关性检查的基础上,针对几种典型的y+值,应用Standard k-ε湍流模型对一种新型随边扭曲高效舵进行水动力计算,将预报值与模型... 体现边界层网格尺度的主要参数为壁面y+值。为了研究边界层网格尺度在高效舵水动力计算中的影响,在网格数量无关性检查的基础上,针对几种典型的y+值,应用Standard k-ε湍流模型对一种新型随边扭曲高效舵进行水动力计算,将预报值与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壁面初始y+值得到的结果有一定差异,综合来看,当壁面初始y+值取在30时得到的计算结果与模型试验吻合度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层网格尺度 高效舵 水动力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轻量级实时图像分割方法研究
7
作者 李建锋 熊明强 +3 位作者 陈园琼 王宗达 向涛 孙培玮 《通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6-190,共15页
针对深度学习在各领域应用中因模型复杂度提升而引发的计算与存储负担,尤其在图像分割任务中面临的算法复杂性、实时响应不足及高内存占用问题,提出了一种轻量级且高效的分割网络架构——多尺度叠加融合网络(MSFNet)。MSFNet设计了一个... 针对深度学习在各领域应用中因模型复杂度提升而引发的计算与存储负担,尤其在图像分割任务中面临的算法复杂性、实时响应不足及高内存占用问题,提出了一种轻量级且高效的分割网络架构——多尺度叠加融合网络(MSFNet)。MSFNet设计了一个双分支多尺度边界融合模块,该模块通过融合不同尺度的特征信息与边界细节,有效提升了图像分割精度,同时显著减少了模型参数量。实验结果表明,MSFNet在3个公开数据集上表现优异,其模型参数量仅为0.6×10^(6),在RTX 3070 GPU上处理大小为800像素×800像素的图像仅需12 ms,显著提升了分割任务的执行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因此,该模型特别适合应用于资源有限的边缘设备或移动设备中,为实时图像分割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割 轻量级实时网络 双分支多尺度边界融合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尺度法的计算机计算——一类非线性方程组的狄立克雷问题
8
作者 谢腊兵 江福汝 《应用数学和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118-1125,共8页
 应用多重尺度的边界层方法和计算机符号运算研究一类非线性方程组的边值问题解的渐近性质。
关键词 非线性方程组 边值问题 多重尺度边界层法 计算机符号运算 渐近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初秋一次大范围强对流过程落区和抬升触发机制分析 被引量:22
9
作者 侯淑梅 王秀明 +3 位作者 尉英华 李婕 张骞 谷山青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0-92,共13页
利用常规观测、加密自动站、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廓线雷达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6年9月11日山东省初秋大范围强对流天气的落区和抬升触发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受高空槽影响,有、无对流区上空大气层结均不稳定,大的对流有效位能(CA... 利用常规观测、加密自动站、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廓线雷达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6年9月11日山东省初秋大范围强对流天气的落区和抬升触发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受高空槽影响,有、无对流区上空大气层结均不稳定,大的对流有效位能(CAPE)与小的对流抑制能量(CIN)环境条件下,强对流云团呈现"遍地开花型",抬升触发成为强对流发生的关键因素。地面辐合线、干线、海风锋、冷池出流是主要的抬升触发系统。由于对流抑制小,抬升强迫一般不需要太强,不同区域雷暴的抬升机制不同,鲁西北地区强对流天气由地面辐合线抬升触发,山东半岛地区的对流是由海风锋与冷锋共同触发,而鲁中地区强对流则由老的雷暴的冷池前沿阵风锋抬升触发,鲁东南地区的对流是由干线与地面辐合线共同作用造成的。辐合线抬升强迫的大小很重要,其量化可通过边界层散度衡量。在同样具备地面辐合线的情况下,不同温湿性质气团的中尺度边界对雷暴触发起关键作用。预报落区的偏差主要是因为短期阶段无法获取低空东南风气流这一关键中尺度系统,不同起报时间模式预报的调整趋势、季节等因素是对流强度预报偏弱的主要原因。经验表明,通过对大量个例的分析研究,提高对数值模式的订正能力是提高预报准确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秋强对流 落区 抬升触发机制 尺度边界 订正数值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HHT端点效应的新方法 被引量:5
10
作者 赵军 李林峰 +2 位作者 郭天太 王道档 孔明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09-514,共6页
在旋转机械的故障诊断中,希尔伯特-黄变换(HHT)方法常用于提取故障特征信号以及分解结果的时频分析,然而,在HHT中会出现端点效应问题,且导致模态混叠和虚假本征模态函数(IMF)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利用广义回归神... 在旋转机械的故障诊断中,希尔伯特-黄变换(HHT)方法常用于提取故障特征信号以及分解结果的时频分析,然而,在HHT中会出现端点效应问题,且导致模态混叠和虚假本征模态函数(IMF)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利用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和边界局部特征尺度延拓(BLCC)相结合的方法先对信号延拓,再进行经验模式分解(EMD)。通过仿真与故障实验,在时域、频域和希尔伯特-黄谱的相关参数的情况下,对比镜像延拓优化的HHT分解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所述方法能够有效地抑制HHT中的端点效应,且减轻了模态混叠和虚假IMF分量,同时能准确地表现信号的真实结构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故障诊断 旋转机械 希尔伯特-黄变换 端点效应 模态混叠 边界局部特征尺度延拓法 广义回归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