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探析中医辨证过程 被引量:2
1
作者 谢菁 朴恩希 贾春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1年第5期910-913,共4页
从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论的角度对中医辨证的认知理论基础、认知模式以及影响中医辨证过程的心理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中医辨证过程实际上是医生有意识地运用中医药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对患者所表现的症状信息进行一系列连续加工的认知... 从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论的角度对中医辨证的认知理论基础、认知模式以及影响中医辨证过程的心理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中医辨证过程实际上是医生有意识地运用中医药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对患者所表现的症状信息进行一系列连续加工的认知心理过程。问题解决理论和模式识别原型理论的相关观点对认识、理解中医辨证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模式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医生作为辨证的主体,其专业的中医药理论结构、独特的临床经验、灵感与顿悟思维、性格特征以及情绪、动机等心理因素对中医辨证过程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客观上反映了中医辨证过程存在着主体差异性、模式多样性、灵活性的认知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心理学 中医辨证过程 认知理论基础 认知模式 心理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的规律”辨证谈——兼谈工艺美术的美学问题
2
作者 乐山 《艺苑(美术版)》 1994年第1期36-39,共4页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提出了关于“美的规律”的著名论述。其核心内容是从人的生产与动物的生产之间的本质区别,从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过程来探索“美的规律”。其中所涉及的两种尺度问题一直为...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提出了关于“美的规律”的著名论述。其核心内容是从人的生产与动物的生产之间的本质区别,从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过程来探索“美的规律”。其中所涉及的两种尺度问题一直为学术界各执一端,焦点集中于对“内在固有尺度”这一概念有着迥然不同的定义和诠释。本文试图以辨证观来论述这样一个命题:人类在认识自然认识自身的漫长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审美意识——即掌握了“美的规律”进行美的创造(精神生产)过程,亦是一个认识自然界和认识自身的辨证过程;主体的“内在固有尺度”与客体的“任何物种尺度”存在着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转化的辨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问题 哲学手稿 辨证过程 认识自然 辨证 艺术精神 审美意识 能动过程 精神生产 实用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证候理论内蕴的数学逻辑关系研究——兼论“证素”研究的伪命题特征 被引量:5
3
作者 孙喜灵 郑秋生 +3 位作者 于东林 刘卓军 黄冲 刘孟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第6期1274-1279,共6页
通过研究中医证候理论中的数学逻辑关系发现,辨证过程中作为判定证候的3个基本要素的病因(a)、病位(b)、病性(c)和证候(z)之间存在着f(z)=a+b+c的数学逻辑关系,证候(z)与症状(zi)之间的数学逻辑关系是f(z)=z1+z2+z3+…+zi,证候的复杂性... 通过研究中医证候理论中的数学逻辑关系发现,辨证过程中作为判定证候的3个基本要素的病因(a)、病位(b)、病性(c)和证候(z)之间存在着f(z)=a+b+c的数学逻辑关系,证候(z)与症状(zi)之间的数学逻辑关系是f(z)=z1+z2+z3+…+zi,证候的复杂性体现出的明显特征是症状构成数量的多少。辨证过程中症状与病因、病位和病性以及证候之间的数学逻辑关系式为z1+z2+z3+…+zi=a+b+c=f(z),但是证候的全集则表现出的是点集拓扑结构的非线性关系。经计算,中医79个主要单一证候共有6.5×105多种不同的存在形式,一定范围内证候群的数量约有6.6×10100个左右,这个超级巨大的数据"古戈尔"可能是中医证候复杂性的根结所在。结果表明,"证素"研究所以运用的贝叶斯网络、神经网络等算法以及双层频权剪叉算法,与证候理论内蕴的数学逻辑关系风马牛不相及,因此"证素"是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的伪命题特征,其建立起的以"证素"为核心的辨证方法是"虚构"的,根本不符合中医理论内在规律和临床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候 辨证过程 数学逻辑 古戈尔 证素 伪命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