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育强国的辩证认识论 被引量:25
1
作者 田雨普 王欢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13,共5页
体育强国是个意会概念、定性概念,但具有明显的动员性和引领性。竞技体育的国际竞争力和群众体育的发展水平是判别体育强国的2项基本标准。建设体育强国中既要力争全面强势,但不能追求尽善尽美;既要以全民健身为基础,又不能放松竞技体... 体育强国是个意会概念、定性概念,但具有明显的动员性和引领性。竞技体育的国际竞争力和群众体育的发展水平是判别体育强国的2项基本标准。建设体育强国中既要力争全面强势,但不能追求尽善尽美;既要以全民健身为基础,又不能放松竞技体育结构的优化;既要注重目标的实现,更要重视建设的过程。建设体育强国虽不能一蹴而就,但也必须只争朝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社会学 体育强国 意会概念 辩证认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体育功能的辩证认识论 被引量:23
2
作者 田雨普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4-16,共3页
人类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21世纪。新千年世界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对峙、对抗的“冷战”时代已经结束。尽管世界还不很安宁,但和平和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已形成了势不可... 人类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21世纪。新千年世界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对峙、对抗的“冷战”时代已经结束。尽管世界还不很安宁,但和平和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已形成了势不可当的历史潮流。 从政治角度来看,新世纪,既不是“美国世纪”,也不是“欧洲世纪”。一个多地区性政治、经济利益集团相互制衡的“多极化世纪”将会出现。各个国家和地区、各个利益集团都不会放过体育舞台的竞争和演示,都想在世界体坛上显露出夺目的光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功能 辩证认识论 多元性 层次性 体育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从辩证认识论高度探索心理活动规律
3
作者 王国富 《医学与哲学》 1998年第10期549-551,共3页
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1](恩格斯这里的“理论思维”指的是“辩证思维”)要想认识心理活动的真谛,使这种认识符合心理活动的客观规律,只有从辩证唯物认识论出发,才可立足于... 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1](恩格斯这里的“理论思维”指的是“辩证思维”)要想认识心理活动的真谛,使这种认识符合心理活动的客观规律,只有从辩证唯物认识论出发,才可立足于高起点。当然,作为一个人,由于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活动规律 辩证认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沈括的辩证认识论
4
作者 陈林 《高校教育管理》 1991年第1期15-18,共4页
沈括不仅是“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而且还是一位了不起的哲学家.他在朴素唯物主义基础上所建立的辩证认识论,几乎没有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本文试就此谈一些初步的看法.
关键词 辩证认识论 《梦溪笔谈》 朴素唯物主义 胆矾 矛盾分析 苦泉 朱砂 阴阳 前知 隙积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伟大建党精神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阐释
5
作者 欧阳淞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4-9,共6页
伟大建党精神来自创建党的非凡历程,推动了党的百年探索、百年奋斗,经受了党的百年实践检验。伟大建党精神一方面坚持唯物论,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形成的基础,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坚持辩证法,承认能动的革命反映论,承认认... 伟大建党精神来自创建党的非凡历程,推动了党的百年探索、百年奋斗,经受了党的百年实践检验。伟大建党精神一方面坚持唯物论,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形成的基础,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坚持辩证法,承认能动的革命反映论,承认认识对于实践的反作用。创建党的伟大实践为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提供了组织条件、思想条件,以及鲜明政治立场和顽强意志品质条件。伟大建党精神充分体现了党的初心使命的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头活水;鞭策着中国共产党人勇于自我革命,把党锻造得坚强而有力量;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积极开展思想探索,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飞跃;鼓舞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懈奋斗,取得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甘于奉献、坚持奋斗,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大建党精神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精神谱系 兴党强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国化的三个里程碑
6
作者 秦文志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4,共4页
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 ,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中国化 ,其集中表现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即毛泽东提... 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 ,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中国化 ,其集中表现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即毛泽东提出的“实事求是” ,邓小平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江泽民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中国化 里程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念应成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范畴 被引量:3
7
作者 丁怀超 《江淮论坛》 1984年第6期70-74,共5页
人们往往把理念同唯心主义体系相联系,认为只有唯心主义认识论才去讨论理念问题。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在哲学史上,理念虽然是由唯心主义哲学家提出并加以阐释的,但它不应该成为唯心主义者的专利品。应该说,理念范畴的提出和阐释,是人类... 人们往往把理念同唯心主义体系相联系,认为只有唯心主义认识论才去讨论理念问题。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在哲学史上,理念虽然是由唯心主义哲学家提出并加以阐释的,但它不应该成为唯心主义者的专利品。应该说,理念范畴的提出和阐释,是人类认识史上的重要成果,它标志着哲学对人的认识过程作以概念式把握的一大进步。剔除其旧哲学的杂质,理念应该成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理念 唯心主义体系 唯心主义哲学 基本范畴 唯心主义者 人类认识 认识过程 哲学史 重要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坚持理论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被引量:3
8
《求实》 1982年第Z1期61-82,共22页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坚持唯物的和辩证的观点,科学地回答了认识的本质、能力、来源、过程以及发展规律等问题,是正确解决思维和存在、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的科学。
关键词 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客观真理 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相对真理 理论和实践 马列主义 客观事物 唯心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论》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第一个完整的理论形态
9
作者 沧南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29-33,共5页
“文革”期间,有一个日本人写了一篇题为《“毛泽东哲学”的本来面目》的文章。他在文章的“前言”中写道:“拙文的大部分篇幅是用以考究《实践论》和《矛盾论》本来面目的。”这个日本人经过一番“考究”之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把现在... “文革”期间,有一个日本人写了一篇题为《“毛泽东哲学”的本来面目》的文章。他在文章的“前言”中写道:“拙文的大部分篇幅是用以考究《实践论》和《矛盾论》本来面目的。”这个日本人经过一番“考究”之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把现在的《实践论》、《矛盾论》版本同西洛可夫等人编著的《辩证法唯物论教程》直接对照一下,我们就会看到不仅“两论”同西洛可夫《教程》的主要论点一致,而且“两论”是把西洛可夫《教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理论形态 认识和实践 社会学大纲 毛泽东 主观和客观 辩证 唯物论 《矛盾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格斯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主要贡献
10
作者 李砚田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86年第2期47-54,共8页
【正】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要严格划分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这一理论的贡献是很困难的。因此,我们在探讨恩格斯对认识论的贡献时,必定要同马克思的贡献联系在一起来谈。恩格... 【正】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要严格划分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这一理论的贡献是很困难的。因此,我们在探讨恩格斯对认识论的贡献时,必定要同马克思的贡献联系在一起来谈。恩格斯谈到他在制定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作用时说:“我不能否认,我和马克思共同工作四十年,在这以前和这期间,我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地参加了这一理论的创立,特别是对这一理论的阐发。但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真理 社会存在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基本原则 相适应 基本观点 辩证思维规律 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生认识论研究的新成果——评《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发生认识论》
11
作者 萧秀清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82-82,共1页
石向实、郑莉君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课题《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发生认识论》一书,最近由前沿杂志出版社出版。同我国以往研究发生认识论的著作相比,该书在不少方面取得了重要的学术突破。这里仅介其要。 在国内研究皮亚杰发生认识... 石向实、郑莉君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课题《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发生认识论》一书,最近由前沿杂志出版社出版。同我国以往研究发生认识论的著作相比,该书在不少方面取得了重要的学术突破。这里仅介其要。 在国内研究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文章和著作中,对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十分重视,评价甚高,而分歧却较大。既有人认为双向建构学说也许是对反映论的最好的解释,也有人认为建构主义是对反映论的猛烈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生认识论 唯物主义反映论 建构主义 皮亚杰 新成果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哲学性质 生物学 心理学 唯物主义立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12
作者 张勤德 《学习与探索》 1981年第2期47-50,共4页
(一)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认识论的基本问题。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对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把它分成了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的问题是:“什... (一)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认识论的基本问题。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对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把它分成了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的问题是:“什么是本原的,是精神,还是自然界?”哲学家们依照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了两大阵营: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从辩证唯物主义者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的回答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如下两点:(1)存在是不依赖于人的思维而客观地存在着的;(2)人的思维是存在的反映。承认这两点意味着什么呢?其一,这意味着坚持了认识论的唯物论。第二,这意味着承认思维和存在是有差别的和对立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不仅坚持认识论的唯物论,而且坚持认识论的辩证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一性 哲学基本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对思维 恩格斯 辩证唯物主义者 辩证 唯心主义 具体问题 黑格尔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同志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主要贡献
13
作者 沧南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2期16-22,15,共8页
“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先的和基本的观点。”我们研究毛泽东同志的认识论思想和他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发展,说到底,也还是研究毛泽东同志对这个基本思想作出了哪些新的论述,新的发挥,新的提法,新的概括。 本文想谈谈... “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先的和基本的观点。”我们研究毛泽东同志的认识论思想和他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发展,说到底,也还是研究毛泽东同志对这个基本思想作出了哪些新的论述,新的发挥,新的提法,新的概括。 本文想谈谈这一方面的问题。 一、毛泽东同志根据马列的论 述,作出了辩证唯物主义 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 的反映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同志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两个飞跃 列宁 辩证 主要贡献 阶级斗争 质变 认识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云决策思想的认识论基础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晓哲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05年第3期45-48,共4页
陈云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领导经济建设和国家几次重大经济决策中体现出卓越的领导才能。陈云的许多重大决策被历史证明是正确的,其主要原因在于他的决策思想是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基础的。陈云决... 陈云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领导经济建设和国家几次重大经济决策中体现出卓越的领导才能。陈云的许多重大决策被历史证明是正确的,其主要原因在于他的决策思想是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基础的。陈云决策思想的认识论基础体现在坚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实践论,坚持认识运动过程的辩证法,坚持客观真理和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云 决策思想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发生认识论的同化和顺应概念 被引量:9
15
作者 石向实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9-23,共5页
论发生认识论的同化和顺应概念石向实同化(assimilation)和顺应(accommodation)是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说明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的一对基本概念,是皮亚杰把它们首先引入认识论研究的。近年来,我国的一些... 论发生认识论的同化和顺应概念石向实同化(assimilation)和顺应(accommodation)是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说明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的一对基本概念,是皮亚杰把它们首先引入认识论研究的。近年来,我国的一些学者也开始应用同化和顺应的概念来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生认识论 皮亚杰 同化与顺应 唯物主义反映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主体与客体 相互作用 行为主义心理学 主体和客体 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析陶行知认识论的发展阶段 被引量:2
16
作者 董宝良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2期1-4,共4页
对于陶行知哲学认识论问题,历来存在着唯心与唯物的争论。本文以陶行知的教育实践活动为依据,追溯陶行知思想发展的轨迹,提出陶行知的哲学认识论有其独自的发展逻辑,应分为四个阶段加以概括:1、“知是行之始”;2、“行是知之始”;3、“... 对于陶行知哲学认识论问题,历来存在着唯心与唯物的争论。本文以陶行知的教育实践活动为依据,追溯陶行知思想发展的轨迹,提出陶行知的哲学认识论有其独自的发展逻辑,应分为四个阶段加以概括:1、“知是行之始”;2、“行是知之始”;3、“行知行”;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文章最后提出,从总体上了解和掌握陶行知哲学认识论的四个发展阶段,是正确把握和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教育思想 哲学认识论 发展阶段 四个阶段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知行合一 思想发展 唯心主义 生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杰出的工人哲学家狄慈根的认识论思想探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姚安泽 《东南学术》 CSSCI 1992年第1期53-57,共5页
德国制革工人约瑟夫·狄慈根(1828—1888)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而且是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发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工人哲学家”。他出生在德国莱茵省科伦市附近的一个叫肯堡的小山庄的制革匠家庭里,由于家境贫寒,他念了二... 德国制革工人约瑟夫·狄慈根(1828—1888)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而且是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发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工人哲学家”。他出生在德国莱茵省科伦市附近的一个叫肯堡的小山庄的制革匠家庭里,由于家境贫寒,他念了二年中学后便被迫辍学在他父亲的制革作坊里做工。他勤奋好学,走上了革命道路后,经历了“由政治到哲学,由哲学到认识论”,而成为一个自学成才的工人哲学家,成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最好的战友和学生之一,而他的认识论思想特别值得人们的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批判地继承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狄慈根 相互联系 思想探析 政治 认识论思想 资产阶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20周年 被引量:1
18
作者 舒金城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10,共7页
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20周年,要进一步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深刻理解并自觉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即更好地坚持实事求是,做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更好地坚持实践标准,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更好地发扬马克思主义学风,... 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20周年,要进一步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深刻理解并自觉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即更好地坚持实事求是,做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更好地坚持实践标准,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更好地发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做到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思想路线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毛泽东思想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邓小平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实践标准 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刍议冯友兰的类认识论
19
作者 楚明锟 《中州学刊》 CSSCI 1998年第5期74-78,共5页
类,是客观事物存在的普遍形式,也是冯友兰新理学的基本概念。关于冯友兰的类的本质、层次和发展的思想,笔者已另文论之,本文拟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从动态的角度就冯友兰的类认识论略陈浅见,若有不当之处,请学界同仁批评指正。... 类,是客观事物存在的普遍形式,也是冯友兰新理学的基本概念。关于冯友兰的类的本质、层次和发展的思想,笔者已另文论之,本文拟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从动态的角度就冯友兰的类认识论略陈浅见,若有不当之处,请学界同仁批评指正。一我们知道,客观事物表现为不同的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类事物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地质学家 心理状态 偶然性质 “解” 新理学 主要属性 主要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可知性:认识论的最高问题──兼议最高问题和实践观点的关系
20
作者 吉彦波 《求实》 CSSCI 1998年第2期15-17,共3页
世界可知性:认识论的最高问题兼议最高问题和实践观点的关系吉彦波在现行的哲学教科书中,“世界可知性”问题是一个无关紧要、一笔带过的问题仅仅在“认识论”的开头部分轻描淡写地提及,而未能正面系统展开讨论。之所以如此,很重要... 世界可知性:认识论的最高问题兼议最高问题和实践观点的关系吉彦波在现行的哲学教科书中,“世界可知性”问题是一个无关紧要、一笔带过的问题仅仅在“认识论”的开头部分轻描淡写地提及,而未能正面系统展开讨论。之所以如此,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认为“实践的观点是辩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世界可知性 最高问题 可知论 实践观点 共产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世界观 认识目标 正确解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