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波辅助提取辣椒红素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评价
1
作者 程立坤 胡悦 +4 位作者 王思明 李姣灿 姚慧静 王国泽 张亚琨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25,共8页
目的:优化微波辅助提取辣椒红素工艺,研究不同品种辣椒的辣椒红素的抗氧化活性。方法:以包头市农科院提供的不同品种的红辣椒为实验材料,采用微波辅助法,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以辣椒红素含量为指标,进行四因素三水平分析,分别为... 目的:优化微波辅助提取辣椒红素工艺,研究不同品种辣椒的辣椒红素的抗氧化活性。方法:以包头市农科院提供的不同品种的红辣椒为实验材料,采用微波辅助法,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以辣椒红素含量为指标,进行四因素三水平分析,分别为液料比(4∶1、6∶1、8∶1)、提取时间(25,30,35 min)、微波功率(550,600,650 W)、提取温度(50,55,60℃)。提取出辣椒红素后从5个方面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即铁离子还原能力测定、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羟自由基(·OH)清除能力测定、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清除能力测定,并对不同品种辣椒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结果:优化微波辅助提取辣椒红素的最佳工艺为液料比6∶1、微波功率600 W、提取时间30 min、提取温度60℃,在此条件下提取的辣椒红素平均含量为47.809 mg/g,得率为4.7%。对提取的辣椒红素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红辣椒均具有抗氧化活性,且因其含有的辣椒红素浓度不同,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OH和O_(2)^(-)·的清除率和抑制率不同,综合来看,金畯1号的抗氧化能力最强,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的IC 50值分别为0.909,0.467,15.778,2.504 mg/mL。该研究为辣椒品种选育、深加工和辣椒红素深入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辣椒红素 微波辅助提取 响应面实验 抗氧化活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辣椒营养品质、辣椒红素含量的差异比较及聚类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程立坤 胡悦 +4 位作者 张亚琨 霍瑞春 姚慧静 王思明 王国泽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3-140,共8页
为了提高辣椒资源的利用,得到适合不同辣椒的加工方式,以64种新品种辣椒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品种辣椒果实营养成分的差异,并利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辣椒红素,将辣椒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辣椒中富含Vc、脂肪、粗纤维等营养物质;相关性结... 为了提高辣椒资源的利用,得到适合不同辣椒的加工方式,以64种新品种辣椒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品种辣椒果实营养成分的差异,并利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辣椒红素,将辣椒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辣椒中富含Vc、脂肪、粗纤维等营养物质;相关性结果表明营养成分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其中Vc与水分、总糖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灰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粗纤维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辣椒红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9、提取温度60℃、微波功率500 W、提取时间30 min,在此条件下辣椒红素的含量在30.24~562.29 mg/100 g之间。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以营养品质为指标可将64种辣椒分成4类,以辣椒红素为指标可将其分成3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新品种 营养成分 辣椒红素 超声波提取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红素与辣椒碱的分离 被引量:37
3
作者 李宗孝 王晓玲 +2 位作者 温普红 原春兰 聂菲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59-360,共2页
将干辣椒粉碎,以甲醇作溶剂回流提取2次,每次2h,溶剂用量依次为原料质量的5倍、3倍,合并提取液,过滤,减压蒸馏至浸膏状。甲醇提取物以甲醇-水〔V(甲醇)∶V(水)=1∶1〕为洗脱剂进行硅胶柱层析,用薄层层析-碘化铋钾喷雾联合检测,收集辣椒... 将干辣椒粉碎,以甲醇作溶剂回流提取2次,每次2h,溶剂用量依次为原料质量的5倍、3倍,合并提取液,过滤,减压蒸馏至浸膏状。甲醇提取物以甲醇-水〔V(甲醇)∶V(水)=1∶1〕为洗脱剂进行硅胶柱层析,用薄层层析-碘化铋钾喷雾联合检测,收集辣椒碱部分,无水乙醇结晶得无色细针晶,熔点63~65℃。再用乙醇作溶剂洗脱辣椒红素,脱除溶剂得到红色油状辣椒红素产品,色价为1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辣椒红素 柱层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处理对辣椒红素及辣椒碱提取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杨曙光 钱骅 +3 位作者 陈斌 黄晓德 朱羽尧 赵伯涛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16,共5页
以烘干粉碎、粉碎挤压造粒、晒干剪碎、烘干剪碎不同加工处理的辣椒样品为原料,通过分光光度法和RP-HPLC法分别测定不同处理对辣椒红素和辣椒碱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碎和挤压造粒辣椒红素含量较高为0.571g/kg和0.557g/kg,其次为晒干... 以烘干粉碎、粉碎挤压造粒、晒干剪碎、烘干剪碎不同加工处理的辣椒样品为原料,通过分光光度法和RP-HPLC法分别测定不同处理对辣椒红素和辣椒碱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碎和挤压造粒辣椒红素含量较高为0.571g/kg和0.557g/kg,其次为晒干剪碎0.394g/kg,烘干剪碎辣椒最低为0.365g/kg;分光光度法测得辣椒碱含量较RP-HPLC法高,但二者趋势一致,烘干粉碎(0.415%和0.186%)>粉碎挤压造粒(0.409%和0.175%)>烘干剪碎(0.289%和0.138%)>晒干剪碎(0.277%和0.125%)。烘干粉碎和粉碎挤压造粒都有利于提取,但粉碎挤压造粒更利于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碎 挤压造粒 辣椒红素 辣椒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成熟果实中辣椒红素含量的QTL定位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芳芳 张正海 +3 位作者 毛胜利 王立浩 胡鸿 张宝玺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14-18,共5页
以83-58×Perennial构建的包括138个单株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作图群体,利用142个SSR标记、24个CAPS标记以及果实辣味、果柄着生方向(pun和up)2个形态标记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并进行了辣椒成熟果实中辣椒红素的QTL定位。生理成熟期... 以83-58×Perennial构建的包括138个单株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作图群体,利用142个SSR标记、24个CAPS标记以及果实辣味、果柄着生方向(pun和up)2个形态标记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并进行了辣椒成熟果实中辣椒红素的QTL定位。生理成熟期(花后70d)辣椒果实的辣椒红素含量测定值作为QTL定位时的表型数据,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共检测到3个QTL位点,分别位于辣椒的第2、10、12条染色体上,分别解释了表型变异的7.6%、8.2%、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红素 QTL 辣椒 重组自交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油树脂、辣椒红素及辣椒素提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晶 石磊岭 +1 位作者 李慧萍 贾红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0-62,共3页
目的:研究回流提取法中各因素对辣椒中辣椒油树脂、辣椒红素及辣椒素提取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L16(45)正交试验,以辣椒油树脂质量及其中辣椒红素相对量、辣椒素含量为指标,确定回流提取法各因素对辣椒中有效物质提取效果的影响,同时研... 目的:研究回流提取法中各因素对辣椒中辣椒油树脂、辣椒红素及辣椒素提取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L16(45)正交试验,以辣椒油树脂质量及其中辣椒红素相对量、辣椒素含量为指标,确定回流提取法各因素对辣椒中有效物质提取效果的影响,同时研究粉碎粒度对辣椒中各成分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辣椒最佳回流提取工艺为粉碎度20目、料液比1:10(g/mL)、体积分数95%乙醇、70℃回流提取5h、提取3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油树脂 辣椒红素 辣椒 正交试验 粉碎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红素提取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9
7
作者 徐坤 马嫄 +1 位作者 谷绒 孟晓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9-91,共3页
文章通过比较溶剂法及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辣椒红素的工艺,确定出辣椒红素提取率高、色价高的工艺条件。实验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临界CO2萃取法,萃取时间2 h、萃取温度50℃、萃取压力22 MPa、分离温度50℃,辣椒红色素提取率为5.... 文章通过比较溶剂法及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辣椒红素的工艺,确定出辣椒红素提取率高、色价高的工艺条件。实验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临界CO2萃取法,萃取时间2 h、萃取温度50℃、萃取压力22 MPa、分离温度50℃,辣椒红色素提取率为5.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法 超临界萃取 辣椒红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红素分子体外氧化防御反应UV-Vis及FTIR光谱特征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郑文宇 丁筑红 刘海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58-363,共6页
采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法分析辣椒红素在外源活性氧·O-2,H2O2和·OH以及在POD,CAT和LOX防御体系中的结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外源活性氧处理后辣椒红素最大紫外-可见光吸收峰均出现蓝移现象,其... 采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法分析辣椒红素在外源活性氧·O-2,H2O2和·OH以及在POD,CAT和LOX防御体系中的结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外源活性氧处理后辣椒红素最大紫外-可见光吸收峰均出现蓝移现象,其中·O-2和·OH处理后产物FTIR谱峰数减少,峰强变弱,峰形变宽;与色素分子中的羰基和环外烯基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烷基和羟基,·OH对色素分子CC具有加成作用;H2O2处理后色素特征峰和强势峰均向低波数位移,产物中含环氧醚基团;在H2O2+CAT/POD防御体系中辣椒红素UV-Vis和FTIR光谱特征无明显变化;在亚油酸+LOX体系中色素分子结构发生断裂,产物不含羰基。可见活性氧处理及在LOX底物体系中,辣椒红素分子反应前后UV-Vis和FTIR等光谱特征发生明显变化,色素分子中长烯链断裂,大共轭体系缩短或被破坏,分子中的共轭双键和羰基等发色基团改变,最终生成醇类或醚类等小分子无色物质;而防御酶CAT和POD能减少活性氧对辣椒红素分子的破坏作用。研究结果丰富完善了辣椒色素理论,同时为其开发利用提供了有价值的技术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红素 紫外-可见光谱 红外光谱 光谱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红素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陈继发 韩召 曲湘勇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34-37,共4页
为研究辣椒红素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216只26周龄健康的矮小型粉壳商品蛋鸡(农大3号),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对照组(Ⅰ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Ⅱ、Ⅲ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100 mg/kg辣椒红... 为研究辣椒红素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216只26周龄健康的矮小型粉壳商品蛋鸡(农大3号),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对照组(Ⅰ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Ⅱ、Ⅲ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100 mg/kg辣椒红素,预试期为7 d,正试期为42 d。结果显示:1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辣椒红素对蛋鸡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2试验第21和42天,试验组鸡蛋的蛋黄色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Ⅲ组鸡蛋蛋黄色泽显著高于Ⅱ组(P<0.05);辣椒红素对其他常规蛋品质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蛋鸡饲粮中添加辣椒红素可显著提高鸡蛋的蛋黄色泽,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无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红素 生产性能 蛋品质 蛋黄色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红素对照品的制备 被引量:2
10
作者 井凤 傅茂润 +3 位作者 段文娟 耿岩玲 王明林 王晓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99-202,共4页
建立从辣椒中分离制备高纯度辣椒红素对照品的方法———辣椒粉先经丙酮超声提取,皂化后,硅胶柱色谱进行粗分。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RP-HPLC)采用丙酮/水(体积比85∶15)进行分离纯化。通过UV、ESI-MS、1H-NMR和13C-NMR对所分离的辣椒红... 建立从辣椒中分离制备高纯度辣椒红素对照品的方法———辣椒粉先经丙酮超声提取,皂化后,硅胶柱色谱进行粗分。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RP-HPLC)采用丙酮/水(体积比85∶15)进行分离纯化。通过UV、ESI-MS、1H-NMR和13C-NMR对所分离的辣椒红素进行结构鉴定,分析型HPLC进行纯度测定。从辣椒中制得的辣椒红素对照品纯度为9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红素 对照品 制备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辣椒红素的超声提取条件 被引量:2
11
作者 任旭琴 赵小勇 +3 位作者 李江燕 施艳婷 何国华 刘京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62-264,共3页
以乙酸乙酯为溶剂,在前期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超声温度、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和液料比为自变量,辣椒红素吸光度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法,研究了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辣椒红素吸光度的影响,利用Design-Expert 7.0软件对试... 以乙酸乙酯为溶剂,在前期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超声温度、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和液料比为自变量,辣椒红素吸光度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法,研究了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辣椒红素吸光度的影响,利用Design-Expert 7.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作出响应面图,通过手动简化,得到简化的二次回归模型方程,确定辣椒红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温度46.47℃,超声时间57.67 s,超声功率396.48 W,液料比23.46∶1.00(mL∶g),在此条件下提取的辣椒红素吸光度实测值为0.517 3。二次回归模型预测值为0.515 9,与实测值相符,说明建立的二次回归模型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分析 辣椒红素 超声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纯天然辣椒红素和β-胡萝卜素的RP-HPLC制备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余朝琦 王安 李崇瑛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87-88,92,共3页
文章用C18制备柱(10×150 mm,10μm),乙醇-水混合溶剂洗脱,建立了制备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从皂化后的辣椒红色素粗品中成功制备了高纯天然辣椒红素和β-胡萝卜素,产物纯度均达到了99%。
关键词 制备型RP-HPLC 辣椒红素 Β-胡萝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红素提取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夏树林 贝亚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6期12016-12017,12092,共3页
[目的]筛选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从原料的处理和提取剂的选择上改良传统工艺。[方法]利用索氏提取法从干红辣椒中提取辣椒红素,以辣椒红素的色价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辣椒红素的吸... [目的]筛选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从原料的处理和提取剂的选择上改良传统工艺。[方法]利用索氏提取法从干红辣椒中提取辣椒红素,以辣椒红素的色价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辣椒红素的吸光度在提取温度为80℃时最高。当温度大于80℃时,辣椒红素的得率与80℃提取时的相差不大,而吸光度小于80℃提取时的。提取时间为4h时,辣椒红素吸光度最高,大于4h时辣椒红素的得率偏高。提取辣椒红素的最佳工艺条件是以正己烷为提取剂,在80℃和料液比为1:20的条件下提取4h,在此条件下重复3次的辣椒红素色价分别是68.6、69.0和68.9。[结论]提取辣椒红素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温度,其次是提取时间,影响最小的是料液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辣椒红素 索氏提取法 色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红素的应用及提取工艺评述 被引量:33
14
作者 史兰香 赵全海 +1 位作者 冯美卿 张萍 《河北轻化工学院学报》 1998年第2期77-79,共3页
综述了辣椒红素的用途、性质及几种重要的提取方法。如:油溶法、溶剂法、超临界 C O2 流体萃取法。
关键词 辣椒红素 天然色 提取 食用色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yb基因与辣椒红素合成的关系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莉 田士林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5年第4期81-84,87,共5页
β-胡萝卜素是辣椒红素的上游物质,Lcyb基因是调控β-胡萝卜素合成的一个关键酶基因,Lcyb基因与辣椒红素合成到底存在怎样的调控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通过构建烟草脆裂病毒载体,运用VIGS技术敲除Lcyb基因,同时运用HPLC技术测定辣椒... β-胡萝卜素是辣椒红素的上游物质,Lcyb基因是调控β-胡萝卜素合成的一个关键酶基因,Lcyb基因与辣椒红素合成到底存在怎样的调控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通过构建烟草脆裂病毒载体,运用VIGS技术敲除Lcyb基因,同时运用HPLC技术测定辣椒红素的含量,探讨Lcyb基因与辣椒红素合成的关系。结果表明,Lcyb基因敲除后不仅辣椒果色发生了变化,辣椒红素含量也大幅度的降低,表明Lcyb基因与辣椒红素的合成存在着一定的调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果色 Lcyb基因 辣椒红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红素的生物利用度、生理功能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6
作者 黎智华 王恬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59-266,共8页
辣椒红素是从成熟红辣椒中提取的一种类胡萝卜素,其色泽鲜艳、安全性高,被人们广泛用作于食品和饲料添加剂。辣椒红素是极性脂溶性物质,其生物利用度高于β-胡萝卜素。除了作为着色剂,辣椒红素还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能够清除体内过量... 辣椒红素是从成熟红辣椒中提取的一种类胡萝卜素,其色泽鲜艳、安全性高,被人们广泛用作于食品和饲料添加剂。辣椒红素是极性脂溶性物质,其生物利用度高于β-胡萝卜素。除了作为着色剂,辣椒红素还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能够清除体内过量的活性氧、参与调控与活性氧相关信号转导途径,从而缓解氧化应激对机体组织和细胞重要成分如脱氧核糖核酸、脂类和蛋白质的损伤,发挥广泛的生物学效应。以往研究发现,辣椒红素能够调节机体脂代谢、调节免疫、抗癌、抗辐射和减轻老年学习障碍,尤其是降低某些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本文对近年来辣椒红素的生物利用度、生理功能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辣椒红素的功能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红素 生物利用度 抗氧化 脂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红素超临界萃取与有机溶剂萃取的比较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郁松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1-103,共3页
研究了辣椒红素有机回流萃取和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对比了萃取条件、色素得率、感官品质及产品稳定性,结果表明: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优于传统溶剂萃取法。
关键词 辣椒红素 超临界萃取 有机溶剂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红素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嘉园 辛鑫 +2 位作者 邢泽农 刘亚忠 李秋孝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12期209-210,共2页
辣椒红素是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的代谢终产物,在成熟红辣椒中含量较高。其具有较高的医学、食用等价值。影响辣椒红素的合成和稳定性有多方面因素,对辣椒红素实现高效提取,并延长其保存时间对辣椒行业意义重大。本文对影响辣椒红素... 辣椒红素是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的代谢终产物,在成熟红辣椒中含量较高。其具有较高的医学、食用等价值。影响辣椒红素的合成和稳定性有多方面因素,对辣椒红素实现高效提取,并延长其保存时间对辣椒行业意义重大。本文对影响辣椒红素合成和稳定性的因素及其高效提取方法进行综述,旨在为辣椒红素的精深加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红素 合成 稳定性 提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农业大学和北京大学等单位在辣椒红素生物合成调控上取得新进展
19
《蔬菜》 2023年第6期59-59,共1页
2023年4月,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联合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等单位在辣椒红素生物合成的转录调控中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An R-R-type MYB transcription factor promotes nonclimacteric pepper fruit carotenoid pigment biosynthe... 2023年4月,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联合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等单位在辣椒红素生物合成的转录调控中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An R-R-type MYB transcription factor promotes nonclimacteric pepper fruit carotenoid pigment biosynthesis”为主题发表在《Plant Journal》上。该研究鉴定到辣椒红素合成模块(MEdarkgreen),其包含编码辣椒红素合成酶基因(capsanthin-capsorubin synthase,CCS)及1个功能未知且和CCS表达高度相关的R-R型MYB转录因子DIVARICAT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红素 华南农业大学 CCS 合成酶基因 园艺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着色剂与抗氧化剂对^(60)Co-γ射线辐照辣椒红油的协同护色作用研究
20
作者 周新雨 王子欢 +3 位作者 杨小平 王志新 贾利蓉 段飞霞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7,共10页
辐照导致的类胡萝卜素褪色现象是制约非热杀菌技术^(60)Co-γ射线辐照在辣椒红油及辣椒红油调味预制食品领域应用的瓶颈问题。文章研究了商用杀菌剂量6~10 kGy辐照后,辣椒红油的变色特点:红绿色度值a^(*)剂量依赖性下降38.40%~54.78%,... 辐照导致的类胡萝卜素褪色现象是制约非热杀菌技术^(60)Co-γ射线辐照在辣椒红油及辣椒红油调味预制食品领域应用的瓶颈问题。文章研究了商用杀菌剂量6~10 kGy辐照后,辣椒红油的变色特点:红绿色度值a^(*)剂量依赖性下降38.40%~54.78%,亮度值L^(*)和黄蓝色度值b^(*)小幅升高。进行单因素实验,研究4种天然着色剂和5种天然抗氧化剂的护色作用,发现0.1 g/kg红曲红、0.7 g/kg虾青素、0.2 g/kg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0.7 g/kg迷迭香提取物可部分抑制6~10 kGy辐照导致的辣椒红油褪色,而β-胡萝卜素、赤藓红、萝卜红、抗坏血酸钙和抗坏血酸钠无明显作用。通过响应面实验优化得到10 kGy辐照的最佳护色方案为迷迭香提取物0.170 g/kg、虾青素0.155 g/kg、红曲红0.095 g/kg。此条件下实测a^(*)值为52.54,a^(*)值下降率为10.25%,ΔE^(*)值为8.39;虾青素与红曲红、迷迭香提取物有协同交互作用。迷迭香提取物的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表明迷迭香提取物的辐照护色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性相关,而红曲红和虾青素与其着色性更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红素 ^(60)Co-γ射线辐照 非热杀菌 护色 抗氧化 迷迭香提取物 红曲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