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辩名析理:杨芾荪的墨家逻辑学研究
- 1
-
-
作者
曾昭式
-
机构
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
中山大学哲学系
-
出处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1-125,共5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基于广义论证的《公孙龙子》、《墨辩》逻辑研究”,批准号:10YJA72040001)
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基于广义论证的先秦逻辑研究”,批准号:10JJD720009)交叉成果
-
文摘
"辩名析理"是中国古代解释经典的方法之一。如果从"辩名析理"角度看杨芾荪的墨家逻辑学研究,其所辩之"名"包括:集百家之言提供"辩名"的基础;在文本里开展田野工作,寻求《墨辩》逻辑学之意义。其所析之"理",引入两个"新学",即西方逻辑和苏联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得出西方逻辑框架下的墨家逻辑和先秦唯心主义、唯物主义的逻辑。这两点是建国17年研究中国逻辑史学者的共同特征。我们认为逻辑观问题的解决是我们开展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先决条件。
-
关键词
杨芾荪
墨家逻辑学
“辩名析理”
-
分类号
B224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魏晋名理学与辨体批评
被引量:2
- 2
-
-
作者
贾奋然
-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17,共7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文体观念文献整理与研究”(18BZDA236)
-
文摘
中国古代辨析文体名理、关注创作主体个性与文体关联性的做法与魏晋综核名实、考辩才性的名理学思潮有着一脉相承的内在关系。古代辨体批评经历了从识人向识文的转化,沿着辨文体名理和辨才性风格两个方向纵深发展,大体遵循着从“辨实”到“辨名”,“辨名”到“辨理”的思维路径,且延伸发展了辨析文体风格、辨析才性与文类的关系等独特批评方式。一方面,魏晋“辩名析理”的名辩之学极大地刺激了文体类型学的产生和发展;另一方面,名理学中的“才性之辩”则有利地促进了创作主体的自觉和文学风格学的形成。探究魏晋名理学与辨体批评的渗透流衍关系有利于我们阐释古代辨体批评生成演化的内在机制,从而更深入地把握古代文体思想的精神气质与民族特色。
-
关键词
名理学
辩名析理
考辩才性
文类学
风格学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冯友兰论魏晋玄学
被引量:1
- 3
-
-
作者
许抗生
-
机构
北京大学
-
出处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4期33-37,共5页
-
文摘
冯友兰论魏晋玄学许抗生魏晋玄学是中国哲学和文化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冯友兰先生对魏晋玄学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研究,并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冯氏之学是儒道兼综的。冯友兰先生早在1927年就对魏晋玄学有了兴趣,曾著有《郭象的哲学》一文(载《哲学评论》1卷1期)...
-
关键词
魏晋玄学
辩名析理
冯友兰先生
《世说新语》
竹林玄学
“有”
郭象
中国哲学史新编
贵无论
正始玄学
-
分类号
B23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