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9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都市舞台上的田园牧歌——评鼓楼西出品环境式音乐话剧《边城》
1
作者 李子甜 《戏剧之家》 2025年第6期5-7,共3页
由鼓楼西出品的环境式音乐话剧《边城》,很好地保留了沈从文原本小说饱满的湘西风情和诗意韵味。话剧舞台以“讲故事”剧场为主要叙述形式,以绳索为主要物理工具重构了舞台空间。其在舞台呈现时采用视听融合的方式,在上海都市舞台上奏... 由鼓楼西出品的环境式音乐话剧《边城》,很好地保留了沈从文原本小说饱满的湘西风情和诗意韵味。话剧舞台以“讲故事”剧场为主要叙述形式,以绳索为主要物理工具重构了舞台空间。其在舞台呈现时采用视听融合的方式,在上海都市舞台上奏响了一曲关于湘西边陲小镇的田园牧歌,也探索了一条经典文学文本改编舞台剧的新形式、新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城 音乐话剧 讲故事剧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城》论衡--纪念沈从文“从文”百年暨《边城》出版90周年
2
作者 周仁政 《长江学术》 CSSCI 2024年第4期24-38,共15页
《边城》基于以爱为本的人性理想,是一出以自然世界人类情感生活为中心,表现人们情爱关系的爱怨纠葛的自然悲剧。失时间性的自由情感关系和非历史化的自然美感生活造就了其审美主义的艺术风貌和文学风范。人与自然同一的神性文化品格铸... 《边城》基于以爱为本的人性理想,是一出以自然世界人类情感生活为中心,表现人们情爱关系的爱怨纠葛的自然悲剧。失时间性的自由情感关系和非历史化的自然美感生活造就了其审美主义的艺术风貌和文学风范。人与自然同一的神性文化品格铸就了其情感叙事的纯粹性和人性理想的崇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边城 情感叙事 审美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译者行为批评理论的《边城》文化负载词英译
3
作者 祝雷 李崇月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16期7-10,共4页
本文基于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以《边城》金介甫译本的文化负载词英译为案例,从翻译内和翻译外两个维度出发,结合湘西民俗文化,通过使用“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分析译者行为对译作的制约和影响,旨在为翻译批评研究提供有效思路。结... 本文基于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以《边城》金介甫译本的文化负载词英译为案例,从翻译内和翻译外两个维度出发,结合湘西民俗文化,通过使用“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分析译者行为对译作的制约和影响,旨在为翻译批评研究提供有效思路。结果显示,金介甫译本对于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主要服务于原文/作者,在连续统上求真程度较高,展现了译者“语言人”的身份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城 译者行为批评 文化负载词 “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 金介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析“水文化”与“戏文化”视域下《社戏》和《边城》对生命的思考
4
作者 于杨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2-65,96,共5页
鲁迅的《社戏》与沈从文的《边城》是我国著名的乡土小说。《社戏》中的江南文化和《边城》中的湘西文化都从“水”“戏”的角度表现了江南水乡和湘西故乡的地域风光,书写了作者的乡土情怀,表现了对生命的追问和对人性的思考。本文从“... 鲁迅的《社戏》与沈从文的《边城》是我国著名的乡土小说。《社戏》中的江南文化和《边城》中的湘西文化都从“水”“戏”的角度表现了江南水乡和湘西故乡的地域风光,书写了作者的乡土情怀,表现了对生命的追问和对人性的思考。本文从“水文化”“戏文化”视域分析《社戏》和《边城》对生命与人性的深刻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化 戏文化 《社戏》 边城 生命的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边城》与《陌上》抒情性的异同
5
作者 曹文昕 《今古文创》 2024年第43期34-36,共3页
作为相隔近一个世纪的两部作品,《边城》与《陌上》都构建了理想的乡土空间,寄托作家的乡土情怀。这两部作品延续着自先秦以来的抒情传统,用风俗画的书写方式呈现个体的城乡生存体验、知识分子的主体性思考,加之以抒情性的主体精神书写... 作为相隔近一个世纪的两部作品,《边城》与《陌上》都构建了理想的乡土空间,寄托作家的乡土情怀。这两部作品延续着自先秦以来的抒情传统,用风俗画的书写方式呈现个体的城乡生存体验、知识分子的主体性思考,加之以抒情性的主体精神书写方式,完成了对乡村历史图景的建构。即便面临着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两者呈现出极大的差异,但是两部作品都十分自觉地继承与发展着抒情传统,在个体情感的抒发中透露出浓厚的时代关怀。通过对两部作品的对比,观照抒情传统的发展脉络,能够更好地延续与发展抒情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城 《陌上》 抒情传统 风俗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写理论视角下金介甫的《边城》英译
6
作者 吕天然 《海外英语》 2024年第23期196-199,共4页
美国著名汉学家金介甫(Jeffrey C. Kinkley)对《边城》的英译向来广受赞誉,但其在翻译过程中也不免受到多方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因此,该研究基于勒菲弗尔(Lefevere)的改写理论,探究了金介甫在《边城》英译过程中所采用的翻译策略。研究显... 美国著名汉学家金介甫(Jeffrey C. Kinkley)对《边城》的英译向来广受赞誉,但其在翻译过程中也不免受到多方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因此,该研究基于勒菲弗尔(Lefevere)的改写理论,探究了金介甫在《边城》英译过程中所采用的翻译策略。研究显示,在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三大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下,金介甫将厚译和细译相结合,灵活选择多种翻译策略,努力使译文“形神兼备”,既呈现出原文的准确内容和诗学风韵,又传达出中国文化和民族特色。金介甫对《边城》的成功“改写”,不仅有利于《边城》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也为世界文学翻译提供了成功的借鉴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城 改写理论 文化差异 文学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景化语言翻译策略研究——基于杨宪益、戴乃迭《边城》英译本的考察
7
作者 叶春波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2期109-112,共4页
前景化是文学作品具有文学性的一个重要标志,文学作品中前景化语言翻译对译者是一大挑战。本文以杨宪益、戴乃迭夫妇《边城》英译本为语料,对前景化语言翻译策略进行探索。分析得出,译者采用灵活多样的翻译策略,如省译、改译、创译和直... 前景化是文学作品具有文学性的一个重要标志,文学作品中前景化语言翻译对译者是一大挑战。本文以杨宪益、戴乃迭夫妇《边城》英译本为语料,对前景化语言翻译策略进行探索。分析得出,译者采用灵活多样的翻译策略,如省译、改译、创译和直译等,实现了原文前景化语言的虚化、转化、重构和再现。基于样本考察,本文提出应避免机械复制而出现前景化的“等效假象”、容许采用淡化译法“部分再现”前景化语言,但要谨慎运用自创译法致使前景化效果“适得其反”的三点翻译建议,以期为中国文学作品走向世界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景化 翻译策略 边城》英译本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边城》中文化负载词的变译之道
8
作者 王行舟 《今古文创》 2024年第32期103-105,共3页
《边城》作为当代田园牧歌式的杰出作品,自1954年问世以来便得到了众多译者的青睐,其中金介甫因其“国外沈从文研究第一人”和学人译者的身份而收获了许多关注。然而国内金介甫英译本研究多聚焦于传统国外翻译理论下的翻译策略分析,对... 《边城》作为当代田园牧歌式的杰出作品,自1954年问世以来便得到了众多译者的青睐,其中金介甫因其“国外沈从文研究第一人”和学人译者的身份而收获了许多关注。然而国内金介甫英译本研究多聚焦于传统国外翻译理论下的翻译策略分析,对于本土理论甚少提及。因此本文将立足于变译论,从翻译难度较大的文化负载词着手,对金介甫译本中的变译策略的应用进行挖掘,检验变译理论普适性的同时,为中国文学外译传播实践带来新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城 变译 文化负载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析小说文本中物象审美的意义--以《边城(节选)》为例
9
作者 陆敏蓉 《作文(高中版)》 2024年第7期67-68,共2页
教师在高中语文文本鉴赏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进行物象审美,并通过对物质媒介的解读,感受作家头脑里表象的外化,洞悉小说中人物精神和物质的动态联系过程。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动态联系 物质媒介 文本鉴赏 小说文本 审美 物象 边城(节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城好味》:走近边境小城的蓬勃生活
10
作者 掉线 《餐饮世界》 2024年第9期58-61,共4页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中国地大物博、辽阔秀美,陆地边界线总长2.2万多公里,与14个国家接壤,边境长久以来的互融互通形成了独具风格的饮食文化。纪录片《边城好味》围绕“原始”“野生”“新奇”三个关键词创作,以亲...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中国地大物博、辽阔秀美,陆地边界线总长2.2万多公里,与14个国家接壤,边境长久以来的互融互通形成了独具风格的饮食文化。纪录片《边城好味》围绕“原始”“野生”“新奇”三个关键词创作,以亲切友好的交往,源远流长的历史,辐射海内外的文化为引,烹调出独特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城 中国地大物博 饮食文化 边界线 相亲 互融互通 纪录片 边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舞剧《边城》对文学原著的改编特色
11
作者 王颖 《城市学刊》 2016年第3期96-98,共3页
由小说《边城》改编而成的舞剧《边城》是一部优秀的当代舞剧作品。舞剧《边城》对文学原著改编时进行了大量适应性调整,充分体现了文学原著和舞剧在艺术表现上的联系与差异。
关键词 边城 舞剧《边城 改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边城地区深层低电阻率油层成因及测井识别技术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晓明 王晓红 +2 位作者 郑秀臣 赵振兴 殷国瑞 《测井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60-364,共5页
铁边城地区深层为三角洲前缘相沉积体系,储层物性差,油层测井响应一般为高电阻率特征,深层油层电阻率偏低,与水层对比度差,往往被误判。深层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受高束缚水饱和度、地层水矿化度和薄互层的影响。铁边城地区深层长6油层为... 铁边城地区深层为三角洲前缘相沉积体系,储层物性差,油层测井响应一般为高电阻率特征,深层油层电阻率偏低,与水层对比度差,往往被误判。深层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受高束缚水饱和度、地层水矿化度和薄互层的影响。铁边城地区深层长6油层为高束缚水饱和度、高黏土附加电导性的岩性低电阻率油层。利用四性参数限值法、组合熵(H值)法、微分分析法、视自然电位差法、横向对比法等综合测井识别技术,有效解决了铁边城地区深层低电阻率、低对比度油层识别难的问题。识别低电阻率油层时,要综合利用各种识别方法,特别重视分析相近物性和相似岩性条件下储层间的电性差异,分析相近电性条件下储层间的岩性或水性差异,分析非电阻率信息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解释 深层低电阻率油层 束缚水饱和度 岩性识别 边城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起—铁边城油田长6储层四性关系及有效厚度下限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俞保财 张永强 +1 位作者 雷启鸿 武月荣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1年第6期52-56,共5页
为提高目的层段油藏测井解释和有利区域预测的精度,利用砂岩薄片、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等技术手段并结合测井资料对吴起—铁边城地区长6储层的"四性"关系进行研究,认为长6储层属于典型的中孔低渗油藏;储层岩性主要为细粒长石... 为提高目的层段油藏测井解释和有利区域预测的精度,利用砂岩薄片、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等技术手段并结合测井资料对吴起—铁边城地区长6储层的"四性"关系进行研究,认为长6储层属于典型的中孔低渗油藏;储层岩性主要为细粒长石砂岩为主,成分和结构成熟度均中等;岩性、物性的差异控制了储层油藏的富集程度,确定了储层物性下限的标准:孔隙度为7.5%,渗透率为0.1×10-3μm2,电性下限电阻率为12Ω.m,声波时差为214μs/m。从而为长6油藏进一步开发评价和增储上产,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6储层 四性关系 有效厚度下限 边城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奇”传统与“边城”想象——论沈从文“湘西小说”中的“传奇”叙事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文东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9-62,共4页
传奇是中外小说共通的叙事模式与浪漫传统,中国现代小说的发生与发展是在传奇传统影响下的现代"转型"。沈从文因自身特殊的边城记忆和文学体味,形成了特殊的传奇思维与目光,在他"湘西小说"的创作中,用佛经演义、原... 传奇是中外小说共通的叙事模式与浪漫传统,中国现代小说的发生与发展是在传奇传统影响下的现代"转型"。沈从文因自身特殊的边城记忆和文学体味,形成了特殊的传奇思维与目光,在他"湘西小说"的创作中,用佛经演义、原始人生和边地人事等几种传奇类型,以"说-听"故事场的结构、"过去"的模糊时空、"常"与"非常"的故事演绎等为基本叙事模式,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传奇"的"边城"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传奇传统 边城想象 小说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声音与情感:《边城》语言的陌生化 被引量:5
15
作者 闫宁 苏科 《大连大学学报》 2011年第4期38-42,共5页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学派的代表理论,认为"文学性"在于使熟悉的事物感知和语言表达陌生化。而沈从文的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陌生化特色,这一特色集中体现在沈从文小说创作的代表作——《边城》中。文章以小说《边...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学派的代表理论,认为"文学性"在于使熟悉的事物感知和语言表达陌生化。而沈从文的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陌生化特色,这一特色集中体现在沈从文小说创作的代表作——《边城》中。文章以小说《边城》为例,分析其在语言组合和意义表达层面的陌生化,研究《边城》中语言作用于视觉、声音和情感所造成的阅读的难度和时延性,以此探究沈从文"陌生化"写作所带来的语言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陌生化 边城 沈从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城》小说中语言“陌生化”审美辨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苏科 闫宁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114-118,共5页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学派的代表理论,认为"文学性"在于使熟悉的事物感知和语言表达陌生化。而沈从文的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陌生化特色。《边城》是沈从文小说创作的代表作,文章以小说《边城》为例,分析其在语言...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学派的代表理论,认为"文学性"在于使熟悉的事物感知和语言表达陌生化。而沈从文的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陌生化特色。《边城》是沈从文小说创作的代表作,文章以小说《边城》为例,分析其在语言组合和意义表达层面的陌生化,研究《边城》中语言作用于视觉、声音和情感所造成的阅读的难度和时延性,以此探究沈从文"陌生化"写作所带来的语言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陌生化 边城 沈从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边城》的“诗语”风格与结构模式--基于形式主义与结构主义视角 被引量:4
17
作者 龚刚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8-123,共6页
小说《边城》问世多年,至今仍有众多读者深深为其中乌托邦式的田园风情所迷恋,同时又为翠翠在绝望与希望中的内心挣扎与一往情深所触动。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也是结构的艺术。究竟是什么样的语言组合、结构安排,造就了一个遗世独立、饱含... 小说《边城》问世多年,至今仍有众多读者深深为其中乌托邦式的田园风情所迷恋,同时又为翠翠在绝望与希望中的内心挣扎与一往情深所触动。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也是结构的艺术。究竟是什么样的语言组合、结构安排,造就了一个遗世独立、饱含情韵的"边城"世界?这是沈从文艺术创造的"达文西密码"。在本文中,笔者从形式主义和结构主义视角,剖解沈从文内在的写作发生过程及呈现形式,重捕《边城》核心符号,揭示《边城》的隐性复调叙事,以期"解码"沈从文艺术世界的奥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城 “诗语”风格 形式主义 结构主义 隐性复调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沈从文《边城》中的生态叙事及其审美取向 被引量:17
18
作者 陈桂霞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0年第26期32-35,共4页
《边城》不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文坛上也有很强的影响力。本文从生态叙事视角分析《边城》中作者对自然山水、人物以及故事的浓淡着墨及其所表达的审美取向。
关键词 边城 生态叙事 审美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城》英译本中的民俗翻译策略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伟棠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X期85-86,共2页
《边城》是我国著名作家沈从文最具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之一,享誉世界文坛。作者在创作时运用大量的笔墨描述湘西地区的民俗文化,作品中涉及的民歌、方言、俗语等都具有浓厚的民族气息。也正是因为这样,《边城》的翻译难度较大,对译者的人... 《边城》是我国著名作家沈从文最具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之一,享誉世界文坛。作者在创作时运用大量的笔墨描述湘西地区的民俗文化,作品中涉及的民歌、方言、俗语等都具有浓厚的民族气息。也正是因为这样,《边城》的翻译难度较大,对译者的人文素养和翻译水平有很高要求。已出版的不同英译本均在民俗文化翻译的处理策略上下了很大功夫。鉴于此种背景,本文通过探讨《边城》英译本中的民俗翻译策略,以期对国际间民俗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有所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城 民俗文化 翻译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人事”作曲——论沈从文《边城》的音乐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谭文鑫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1-83,91,共4页
《边城》的音乐性已有人论及,但大都限于其表层的音乐色彩。笔者认为,这篇小说的音乐性主要体现深层次地用"人事"作曲上,即沈从文是通过借鉴音乐中的奏鸣曲式,以"人事"为旋律创作出《边城》的。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 《边城》的音乐性已有人论及,但大都限于其表层的音乐色彩。笔者认为,这篇小说的音乐性主要体现深层次地用"人事"作曲上,即沈从文是通过借鉴音乐中的奏鸣曲式,以"人事"为旋律创作出《边城》的。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边城》并非只是一部"诗化小说"。它更像是一部"音乐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城 曲式结构 音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