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节段模型风洞试验的边主梁断面钢-混结合梁悬索桥后颤振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曙光 黄智文 肖晨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79-87,共9页
为研究边主梁断面钢-混结合梁悬索桥后颤振特性,以某三塔四跨边主梁断面钢-混结合梁悬索桥为背景,对1∶60钢-混结合梁缩尺节段模型开展风洞试验,分析其颤振稳定性及后颤振响应特征,并研究结构阻尼、气动措施及阻尼-气动组合措施对钢-混... 为研究边主梁断面钢-混结合梁悬索桥后颤振特性,以某三塔四跨边主梁断面钢-混结合梁悬索桥为背景,对1∶60钢-混结合梁缩尺节段模型开展风洞试验,分析其颤振稳定性及后颤振响应特征,并研究结构阻尼、气动措施及阻尼-气动组合措施对钢-混结合梁后颤振响应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节段模型在负风攻角下颤振稳定性较好,但在正风攻角下易发生后颤振,颤振临界风速较低,极限环振动稳态振幅随风速增大而增大,且增长较快;后颤振响应具有明显的弯扭耦合特征,且竖向振动参与程度随风速增大而增大,耦合振动频率随风速增大而减小,在正风攻角下相位差为10°~40°,在0°风攻角下相位差可以忽略;增加结构阻尼或安装气动措施均能有效提升钢-混结合梁颤振起振和临界风速,其中气动措施的提升效果更显著,且两者控制效果可以叠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索桥 边主梁断面钢-混结合梁 节段模型 后颤振特性 结构阻尼 气动措施 风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幅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力学性能研究
2
作者 陈建兵 单加一 +1 位作者 陈雨薇 翟慕赛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8-316,共9页
研究宽幅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的力学性能,找到结构内力传递规律,为该类桥梁结构设计提供参考。以某混合梁斜拉桥为背景,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混合段模型,进行钢-混结合段、剪力连接件的应力分布规律及构造参数对剪力件受力影响的... 研究宽幅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的力学性能,找到结构内力传递规律,为该类桥梁结构设计提供参考。以某混合梁斜拉桥为背景,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混合段模型,进行钢-混结合段、剪力连接件的应力分布规律及构造参数对剪力件受力影响的研究。结构整体受压局部受拉,纵向应力在锚固横隔板及承压板附近发生突变,横向应力由桥梁中心处向锚固腹板处逐渐减小;结合段内31.73%的轴力直接传递至混凝土,68.27%的轴力通过承压板传递至钢格室内各纵向板件,轴力传力比为21.64%;剪力件应力呈两头大中间小的分布规律。钢混结合段结构连接能力强,传力效果好,混合段结构设计满足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宽幅 -结合 剪力件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口断面钢-混结合梁悬索桥颤振特性及颤振形态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华旭刚 陈鲁深 +2 位作者 李瑜 王甜 陈政清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30,共8页
为准确评估开口断面双边箱钢-混结合梁悬索桥颤振性能和多模态参与效应,以典型的钢-混结合梁悬索桥——怀化洞庭溪沅水特大桥为背景,开展风洞模型试验及数值分析。制作加劲梁节段缩尺模型并进行风洞试验,测试原桥梁结构的颤振性能,分析... 为准确评估开口断面双边箱钢-混结合梁悬索桥颤振性能和多模态参与效应,以典型的钢-混结合梁悬索桥——怀化洞庭溪沅水特大桥为背景,开展风洞模型试验及数值分析。制作加劲梁节段缩尺模型并进行风洞试验,测试原桥梁结构的颤振性能,分析调整阻尼比、采用气动措施及结构措施对结构颤振特性的影响,采用三维和二维两种颤振分析方法分析设置中央扣结构的颤振模态及多模态参与效应。结果表明:该钢-混结合梁悬索桥存在较明显的颤振起振点,且颤振是以扭转为主的弯扭耦合振动,同时其扭转和竖向振动存在较大的相位差(相差近180°);节段模型风洞试验与三维和二维颤振分析一致得到设置中央扣后,频率较高的正对称扭转模态先于反对称模态发生颤振,且三维与二维颤振分析结果相差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索桥 -结合 开口断面 中央扣 颤振性能 颤振形态 风洞试验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构造优化研究
4
作者 何知明 李英铭 +1 位作者 张莹 施洲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9-116,150,共9页
为优化高速铁路混合梁钢-混结合段构造,使其便于施工且受力合理,依托主跨335 m的汉巴南铁路嘉陵江大桥开展结合段构造优化研究。将原结合段前承压板及钢格室优化为钢锚室并缩短钢混黏结段长度,提出优化构造方案;基于有限元仿真分析,研... 为优化高速铁路混合梁钢-混结合段构造,使其便于施工且受力合理,依托主跨335 m的汉巴南铁路嘉陵江大桥开展结合段构造优化研究。将原结合段前承压板及钢格室优化为钢锚室并缩短钢混黏结段长度,提出优化构造方案;基于有限元仿真分析,研究结合段结构优化前后应力分布规律和传力特性。结果表明:优化前后钢-混结合段在最大正、负弯矩工况下应力沿纵向分布规律基本相似,原结合段前承压板传力作用并不显著;除部分应力集中点外,优化前后结合段应力差异并不显著,均小于17%。两种工况下,优化前后钢-混结合段均以承压板的直接承压为主要传力路径(R1),传递62.72%~66.65%钢梁轴力至混凝土;原结合段顶底板及腹板通过剪力钉传力(R2)、PBL钢板及PBL剪力键传力(R3)分别传递19.79%/22.54%、13.56%/12.68%的钢梁轴力,传力相对均匀;优化后结合段通过R3路径仅传递6%左右钢梁轴力至混凝土,R2路径传力比显著高于R3路径。优化后结合段在保证合理受力的条件下缩减了结合段的长度,有效降低施工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 斜拉桥 -结合 构造优化 有限元分析 受力特性 传力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钢-混结合梁悬索桥涡激振动控制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永乐 朱金 +2 位作者 万田保 李涵 秦顺全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30,共9页
为保证已建桥梁发生涡激振动后桥梁结构的安全以及桥上行车和行人安全,提出综合考虑人员舒适性、结构受力和停车线形三方面的大跨度钢-混结合梁悬索桥涡激振动控制指标体系。该体系包含9项指标,分别为驾乘人员舒适度、驾乘人员晕动症、... 为保证已建桥梁发生涡激振动后桥梁结构的安全以及桥上行车和行人安全,提出综合考虑人员舒适性、结构受力和停车线形三方面的大跨度钢-混结合梁悬索桥涡激振动控制指标体系。该体系包含9项指标,分别为驾乘人员舒适度、驾乘人员晕动症、行人舒适度(狄克曼指标)、加劲梁强度、加劲梁应力、加劲梁挠度、桥面纵坡、竖曲线半径和停车视距。以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为背景,分别计算了“限速”和“封桥”2个交通管制措施下9项指标对应的涡激振动振幅限值。在此基础上,将9项指标对应的涡激振动振幅限值的最小值作为涡激振动限值建议取值。结果表明:当该桥发生低阶竖弯涡激振动(VS1、VAS1)时,涡激振动的控制因素为加劲梁挠度指标;当大桥发生VAS2模态的竖弯涡激振动时,涡激振动由驾乘人员晕动症指标和行人舒适度指标共同控制;当大桥发生高阶竖弯涡激振动(VAS3、VAS4)时,涡激振动由行人舒适度指标控制。涡激振动控制指标体系及限值标准的计算框架可适用于不同桥型涡激振动限值的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索桥 -结合 涡激振动 控制指标体系 人员舒适性 结构受力 行车线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向贯通式中低速磁浮一体轨道梁钢-混结合部试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秦世强 黄春雷 +2 位作者 龚俊虎 毛羚 王秋萍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8-147,共10页
为解决中低速磁浮分离式轨道梁存在的养护难、构件多,以及无法考虑F轨刚度贡献等问题,提出一种横向贯通式梁轨一体轨道梁结构,针对其钢-混结合部的静力性能开展有限元分析和足尺模型试验研究,并对关键设计参数进行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在... 为解决中低速磁浮分离式轨道梁存在的养护难、构件多,以及无法考虑F轨刚度贡献等问题,提出一种横向贯通式梁轨一体轨道梁结构,针对其钢-混结合部的静力性能开展有限元分析和足尺模型试验研究,并对关键设计参数进行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在5倍设计荷载内,钢-混结合部基本处于弹性状态,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且具备较高富裕量;竖向荷载主要通过钢板承压作用传递至混凝土梁体,焊钉对竖向荷载的传递作用较小;设计参数分析表明,适量提高钢连接件钢板厚度有利于竖向荷载的平顺传递。研究结果可以为梁轨一体轨道梁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 中低速磁浮 模型试验 分离式轨道 轨一体轨道 -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简支钢-混结合箱梁振动特性研究
7
作者 刘潇 张楠 孙琪凯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7-172,共6页
对一高速铁路32 m简支钢-混结合箱梁进行锤击试验,分析其振动特性。建立轨道-桥梁垂向耦合有限元模型,利用谐响应分析计算轨道-桥梁系统各板件的速度导纳,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后分析振动在梁上的传递特性。采用虚拟激... 对一高速铁路32 m简支钢-混结合箱梁进行锤击试验,分析其振动特性。建立轨道-桥梁垂向耦合有限元模型,利用谐响应分析计算轨道-桥梁系统各板件的速度导纳,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后分析振动在梁上的传递特性。采用虚拟激励法得到行车条件下的轮轨力,作用于有限元模型上,讨论钢-混顶板的混凝土厚度、扣件刚度等对钢-混结合箱梁振动的影响。为钢-混结合梁振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 锤击试验 速度导纳 振动特性 虚拟激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50 m简支钢-混结合梁的声振特性研究
8
作者 崔可儿 孔德睿 +1 位作者 鄢玉胜 张迅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1-100,共10页
为探究钢-混结合梁在列车激励下的声振特性,以时速400 km高速铁路50 m简支钢-混结合梁为对象,基于混合有限元-边界元-统计能量分析(FE-BE-SEA)预测法计算桥梁在车辆作用下的声振响应,并对比相同激励条件下同等跨度混凝土简支箱梁的声振... 为探究钢-混结合梁在列车激励下的声振特性,以时速400 km高速铁路50 m简支钢-混结合梁为对象,基于混合有限元-边界元-统计能量分析(FE-BE-SEA)预测法计算桥梁在车辆作用下的声振响应,并对比相同激励条件下同等跨度混凝土简支箱梁的声振响应结果,研究轨道参数(减震垫)和结构参数(桥面板板厚、横隔板间距)对桥梁振动与声辐射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钢箱结合梁各板件中,桥面板的总振动加速度级最大;在大部分频段,与结合梁相比,混凝土梁的振动和噪声响应显著下降,其中混凝土腹板的振动响应下降值最大;减振垫对于中、高频段的减振降噪效果显著;改变桥面板厚度可以适当减少钢箱结合梁结构噪声,桥面板厚度增加50%,结构噪声的总声压级变化-3.0~-2.9 dB(A);减小横隔板间距也可以显著减少桥梁结构噪声,当横隔板间距减少50%时,总声压级变化-5.6~-5.0 dB(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振动 噪声 -结合 统计能量法 边界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水河特大桥主梁钢-混结合段传力机理分析 被引量:24
9
作者 伍彦斌 黄方林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6-61,共6页
贵州红水河特大桥主桥为主跨508m的混合梁斜拉桥,主梁钢-混结合段采用承压传剪式,其连接断面小,受力复杂。为验证红水河特大桥钢-混结合段的构造设计,在分析和明确其传力层次与传力路径的基础上,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钢-混结合段的... 贵州红水河特大桥主桥为主跨508m的混合梁斜拉桥,主梁钢-混结合段采用承压传剪式,其连接断面小,受力复杂。为验证红水河特大桥钢-混结合段的构造设计,在分析和明确其传力层次与传力路径的基础上,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钢-混结合段的混合单元模型,分析了恒载及1.6倍超载工况下钢-混结合段的受力情况。结果表明:在1.6倍超载工况下,连接件的抗剪安全系数为1.2,满足设计要求;;主要传力单元承担的轴力比例相近,受力均衡,传力构造设计合理;钢梁埋入段与混凝土的界面接触粘结效应对内力的传递有较大贡献,在设计中可考虑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结合 承压板 有限元法 剪力 传力机理 受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跨165 m单线铁路独塔混合式结合梁曲线斜拉桥设计
10
作者 刘本永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4-89,共6页
杭州萧山机场站枢纽及接线工程跨通城大道左、右线特大桥主桥分别采用(24+165+132+32)m、(32+165+132+32)m独塔混合式结合梁斜拉桥,单线铁路,设计速度120 km/h,平面位于半径1000 m曲线上。主梁采用钢-混结合梁结构,主跨采用双工型钢-混... 杭州萧山机场站枢纽及接线工程跨通城大道左、右线特大桥主桥分别采用(24+165+132+32)m、(32+165+132+32)m独塔混合式结合梁斜拉桥,单线铁路,设计速度120 km/h,平面位于半径1000 m曲线上。主梁采用钢-混结合梁结构,主跨采用双工型钢-混结合梁,边跨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箱梁。采用混凝土桥塔,横桥向呈曲线式梭形。斜拉索采用空间双索面扇形布置。主跨采用悬臂拼装,边跨采用支架现浇。结构静动力分析结果均满足规范要求。研究表明:采用独塔混合梁斜拉桥方案,减小了温度跨,避免曲线上设置钢轨伸缩调节器;首次在铁路斜拉桥上采用双工型钢-混结合梁,实现了上跨既有交通快速施工的目的,降低了安全风险和施工干扰;采用“梭”形桥塔,塔柱横桥向为封闭曲线框架结构,抗弯、抗扭刚度大,同时桥塔与基础设置横向偏心,抵消了曲线梁斜拉桥斜拉索产生的较大水平力及附加弯矩,减小了基础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线铁路 铁路桥 独塔斜拉桥 -结合 温度跨 梭形塔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拉桥主梁钢-混结合段技术性能提升关键技术 被引量:40
11
作者 周立兵 丁望星 张家元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0-35,共6页
为提升大跨径混合梁斜拉桥主梁钢-混凝土结合段的传力能力、抗疲劳性能和耐久性等综合技术性能,优选钢-混结合段的连接形式,提出改进钢-混结合段技术性能的路线。对比分析4种钢-混结合段连接形式,推荐采用"承压+传剪"复合传... 为提升大跨径混合梁斜拉桥主梁钢-混凝土结合段的传力能力、抗疲劳性能和耐久性等综合技术性能,优选钢-混结合段的连接形式,提出改进钢-混结合段技术性能的路线。对比分析4种钢-混结合段连接形式,推荐采用"承压+传剪"复合传力的部分连接填充混凝土形式。针对早期部分连接填充混凝土形式的不足,提出从传力模式和构造方案、填充材料、施工工艺等方面进行改进的技术路线。在此基础上以某主跨820m的混合梁斜拉桥为背景,研究提升钢-混结合段技术性能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承压+传剪"复合传力模式、"大尺寸钢格室+PBL剪力键+后承压板"构造方案、填充RPC高性能混凝土、短线法节段预制拼装施工工艺等技术措施,是提升混合梁斜拉桥主梁钢-混结合段综合技术性能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结合 技术性能 PBL剪力键 活性粉末凝土 节段预制拼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静力行为 被引量:33
12
作者 李小珍 肖林 +1 位作者 黄玲 卫星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5-82,共8页
为了解混合梁斜拉桥中主梁钢-混结合段的力学行为,按照相似原则设计了厦门马新大桥主梁钢-混凝土结合段的缩尺试验模型,对试验模型分别按照设计荷载和1.7倍设计荷载进行加载,测试试验模型的控制断面和主要构件的应力、变形随加载历程的... 为了解混合梁斜拉桥中主梁钢-混结合段的力学行为,按照相似原则设计了厦门马新大桥主梁钢-混凝土结合段的缩尺试验模型,对试验模型分别按照设计荷载和1.7倍设计荷载进行加载,测试试验模型的控制断面和主要构件的应力、变形随加载历程的变化,并结合数值分析对钢-混结合段的传力机理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结合段钢结构、混凝土结构及PBL键贯穿钢筋的应力水平较低,结合段具有较强的安全储备;钢箱与混凝土之间相对滑移量较小,钢箱与混凝土之间共同受力工作性能良好,钢结构荷载被比较顺畅地传递到混凝土结构;钢-混结合段传力构件荷载分配合理,设置PBL剪力键的有格室后承压板构造是一种合理的钢-混结合段结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结合 PBL剪力键 受力行为 模型试验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箱形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4
13
作者 姚亚东 杨永清 +2 位作者 刘振标 蒲黔辉 施洲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5-50,共6页
为研究铁路钢箱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的受力特征及传力机理,以宁波铁路枢纽北环线甬江特大桥为背景,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该桥钢-混结合段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钢-混结合段中钢壳体和混凝土的受力及轴力分配比例。结果表明:在计... 为研究铁路钢箱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的受力特征及传力机理,以宁波铁路枢纽北环线甬江特大桥为背景,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该桥钢-混结合段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钢-混结合段中钢壳体和混凝土的受力及轴力分配比例。结果表明:在计算荷载作用下,结构纵向受力板件均处于受压状态,应力水平较低;除承压板处发生突变外,其他部位变化平缓;混凝土各截面应力水平较低,截面发生一定的面外变形;承压板传力作用较大,结合段54%的轴力通过其传递,其余轴力通过PBL键和剪力钉传递;剪力键轴力传递比例呈两头大、中间小的马鞍形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 -结合 传力机理 PBL键 有限元法 应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传力及疲劳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33
14
作者 周阳 蒲黔辉 +1 位作者 施洲 刘振标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77-83,共7页
为了解大跨度铁路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的传力和疲劳性能,根据应力等效原则设计制作了结合段局部足尺模型,进行了疲劳验证加载和疲劳破坏加载,测试了疲劳加载过程中结合段钢箱梁及剪力钉的应力变化情况。同时,通过考虑钢和混凝土之... 为了解大跨度铁路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的传力和疲劳性能,根据应力等效原则设计制作了结合段局部足尺模型,进行了疲劳验证加载和疲劳破坏加载,测试了疲劳加载过程中结合段钢箱梁及剪力钉的应力变化情况。同时,通过考虑钢和混凝土之间不同的摩擦系数,对摩擦力在结构剪力传递中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接触分析,摩擦系数分别取0.1和0.6时,钢梁纵向应力计算值偏差在0.5%以内,说明在疲劳荷载作用下结构弹性受力时,钢和混凝土之间的摩擦力对剪力传递贡献较小;200万次疲劳验证试验过程中,结合段整体应力水平较低,各测点应力基本保持不变,结构传力安全可靠,具有良好的疲劳性能;100万次的疲劳破坏试验后,钢结构和剪力钉部分测点应力明显增大,结合段钢和混凝土出现黏结滑移现象,尤其在顶板位置,但结构整体稳定性良好,仍具有一定的疲劳安全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结合 疲劳模型试验 传力机理 疲劳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受力及参数分析 被引量:34
15
作者 蒲黔辉 周阳 施洲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17,共6页
为研究铁路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的传力机理,以主跨468m的宁波甬江特大桥主桥为背景,通过关键部位应力等效的原则制作了该桥结合段局部足尺试验模型,并对试验模型进行了最不利工况下的加载,同时采用ANSYS软件建立钢-混结合段局部模型... 为研究铁路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的传力机理,以主跨468m的宁波甬江特大桥主桥为背景,通过关键部位应力等效的原则制作了该桥结合段局部足尺试验模型,并对试验模型进行了最不利工况下的加载,同时采用ANSYS软件建立钢-混结合段局部模型,对影响结合段受力性能的结构设计参数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结合段钢格室应力水平沿纵向平缓减小,数值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承压板分担轴力比例接近44.58%,结合段剪力钉传递剪力比例较PBL多;承压板厚度和剪力钉间距增加时,承压板分担荷载比例都会提高,当承压板厚40~80mm、剪力钉间距为150mm时,结合段的传力较为合理;钢格室顶板、底板靠近承压板端前2排剪力钉失效时,将会增加承压板及第3排和第4排剪力钉传递轴力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结合 模型试验 有限元法 参数分析 受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厦高铁安海湾特大桥无砟轨道钢-混结合梁斜拉桥设计研究 被引量:24
16
作者 聂利芳 严爱国 +1 位作者 曾甲华 杨恒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37-141,146,共6页
安海湾特大桥是新建铁路福州至厦门高速铁路控制性工程,跨越安海湾,主桥为(40+135+300+135+40)m斜拉桥,半漂浮体系,采用混凝土桥面板与槽形钢箱梁相结合的主梁结构;索塔采用H形混凝土桥塔;主桥铺设含橡胶弹性隔离缓冲垫层的双块式无砟... 安海湾特大桥是新建铁路福州至厦门高速铁路控制性工程,跨越安海湾,主桥为(40+135+300+135+40)m斜拉桥,半漂浮体系,采用混凝土桥面板与槽形钢箱梁相结合的主梁结构;索塔采用H形混凝土桥塔;主桥铺设含橡胶弹性隔离缓冲垫层的双块式无砟轨道。桥址基岩为弱风化辉绿岩,基础均采用柱桩。安海湾特大桥受力合理,辅助墩区段混凝土桥面板出现的拉应力通过综合采用支座升降法、配置预应力索等综合性措施,经济且有效地避免了混凝土桥面板受拉,显著减小了钢梁底板压应力和钢板厚度。通过与已实施无砟轨道铺设的两座300 m级无砟轨道桥梁对比,可以看出,安海湾特大桥具有良好的铺设无砟轨道条件。安海湾特大桥主桥无砟轨道钢-混结合梁斜拉桥的成功实施,为无砟轨道在大跨度桥梁的铺设提供了又一成功的典范,有利于大跨度无砟轨道桥梁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 -结合 斜拉桥 凝土桥面板 高速铁路 无砟轨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受力特性分析 被引量:38
17
作者 施洲 姜兴洪 +2 位作者 高贵 宁伯伟 喻明灯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2-70,共9页
为研究高速铁路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受力与传力特性,以主跨672 m的安九铁路鳊鱼洲长江大桥为背景,采用ANSYS软件建立主梁钢-混结合段有限元模型,分析其在最不利工况下的受力特点及变形特性,以及钢-混结合段长度对其受力性能... 为研究高速铁路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受力与传力特性,以主跨672 m的安九铁路鳊鱼洲长江大桥为背景,采用ANSYS软件建立主梁钢-混结合段有限元模型,分析其在最不利工况下的受力特点及变形特性,以及钢-混结合段长度对其受力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最不利负弯矩工况作用下,边箱顶板与承压板焊接处存在应力集中及一定的局部拉应力;钢-混结合段混凝土在预应力作用下基本处于全截面受压状态;钢-混结合段内剪力钉和PBL剪力键受力并不均匀;钢-混结合段承压板直接向混凝土梁体传递约47.3%的轴力,是钢-混结合段传力的主要构件;钢-混结合段竖向位移及转角变化平缓,无明显的突变现象;钢-混结合段长度在1.50~3.50 m范围内时受力、传力差异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桥 斜拉桥 -结合 受力特性 传力特性 参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刚构-连续混合梁桥钢-混结合段合理构造参数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蒲黔辉 谢自畅 +3 位作者 杨仕力 黄胜前 杨朝龙 洪彧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9-84,共6页
以主跨216 m杭温铁路永嘉右行线跨甬台温特大桥为背景,研究铁路钢-混结合段的力学性能及传力机理,并讨论该桥钢混结合段的合理构造参数。采用ANSYS软件建立其钢-混结合段局部有限元模型,分析结合段中钢与混凝土内力的分配情况,并对影响... 以主跨216 m杭温铁路永嘉右行线跨甬台温特大桥为背景,研究铁路钢-混结合段的力学性能及传力机理,并讨论该桥钢混结合段的合理构造参数。采用ANSYS软件建立其钢-混结合段局部有限元模型,分析结合段中钢与混凝土内力的分配情况,并对影响其传力分配的构造参数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结构纵向受力板件处于受压状态,钢梁应力沿结合段逐渐减小;承压板分担轴力比例约为56.2%,随着承压板厚度增加,其分担荷载比例也有提高,承压板厚度在40~60 mm之间时提高较快,承压板厚度大于60 mm后提高不明显;钢梁埋入段长度大于2.5 m后,对传力效果的影响不大;剪力钉刚度的增加会显著提高其承担的顺桥向剪力,并增加剪力沿横桥向分布的不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 刚构-连续 -结合 有限元法 参数分析 传力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江口水库特大桥多格室钢-混结合段设计 被引量:4
19
作者 覃作伟 廖原 +2 位作者 丁望星 阳晏 唐守峰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3,共6页
丹江口水库特大桥为主跨760 m的双塔双索面部分地锚式混合梁斜拉桥,主跨主梁采用分离式双钢箱+正交异性钢-UHPC组合桥面结构轻型组合梁,边跨主梁采用PC边主梁。组合梁与PC梁连接过渡段总长6.0 m,其中钢梁段长1.0 m,钢梁加强段长3.0 m,钢... 丹江口水库特大桥为主跨760 m的双塔双索面部分地锚式混合梁斜拉桥,主跨主梁采用分离式双钢箱+正交异性钢-UHPC组合桥面结构轻型组合梁,边跨主梁采用PC边主梁。组合梁与PC梁连接过渡段总长6.0 m,其中钢梁段长1.0 m,钢梁加强段长3.0 m,钢-混结合段长2.0 m。为解决钢-混结合段边箱部分截面刚度过渡剧烈、应力集中明显、格室内填充混凝土施工困难等问题,利用外腹板和风嘴箱室构造边箱多格室断面,形成“钢格室+后承压板”的结构,提高钢-混结合段边箱部分截面刚度过渡均匀性;格室内钢-混连接区域采用开孔板剪力键和剪力钉,提高结合段的抗剪强度及延性,增强整体连接的可靠性;格室内填充料采用活性粉末混凝土,并综合考虑结构性能需求和技术指标进行配合比优化,改善结合段的耐久性和施工可靠性。结构受力分析结果表明,各构件受力均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结合 多格室构造 开孔板剪力键 剪力钉 活性粉末凝土 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厦高铁泉州湾跨海大桥主桥钢-混结合梁设计 被引量:22
20
作者 曾甲华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2-16,共5页
福厦高铁泉州湾跨海大桥主桥采用主跨400m双塔双索面钢-混结合梁斜拉桥,为半飘浮体系。针对并行公路桥和海湾深水强风环境的建设条件,主梁采用混凝土桥面板+槽形钢箱梁的封闭式箱形结合梁,梁高4.25 m,梁宽21m,标准节段长10.5m。槽形钢箱... 福厦高铁泉州湾跨海大桥主桥采用主跨400m双塔双索面钢-混结合梁斜拉桥,为半飘浮体系。针对并行公路桥和海湾深水强风环境的建设条件,主梁采用混凝土桥面板+槽形钢箱梁的封闭式箱形结合梁,梁高4.25 m,梁宽21m,标准节段长10.5m。槽形钢箱梁(不含风嘴)采用单箱三室等高截面,底板及纵腹板加劲肋采用直板肋,节段断面连接采用栓焊混合连接方式,索梁锚固采用锚拉板结构。混凝土桥面板标准厚30cm,分块预制,在桥位与钢梁结合。墩(塔)区域的主梁采用浮吊整体吊装,其余梁段利用桥面吊机悬臂吊装。针对海洋大气腐蚀环境,预制桥面板采用C55高性能混凝土,桥面板湿接缝采用粗、细合成纤维混掺的补偿收缩混凝土,钢梁底漆采用石墨烯纳米材料改性鳞片型醇溶无机富锌涂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高速铁路桥 跨海大桥 -结合 凝土桥面板 槽形 耐久性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