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形成过程的两阶段 |
姜正冬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2
|
恩格斯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纪念恩格斯逝世九十周年 |
余其铨
|
《内蒙古社会科学》
|
1985 |
0 |
|
3
|
现代科技革命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
官鸣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6 |
1
|
|
4
|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诞生的标志—《反杜林论》 |
许志峰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4 |
0 |
|
5
|
论系统在辩证唯物主义体系中的地位 |
解光宇
|
《学术界》
CSSCI
|
1996 |
0 |
|
6
|
数学对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影响 |
梁立明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89 |
0 |
|
7
|
对历史唯物主义定义的探讨 |
邢涛
|
《齐鲁学刊》
|
1981 |
0 |
|
8
|
达尔文的进化论与辩证自然观 |
冷明祥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
1990 |
3
|
|
9
|
马克思主义在自然观上的变革及其启示 |
李锁华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3 |
0 |
|
10
|
辩证自然观在当代科学中的发展 |
查英清
|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
1994 |
0 |
|
11
|
三大发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与夷翠华、姜正冬同志商榷 |
韩振峰
|
《山东师范学院学报》
|
1983 |
3
|
|
12
|
三大发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吗? |
夷翠华
姜正冬
|
《山东师范学院学报》
|
1982 |
3
|
|
13
|
再谈三大发现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答韩振峰同志 |
姜正冬
|
《山东师范学院学报》
|
1983 |
2
|
|
14
|
第二讲:人类自然观的历史演变 |
张志永
|
《求实》
|
1981 |
1
|
|
15
|
自然观发展四阶段新说 |
马来平
|
《齐鲁学刊》
CSSCI
|
1990 |
0 |
|
16
|
毛泽东自然观的发展历程 |
黄颖黔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3 |
0 |
|
17
|
第四讲:自然界的辩证发展 |
张志永
|
《求实》
|
1981 |
0 |
|
18
|
毛泽东如是说:机械运动仍是辩证法的运动──兼论惯性定律的哲学意义 |
桂起权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1
|
|
19
|
三大发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用再探 |
王建设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6 |
2
|
|
20
|
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在建立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贡献 |
张炳生
|
《高校教育管理》
|
1987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