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9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轴燃气轮机辨识结果的拟合与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倪维斗 任挺进 徐向东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1985年第4期346-352,共7页
本文对分轴燃气轮机通过闭环辨识(用伪随机二进制信号)得到开环特性的可辨识问题作了分析,指出若在反馈处输入伪随机信号,可得到令人满意的辨识结果。在此基础上,拟合出了喷油量和压气机转速之间,喷油量和压气机出口压力之间在三个运行... 本文对分轴燃气轮机通过闭环辨识(用伪随机二进制信号)得到开环特性的可辨识问题作了分析,指出若在反馈处输入伪随机信号,可得到令人满意的辨识结果。在此基础上,拟合出了喷油量和压气机转速之间,喷油量和压气机出口压力之间在三个运行工况下的传递函数。结果表明,机组在不同工况具有不同的动态特性,且与压气机特性曲线上的(?G_e)/(?n_1)值有关。所得的拟合结果与理论模型有很好的吻合,对建立分轴燃气轮机的简化数学模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轴燃气轮机 辨识结果 二进制信号 传递函数 特性曲线 理论模型 辨识问题 低频部分 闭环系统 伪随机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热流辨识结果的误差分析与估计 被引量:5
2
作者 钱炜祺 周宇 邵元培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87-693,I0002,共8页
对于工程上的表面热流辨识问题,通常希望能够根据测量精度对辨识结果误差进行快速估计,用以优化测试方案。本文首先对给定单一频率的热流辨识误差进行定量分析,建立了辨识误差与热流频率和测量精度之间的响应面模型。然后对多个给定频... 对于工程上的表面热流辨识问题,通常希望能够根据测量精度对辨识结果误差进行快速估计,用以优化测试方案。本文首先对给定单一频率的热流辨识误差进行定量分析,建立了辨识误差与热流频率和测量精度之间的响应面模型。然后对多个给定频率组合情况下的辨识误差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频率组合热流中的低频分量能在辨识结果得到较好地复现,高频分量是导致辨识结果出现误差的主要原因。因此,辨识结果精度可以通过最高频率热流分量的辨识误差与测量精度之间的对应关系来进行大致估计。基于这一认识,本文利用时域不同频率组合的热流分量在频域可解耦的性质,通过Parseval定理得出高频分量的能量占比,建立了频率组合热流的辨识误差估计方法,并通过算例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热流辨识 频谱分析 多频率组合热流 误差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征时段选择对飞行模态辨识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王亮 张妍 +2 位作者 蔡毅鹏 廖选平 南宫自军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7年第1期128-131,141,共5页
基于飞行遥测数据,研究使用环境激励模态辨识方法辨识系统的模态参数时,挑选特征时段数据的方法。首先,详细介绍ARMA-NExT环境激励模态辨识方法的理论。接着,通过算例研究选择不同特征时段数据对模态辨识结果的影响,给出特征时段选择的... 基于飞行遥测数据,研究使用环境激励模态辨识方法辨识系统的模态参数时,挑选特征时段数据的方法。首先,详细介绍ARMA-NExT环境激励模态辨识方法的理论。接着,通过算例研究选择不同特征时段数据对模态辨识结果的影响,给出特征时段选择的方法和指南。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低阶模态响应的信噪比较好的时段,模态频率和模态阻尼的辨识结果较为稳定。在使用遥测数据进行模态辨识时,应选择低阶模态响应信噪比较高的数据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模态辨识 ARMA NEXT 工作模态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结构相互作用对结构监测与辨识结果的影响
4
作者 任隽 Koichi MORITA +2 位作者 彭建兵 曹锦刚 陈东柏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7-131,共5页
通过对一个现有建筑的结构动态参数的辨识讨论了土与结构的相互作用。目标建筑是建于1998年的8层的型钢混凝土结构。在此研究中,8自由度的模型被建立以分析微震观测数据,随即,非参数和参数技巧以辨识此结构的自然频率,阻尼率和层硬度等... 通过对一个现有建筑的结构动态参数的辨识讨论了土与结构的相互作用。目标建筑是建于1998年的8层的型钢混凝土结构。在此研究中,8自由度的模型被建立以分析微震观测数据,随即,非参数和参数技巧以辨识此结构的自然频率,阻尼率和层硬度等。在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和不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两种情况下,分别辨识结构的参数并对比结果以证实其对辨识结果的影响。在文中非参数方法包括众所周知的传递函数和随机减量法,参数方法是非线性的系统辨识工具ARX(Auto-Regression with extra input)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辨识 土-结构相互作用 阻尼率 层硬度 摩尔-彭罗斯逆矩阵 ARX方法 脉动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辨识结果连续性的Type-Ⅲ型工商业负荷辨识方法 被引量:8
5
作者 段晶 李勇 +3 位作者 张振宇 李巍巍 蒋林 李磊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65-72,共8页
非侵入式负荷监测技术可以引导用户合理安排用电时间,从而减少电量消耗。其中,由于状态的连续可变性,连续变化(Type-Ⅲ)型负荷的辨识一直是非侵入式负荷监测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之一。针对Type-Ⅲ型负荷的辨识难题,提出了基于深度卷积神经... 非侵入式负荷监测技术可以引导用户合理安排用电时间,从而减少电量消耗。其中,由于状态的连续可变性,连续变化(Type-Ⅲ)型负荷的辨识一直是非侵入式负荷监测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之一。针对Type-Ⅲ型负荷的辨识难题,提出了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CNN)和隐马尔可夫模型(HMM)的非侵入式负荷辨识算法。首先,根据互信息理论进行负荷特征选择;然后,利用残差神经网络作为深度CNN的基本架构,提取负荷多维特征并实现Type-Ⅲ型负荷的初辨识;最后,为了解决CNN辨识结果中存在的状态断点问题,采用HMM完成负荷辨识结果的连续性优化。在复杂的工商业运行环境中,对具有代表性的Type-Ⅲ型负荷数据进行了算法训练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有效辨识Type-Ⅲ型工商业负荷的运行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侵入式负荷辨识 互信息 残差神经网络 隐马尔可夫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残差分组卷积神经网络和多级注意力机制的源荷极端场景辨识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郭红霞 李渊 +2 位作者 陈凌轩 王建学 马骞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9-469,I0019-I0024,共17页
为应对极端天气事件给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带来的影响,在电网的生产模拟中需要考虑极端场景。然而极端场景历史样本数量少,传统场景生成方法无法直接生成极端场景,需要对场景进行辨识。为此,提出一种计及源荷双侧的极端场景辨识方... 为应对极端天气事件给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带来的影响,在电网的生产模拟中需要考虑极端场景。然而极端场景历史样本数量少,传统场景生成方法无法直接生成极端场景,需要对场景进行辨识。为此,提出一种计及源荷双侧的极端场景辨识方法。首先,将风电、光伏和负荷序列进行重塑,并在通道维度上拼接;然后,基于分组卷积和深度残差网络,提取场景的时序特征和源荷场景之间的耦合特征;其次,模型内部嵌入通道注意力机制和多头注意力机制,以赋予重要特征更大的权重,并对场景进行分类;此外,采用改进损失函数解决训练样本中数据集不均衡的问题;最后,基于历史数据集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对场景进行有效的分类,可以从历史场景中识别出具有高保供或高消纳风险的源荷极端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场景辨识 残差神经网络 分组卷积 注意力机制 源荷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光伏逆变器控制参数辨识 被引量:3
7
作者 罗建 孙越 江丽娟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4-133,共10页
精准的光伏并网逆变器模型是研究大规模光伏接入下电力系统故障特性的重要工具。目的为了解决现有光伏逆变器仿真模型与实际工作中的光伏逆变器特性相差较大的问题,方法提出采用参数辨识的方法构建逆变器的辨识模型。以重庆云阳某1 MW... 精准的光伏并网逆变器模型是研究大规模光伏接入下电力系统故障特性的重要工具。目的为了解决现有光伏逆变器仿真模型与实际工作中的光伏逆变器特性相差较大的问题,方法提出采用参数辨识的方法构建逆变器的辨识模型。以重庆云阳某1 MW光伏电站为实际参照模型,首先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将逆变器的工作区间划分为3个阶段,利用数学扰动法分别对3个阶段中的待辨识参数划分灵敏度高低等级,并由此提出不同阶段不同灵敏度参数分步辨识策略;其次,分阶段采集实际光伏电站工作数据,对该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获得各待辨识参数的初始取值范围,设计同步辨识参数实验作为参照;最后提出改进的混沌遗传粒子群优化算法(chaos genetic algorithm of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CGAPSO)作为辨识算法,分步分工作阶段辨识相关参数,通过对比参数的同步辨识结果,验证所提方法的优越性,并将辨识结果代入仿真模型。结果结果表明,低灵敏度参数的同步辨识结果误差远超过可接受范围,而CGAPSO分步辨识出的相关参数误差皆在1.1%以下,精度远高于同步辨识结果。结论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构建的辨识模型输出数据与实际逆变器工作数据契合度高,可准确反映逆变器实际工作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并网逆变器 逆变器控制策略 参数辨识 数学扰动法 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电源关键控制参数辨识的配电网电压暂降评估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汪颖 刘慧自 胡文曦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27-737,I0099,I0100,共13页
随着分布式电源的不断增加,配网故障特性发生改变,传统电压暂降评估方法面临以下挑战:由于低电压穿越要求分布式电源在故障下不再等效为恒定电压源,传统评估方法因准确性问题不再适用;不同机组低电压穿越策略参数不同且难以获取,精确的... 随着分布式电源的不断增加,配网故障特性发生改变,传统电压暂降评估方法面临以下挑战:由于低电压穿越要求分布式电源在故障下不再等效为恒定电压源,传统评估方法因准确性问题不再适用;不同机组低电压穿越策略参数不同且难以获取,精确的电源等值模型无从建立。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分布式电源关键控制参数辨识的配网电压暂降评估方法。首先构建显-隐式特征融合的并行分类模型,基于数据驱动自动辨识低电压穿越过程中的无功补偿系数等关键控制参数,并根据参数辨识结果建立分布式电源故障下等值模型,在此基础上基于蒙特卡洛法实现暂降随机预估。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准确辨识不同机组控制策略参数,且并行分类模型的抗噪性与泛化性均优于普通分类模型,在此基础上实现的电压暂降随机预估准确性明显优于传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暂降评估 分布式电源 参数辨识 特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荡线圈作动器式主动液阻悬置参数在线辨识 被引量:1
9
作者 范让林 刘东川 +1 位作者 贾博森 黄启业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77-486,共10页
主动液阻悬置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其物理参数会受到温度变化、老化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偏移,从而导致其性能下降.为确保主动液阻悬置的主动减振性能,提出一种在线辨识方法来准确获取其物理参数.该方法基于传感器数据和信号处理算法,通过监... 主动液阻悬置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其物理参数会受到温度变化、老化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偏移,从而导致其性能下降.为确保主动液阻悬置的主动减振性能,提出一种在线辨识方法来准确获取其物理参数.该方法基于传感器数据和信号处理算法,通过监测主动液阻悬置的运行状态和响应特性来实现参数辨识.首先,根据已有的主动液阻悬置数学模型进行参数分析,选择容易发生变化且显著影响主动液阻悬置减振性能的参数进行在线辨识,并推导出初级通道和次级通道传递特性表达式来描述主动液阻悬置的动态特性.然后,基于卡尔曼滤波(KF)算法进行参数在线辨识原理分析,并在Simulink中搭建基于初级通道和次级通道传递特性的参数辨识模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在这两种情况下,KF算法均可以对参数进行准确并快速的辨识,对橡胶主簧体积刚度、橡胶主簧泵液活塞面积、动子质量、解耦膜黏性阻尼4个参数辨识的结果偏差最大为5.18%,基于初级通道和次级通道的参数辨识时间分别为0.30 s和0.25 s.最后,基于次级通道传递特性进行参数在线辨识台架实验,结果表明,KF算法对这4个参数的辨识精度均可达到90%以上,辨识时间为0.30 s.与仿真结果相比,辨识精度和速度并未出现明显差异,证明了辨识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本文提出的方法为确保主动液阻悬置的主动减振性能提供了重要参考,并为主动减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液阻悬置 初级通道 次级通道 参数在线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直配式新能源的配电网接地故障协同处理与区域辨识
10
作者 李政洋 曹一家 +3 位作者 陈春 李妍莎 李景禄 赵龙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45-2159,I0009,共16页
直配式新能源电站接入配电网后,源网中性点接地方式间存在兼容性及内过电压防护问题,给配电系统安全运行和故障区域辨识带来新的挑战。为此,建立直配式新能源逆变装置并网模型,分析谐波对中性点接地装置的影响原因,揭示谐波过电压在中... 直配式新能源电站接入配电网后,源网中性点接地方式间存在兼容性及内过电压防护问题,给配电系统安全运行和故障区域辨识带来新的挑战。为此,建立直配式新能源逆变装置并网模型,分析谐波对中性点接地装置的影响原因,揭示谐波过电压在中性点装备的发展机理。通过构建源网中性点零序回路模型,分析接地故障处理时的兼容性问题,探明故障电弧重燃的原因。提出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协同处理方法,采用经验小波变换分解中性点位移电压和馈线及节点零序电流,得到故障处理过程中自由分量的衰减方向特征,感知接地故障的同时排除不对称干扰,实现高阻接地故障下的故障馈线以及故障区域准确辨识。仿真表明,该方法在故障过渡电阻小于等于5 kΩ时,能够准确定位接地故障发生馈线和区域。在智能断路器广泛应用背景下,为单相接地故障的诊断辨识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配式新能源 内过电压防护 接地方式兼容性 故障协同处理 高阻接地故障辨识 故障区域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融合欧氏距离的多环配电网拓扑辨识方法
11
作者 李博通 孙铭阳 +5 位作者 张婧 陈发辉 陈晓龙 王永祺 武娇雯 魏然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3-134,共12页
针对多环配电网的拓扑辨识问题,考虑到量测信息可能部分缺失的情况,提出了基于深度神经网络融合欧氏距离的多环配电网拓扑辨识方法。首先,分析了传统拓扑辨识中相关性判断法应用于环状配电网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欧氏距离的拓扑... 针对多环配电网的拓扑辨识问题,考虑到量测信息可能部分缺失的情况,提出了基于深度神经网络融合欧氏距离的多环配电网拓扑辨识方法。首先,分析了传统拓扑辨识中相关性判断法应用于环状配电网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欧氏距离的拓扑辨识判据。然后,针对量测信息缺失时的多环拓扑辨识问题,研究了利用深度神经网络融合欧氏距离判据的拓扑辨识方法。最后,在Matlab中利用MatPower搭建32节点“蜂巢”电网模型,在缺失不同比例的量测数据情况下验证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当缺失大量量测数据时,所提方法仍有较高的拓扑辨识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氏距离 多环配电网 深度神经网络 拓扑辨识 量测信息缺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械特性的微型断路器服役状态辨识方法
12
作者 李奎 王鹏 +2 位作者 胡博凯 张昊天 王尧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4642-4654,共13页
微型断路器是低压配电系统中的重要保护设备,随着微型断路器操作次数的增加,其性能退化,机械参数随之变化,最终导致微型断路器丧失操作性能,影响低压配电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因此如何有效识别微型断路器的服役状态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微型断路器是低压配电系统中的重要保护设备,随着微型断路器操作次数的增加,其性能退化,机械参数随之变化,最终导致微型断路器丧失操作性能,影响低压配电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因此如何有效识别微型断路器的服役状态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该文建立微型断路器操作机构的动力学仿真模型,研究合闸过程中手柄操作力矩变化规律,提取表征手柄操作力矩变化特征的刚合角度和合闸最大转矩;分析触头超程退化特征和触头弹簧性能退化特征,确定微型断路器服役性能退化特征与手柄操作力矩特征参数的关系;根据触头磨损程度将微型断路器服役状态分为正常、退化、危险、故障四种等级,确定每种等级下刚合角度和合闸最大转矩的阈值区间。进行微型断路器性能退化模拟实验,验证所提服役状态辨识方法的有效性,实现微型断路器在不同退化特征下服役状态的准确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断路器 操作机构 机械特性 动力学模型 服役状态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参数分级辨识的阀控缸系统数字孪生建模方法研究
13
作者 刘增光 张赫 +3 位作者 岳大灵 魏列江 周焱 孙继苏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8-124,共7页
阀控缸系统数字孪生建模中存在部分模型参数难以通过理论计算获得,以及由于各参数间相互影响导致参数辨识准确度不高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参数分级辨识的阀控缸数字孪生建模方法,实现对阀控缸系统的状态映射和数字孪生。根... 阀控缸系统数字孪生建模中存在部分模型参数难以通过理论计算获得,以及由于各参数间相互影响导致参数辨识准确度不高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参数分级辨识的阀控缸数字孪生建模方法,实现对阀控缸系统的状态映射和数字孪生。根据所提建模方法,基于阀控缸系统的工作原理,建立了阀控缸系统的数学模型和MATLAB/Simscape环境下的物理仿真模型;利用采集的测试数据,通过遗传算法对阀控缸数学模型中比例换向阀和液压缸的关键元件级参数进行辨识,再利用MATLAB软件的Paramenter Estimation工具对物理仿真模型中重要的系统级参数进行校正;最后,搭建阀控缸实验平台对所建数字孪生模型的准确度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在7.5 V与9.5 V阶跃控制信号作用下,基于参数分级辨识的数字孪生模型的活塞位移仿真值与实验值的拟合度分别为95.76%和98.07%,验证了所辨识模型参数的准确性和所建数字孪生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阀控缸系统 参数分级辨识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LS-RBPF算法的车辆悬架参数辨识方法研究
14
作者 王姝 董传昊 +3 位作者 张大伟 赵轩 周辰雨 邵帅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27,共9页
在汽车的运行过程中,悬架系统的状态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改变。为了准确评估悬架参数的长期变化,尤其是实现早期故障预警,提出了一种基于车辆实际行驶状态的悬架参数辨识方法,首先在车辆的关键部位安装振动传感器,采集振动加速度信号。然后... 在汽车的运行过程中,悬架系统的状态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改变。为了准确评估悬架参数的长期变化,尤其是实现早期故障预警,提出了一种基于车辆实际行驶状态的悬架参数辨识方法,首先在车辆的关键部位安装振动传感器,采集振动加速度信号。然后,通过递推最小二乘算法对悬架的弹簧刚度和减震器阻尼系数进行初步识别。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Rao-Blackwellized粒子滤波算法对初步辨识结果进行二次优化。最后,结合实测的车辆硬点坐标和通过辨识得到的悬架参数,基于多体动力学原理构建车辆动力学模型,与实际设计参数进行对比,并进行整车动力学仿真以验证辨识参数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识别悬架弹簧刚度和减震器阻尼系数方面具有很高的精度,与真实值的最大偏差仅为2.50%和1.82%。同时,车辆动力学模型的仿真输出与实测载荷谱的均方根误差控制在5%以内。该方法显著提高了悬架系统参数辨识的精确度,是一种高精度的汽车悬架参数在线辨识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递推最小二乘算法 RBPF算法 实车载荷谱 参数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辨识和改进多目标粒子群算法的水泥原料配比优化
15
作者 秦红斌 陈龙 +1 位作者 唐红涛 张峰 《控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60-1270,共11页
为了得到高品质、低成本的水泥生料,对原料配比优化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针对原料氧化物含量波动和立磨工况变化的问题,提出了原料氧化物含量等效值的概念,将其作为水泥生料氧化物含量和原料配比之间的关系参数,并利用系统辨识方法对... 为了得到高品质、低成本的水泥生料,对原料配比优化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针对原料氧化物含量波动和立磨工况变化的问题,提出了原料氧化物含量等效值的概念,将其作为水泥生料氧化物含量和原料配比之间的关系参数,并利用系统辨识方法对其进行求解;然后,建立了以最小化原料成本和原料配比调整量为目标的原料配比多目标优化模型,将各项生料质量控制指标加入约束条件以保证解的可行性,并提出了改进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II(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 II,NSGA-II)和人工配比,采用所提算法优化原料配比,不仅将各项生料质量控制指标较好地控制在目标范围内,还降低了原料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原料配比 原料氧化物含量等效值 系统辨识 改进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数阶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水电机组一次调频参数辨识
16
作者 王炜 朱蕾 +5 位作者 许存华 张建新 彭辉 黄自万 邓云辉 袁晓辉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6-190,共5页
由于水电机组和调速器实际物理性质比较复杂,难以从理论上直接推导出其模型参数。为此,提出一种改进的分数阶粒子群优化算法,针对水轮机调速系统一次调频模式,首先根据实际设备的物理结构、运行机理分析建立了水电机组调速系统的调节器... 由于水电机组和调速器实际物理性质比较复杂,难以从理论上直接推导出其模型参数。为此,提出一种改进的分数阶粒子群优化算法,针对水轮机调速系统一次调频模式,首先根据实际设备的物理结构、运行机理分析建立了水电机组调速系统的调节器模型、随动装置模型及机组被控对象模型;然后应用小波阈值降噪法对水电机组一次调频试验数据进行预处理后,采用改进分数阶粒子群优化算法对各分块模型进行参数优化辨识;最后将各部分模型连成整体进行仿真校验。结果表明,改进分数阶粒子群优化算法在水电机组一次调频参数辨识中的精度提升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数辨识 分数阶粒子群优化 一次调频 水轮机调节系统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动力学参数辨识的风电齿轮传动系统疲劳损伤预估
17
作者 李浩 吕稳 +1 位作者 谭建军 杨书益 《可再生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6-483,共8页
文章通过建立风电齿轮传动系统扭转动力学模型,提出了基于机理模型与运行状态的风电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参数辨识与疲劳损伤预估方法,分析了不同齿轮磨损状态下的风电齿轮传动系统动态响应与疲劳损伤预估效果。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辨识得... 文章通过建立风电齿轮传动系统扭转动力学模型,提出了基于机理模型与运行状态的风电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参数辨识与疲劳损伤预估方法,分析了不同齿轮磨损状态下的风电齿轮传动系统动态响应与疲劳损伤预估效果。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辨识得到的齿轮转动惯量和啮合刚度与目标值吻合较好;同一齿轮的接触疲劳损伤普遍大于弯曲疲劳损伤,且齿轮磨损会加剧动态啮合力波动,增大疲劳损伤,在不同齿轮磨损状态下,系统动态响应和齿轮疲劳损伤的预估值与目标值均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机组 齿轮传动 参数辨识 疲劳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振荡模态辨识的负阻尼振荡故障源定位方法
18
作者 刘芳 彭宇恒 +3 位作者 刘乾易 林思思 李勇 刘康志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60-69,共10页
大规模、多区域、高度耦合的互联电力系统正面临着扰动响应强、非线性时变、振荡模态复杂等问题。为了从广域测量系统累积的海量数据中挖掘系统故障状态下的振荡信息,实现故障源定位,提出一种基于振荡模态辨识的负阻尼振荡故障源定位方... 大规模、多区域、高度耦合的互联电力系统正面临着扰动响应强、非线性时变、振荡模态复杂等问题。为了从广域测量系统累积的海量数据中挖掘系统故障状态下的振荡信息,实现故障源定位,提出一种基于振荡模态辨识的负阻尼振荡故障源定位方法。首先,提出一种数据驱动的振荡模态辨识(data-driven mode identification,DDMI)方法,实现负阻尼低频振荡的模态参数辨识,从而筛选出主导模态信号。其次,基于阻尼转矩法推导了发电机在多模态下振荡能量计算式。进一步地,利用模态参数辨识结果复现不同模态下的振荡信号,计算主导模态振荡能量,实现振荡故障发电机定位。最后,通过含风电接入的新英格兰系统进行仿真,验证了DDMI方法的优越性。定位结果表明所提定位方法在多机故障情况下仍能准确定位故障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荡模态辨识 振荡定位 阻尼转矩分析 振荡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电池片等效物理模型参数辨识及其光谱响应估算研究
19
作者 张经炜 曹尚 +4 位作者 冯莉 丁坤 Frank U.Hamelmann 杨航 陈翔 《可再生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3-182,共10页
为全面评估光伏电池片发电性能,针对现有光伏等效电路模型无法估算其光谱响应特性问题,文章基于有限元法提出了光伏电池片等效物理模型及其参数辨识方法,对其电气特性与光谱响应进行估算。首先,分析有限元模型中关键参数对电气特性估算... 为全面评估光伏电池片发电性能,针对现有光伏等效电路模型无法估算其光谱响应特性问题,文章基于有限元法提出了光伏电池片等效物理模型及其参数辨识方法,对其电气特性与光谱响应进行估算。首先,分析有限元模型中关键参数对电气特性估算结果的影响,确定发射区厚度、基区厚度、发射区掺杂浓度、基区掺杂浓度、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共6参数作为模型参数辨识对象;然后,以高辐照工况下实测电流-电压(Ⅰ-Ⅴ)特性数据为依据,使用粒子群算法对上述参数进行辨识;最后,实测了不同辐照和温度条件下Ⅰ-Ⅴ特性并与模型估算结果对比验证,同时测量了太阳光谱曲线与光伏组件短路电流,间接验证模型估算电池片光谱响应的精确性。实验结果表明,单晶硅、多晶硅电池片模型估算结果的电流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19 2~0.030 2 A,0.018 0~0.051 5 A,模型计算光谱响应结果的短路电流和实测短路电流绝对百分误差在15%以下,使用该参数辨识方法建立的模型能够较综合地反映光伏电池片的光电转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电池 光伏模型 有限元模型 光谱响应 参数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MLE参数辨识ARMAX模型的电力系统节点惯量评估
20
作者 赵伟 武家辉 +1 位作者 买力哈巴 李伟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39-49,共11页
随着风电渗透率的持续上升,电力系统的惯量水平显著下降,对系统频率稳定性构成了新的挑战。为有效评估风电并网情况下电力系统节点惯量的变化,提出了一种基于受控自回归滑动平均(autoregressive moving average with exogenous variable... 随着风电渗透率的持续上升,电力系统的惯量水平显著下降,对系统频率稳定性构成了新的挑战。为有效评估风电并网情况下电力系统节点惯量的变化,提出了一种基于受控自回归滑动平均(autoregressive moving average with exogenous variable,ARMAX)模型的改进最大似然估计(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MLE)参数辨识方法对系统机组直接相连节点进行惯量评估。首先,构建ARMAX模型对发电机组直接相连节点的动态特性进行建模,并利用改进MLE对模型参数进行辨识,以评估与机组直接相连的节点惯量。然后,基于k-means聚类算法对发电机组节点惯量进行分区,计算得到系统区域惯量和中心频率,并进一步对非发电机组节点频率进行自适应多项式拟合计算,得到其系统节点惯量。最后,搭建IEEE39含风力发电机组节点系统,绘制热力图直观展示电力系统节点和区域的惯量分布,验证了所提改进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有助于精准识别系统中不同节点的动态响应特性,为风电并网系统的分析和规划提供了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似然 参数辨识 节点惯量 惯量分区 多项式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