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菌酶协同发酵对辣木茎秆粉的营养成分和植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
7
1
作者
李家明
张玉鹏
+5 位作者
汪腾蛟
Chidvilaphone Saythong
左舒月
鄂晓迪
李梦梅
沙国新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9-72,共4页
试验以植酸酶(A)和枯草芽孢杆菌(B)、黑曲霉(D)、酿酒酵母菌(E)为发酵菌种进行固态厌氧发酵。在相同条件下比较不同菌的菌酶协同发酵辣木茎秆粉对发酵品质、营养成分以及抗营养因子植酸的影响。结果显示:A+D+E组、A+B+E组、A+B+D+E组对...
试验以植酸酶(A)和枯草芽孢杆菌(B)、黑曲霉(D)、酿酒酵母菌(E)为发酵菌种进行固态厌氧发酵。在相同条件下比较不同菌的菌酶协同发酵辣木茎秆粉对发酵品质、营养成分以及抗营养因子植酸的影响。结果显示:A+D+E组、A+B+E组、A+B+D+E组对提高乳酸、降低pH值和氨态氮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A+B+E组与A+B+D+E组显著提高组蛋白(CP)含量(P<0.05),A+D+E组与A+B+D+E组能显著降低中性洗涤纤维(NDF)与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P<0.05)。A+B+D组、A+D+E组与A+B+D+E组显著降低植酸含量(P<0.05)。试验表明,混菌加酶发酵会比单菌加酶发酵具有更优的效果。选用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酿酒酵母与植酸酶混合发酵改善辣木茎秆粉的营养品质,降低抗营养因子植酸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木茎秆粉
菌酶协同
固态发酵
营养成分
植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单菌或混菌与植酸酶协同发酵对辣木茎秆粉营养成分和植酸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
4
2
作者
张玉鹏
李梦梅
+5 位作者
李家明
汪腾蛟
Chidvilaphone Saythong
鄂晓迪
左舒月
沙国新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7-43,共7页
为开发利用辣木茎秆,探讨菌酶联合发酵对辣木茎秆粉营养成分及植酸含量的影响。以辣木茎秆粉为原料,以黑曲霉(H)、枯草芽孢杆菌(K)、酿酒酵母(N)与植酸酶(Z)进行协同固态发酵,分别在第1、2、4、6、8、10 d测定其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N...
为开发利用辣木茎秆,探讨菌酶联合发酵对辣木茎秆粉营养成分及植酸含量的影响。以辣木茎秆粉为原料,以黑曲霉(H)、枯草芽孢杆菌(K)、酿酒酵母(N)与植酸酶(Z)进行协同固态发酵,分别在第1、2、4、6、8、10 d测定其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脂肪、植酸含量。结果表明:从发酵第8 d起,Z+K+H、Z+H+N、Z+K+N、Z+K+H+N组与不加菌酶、Z、Z+K、Z+H、Z+N组比较辣木茎秆粉中粗蛋白和粗脂肪的含量显著提高(P<0.05),ADF、NDF、植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且Z+K+H+N组效果最佳。综上所述,混菌加酶发酵比单菌加酶发酵具有更优的效果。选用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酿酒酵母三菌与植酸酶协同发酵的第8 d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木茎秆粉
混菌
固态发酵
营养成分
植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菌酶协同发酵对辣木茎秆粉的营养成分和植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
7
1
作者
李家明
张玉鹏
汪腾蛟
Chidvilaphone Saythong
左舒月
鄂晓迪
李梦梅
沙国新
机构
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广西习缘辣木有限公司
出处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9-72,共4页
基金
广西创新驱动发展专项(项目编号:桂科AA18118021-3)。
文摘
试验以植酸酶(A)和枯草芽孢杆菌(B)、黑曲霉(D)、酿酒酵母菌(E)为发酵菌种进行固态厌氧发酵。在相同条件下比较不同菌的菌酶协同发酵辣木茎秆粉对发酵品质、营养成分以及抗营养因子植酸的影响。结果显示:A+D+E组、A+B+E组、A+B+D+E组对提高乳酸、降低pH值和氨态氮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A+B+E组与A+B+D+E组显著提高组蛋白(CP)含量(P<0.05),A+D+E组与A+B+D+E组能显著降低中性洗涤纤维(NDF)与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P<0.05)。A+B+D组、A+D+E组与A+B+D+E组显著降低植酸含量(P<0.05)。试验表明,混菌加酶发酵会比单菌加酶发酵具有更优的效果。选用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酿酒酵母与植酸酶混合发酵改善辣木茎秆粉的营养品质,降低抗营养因子植酸的效果最佳。
关键词
辣木茎秆粉
菌酶协同
固态发酵
营养成分
植酸
Keywords
Moringa oleifera stem powder
bacterial enzyme synergism
solid state fermentation
nutrients
phytic acid
分类号
S816.53 [农业科学—饲料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单菌或混菌与植酸酶协同发酵对辣木茎秆粉营养成分和植酸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
4
2
作者
张玉鹏
李梦梅
李家明
汪腾蛟
Chidvilaphone Saythong
鄂晓迪
左舒月
沙国新
机构
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广西习缘辣木有限公司
出处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7-43,共7页
基金
南宁市西乡塘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2020022401]。
文摘
为开发利用辣木茎秆,探讨菌酶联合发酵对辣木茎秆粉营养成分及植酸含量的影响。以辣木茎秆粉为原料,以黑曲霉(H)、枯草芽孢杆菌(K)、酿酒酵母(N)与植酸酶(Z)进行协同固态发酵,分别在第1、2、4、6、8、10 d测定其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脂肪、植酸含量。结果表明:从发酵第8 d起,Z+K+H、Z+H+N、Z+K+N、Z+K+H+N组与不加菌酶、Z、Z+K、Z+H、Z+N组比较辣木茎秆粉中粗蛋白和粗脂肪的含量显著提高(P<0.05),ADF、NDF、植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且Z+K+H+N组效果最佳。综上所述,混菌加酶发酵比单菌加酶发酵具有更优的效果。选用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酿酒酵母三菌与植酸酶协同发酵的第8 d效果最佳。
关键词
辣木茎秆粉
混菌
固态发酵
营养成分
植酸
Keywords
moringa oleifera stem powder
mixed bacterium
solid state fermentation
nutrient
phytic acid
分类号
S816.6 [农业科学—饲料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菌酶协同发酵对辣木茎秆粉的营养成分和植酸含量的影响
李家明
张玉鹏
汪腾蛟
Chidvilaphone Saythong
左舒月
鄂晓迪
李梦梅
沙国新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单菌或混菌与植酸酶协同发酵对辣木茎秆粉营养成分和植酸变化的影响
张玉鹏
李梦梅
李家明
汪腾蛟
Chidvilaphone Saythong
鄂晓迪
左舒月
沙国新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