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胶囊壁材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的界面性质和乳化稳定性 被引量:10
1
作者 朱卫红 许时婴 江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79-84,共6页
本文使用两种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HI-CAP100和N-LOK为壁材制备微胶囊化薄荷油并研究了这两种壁材的界面性质和乳化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HI-CAP100不仅能有效地降低油/水界面的界面张力,而且能在油/水界面上形成具有良好粘弹性且界面... 本文使用两种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HI-CAP100和N-LOK为壁材制备微胶囊化薄荷油并研究了这两种壁材的界面性质和乳化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HI-CAP100不仅能有效地降低油/水界面的界面张力,而且能在油/水界面上形成具有良好粘弹性且界面粘度较高的界面膜,由其制备的乳状液具有很高的乳化稳定性。由HI-CAP100为壁材制备的高载量(40%,W/W)的微胶囊化薄荷油产品的微胶囊化产率、效率均超过95%,经30℃贮存6个月,其保留率仍高达95.3%,显示出微胶囊化薄荷油具有良好的贮存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 界面性质 乳化稳定性 薄荷油 微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进行核桃油微胶囊化的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艳 郝艳宾 +2 位作者 王克建 陈芳 胡小松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20-122,共3页
为防止核桃油氧化,以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HI-CAP100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对核桃油进行微胶囊化研究,以确定最佳生产工艺条件,并对产品进行了电镜观察。实验结果表明,壁材选用0.6∶0.4的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HI-CAP100和麦芽糊精,载油... 为防止核桃油氧化,以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HI-CAP100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对核桃油进行微胶囊化研究,以确定最佳生产工艺条件,并对产品进行了电镜观察。实验结果表明,壁材选用0.6∶0.4的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HI-CAP100和麦芽糊精,载油量为40%,干物质含量为40%,在35~40MPa压力下均质2~3次,喷雾干燥进风温度190℃,出风温度90℃,获得粉末核桃油包埋效率在9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油 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HI-CAP100 喷雾干燥 微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在微胶囊化桔油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3
作者 陈晓玲 王璋 许时婴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1-24,共4页
测定了3种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HI CAP100、CAPSUL和N LOK的酯化度,分别为0.104,0.063,0.059;随着酯化度的增大,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的粘度降低,乳化能力和乳化稳定性增加.分别以HI CAP100、CAPSUL和N LOK作为壁材制备了微胶囊化桔油,... 测定了3种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HI CAP100、CAPSUL和N LOK的酯化度,分别为0.104,0.063,0.059;随着酯化度的增大,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的粘度降低,乳化能力和乳化稳定性增加.分别以HI CAP100、CAPSUL和N LOK作为壁材制备了微胶囊化桔油,结果表明:以酯化度最大的HI CAP100为壁材的微胶囊化桔油具有最高的效率和保留率,HI CAP100可作为包埋桔油的优选壁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 微胶囊化 桔油 酯化 乳化能力 乳化稳定性 保留率 壁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铵醚化-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与PVA共混膜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徐珍珍 祝志峰 +1 位作者 张朝辉 何神涛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66-70,共5页
为克服淀粉膜脆且硬的缺陷,制备季铵醚化-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QAS),并将它与聚乙烯醇(PVA)进行混合来制备共混膜;用X射线衍射仪进行共混膜结晶度测定,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共混膜的表面形貌,研究QAS/PVA共混比和PVA结构对共混膜力学... 为克服淀粉膜脆且硬的缺陷,制备季铵醚化-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QAS),并将它与聚乙烯醇(PVA)进行混合来制备共混膜;用X射线衍射仪进行共混膜结晶度测定,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共混膜的表面形貌,研究QAS/PVA共混比和PVA结构对共混膜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QAS/PVA共混膜的结晶度比QAS膜的结晶度有所降低;随着QAS含量的增加,共混膜的断裂伸长率逐渐减小,断裂强度先减小后增大,当QAS/PVA共混比为50/50(质量比,下同)时,断裂强度达到最小值;随着PVA聚合度和醇解度的增加,共混膜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也随之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铵醚化-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 聚乙烯醇 共混膜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解改性辛烯基琥珀酸淀粉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5
作者 胡中山 周进杰 +2 位作者 陈磊 黄伟 冯涛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9-66,共8页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OSAS)在水中具有高粘度和低溶解度,常导致淀粉与辛烯基琥珀酸酐在碱性条件下的酯化反应效率低和辛烯基琥珀酸酐(OSA)基团分布不均匀,而酶解OSAS可以解决这一问题。用蜡质玉米淀粉制备OSAS,用普鲁兰酶酶解改性辛烯基琥...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OSAS)在水中具有高粘度和低溶解度,常导致淀粉与辛烯基琥珀酸酐在碱性条件下的酯化反应效率低和辛烯基琥珀酸酐(OSA)基团分布不均匀,而酶解OSAS可以解决这一问题。用蜡质玉米淀粉制备OSAS,用普鲁兰酶酶解改性辛烯基琥珀酸淀粉(E-OSAS),分子量随着酶的加入而降低,E-OSAS的取代度大于OSAS,随着普鲁兰酶添加量的增加,E-OSAS的取代度呈上升趋势,表观粘度显著下降。其粒径和多分散指数越小,zeta电位的绝对值越大。E40-OSAS的粒径最小、均匀性和稳定性最好,其重均分子量(1.38×10^(6)g/mol)最小、数均分子量(1.37×10^(5)g/mol)最小、取代度最大(0.019)。实验结果可为新型微胶囊的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质玉米淀粉 普鲁兰酶 酶解 辛烯琥珀酸淀粉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烯基琥珀酸木薯淀粉钠无醇酯化制备与表征
6
作者 高媛媛 李如一 +4 位作者 李莹莹 周伟 黄晓兵 彭芍丹 李积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719-2727,共9页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starch sodium octenyl succinate,SSOS)是以淀粉与辛烯基琥珀酸酐(octenyl succinic anhydride,OSA)酯化制得的食品添加剂。本研究采用OSA乳化法替代有机试剂分散OSA对木薯淀粉进行酯化制备辛烯基琥珀酸木薯淀粉钠(...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starch sodium octenyl succinate,SSOS)是以淀粉与辛烯基琥珀酸酐(octenyl succinic anhydride,OSA)酯化制得的食品添加剂。本研究采用OSA乳化法替代有机试剂分散OSA对木薯淀粉进行酯化制备辛烯基琥珀酸木薯淀粉钠(tapioca starch sodium octenyl succinate,TSSOS)并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大豆卵磷脂(soybean phospholipid,SP)为乳化剂制备的OSA乳液体系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分散性,SP添加量为1.00%制备的SSOS(1.00%SP-SSOS)比异丙醇分散OSA制备的SSOS(IPA-SSOP)具有更高的辛烯基琥珀酸基团(OS基团)含量、取代度(DS)以及取代效率(SE)。傅里叶红外光谱显示,1.00%SP-SSOS和IPA-SSOS均在1572 cm^(-1)和1726 cm^(-1)处出现了2个新的特征峰,其中1.00%SP-SSOS的特征峰强度更强。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分析也证实了荧光标记的OS基团在1.00%SP-SSOS中荧光强度略强,少部分淀粉颗粒内部显示亦有OS基团,这说明利用高压均质以及SP乳化剂将OSA分散为微米级乳液再进行酯化,可以提高OSA与淀粉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酯化反应效率。综上所述,采用OSA乳化法替代有机试剂分散OSA制备SSOS的方法可行,本研究为无醇酯化反应体系应用在SSOS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中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淀粉 无醇酯化 辛烯琥珀酸淀粉 取代度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磨-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槟榔芋淀粉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刘灿灿 李涛 +2 位作者 万成 黄群 宋洪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0-45,共6页
以槟榔芋原淀粉为原料,经球磨和辛烯基琥珀酸酯化制得复合改性淀粉,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快速粘度仪等对其结构和糊化特性进行研究,并与原淀粉、仅酯化和仅球磨的改性淀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原... 以槟榔芋原淀粉为原料,经球磨和辛烯基琥珀酸酯化制得复合改性淀粉,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快速粘度仪等对其结构和糊化特性进行研究,并与原淀粉、仅酯化和仅球磨的改性淀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原淀粉相比,酯化淀粉颗粒和晶体结构均无明显变化,但红外光谱图在1725、1572 cm^(-1)处出现新吸收峰,糊化温度降低,峰值温度由81.77℃降低到78.83℃,糊黏度升高,峰值黏度由597.67 m Pa·s升高到2066.33 m Pa·s;球磨淀粉颗粒破碎明显,晶体结构严重破坏,糊化温度降低,峰值温度为72.14℃,糊黏度降低,峰值黏度为296.33 m Pa·s。复合改性淀粉颗粒发生熔融、破损严重,取代度由酯化淀粉的0.01756增加到0.01994,酯化程度更高;糊化温度最低,峰值温度为65.69℃;糊黏度最高,峰值黏度为5063.67 m Pa·s。复合改性淀粉具有更好的低温糊化和增稠特性,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芋 淀粉 球磨 辛烯琥珀酸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活化玉米淀粉的辛烯基琥珀酸酐酯化改性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正茂 阚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6-91,共6页
采用行星式球磨机对玉米淀粉进行机械活化,再与辛烯基琥珀酸酐(octenyl succinic anhydride,OSA)发生酯化反应制备OSA淀粉酯。研究机械活化时间、反应温度、反应体系pH值、淀粉乳质量分数、反应时间因素对玉米淀粉酯化反应的影响,并采... 采用行星式球磨机对玉米淀粉进行机械活化,再与辛烯基琥珀酸酐(octenyl succinic anhydride,OSA)发生酯化反应制备OSA淀粉酯。研究机械活化时间、反应温度、反应体系pH值、淀粉乳质量分数、反应时间因素对玉米淀粉酯化反应的影响,并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和响应面分析对制备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机械活化对玉米淀粉OSA酯化反应有明显的增强作用,且反应不受pH值的影响;得到最优工艺条件为机械活化10 h、反应温度33.1℃、pH 8.45、淀粉乳质量分数12.2%、反应时间3 h,在此条件下制得机械活化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平均取代度为0.020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淀粉 机械活化 辛烯琥珀酸酯化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薯羟丙基化辛烯基琥珀酸酯化复合改性淀粉的性质研究
9
作者 雷欣欣 张本山 周雪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133-136,141,共5页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制备木薯羟丙基化辛烯基琥珀酸酯化复合改性淀粉,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谱仪、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Brabender黏度仪等对木薯羟丙基化辛烯基琥珀酸酯化复合改性淀粉的物化性质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并与木薯原淀粉和木薯辛...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制备木薯羟丙基化辛烯基琥珀酸酯化复合改性淀粉,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谱仪、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Brabender黏度仪等对木薯羟丙基化辛烯基琥珀酸酯化复合改性淀粉的物化性质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并与木薯原淀粉和木薯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木薯淀粉经复合改性后,在1550~1610cm-1出现新的吸收峰,与原木薯淀粉和木薯SSOS相比,在940、880、730、570cm-1处呈现较弱的吸收峰;复合改性后颗粒表面受损严重,颗粒的形状也发生明显改变,但晶体类型没有发生改变;乳化性能和透明度得到提高;起糊温度、峰值温度降低,糊粘度增大;与单一的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改性淀粉相比,热糊稳定性升高,凝沉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淀粉 辛烯琥珀酸 羟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糯玉米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制备及其RVA谱特性分析 被引量:17
10
作者 宋晓燕 阮晖 +1 位作者 许琼 何国庆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5-59,共5页
以糯玉米淀粉为原料,对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湿法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采用粘度速测仪(RVA)分析了不同取代度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粘滞特性,并探讨了氯化钠和蔗糖对其粘滞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糯玉米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制备工... 以糯玉米淀粉为原料,对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湿法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采用粘度速测仪(RVA)分析了不同取代度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粘滞特性,并探讨了氯化钠和蔗糖对其粘滞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糯玉米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制备工艺为:酸酐用无水乙醇稀释3倍;反应时间3h;反应温度35℃;pH值8.5;淀粉乳液浓度30%-35%;酸酐加入量为3%~5%。RVA谱分析表明,随着变性程度的提高,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粘度增加,糊化温度降低;氯化钠抑制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糊化,使其粘度显著降低,蔗糖则使其粘度稍有增加。该研究为糯玉米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淀粉 辛烯琥珀酸淀粉 酯化反应 RVA谱 制备 粘度速测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解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性质及应用 被引量:17
11
作者 柳志强 平立凤 +1 位作者 高嘉安 郑裕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5-130,共6页
利用蜡质玉米淀粉为原料,辛烯基琥珀酸酐为亲核试剂,制备了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并利用α-淀粉酶对制得的淀粉酯进行了降解处理。全面研究了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性质,探讨了淀粉酯的应用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制备的辛烯基琥珀酸淀... 利用蜡质玉米淀粉为原料,辛烯基琥珀酸酐为亲核试剂,制备了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并利用α-淀粉酶对制得的淀粉酯进行了降解处理。全面研究了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性质,探讨了淀粉酯的应用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制备的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应用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质玉米淀粉 辛烯琥珀酸淀粉 辛烯琥珀酸 性质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12
作者 柳志强 杨鑫 +1 位作者 高嘉安 孙志浩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1-85,共5页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是一种新开发的变性淀粉 ,同时它也是一种新型食品添加剂。本文综述了该变性淀粉的反应机理、制备方法、产品性质及在各领域的应用 。
关键词 辛烯琥珀酸淀粉 变性淀粉 反应机理 制备方法 产品性质 食品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联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亲核取代机理与结构表征 被引量:15
13
作者 石海信 谢新玲 +1 位作者 张友全 童张法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07-312,共6页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环氧氯丙烷和辛烯基琥珀酸酐为变性剂,选用水相法工艺制备交联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采用红外光谱、电镜扫描、X射线衍射和差示扫描量热等手段对产物进行结构分析和合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pH为7.0~8.5的范围内,产...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环氧氯丙烷和辛烯基琥珀酸酐为变性剂,选用水相法工艺制备交联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采用红外光谱、电镜扫描、X射线衍射和差示扫描量热等手段对产物进行结构分析和合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pH为7.0~8.5的范围内,产物取代度随着pH值的增大而增大,说明交联酯化符合亲核取代反应机理;红外光谱图中,1718.72cm-1和1570.33cm-1处产生了新的吸收峰,证实在淀粉中引入了辛烯基琥珀酸基团,930.97cm-1处吸收峰强度加强,说明淀粉分子间形成了醚化交联键;淀粉经交联酯化双重变性后受侵蚀的颗粒增多,部分颗粒表面变粗糙,并出现凹陷;交联酯化反应主要发生在淀粉颗粒的非结晶区,对结晶区破坏不明显;交联酯化提高了淀粉的糊化温度和热稳定性。结构分析证明了交联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兼具交联与酯化双重结构特征,有望能广泛应用于食品及医药行业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淀粉 交联辛烯琥珀酸淀粉 制备 亲核取代反应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被引量:11
14
作者 虎玉森 蒲陆梅 +2 位作者 张红利 康继民 韩舜愈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24,共3页
用吐温-20作分散剂,用正交试验研究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的生产条件,并采用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镜对产品的结构和外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生产条件为淀粉乳质量分数40%、温度30℃、pH7.5~8.0、酸酐质量分数5%;产品红外光谱图显... 用吐温-20作分散剂,用正交试验研究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的生产条件,并采用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镜对产品的结构和外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生产条件为淀粉乳质量分数40%、温度30℃、pH7.5~8.0、酸酐质量分数5%;产品红外光谱图显示在1651cm-1和573cm-1处吸收峰加强,1558cm-1和1730cm-1处出现RCOO-和>C=O的特征吸收峰,表明淀粉变性后引入了新基团;扫描电镜显示淀粉颗粒表面明显侵蚀,表面积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淀粉 辛烯琥珀酸 取代度 酯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的乳化性和流变性 被引量:17
15
作者 黄强 罗发兴 李琳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42-45,共4页
基于Davies的乳化理论,推导了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SSOS)的亲水-亲油平衡(HLB)值,研究了SSOS的乳化性质和流变性质.结果表明:不同取代度SSOS的HLB值都大于10,SSOS为亲水性乳化剂;SSOS具有较好的乳化能力,能稳定水包油型乳浊液,其乳化能... 基于Davies的乳化理论,推导了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SSOS)的亲水-亲油平衡(HLB)值,研究了SSOS的乳化性质和流变性质.结果表明:不同取代度SSOS的HLB值都大于10,SSOS为亲水性乳化剂;SSOS具有较好的乳化能力,能稳定水包油型乳浊液,其乳化能力随着DE值提高而增强,但乳化稳定性有所降低;SSOS在高浓度下具有较低的粘度,且随着剪切速率的升高粘度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辛烯琥珀酸淀粉 乳化 流变性 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制备及其酶法降解的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柳志强 平立凤 +2 位作者 李胤 郑裕国 高嘉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0-114,共5页
以蜡质玉米淀粉为原料,辛烯基琥珀酸酐为亲核试剂,用正交试验方法确定了在不同条件下,制备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最佳工艺参数,着重研究了酯化反应条件对反应取代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辛烯基琥珀酸酐添加量(淀粉干基重的3%)不变的... 以蜡质玉米淀粉为原料,辛烯基琥珀酸酐为亲核试剂,用正交试验方法确定了在不同条件下,制备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最佳工艺参数,着重研究了酯化反应条件对反应取代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辛烯基琥珀酸酐添加量(淀粉干基重的3%)不变的条件下,淀粉乳的浓度、反应温度、反应体系pH值、反应时间对反应取代度均有较大影响。对制备的淀粉酯中的辛烯基琥珀酸酐残留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利用本文确定的最佳反应条件制得的淀粉酯辛烯基琥珀酸残留量低于规定标准。利用α-淀粉酶对制得的淀粉酯进行了降解处理,探讨了利用不同的酶解时间,获得不同DE值样品的酶解条件。利用最佳工艺条件,进行了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中试放大并获得了预期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 蜡质玉米淀粉 辛烯琥珀酸淀粉 酶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合成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林红辉 郑为完 +3 位作者 赵伟学 任东东 李春莉 周小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14-317,共4页
以轻度水解淀粉为原料,以取代度为衡量标准,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研究湿法工艺制备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从淀粉乳的初始浓度、pH、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酸酐浓度五个方面研究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最佳制备工艺。其结果为,淀粉乳浓度50%... 以轻度水解淀粉为原料,以取代度为衡量标准,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研究湿法工艺制备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从淀粉乳的初始浓度、pH、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酸酐浓度五个方面研究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最佳制备工艺。其结果为,淀粉乳浓度50%、pH8.5、反应温度35℃、反应时间4h。采用最佳工艺所得产品取代度为0.0495。利用红外分析方法对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结构进行了验证。以合成的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为乳化剂应用在DHA藻油的微胶囊化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烯琥珀酸淀粉 取代度 红外光谱 微胶囊化 DHA藻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原料制备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理化性质的比较 被引量:9
18
作者 宋晓燕 李真 +1 位作者 谢慧玲 张常松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6-110,共5页
以糯玉米淀粉、早籼米淀粉、小麦淀粉和马铃薯淀粉为原料,采用湿法工艺制备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starch sodium octenyl succinate,SSOS),并对所制备不同取代度产品的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粘度速测仪分析表明,几种淀粉经辛烯基琥珀酸酐改... 以糯玉米淀粉、早籼米淀粉、小麦淀粉和马铃薯淀粉为原料,采用湿法工艺制备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starch sodium octenyl succinate,SSOS),并对所制备不同取代度产品的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粘度速测仪分析表明,几种淀粉经辛烯基琥珀酸酐改性之后,具有较原淀粉高的峰值粘度.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水相体系中制备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使淀粉颗粒表面产生一些孔洞,酯化反应可能首先发生在淀粉颗粒的表面.4种原料淀粉经过酯化改性之后,乳化效果明显提高,而且乳化效果:早籼米SSOS>糯玉米SSOS>小麦SSOS>马铃薯SS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烯琥珀酸淀粉 理化性质 RVA谱 乳化性质 马铃薯淀粉 小麦淀粉 糯玉米淀粉 取代度 辛烯琥珀酸 原料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烯基琥珀酸交联淀粉酯合成工艺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石海信 谢新玲 +1 位作者 张友全 童张法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9-63,共5页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用环氧氯丙烷作交联剂,辛烯基琥珀酸酐作酯化剂,采用湿法工艺合成辛烯基琥珀酸交联淀粉酯。探讨了淀粉乳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和沉降积对辛烯基琥珀酸交联淀粉酯取代度的影响,确定制备辛烯基琥珀酸交联淀粉酯...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用环氧氯丙烷作交联剂,辛烯基琥珀酸酐作酯化剂,采用湿法工艺合成辛烯基琥珀酸交联淀粉酯。探讨了淀粉乳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和沉降积对辛烯基琥珀酸交联淀粉酯取代度的影响,确定制备辛烯基琥珀酸交联淀粉酯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淀粉乳浓度35%,酯化pH 8.0,酯化温度35℃,酯化时间3 h。交联淀粉的沉降积对酯化取代度影响较小,在生产中可根据最终产品的用途选用合适沉降积的交联淀粉进行酯化复合变性。复合变性淀粉符合食品行业标准,可以在食品工业中应用。扫描电镜对其结构进行观察显示淀粉中受侵蚀颗粒增多,颗粒表面的小凹痕数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淀粉 辛烯琥珀酸交联淀粉 合成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压法制备交联辛烯基琥珀酸木薯淀粉酯工艺与结构表征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彬 王金鹏 +3 位作者 谢正军 徐学明 田耀旗 金征宇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02-809,共8页
采用挤压法研究了交联辛烯基琥珀酸木薯淀粉酯的工艺。探讨三偏磷酸钠、氢氧化钠、水分质量分数,以及出料温度和螺杆转速对交联淀粉酯乳化能力的影响,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正交优化。结果表明,在三偏磷酸钠质量分数1.0%,氢氧化钠质量分数0... 采用挤压法研究了交联辛烯基琥珀酸木薯淀粉酯的工艺。探讨三偏磷酸钠、氢氧化钠、水分质量分数,以及出料温度和螺杆转速对交联淀粉酯乳化能力的影响,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正交优化。结果表明,在三偏磷酸钠质量分数1.0%,氢氧化钠质量分数0.6%,水分质量分数35%,出料温度120℃,螺杆转速110r/min的反应条件下,制备得到的交联辛烯基琥珀酸木薯淀粉酯的乳化能力可以达到58.56%。同时,采用红外光谱、电镜扫描和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结构分析和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交联辛烯琥珀酸淀粉 挤压 制备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