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枯草芽孢杆菌B006对黄瓜枯萎病菌和辣椒疫霉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其抗菌组分分析 被引量:32
1
作者 杨琦瑶 索雅丽 +2 位作者 郭荣君 李世东 许修宏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5-242,共8页
枯草芽孢杆菌菌株B006发酵液的甲醇提取物对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cumerinum菌丝的抑制作用大于对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菌丝的抑制作用;但对P. capsici游动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明显大于对黄瓜枯萎病菌孢... 枯草芽孢杆菌菌株B006发酵液的甲醇提取物对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cumerinum菌丝的抑制作用大于对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菌丝的抑制作用;但对P. capsici游动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明显大于对黄瓜枯萎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提取物原液在5 min内可使辣椒疫霉的游动孢子全部崩解。提取物经60、90和120℃加热处理10 min后仍保持抑菌活性,其盐酸水解液在TLC层析板显现橙红色斑点,说明提取物具有环肽结构。HPLC-ESI-MS分析可得到m/z为995、1009、1023、1037、1051和1436、1450、1478和1492的质谱峰,与抗菌物质surfactin和fengycin的分子量大小一致。以终浓度为106 cfu·g-1的接种量将B006菌剂施入无菌育苗基质中,在黄瓜和辣椒4~6片叶期时用固相萃取法提取根际的抗菌物质,并进行HPLC-ESI-MS分析,可从根际检测到surfactin和fengycin,但未从对照处理根上检测到脂肽类抗生素。本研究对理解枯草芽孢杆菌在田间状况下的防病机理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肽类抗生素 黄瓜枯萎病菌 辣椒病菌 芽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素对辣椒炭疽病和辣椒疫病病菌的室内抑制活性测定及田间防效研究 被引量:27
2
作者 周清 李保同 汤丽梅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2-268,共7页
大蒜素是从大蒜中提取的植物源抗生素。为探明大蒜素对辣椒炭疽病和辣椒疫病病菌的抑制活性及田间防治效果,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分别测定了大蒜素对辣椒炭疽病菌和辣椒疫病菌菌丝生长、孢子产生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采用叶面... 大蒜素是从大蒜中提取的植物源抗生素。为探明大蒜素对辣椒炭疽病和辣椒疫病病菌的抑制活性及田间防治效果,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分别测定了大蒜素对辣椒炭疽病菌和辣椒疫病菌菌丝生长、孢子产生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采用叶面喷雾法研究了大蒜素对2种病害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大蒜素可抑制辣椒炭疽病菌和辣椒疫病菌菌丝生长、孢子产生和孢子萌发,其活性随着浓度的提高而增强,对辣椒炭疽病菌EC50值分别为130.15,142.60和127.21μg/mL,对辣椒疫病菌EC511值分别为128.11,123.64和139.68μg/m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6%大蒜素水乳剂600~1200μg/mL处理第3次喷施后3d对辣椒炭疽病和辣椒疫病的防效分别为83.54%~88.25%和82.85%~85.88%,第3次喷施后14d分别为74.59%~79.16%和74.59%~78.01%,与对照药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刹1000μg/mL处理无显著差异;66.7~200.0μg/mL处理第3次喷施后3~14d对辣椒炭疽病和辣椒疫病的防效均低于76%,显著低于对照药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μg/mL处理。6%大蒜素水乳剂防治辣椒炭疽病和辣椒疫病的推荐使用剂量为600~1200μg/mL,在辣椒苗期和挂果期每隔10d喷施1次,连续喷施3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素 辣椒炭疽病菌 辣椒病菌 抑制作用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地区辣椒疫病菌的形态特征及其致病力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海英 刘永刚 +2 位作者 吕和平 郭建国 宋尚有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4-76,共3页
对采自甘肃省河西地区的13个辣椒疫病致病菌株形态及致病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3个供试菌株的孢子囊形状、大小变异较大,乳突厚度均小于5μm,从形态特征上符合疫霉属真菌的基本特征,分类上应属于此类真菌;不同菌株在致病力上存在显... 对采自甘肃省河西地区的13个辣椒疫病致病菌株形态及致病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3个供试菌株的孢子囊形状、大小变异较大,乳突厚度均小于5μm,从形态特征上符合疫霉属真菌的基本特征,分类上应属于此类真菌;不同菌株在致病力上存在显著分化,而且同一地区的不同菌株之间致病力也有一定的差异,在某些辣椒材料中,垂直抗性和水平抗性可能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病菌 形态特征 致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疫病菌和辣椒疫病菌核糖体基因ITS区域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源超 丁国云 +1 位作者 马志超 李德葆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3-36,共4页
采用真菌核糖体基因转录间隔区域 (ITS)通用引物 ,PCR扩增棉花疫病菌、辣椒疫病菌核糖体基因的ITS1和ITS2 ,并对PCR产物进行了克隆和序列比较。结果表明 :棉花疫病菌的ITS1和ITS2分别由 2 0 6和 45 3个碱基组成 ,而辣椒疫病菌则分别由 ... 采用真菌核糖体基因转录间隔区域 (ITS)通用引物 ,PCR扩增棉花疫病菌、辣椒疫病菌核糖体基因的ITS1和ITS2 ,并对PCR产物进行了克隆和序列比较。结果表明 :棉花疫病菌的ITS1和ITS2分别由 2 0 6和 45 3个碱基组成 ,而辣椒疫病菌则分别由 174和 432个碱基组成。棉花疫病菌两个菌株之间ITS1和ITS2的同源性均高达 10 0 % ,而棉花疫病菌和辣椒疫病菌ITS1同源性为 70 9% ,其中中间区域 5 2~ 178bp在两种间变异丰富 ,同源性只有 5 4 3% ;ITS2在两种疫霉菌间的同源性为 70 9%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病菌 辣椒病菌 核糖体基因转录间隔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氧化亚铜对辣椒疫霉菌和根腐病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8
5
作者 杨君丽 董汇泽 +2 位作者 李屹 田晓丽 侯全刚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2年第03X期79-81,共3页
利用纳米材料的特性生产纳米级杀菌剂是近年来农药研发的新领域。为了解纳米氧化亚铜(Cu2O)对辣椒疫霉菌和辣椒根腐病菌的抑菌效果,配制了5个浓度的纳米Cu2O,分别为250、500、750、1000、1250mg·kg-1,采用含药培养基法进行了毒力... 利用纳米材料的特性生产纳米级杀菌剂是近年来农药研发的新领域。为了解纳米氧化亚铜(Cu2O)对辣椒疫霉菌和辣椒根腐病菌的抑菌效果,配制了5个浓度的纳米Cu2O,分别为250、500、750、1000、1250mg·kg-1,采用含药培养基法进行了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同一质量浓度的纳米Cu2O对辣椒疫霉菌的抑菌效果明显优于对辣椒根腐病菌的抑菌效果;质量浓度与抑制作用呈正相关,毒力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都在0.97以上;纳米Cu2O对辣椒疫霉菌和辣椒根腐病菌的EC50分别为135.4mg·kg-1和706.2mg·kg-1。纳米Cu2O对辣椒疫霉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Cu2O 辣椒霉菌 辣椒根腐病菌 抑菌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辣椒疫病菌交配型的测定和其地理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海英 刘永刚 +2 位作者 吕和平 郭建国 宋尚有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1-93,共3页
对甘肃省不同地区的20株辣椒疫病菌进行了交配型的测定,结果表明:有11株为A1交配型,在采集的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并占主要优势;其次是A0交配型,有7株,分布在河西、庆阳和天水;A2交配型分布较少,在被采集的菌株中仅有2株,分布在酒泉市临... 对甘肃省不同地区的20株辣椒疫病菌进行了交配型的测定,结果表明:有11株为A1交配型,在采集的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并占主要优势;其次是A0交配型,有7株,分布在河西、庆阳和天水;A2交配型分布较少,在被采集的菌株中仅有2株,分布在酒泉市临水乡和庆阳市镇原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病菌 交配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疫霉病菌对内吸性杀菌剂抗药性的研究 被引量:23
7
作者 邵见阳 马辉刚 苏玲 《江西农业学报》 CAS 1998年第4期46-50,共5页
从江西省采集分离的辣椒疫病菌(PhytophthoracapsiciLeonian)153个菌株对甲霜灵抗药性测定结果表明:野生已有55.60%的菌株存在抗药性,其中中、高抗菌株占27.50%;甲霜灵与恶唑烷酮、甲呋... 从江西省采集分离的辣椒疫病菌(PhytophthoracapsiciLeonian)153个菌株对甲霜灵抗药性测定结果表明:野生已有55.60%的菌株存在抗药性,其中中、高抗菌株占27.50%;甲霜灵与恶唑烷酮、甲呋酰胺之间存在交互抗性,与霜霉威之间没有交互抗性;甲霜灵对敏感菌株菌丝生长、游动孢子囊的形成和游动孢子的释放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EC50分别为0.2776mg/kg、0.2663mg/kg、2.295mg/kg,而霜霉威浓度达500mg/kg时,对菌株菌丝生长、游动孢子囊的形成和游动孢子的释放均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在活体寄主上对病菌有较好的防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病菌 内吸性杀菌剂 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蛇床子素结构修饰物JS-B对辣椒疫霉病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6
8
作者 王春梅 蔡春 +1 位作者 李优琴 石志琦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2-75,共4页
在室内离体条件下测试了蛇床子素结构修饰物JS-B对7种常见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显示:辣椒疫霉病菌菌丝生长对JS-B最敏感,其EC50值为41.78μg/ml。以蛇床子素为对照,测定了JS-B对辣椒疫霉病菌菌丝生长、孢子囊形成和释放游动孢子三... 在室内离体条件下测试了蛇床子素结构修饰物JS-B对7种常见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显示:辣椒疫霉病菌菌丝生长对JS-B最敏感,其EC50值为41.78μg/ml。以蛇床子素为对照,测定了JS-B对辣椒疫霉病菌菌丝生长、孢子囊形成和释放游动孢子三种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抑制作用。显微观察发现:JS-B能够引起辣椒疫霉菌丝形态发生异常,而蛇床子素处理的菌丝形态则无明显变化。不同酸度对JS-B和蛇床子素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两者在pH值为5~9时抑菌活性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床子素结构修饰物JS-B 辣椒病菌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新型化学杀菌剂对辣椒疫霉病菌的毒力与药效 被引量:3
9
作者 宋天有 周璞 +3 位作者 万红娟 高飞 程永战 周琳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75-678,共4页
为筛选辣椒疫霉病的有效防治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游动孢子释放抑制法和室内盆栽,对5种新型化学杀菌剂(双炔酰菌胺、银法利、普力克、安博和阿米西达)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和盆栽防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双炔酰菌胺对辣椒疫... 为筛选辣椒疫霉病的有效防治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游动孢子释放抑制法和室内盆栽,对5种新型化学杀菌剂(双炔酰菌胺、银法利、普力克、安博和阿米西达)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和盆栽防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双炔酰菌胺对辣椒疫霉病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最强,其EC50值为0.06 mg.L-1;银法利次之,其EC50值为1.41 mg.L-1.银法利对辣椒疫霉病菌游动孢子释放抑制作用最强,其EC50值为11.73 mg.L-1;双炔酰菌胺次之,EC50值为30.78 mg.L-1.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稀释1 000倍液的5种杀菌剂中,687.5 g.L-1银法利悬浮剂对辣椒疫霉病的盆栽防效最好,平均防效为76.92%;其次为25%双炔酰菌胺悬浮剂和50%安博可湿性粉剂,平均防效均为69.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病菌 杀菌剂 杀菌活性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对辣椒疫霉病菌和水稻恶苗病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1
10
作者 董秋洪 张祥喜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58-60,共3页
用平板抑菌法测定了壳聚糖对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oracapsici)和水稻恶苗病菌(Fusariummoniliforme)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壳聚糖稀释250~500倍对辣椒疫霉病菌菌丝的抑制效果达59.1%~91.7%,而对水稻恶苗病菌菌丝的抑制效果只有14.6%~... 用平板抑菌法测定了壳聚糖对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oracapsici)和水稻恶苗病菌(Fusariummoniliforme)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壳聚糖稀释250~500倍对辣椒疫霉病菌菌丝的抑制效果达59.1%~91.7%,而对水稻恶苗病菌菌丝的抑制效果只有14.6%~6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病菌 水稻恶苗病菌 壳聚糖 抑制作用 平板抑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霜灵、福美双及其复配对辣椒疫病菌的毒力测定 被引量:16
11
作者 夏烨 刘学敏 金焕贵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02年第1期26-28,共3页
室内恒温条件下 ,采用孢子囊萌发抑制法测定了甲霜灵、福美双及其复配对辣椒疫病的毒力 ,用Horsfall的毒力试验设计和Wadley的增效比率法评价了2种杀菌剂的联合作用。结果表明 ,EC50 剂量甲霜灵与福美双混用表现增效作用 ,其中70:30混... 室内恒温条件下 ,采用孢子囊萌发抑制法测定了甲霜灵、福美双及其复配对辣椒疫病的毒力 ,用Horsfall的毒力试验设计和Wadley的增效比率法评价了2种杀菌剂的联合作用。结果表明 ,EC50 剂量甲霜灵与福美双混用表现增效作用 ,其中70:30混剂配比的增效比率为3.18。接种试验也证明其对辣椒疫病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霜灵 福美双 辣椒病菌 毒力测定 复配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地区辣椒疫病菌鉴定及同源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辉 刘长远 +1 位作者 赵奎华 孙军德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3-437,共5页
对采集到的辣椒疫病病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和rDNA-ITS序列分析进行鉴定及同源性研究。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4、ITS5对病菌基因组进行PCR扩增,将测序结果与已知序列进行比对,并利用Clustalx1.83及MEGA4.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试验结果表明:... 对采集到的辣椒疫病病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和rDNA-ITS序列分析进行鉴定及同源性研究。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4、ITS5对病菌基因组进行PCR扩增,将测序结果与已知序列进行比对,并利用Clustalx1.83及MEGA4.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病菌菌落为白色,菌丝呈鹅毛绒状,无隔膜,孢子囊卵圆形或梨形,乳突单生;测得病菌ITS序列为805~877bp,rDNA-ITS序列同源性高,致病菌病原均为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病菌 形态学 ITS序列测定 同源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辣椒疫霉病菌ITS的扩增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冰 张卓 +3 位作者 张德咏 谭新球 刘二明 刘勇 《湖南农业科学》 2014年第4期59-61,共3页
利用PCR技术,对湖南长沙、娄底、郴州、岳阳、湘西、张家界等地发病辣椒样品分离鉴定22个辣椒疫霉病菌的ITS序列进行扩增,测序获得大小约870 bp的DNA片段。通过与报道的辣椒疫霉病菌的ITS序列进行比对,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结合AFLP分析... 利用PCR技术,对湖南长沙、娄底、郴州、岳阳、湘西、张家界等地发病辣椒样品分离鉴定22个辣椒疫霉病菌的ITS序列进行扩增,测序获得大小约870 bp的DNA片段。通过与报道的辣椒疫霉病菌的ITS序列进行比对,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结合AFLP分析,表明湖南省内不同供试菌株间的遗传相似性与地理来源没有直接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病菌 ITS序列 系统发育树 AFL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齿野鸦椿枝条抗辣椒疫霉病菌活性成分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耀 林智熠 +5 位作者 周文娟 潘镇泽 傅佳蕊 陈景新 倪林 邹双全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72-479,共8页
对圆齿野鸦椿枝条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结合现代波谱学技术对其结构进行鉴定,分别鉴定为(+)-(8R,7′R,8′R)-isolariciresinol-9-(6-tris-p-coumaroyl)-O-β-D-glucopyranoside(1)、(7R,8R)-threo-7,9,9′-三羟基-3,3′... 对圆齿野鸦椿枝条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结合现代波谱学技术对其结构进行鉴定,分别鉴定为(+)-(8R,7′R,8′R)-isolariciresinol-9-(6-tris-p-coumaroyl)-O-β-D-glucopyranoside(1)、(7R,8R)-threo-7,9,9′-三羟基-3,3′-二甲氧基-8-O-4′-新木脂素7-O-α-L-鼠李糖苷(2)、4-氧代芝麻素(3)、tetraketide(4)、19α-羟基熊果酸(5)、紫檀芪(6)、evofolin B(7)、豆甾醇(8).其中,除化合物4、5、7外,其他成分均为本课题组首次从野鸦椿属分离所得.抑菌活性测定结果显示,化合物4、5、7对辣椒疫霉病菌均具有中等抑制活性,其有效中浓度(EC50)值分别为1.285、0.300、0.906μmol·L^(-1).辣椒疫霉病菌经19α-羟基熊果酸处理后,菌丝干重减少,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菌体内蛋白质含量增多,其保护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呈倒"V"型变化趋势.这说明19α-羟基熊果酸对辣椒疫霉病菌具有有效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齿野鸦椿 枝条 化学成分 辣椒病菌 抗真菌活性 抑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疫病病原菌及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5
作者 冯东昕 李宝栋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48-52,共5页
从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生理分化及寄主的苗期抗病性鉴定方法、抗病遗传规律和抗病机制等方面对国内外有关辣椒病原菌及抗病育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辣椒 病菌 抗病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生放线菌gCLA4对辣椒疫病的防治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阿里玛斯 黄丽丽 +3 位作者 涂璇 王美英 姚敏 康振生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56-261,270,共7页
通过皿内对峙试验从242株供试内生放线菌中筛选到辣椒疫霉病菌拮抗菌62株,抑菌带宽度≥5mm的24株,占试验总菌株的10%,分别分离自黄瓜、牛蒡等9种植物的根部、茎部和叶片。用管碟法进行抑菌活性复筛,发现其中6株的无菌滤液对辣椒疫霉病... 通过皿内对峙试验从242株供试内生放线菌中筛选到辣椒疫霉病菌拮抗菌62株,抑菌带宽度≥5mm的24株,占试验总菌株的10%,分别分离自黄瓜、牛蒡等9种植物的根部、茎部和叶片。用管碟法进行抑菌活性复筛,发现其中6株的无菌滤液对辣椒疫霉病菌和大豆疫霉病菌的抑菌圈直径≥20 mm,其中gCLA4的抑菌活性最强。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的无菌滤液能够强烈抑制病菌孢子囊的形成及游动孢子的释放,原液对孢子囊形成及游动孢子释放的抑制率分别高达100%和96.2%,稀释50倍后的抑制率仍分别达95.3%和85.6%,并且对其菌丝生长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温室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gCLA4对苗期的辣椒疫病有较好防效。接种疫霉菌前48 h2、4 h和0 h以20 mL/盆(2株/盆)浇灌gCLA4菌株无菌滤液于辣椒苗基部土壤,接种后7 d调查病株率,其防效分别达100%、92.3%和80.8%,而接种14 d后分别为77.8%、55.6%和36.1%,说明该菌株无菌滤液具有开发成生防制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病菌 内生放线菌 孢子囊及游动孢子 抑菌圈 病株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疫病生防菌的筛选、鉴定及其抑菌机理初探 被引量:6
17
作者 吴辉 潘梦武 +3 位作者 高易宏 李建文 姚少林 孙文秀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7期1596-1599,共4页
采用平板稀释法和平板对峙试验,从武汉、荆州、宜昌和荆门等地的辣椒根际土壤中分离到185株细菌,筛选到1株具有高效拮抗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的生防菌Bs04。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指标测定、16S r DNA序列测定及进化树构... 采用平板稀释法和平板对峙试验,从武汉、荆州、宜昌和荆门等地的辣椒根际土壤中分离到185株细菌,筛选到1株具有高效拮抗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的生防菌Bs04。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指标测定、16S r DNA序列测定及进化树构建,确定菌株Bs04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04对辣椒疫霉菌丝生长抑制率达80%,同时对烟草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nicotiana)、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b.vesinfectum)和黄瓜立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Bs04对辣椒疫霉菌丝形态的影响,发现菌丝分支增多、顶端畸形、原生质浓缩及生长缓慢等现象,表明Bs04具有显著的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 生防菌 鉴定 抑菌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疫霉菌毒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肖淑芹 刘惕若 左豫虎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2年第3期29-31,共3页
辣椒疫霉病菌 (Phytophthora capsici)在胡萝卜(CFB)培养液中易于培养及产生毒素。生物测定表明:P.capsici毒素溶液能抑制辣椒、绿豆、豇豆和黄瓜种子胚根生长,损伤辣椒叶片细胞膜,对幼苗有强烈的致萎作用。寄主表现出病原菌侵染相似的... 辣椒疫霉病菌 (Phytophthora capsici)在胡萝卜(CFB)培养液中易于培养及产生毒素。生物测定表明:P.capsici毒素溶液能抑制辣椒、绿豆、豇豆和黄瓜种子胚根生长,损伤辣椒叶片细胞膜,对幼苗有强烈的致萎作用。寄主表现出病原菌侵染相似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病菌 毒素 生物活性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霜灵锰锌—煤基酸防治番茄辣椒疫霉病的增效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琦 张彩凤 +1 位作者 张治家 李颖 《山西农业科学》 2005年第1期53-55,共3页
研究结果表明:甲霜灵锰锌—煤基酸防治番茄辣椒疫霉病效果十分显著,优于单独使用甲霜灵锰锌,增效倍数均在1.7倍以上。而且煤基酸有延长药效期的作用,可在较长时间内控制病害的发生发展,并对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番茄辣椒病菌 甲霜灵锰锌 煤基酸 增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疫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魏玲玲 丁建 《生物灾害科学》 1999年第2期30-31,26,共3页
关键词 辣椒 发生规律 辣椒病菌 防治方法 土壤含水量 聚乙烯 死亡率 辣椒病菌 有机肥 抗病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