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拿来主义”式律师辩护制度弊端的成因分析
1
作者 周海贝 崔拴林 《法治研究》 2011年第9期100-107,共8页
律师制度重新恢复以来,我国的职业律师队伍蓬勃发展、日益壮大。然与传统民商事诉讼领域以及新兴非诉讼领域律师业务的日益繁盛形成对照的,却是刑事辩护业务量的日益萎缩和普通大众对刑事辩护律师评价的日趋负面。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 律师制度重新恢复以来,我国的职业律师队伍蓬勃发展、日益壮大。然与传统民商事诉讼领域以及新兴非诉讼领域律师业务的日益繁盛形成对照的,却是刑事辩护业务量的日益萎缩和普通大众对刑事辩护律师评价的日趋负面。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效率优先的公法文化、相对落后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为国家意识形态和司法官僚结构所决定的诉讼模式,直接导致了在西方有着悠久历史和传统的律师辩护制度在中国发生异化和嬗变。以西方模式为终极目标的刑事司法改革陷入困境。定位为社会法律工作者的、完全代表私人利益的职业律师群体在与公权力的诉讼对抗中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国家有必要在刑事诉讼中设立专职机构以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在这个机构中工作的则是真正意义上的公职刑事辩护律师,身份为国家公务员。被告人及其近亲属可以通过公职律师的办案情况公示制度,选择他们所信任的公职律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拿来主义”律师辩护制度 法律文化 经济发展状况诉讼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批判性思维理论的理性观--一个批判理性主义的视角 被引量:9
2
作者 董毓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6-112,共7页
批判性思维的研究和教育,自上个世纪80年代在西方兴起以来,其价值越来越受到认可和重视。不过,它自身又存在着多流派、多层次、多领域和多方向的复杂、松散的现象,对理解和把握它的本质和发展构成了困难,也影响了人们的研究和教学... 批判性思维的研究和教育,自上个世纪80年代在西方兴起以来,其价值越来越受到认可和重视。不过,它自身又存在着多流派、多层次、多领域和多方向的复杂、松散的现象,对理解和把握它的本质和发展构成了困难,也影响了人们的研究和教学的开展。所以,理解批判性思维的共同根本原则和基础具有重要意义。理解批判性思维中的理性和合理性的观念,特别是研究它们与科学哲学中的“批判理性主义”的异同,是我们理解把握其本质的一个窗户,从而让我们透视批判性思维的历史继承和独特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理性主义 理性观 辩护主义 波普尔 恩尼斯 思维理论 思维教育 证伪主义 合理性原则 创造性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斯卡尔赌注的形式演化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幼军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6-33,共8页
为信仰进行实用主义的辩护是西方文化中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早在一些希腊哲学家的著作中已出现这种观点的萌芽,它在基督教神学中发扬光大并发展为一种引人注目的思潮,这种思潮强调决策的理性,但也质疑理性的力量,在确定性不可能达到的... 为信仰进行实用主义的辩护是西方文化中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早在一些希腊哲学家的著作中已出现这种观点的萌芽,它在基督教神学中发扬光大并发展为一种引人注目的思潮,这种思潮强调决策的理性,但也质疑理性的力量,在确定性不可能达到的信仰问题上,根据利益结果的权衡而强调理性和意志的服从。这种实用主义的思想被广泛地应用到基督教护教学中,帕斯卡尔赌注将这种为基督教信仰的合理性所进行的辩护模式推向了极致。帕斯卡尔引入了概率期望的数学并用清晰有效的逻辑结构将这种思想系统地表述出来,由此为这类辩护注入了新的活力。正是帕斯卡尔使得这一个论证进入了现代形式阶段,成为以后众多神学家、哲学家等研究的起点和模板,并成为多个领域中一个持续不断的讨论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斯卡尔赌注 基督教信仰的实用主义辩护 概率期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自主选择与教育机会平等——与劳凯声教授商榷
4
作者 贾玉超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1-120,308-309,共10页
劳凯声教授通过考察近几十年来中国教育机会平等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在充分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表达了一种"可选择的教育机会平等观"。其吸引力在于其植根于教育学立场,提出了一种教育学看待"教育机会平等"问题的独... 劳凯声教授通过考察近几十年来中国教育机会平等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在充分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表达了一种"可选择的教育机会平等观"。其吸引力在于其植根于教育学立场,提出了一种教育学看待"教育机会平等"问题的独特视角;然而其局限同样明显,它认真对待了学生差异这一问题,却没有说明应该如何为自然禀赋和社会禀赋存在差异的学生合理分配作为稀缺资源的教育机会。基于此,笔者给出三方面的回应,它们分别涉及基于对"教育机会平等观"不同阐释的理论辩护和直觉主义辩护,以及在实践中不同教育机会平等观的制度依赖问题。笔者认为,"可选择的教育机会平等观"并不能为解决当下中国教育实践中的机会平等难题提供适切见解。因为,对"机会平等"等价值概念的辩护若要取得成功就需要一种合理的道德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选择 教育机会平等 理论辩护 直觉主义辩护 道德论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