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8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写作理论元范畴“辞”论纲
1
作者 戴红贤 《长江学术》 CSSCI 2024年第2期55-66,共12页
“辞”是“司”的后起分化字。西周青铜铭文中“辞”与法律诉讼有关,本义为“讼辞”。东周“辞”引申出普通言辞的意义,孔子提出“修辞”概念,诸子共同建构了修辞伦理、修辞技艺和文体三位一体的修辞学说。修辞学术以语言为中心探索了... “辞”是“司”的后起分化字。西周青铜铭文中“辞”与法律诉讼有关,本义为“讼辞”。东周“辞”引申出普通言辞的意义,孔子提出“修辞”概念,诸子共同建构了修辞伦理、修辞技艺和文体三位一体的修辞学说。修辞学术以语言为中心探索了怎样思考、如何表达的问题,具有很强的工具性。“辞”成为一个跨界语言学、逻辑学、修辞学、文体学的重要范畴,被提升到理论层面予以反思和研究。这是中国写作理论元范畴“关键的一跳”。秦汉以来“言文分离”,随着诗文书写日益发展,表意单位为篇章且基于书面文辞的“辞章”概念产生。先秦修辞学演化为汉魏六朝辞章学,后者追求作品的辞藻、辞趣,偏向语言风格旨趣,窄化了写作学范围。如何赓续传统,继往开来,推进全球视域下21世纪中国写作学术的繁荣与发展,由“辞”进入,当能另辟蹊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章写作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董其昌《草书念奴娇·赤壁怀古辞卷》与其“赤壁情结”
2
作者 李迎 《大学书法》 2025年第1期114-122,共9页
董其昌《草书念奴娇·赤壁怀古辞卷》是董氏颇多墨迹中少见之风格。通过董其昌行迹以及学书经历可推断出此作作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左右。董其昌对前代诸家汲取不断,但能够汲古而出新,此作便是证明,它体现了董氏“空旷散远,天然奇... 董其昌《草书念奴娇·赤壁怀古辞卷》是董氏颇多墨迹中少见之风格。通过董其昌行迹以及学书经历可推断出此作作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左右。董其昌对前代诸家汲取不断,但能够汲古而出新,此作便是证明,它体现了董氏“空旷散远,天然奇崛”的书法艺术特点。董其昌一生中多次以苏轼“赤壁三咏”作为创作题材,其与苏轼在赤壁有相似的经历和感悟,由此产生“赤壁情结”。这或许促使董其昌完成从政治家人格向艺术家人格的转变,终成一代书画宗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其昌 《草书念奴娇·赤壁怀古卷》 书法风格 “赤壁情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修辞的含义 被引量:1
3
作者 骆小所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17-22,共6页
关键词 《修学》 规律 亚里斯多德 《说文解字》 《修学发凡》 学研究 语言风格 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辞的形貌”研究综述 被引量:2
4
作者 曹石珠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1996年第4期79-81,共3页
关键词 的形貌 标点符号相对零形式 研究综述 作用 《修学发凡》 语法修 无标点文字 现代汉语修 美学 非语言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伯克段:破坏人伦秩序是大恶——公羊家亲亲尊尊复杂个案的辞法辨义 被引量:1
5
作者 余治平 《哲学分析》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8-145,198,共19页
郑庄公杀死亲弟共叔段一案因为渗透着亲亲尊尊的纠结、政治与伦理的对冲而常被后世所议论,但《春秋》诠释史上却罕有论及郑伯大恶的根本原因是破坏人伦秩序。经文书“伯”而非“侯”,已有贬义,称“克”、书“段”则表明兄弟已宛若“途... 郑庄公杀死亲弟共叔段一案因为渗透着亲亲尊尊的纠结、政治与伦理的对冲而常被后世所议论,但《春秋》诠释史上却罕有论及郑伯大恶的根本原因是破坏人伦秩序。经文书“伯”而非“侯”,已有贬义,称“克”、书“段”则表明兄弟已宛若“途之人然,亲亲之义绝”。对兄弟关系诉诸武力,有违亲亲原则。不弟之辞是谴责庄公蔽于昆仲一伦。叔段是自取灭亡,其不遵臣道,当国、僭制,本就该杀。兄弟一伦崩溃,弟而不弟,兄而不兄。庄公也需要母爱,故对弟弟得宠始终心存芥蒂,明知母亲更爱其弟却依然杀之,视同间接施虐于其母,不孝之至。分析《春秋公羊传》多种辞法,可以辨析此案包含的义理来重新理解罪责的判定,进而论证郑庄公破坏血亲人伦基本秩序已构成大恶的道理,指出公羊家评价之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 郑庄公 共叔段 亲亲 尊尊 经学诠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先秦“辞”的演变及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过常宝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0-57,共8页
先秦"辞"是一种独特的语言、文体、文化现象。西周中期,"辞"从综合性的宗教行为中分化出来,指祭祀仪式中的言语,有着程式化、规范化的特点。最为典型的就是"六祝之辞",它是太祝沟通鬼神的专业性语言。此... 先秦"辞"是一种独特的语言、文体、文化现象。西周中期,"辞"从综合性的宗教行为中分化出来,指祭祀仪式中的言语,有着程式化、规范化的特点。最为典型的就是"六祝之辞",它是太祝沟通鬼神的专业性语言。此外,太祝另有"六辞",假借神意对人进行教诫,体现了周公神道设教文化改革的成果。春秋时期,通过任何方式与礼仪传统相联系,并具有教诫意义的话都被称为"辞","有辞"或"辞顺"成为一种新的社会价值。春秋"有辞"观念和君子"立言"的思潮紧密相关,是大夫阶层主体意识的体现。孔子认为"辞"的特征为"文"。"文"指的是"辞"与传统仪式的关联性表征,如韵文、程式化的结构、特殊用语、"信而有征"的话语方式、仪式性场合等。而"诚"和"巧"是从情感和美学两个方面对"辞"的总体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言》:语录“家数”,设辞“本领”——兼论古代文章辨体的原则和方法
7
作者 赵德波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1-159,共9页
《法言》是扬雄模仿《论语》而作,但是从典籍的名称、文本的外部结构、内部形态以及文风语体来看,《法言》在文体上与《论语》存在显著差异。二者在文体方面的差异,乃是扬雄在模仿中的独创,是对标准语录体的改造和超越。从《法言》的文... 《法言》是扬雄模仿《论语》而作,但是从典籍的名称、文本的外部结构、内部形态以及文风语体来看,《法言》在文体上与《论语》存在显著差异。二者在文体方面的差异,乃是扬雄在模仿中的独创,是对标准语录体的改造和超越。从《法言》的文体形态、结构考察,《乾·文言》的中间板块联翩排列的六轮虚拟问对才是《法言》的文体之祖。《法言》中的问答,与当时流行的设辞极为相似,文体属性更为接近。《法言》在汉代诸子著作中卓尔不群,是一部袖珍型设辞分门别类的连珠集锦。扬雄之所以选择以连珠集锦形式来结撰《法言》,与他对问答型和集锦型的书写方式的情有独钟密切相关。中国古代文章辨体应注意到文章写作的主观愿望与客观效果之间的关系,对文体的考辨应遵照循名责实的基本原则进行,同时还应兼顾中国古代文体界限的模糊性、文体溯源的精准性和文本生成的渐进性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雄 《法言》 文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修辞手法和艺术手法的关系
8
作者 张德明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1期106-110,共5页
近年来,在修辞学特别是修辞格的理论研究中,有关修辞手法(修辞格)和艺术手法(表现方法)的关系问题,学术界发表了一些看法,但认识尚不统一,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讨,以便尽快地取得共识,以利科研和教学。所谓“修辞格”,是人们在长期使用语言... 近年来,在修辞学特别是修辞格的理论研究中,有关修辞手法(修辞格)和艺术手法(表现方法)的关系问题,学术界发表了一些看法,但认识尚不统一,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讨,以便尽快地取得共识,以利科研和教学。所谓“修辞格”,是人们在长期使用语言文字过程中创造的具有特殊表达效果的修辞格式或模式,有人叫“修辞方式”或“修辞手法”,简称“辞格”或“辞式”。它是一种积极修辞的手法,而不是全部的修辞手段。目前学术界对修辞格的定义不尽一致,但以下几点看法是比较接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修 方式 政论语体 吴士文 方法 语言修 语言文字 徐炳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拓创新 独树一帜──《形貌修辞学》简评
9
作者 龙头 《云梦学刊》 1997年第1期91-91,共1页
关键词 形貌修 创新 手段 的形貌 的排列方式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思想政治 功能 语言事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旧辞与引古事:萧纲骈文使事用典的文本建构作用
10
作者 钟涛 张利国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0-107,共8页
萧纲作品经常引经据典,尤以骈文使事用典为多。萧纲骈文用典以引成辞的语典为主,典事来源范围广泛又重点突出。使事用典是萧纲骈文文本的重要构建手段,无论是掇取旧辞,还是使用古事,都在内容上拓展了萧纲骈文的表现疆域,令其内涵更绚烂... 萧纲作品经常引经据典,尤以骈文使事用典为多。萧纲骈文用典以引成辞的语典为主,典事来源范围广泛又重点突出。使事用典是萧纲骈文文本的重要构建手段,无论是掇取旧辞,还是使用古事,都在内容上拓展了萧纲骈文的表现疆域,令其内涵更绚烂多姿,意蕴更深入厚重。引古事取旧辞是萧纲骈文书写的重要手段,不仅是构成文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本的语句熔铸和篇章结构上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萧纲骈文使事用典既追摹学习前修时贤典范作品,又求新求变,形成了鲜明的个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事 萧纲骈文 使事用典 文本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雅细美与浓墨重彩——胡志平演奏二胡曲《纳兰性德辞意》的美学意蕴及其他
11
作者 王艺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8-118,168,共12页
二胡与乐队《纳兰性德辞意》是一首文人题材、文人格调、既现代又很有意味的二胡曲。文章从乐曲的创作、演出及其他,乐曲二度艺术创造的美学追求及技法表现,对乐曲一度创作的精巧构思、二度创作所体现的“文人二胡艺术”的美学追求及创... 二胡与乐队《纳兰性德辞意》是一首文人题材、文人格调、既现代又很有意味的二胡曲。文章从乐曲的创作、演出及其他,乐曲二度艺术创造的美学追求及技法表现,对乐曲一度创作的精巧构思、二度创作所体现的“文人二胡艺术”的美学追求及创新实践和作品近40年来的传播影响进行分析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兰性德 桑雨 胡志平 文人二胡艺术 二度艺术创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貌修辞学》读后
12
作者 李火森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1997年第2期120-121,共2页
关键词 形貌修 标点符号相对零形式 书面语言 手段 语体 汉语修 非语言要素修 的形貌 研究视角 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本全面系统富有新意的修辞学专著——评介王希杰《汉语修辞学》 被引量:2
13
作者 苞园 建华 《汉语学习》 1985年第1期45-47,共3页
最近,北京出版社出版了王希杰同志的《汉语修辞学》。这是一本全面系统、富有新意的修辞学专著。作者运用比较新的语言学理论,对汉语修辞学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初步创建了一个新的修辞学体系。
关键词 汉语修 《修学发凡》 王希杰 语言表达 同义手段 表达效果 语言学理论 学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白诗歌修辞艺术论 被引量:2
14
作者 邵京起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1996年第1X期37-43,共7页
文章从修辞学的角度研究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论述了李白诗歌的修辞格式、修辞功能和修辞渊源。这对于李诗乃至唐诗的研究说来,都是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 李白诗歌 艺术 比喻 诗歌修 方式 倒反 夜郎 《诗经》 蜀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辞与赋——从文体渊源与文学方法两方面着眼 被引量:3
15
作者 钱志熙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6-65,共10页
本文认为,辞与赋原为两种古老的体裁,各自开始于口头文学时代。辞渊源于"祝史陈辞"、行人辞令等体,屈原的《离骚》、《九章》等作品与祝史陈辞有渊源关系。辞赋两体自宋玉、唐勒至汉初贾谊开始合流,至汉代赋体大兴,辞名隐而... 本文认为,辞与赋原为两种古老的体裁,各自开始于口头文学时代。辞渊源于"祝史陈辞"、行人辞令等体,屈原的《离骚》、《九章》等作品与祝史陈辞有渊源关系。辞赋两体自宋玉、唐勒至汉初贾谊开始合流,至汉代赋体大兴,辞名隐而赋名显,然汉人仍多以辞赋合称。然辞赋不仅是两种文体之名,更是两种文法之名。辞赋两法都始于口传时代,至辞赋合流后成为赋体文学的两种基本的表现方法。但不同赋作、不同阶段的辞赋,其在使用辞法与使用赋法上是各有侧重的。这应该是我们认识赋史,评论赋艺的重要的考察点。赋代表了文人文学最早成熟的一种文学方法,同时也是最早追求的一种审美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祝史陈 汉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修辞美学》出版
16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3期282-282,共1页
谭永祥先生的新著《汉语修辞美学》,把美学价值作为修辞的核心问题来探讨,认为修辞是具有审美价值的言语艺术,是言语和美学相互渗透的产物。这是作者评说各种修辞定义,比较得失之后提出的新定义。该书把具有审美意识的辞格和辞趣作为修... 谭永祥先生的新著《汉语修辞美学》,把美学价值作为修辞的核心问题来探讨,认为修辞是具有审美价值的言语艺术,是言语和美学相互渗透的产物。这是作者评说各种修辞定义,比较得失之后提出的新定义。该书把具有审美意识的辞格和辞趣作为修辞研究的主要对象和范围,吸收前人和时贤研究成果,严格筛选,悉心研探,提出辞格60个,其中新建辞格34个,传统辞格26个,对容易混淆的辞格和非辞格作了精当的辨析。在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创意的基础上,作者对“辞趣”这一汉语所独有的亚辞格现象着力描写,于形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汉语 学发凡 言语艺术 研究 研究成果 陈望道 形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府古辞、本辞及词曲始辞之辨正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建华 《中国韵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5-25,共11页
郭茂倩编纂《乐府诗集》时,除沿用沈约《宋书·乐志》"古辞"之概念外,另引入"本辞"概念。从《乐府诗集》编排体例可知,古辞与本辞具有确乎不同之所指。与本辞概念具有一定相似性的是,在词曲研究领域中则多见&qu... 郭茂倩编纂《乐府诗集》时,除沿用沈约《宋书·乐志》"古辞"之概念外,另引入"本辞"概念。从《乐府诗集》编排体例可知,古辞与本辞具有确乎不同之所指。与本辞概念具有一定相似性的是,在词曲研究领域中则多见"始辞"之用。这三个概念同中有异,其间有联系亦有区别,目前学界尚无成说定论。本文认为,本辞为同一曲题乐府诗创作的本源参照,它是汉乐府处于民歌或俚歌阶段的状态,古辞是将本辞进行音乐加工后,可入于汉魏晋宫廷音乐歌唱的汉代乐府歌诗,始辞则是指为词曲牌调名所主之曲调填配的初始之辞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乐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房地产广告语言修辞特色探微 被引量:1
18
作者 邵璇 王苹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4年第8期77-81,共5页
广告语言是广告的核心,修辞手段的运用不仅能够提高广告语言的表达效果,而且可以促进广告宣传功能的实现。宁波市房地产广告中大量运用双关、对偶、仿拟、反复等辞格,着意选择富有表现力的音趣、形趣等亚辞格,有效地增强了广告修辞文本... 广告语言是广告的核心,修辞手段的运用不仅能够提高广告语言的表达效果,而且可以促进广告宣传功能的实现。宁波市房地产广告中大量运用双关、对偶、仿拟、反复等辞格,着意选择富有表现力的音趣、形趣等亚辞格,有效地增强了广告修辞文本的美学效果。此外,充分利用阅读者的想象心理机制,运用语言符号建构出特定的修辞幻象,亦是宁波房地产广告取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 积极修 想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才社会性流动的司法保障——以事业单位辞聘难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钱叶芳 韩桂君 《北方论丛》 2024年第2期48-61,共14页
从顶层设计到法律构建,以《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和《劳动合同法》为标志,我国人才社会性流动规则已成体系,但司法保障问题依旧严重。以事业单位人员单方解除聘用合同的争议处理为例,《劳动合同法》第96条在司法实践中几乎沦为僵尸条... 从顶层设计到法律构建,以《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和《劳动合同法》为标志,我国人才社会性流动规则已成体系,但司法保障问题依旧严重。以事业单位人员单方解除聘用合同的争议处理为例,《劳动合同法》第96条在司法实践中几乎沦为僵尸条款,特别是聘用制人员被迫辞职的法律适用被忽视。加强人才社会性流动的司法保障是实现人才强国目标和自由择业权的必经之路,亟待清理妨碍人才流动从而影响司法裁判的法律法规、政策性文件和司法解释。同时,应当确立“有利于人才流动”的法律适用原则,要求裁审人员从整体上把握由人事立法、劳动立法、单行职业立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构成的人才流动规则体系,提高职业素质和法律适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社会性流动 人事立法 劳动立法 聘难 司法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辞达”论
20
作者 方道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93-97,共5页
关键词 达而已 文心雕龙 达”说 孔子 立其诚 写作实践 语言的发展 章学诚 提炼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