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辨证结合辨病治疗溃疡性结肠炎80例 被引量:19
1
作者 陈建芳 杨志贤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84-185,共2页
关键词 证结合 辨病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 中医药疗法 疗效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瘤的辨证辨病治疗述略
2
作者 卢伟 《中医药学刊》 2002年第6期771-771,784,共2页
关键词 淋巴瘤 治疗 治疗 辨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辨证论治与辨病治疗相结合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永清 《中兽医学杂志》 2018年第8期57-58,共2页
现代兽医学技术的发展对提高和加强诊疗水平提供了比以往更有效的方法,对发展畜牧业生产、防病治病、提高畜牧业生产经济效益,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祖国兽医学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出了一套具有我国特色的诊疗家畜疾病的理论与方法,尤... 现代兽医学技术的发展对提高和加强诊疗水平提供了比以往更有效的方法,对发展畜牧业生产、防病治病、提高畜牧业生产经济效益,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祖国兽医学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出了一套具有我国特色的诊疗家畜疾病的理论与方法,尤其是中兽医辨证论治是诊断家畜疾病、确定治疗原则与方法的一部分重要内容。西兽医辨病与中兽医辨证在内容和方法上是有区别的,它们在诊断和治疗家畜疾病上各有所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病治疗 症候群 兽医学 中兽医 兽医临床 证论治 中西兽医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确辨病是现代针灸临床的基础和方向 被引量:8
4
作者 陈碧玮 陈少宗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5-77,共3页
明确疾病诊断是进行干预的基础,针灸学也不例外。在古代历史文化背景下,由于对疾病认识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辨证施治体系曾发挥过十分积极的作用,但在现代科学文化背景下,辨证施治体系已与针灸临床的实际需要相脱节,取而代之的应当是辨... 明确疾病诊断是进行干预的基础,针灸学也不例外。在古代历史文化背景下,由于对疾病认识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辨证施治体系曾发挥过十分积极的作用,但在现代科学文化背景下,辨证施治体系已与针灸临床的实际需要相脱节,取而代之的应当是辨病治疗。疾病的复杂性要求正确辨病,职业高风险性要求正确辨病,现代针灸学发展要求辨病治疗,国际交流要求辨病治疗,针灸临床客观现状要求辨病治疗。正确辨病是现代针灸临床的基础和方向,这是由现实需要和针灸学术发展的内在要求所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针灸学 证施治体系 辨病治疗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学》教材的改革应当紧跟临床需要——建立现代针灸学临床诊疗体系的思考 被引量:6
5
作者 陈少宗 潘卫星 景向红 《医学与哲学》 2020年第22期68-71,共4页
以“辨证治疗”为主体的针灸教材,与针灸临床实践需要相脱节。主要的针灸专业杂志的文献多数采用“辨病治疗”模式。脱离临床的针灸学课本知识制造了“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的尴尬状态。虽然新版针灸教材仍然以“辨证诊疗”为主体,但和... 以“辨证治疗”为主体的针灸教材,与针灸临床实践需要相脱节。主要的针灸专业杂志的文献多数采用“辨病治疗”模式。脱离临床的针灸学课本知识制造了“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的尴尬状态。虽然新版针灸教材仍然以“辨证诊疗”为主体,但和旧版教材比较仍然展现了针灸临床“辨病治疗”模式的发展趋势。为了适应针灸临床的实践需要,《针灸治疗学》教材应当进行更为务实的改革。建立现代针灸学临床诊疗体系既是适应环境变化的客观需要,也是针灸学术发展的内在要求。基于数据和事实,从学术发展的历史角度,论述了针灸临床的辨证施治模式向辨病治疗模式转化的客观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辨病治疗 现代针灸学 现代针灸诊疗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医的辨证论治看祖国医学的整体观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玉华 孙广大 《医学与哲学(A)》 1992年第6期34-34,共1页
中医治病,首先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对病情进行详细了解,然后运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辨证对所收集的临床资料如(病史、症状、体征)等进行分析、归纳,再从病因、病位和邪正斗争的反映,辨别脏腑经络、
关键词 邪正斗争 八纲 整体观 四诊合参 脏腑经络 证候属性 功能失常 同治 异治 辨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用《伤寒学》教材几个问题的商榷 被引量:1
7
作者 赵鸣芳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280-283,共4页
为顺应时代的需要,新世纪版《伤寒论》讲义改名为"伤寒学",其篇章名称及全书的体例、内容与以往教材有所不同,这些变动有值得商榷之处。伤寒学与《伤寒论》学是两个不同的学术范畴,《伤寒论》教材改名"伤寒学"名实... 为顺应时代的需要,新世纪版《伤寒论》讲义改名为"伤寒学",其篇章名称及全书的体例、内容与以往教材有所不同,这些变动有值得商榷之处。伤寒学与《伤寒论》学是两个不同的学术范畴,《伤寒论》教材改名"伤寒学"名实不符。《伤寒论》开创了病证结合论治的先河,篇章名"某某病辨证论治"不如"辨某某病脉证并治"贴切。认为《伤寒论》的教学研究应充分尊重原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伤寒学 《伤寒论》学 辨病治疗 治疗 教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