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胶囊壁材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的界面性质和乳化稳定性 被引量:10
1
作者 朱卫红 许时婴 江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79-84,共6页
本文使用两种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HI-CAP100和N-LOK为壁材制备微胶囊化薄荷油并研究了这两种壁材的界面性质和乳化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HI-CAP100不仅能有效地降低油/水界面的界面张力,而且能在油/水界面上形成具有良好粘弹性且界面... 本文使用两种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HI-CAP100和N-LOK为壁材制备微胶囊化薄荷油并研究了这两种壁材的界面性质和乳化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HI-CAP100不仅能有效地降低油/水界面的界面张力,而且能在油/水界面上形成具有良好粘弹性且界面粘度较高的界面膜,由其制备的乳状液具有很高的乳化稳定性。由HI-CAP100为壁材制备的高载量(40%,W/W)的微胶囊化薄荷油产品的微胶囊化产率、效率均超过95%,经30℃贮存6个月,其保留率仍高达95.3%,显示出微胶囊化薄荷油具有良好的贮存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 界面性质 乳化稳定性 薄荷油 微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进行核桃油微胶囊化的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艳 郝艳宾 +2 位作者 王克建 陈芳 胡小松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20-122,共3页
为防止核桃油氧化,以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HI-CAP100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对核桃油进行微胶囊化研究,以确定最佳生产工艺条件,并对产品进行了电镜观察。实验结果表明,壁材选用0.6∶0.4的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HI-CAP100和麦芽糊精,载油... 为防止核桃油氧化,以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HI-CAP100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对核桃油进行微胶囊化研究,以确定最佳生产工艺条件,并对产品进行了电镜观察。实验结果表明,壁材选用0.6∶0.4的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HI-CAP100和麦芽糊精,载油量为40%,干物质含量为40%,在35~40MPa压力下均质2~3次,喷雾干燥进风温度190℃,出风温度90℃,获得粉末核桃油包埋效率在9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油 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HI-CAP100 喷雾干燥 微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在微胶囊化桔油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3
作者 陈晓玲 王璋 许时婴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1-24,共4页
测定了3种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HI CAP100、CAPSUL和N LOK的酯化度,分别为0.104,0.063,0.059;随着酯化度的增大,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的粘度降低,乳化能力和乳化稳定性增加.分别以HI CAP100、CAPSUL和N LOK作为壁材制备了微胶囊化桔油,... 测定了3种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HI CAP100、CAPSUL和N LOK的酯化度,分别为0.104,0.063,0.059;随着酯化度的增大,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的粘度降低,乳化能力和乳化稳定性增加.分别以HI CAP100、CAPSUL和N LOK作为壁材制备了微胶囊化桔油,结果表明:以酯化度最大的HI CAP100为壁材的微胶囊化桔油具有最高的效率和保留率,HI CAP100可作为包埋桔油的优选壁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 微胶囊化 桔油 酯化 乳化能力 乳化稳定性 保留率 壁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铵醚化-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与PVA共混膜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徐珍珍 祝志峰 +1 位作者 张朝辉 何神涛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66-70,共5页
为克服淀粉膜脆且硬的缺陷,制备季铵醚化-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QAS),并将它与聚乙烯醇(PVA)进行混合来制备共混膜;用X射线衍射仪进行共混膜结晶度测定,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共混膜的表面形貌,研究QAS/PVA共混比和PVA结构对共混膜力学... 为克服淀粉膜脆且硬的缺陷,制备季铵醚化-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QAS),并将它与聚乙烯醇(PVA)进行混合来制备共混膜;用X射线衍射仪进行共混膜结晶度测定,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共混膜的表面形貌,研究QAS/PVA共混比和PVA结构对共混膜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QAS/PVA共混膜的结晶度比QAS膜的结晶度有所降低;随着QAS含量的增加,共混膜的断裂伸长率逐渐减小,断裂强度先减小后增大,当QAS/PVA共混比为50/50(质量比,下同)时,断裂强度达到最小值;随着PVA聚合度和醇解度的增加,共混膜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也随之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铵醚化-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 聚乙烯醇 共混膜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活化玉米淀粉的辛烯基琥珀酸酐酯化改性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正茂 阚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6-91,共6页
采用行星式球磨机对玉米淀粉进行机械活化,再与辛烯基琥珀酸酐(octenyl succinic anhydride,OSA)发生酯化反应制备OSA淀粉酯。研究机械活化时间、反应温度、反应体系pH值、淀粉乳质量分数、反应时间因素对玉米淀粉酯化反应的影响,并采... 采用行星式球磨机对玉米淀粉进行机械活化,再与辛烯基琥珀酸酐(octenyl succinic anhydride,OSA)发生酯化反应制备OSA淀粉酯。研究机械活化时间、反应温度、反应体系pH值、淀粉乳质量分数、反应时间因素对玉米淀粉酯化反应的影响,并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和响应面分析对制备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机械活化对玉米淀粉OSA酯化反应有明显的增强作用,且反应不受pH值的影响;得到最优工艺条件为机械活化10 h、反应温度33.1℃、pH 8.45、淀粉乳质量分数12.2%、反应时间3 h,在此条件下制得机械活化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平均取代度为0.020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淀粉 机械活化 辛烯基琥珀酸酯化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SA变性淀粉为乳化剂的番茄红素纳米乳的体外消化特性研究
6
作者 杜鹃 吴忠红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1-34,46,共5页
以2种不同的辛烯基琥珀酸酯变性淀粉(OSA1、OSA2变性淀粉)作为乳化剂,构建番茄红素稳定的纳米乳液体系,通过体外模拟消化,研究其消化特性。结果表明:2种纳米乳液的粒径在口腔、胃消化阶段并无明显变化,在肠消化阶段明显增加;结合激光共... 以2种不同的辛烯基琥珀酸酯变性淀粉(OSA1、OSA2变性淀粉)作为乳化剂,构建番茄红素稳定的纳米乳液体系,通过体外模拟消化,研究其消化特性。结果表明:2种纳米乳液的粒径在口腔、胃消化阶段并无明显变化,在肠消化阶段明显增加;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可知,2种OSA变性淀粉为乳化剂的纳米乳都在模拟口腔和胃阶段变化较小,在模拟肠消化阶段中会发生大量水解。2种纳米乳液中游离脂肪酸释放总量OSA2>OSA1,且2种纳米乳液的番茄红素生物可给率也均远高于对照组,番茄红素纳米乳液的生物可给率OSA2>OS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 变性淀粉 番茄红素 纳米乳 消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不同乳化剂稳定的纳米乳液油/水界面行为 被引量:2
7
作者 杨怡霜 熊厚盛 +3 位作者 解新安 黎攀 杜冰 李璐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5-45,共11页
为揭示辛烯基琥珀酸酯化(octenyl succinic anhydride,OSA)改性淀粉、吐温80/司盘80(Tween-80/Span-80,T/S80)和卵磷脂3种乳化剂构建的纳米乳液在油/水界面行为上的差异,采用流变仪和接触角测量仪分析三者构建的乳液体系的剪切流变特性... 为揭示辛烯基琥珀酸酯化(octenyl succinic anhydride,OSA)改性淀粉、吐温80/司盘80(Tween-80/Span-80,T/S80)和卵磷脂3种乳化剂构建的纳米乳液在油/水界面行为上的差异,采用流变仪和接触角测量仪分析三者构建的乳液体系的剪切流变特性和界面吸附动力学,并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对其微观油/水界面行为机制进行深入探究。结果发现:OSA分子在油/水处界面张力最低,而T/S80在油/水界面层的扩散速率最大,这与以碳链为骨架的T/S80易分散在水中有关。OSA乳液与水产生的氢键数最多,达到1300左右,展现出更强的疏水作用,同时也解释了其液滴形态为何最接近球形。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OSA改性淀粉分子和T/S80分子倾向于与水分子形成范德华力;而以甘油为骨架的卵磷脂的两条碳链有一定的相互排斥作用,表现出更为多样的弱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模拟 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改性淀粉 吐温80/司盘80 卵磷脂 界面行为 纳米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黄素微胶囊化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王闯 宋江峰 +1 位作者 李大婧 刘春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3-47,共5页
以反式叶黄素晶体为芯材,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和蔗糖为壁材,通过乳化、均质、喷雾干燥等工艺,制备叶黄素微胶囊。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叶黄素微胶囊化最优的工艺条件为蔗糖占总壁材质量为10%、壁材质量浓度0.15g/mL、芯壁材质... 以反式叶黄素晶体为芯材,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和蔗糖为壁材,通过乳化、均质、喷雾干燥等工艺,制备叶黄素微胶囊。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叶黄素微胶囊化最优的工艺条件为蔗糖占总壁材质量为10%、壁材质量浓度0.15g/mL、芯壁材质量比1:15、乳化剂添加量为总壁材质量的0.6%、胶体磨均质两次、进料速度400mL/h、进风温度160℃、出风温度80℃,所得产品微胶囊效率和产率分别为92.35%和90.27%,且品质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黄素 微胶囊 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 喷雾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改性淀粉为壁材制备微胶囊化薄荷油 被引量:15
9
作者 朱卫红 许时婴 江波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0-65,共6页
采用两种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HI-CAP100和N-LOK为壁材,薄荷油为芯材,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化薄荷油,研究了不同壁材和不同薄荷油载量对微胶囊化产品的产率、效率和保留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微胶囊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以HI... 采用两种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HI-CAP100和N-LOK为壁材,薄荷油为芯材,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化薄荷油,研究了不同壁材和不同薄荷油载量对微胶囊化产品的产率、效率和保留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微胶囊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以HI-CAP100为壁材、薄荷油载量为质量分数40%的微胶囊化薄荷油产品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固形物质量分数45%,均质压力35 MPa、喷雾干燥进风温度195℃。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测定HI-CAP100为壁材的微胶囊化薄荷油产品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3℃,因此以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为壁材制备的微胶囊化薄荷油产品在室温下具有良好的贮存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 薄荷油 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 喷雾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性淀粉对大蒜精油微胶囊化工艺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贝贝 谭书明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56-158,共3页
为得到成本低、包埋率高的大蒜精油微胶囊化产品,以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HI-CAP100与麦芽糊精为壁材,采用冷冻干燥法对大蒜精油微胶囊化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壁材MHI-CAP100∶M麦芽糊精=5∶1,M精油∶M壁材=1∶4,加... 为得到成本低、包埋率高的大蒜精油微胶囊化产品,以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HI-CAP100与麦芽糊精为壁材,采用冷冻干燥法对大蒜精油微胶囊化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壁材MHI-CAP100∶M麦芽糊精=5∶1,M精油∶M壁材=1∶4,加水量为40%,在此条件下大蒜精油微胶囊包埋率高达93.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精油 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 冷冻干燥 微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花生四烯酸微胶囊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灵莉 刘妍妍 于长青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20-223,236,共5页
采用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HI-CAP100和麦芽糊精作为复合壁材,以花生四烯酸为芯材,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化花生四烯酸,以微胶囊化效率为响应值,用响应面分析法(RSA)对花生四烯酸微胶囊化工艺进行了优化,确定最优工艺参数为:固形物含... 采用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HI-CAP100和麦芽糊精作为复合壁材,以花生四烯酸为芯材,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化花生四烯酸,以微胶囊化效率为响应值,用响应面分析法(RSA)对花生四烯酸微胶囊化工艺进行了优化,确定最优工艺参数为:固形物含量39%,均质压力37MPa、喷雾干燥进风温度191℃,出风温度为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 花生四烯酸 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 喷雾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二碳六烯酸微藻油乳状液稳定性的测定方法和影响因素 被引量:7
12
作者 梁井瑞 李伟 +4 位作者 王剑 王飞 王占一 冯晓慧 杜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128-135,共8页
以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微藻油微胶囊化过程中形成的乳状液为研究对象,探究乳状液稳定性的测定方法和影响因素。通过比较3种不同乳状液稳定性测定方法以及显微镜观察发现:采用0.1 g/100 mL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对乳... 以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微藻油微胶囊化过程中形成的乳状液为研究对象,探究乳状液稳定性的测定方法和影响因素。通过比较3种不同乳状液稳定性测定方法以及显微镜观察发现:采用0.1 g/100 mL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对乳状液进行稀释,检测乳状液形成24 h在600 nm波长处透光率的变化可以方便、准确地衡量其稳定性。壁材组成、芯材比例和总固形物质量分数都能够明显影响乳状液稳定性,从而影响微胶囊产品品质。当壁材中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与麦芽糊精的质量比在2∶3、DHA微藻油质量分数在20%、总固形物质量分数在33%以下时,制备得到的DHA微胶囊产品的品质较高,且能够满足SC/T 3505-2006《鱼油微胶囊》规定。微胶囊化后DHA微藻油的贮存稳定期得到明显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状液稳定性 透射光浊度法 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 二十二碳六烯酸微藻油 总固形物质量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橙精油的微胶囊制备工艺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韩路 楚文娟 +5 位作者 赵志伟 胡少东 沈梦浩 杨鹏飞 杨靖 田海英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76-179,共4页
以辛烯基琥珀酸酯化(OSA)变性淀粉和麦芽糊精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对甜橙油进行微胶囊化研究。首先对壁材组成比例、壁芯比、固形物浓度等工艺参数进行研究,采用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并对产品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和热失重分析。... 以辛烯基琥珀酸酯化(OSA)变性淀粉和麦芽糊精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对甜橙油进行微胶囊化研究。首先对壁材组成比例、壁芯比、固形物浓度等工艺参数进行研究,采用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并对产品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和热失重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和麦芽糊精的比例为3∶1,壁芯比为5∶1,固形物含量为25%,在此条件下甜橙精油的包埋率为82.1%。微胶囊为颗粒在10~20μm的球形,包埋效果良好,甜橙精油微胶囊在220℃以下质量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橙精油 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 麦芽糊精 喷雾干燥 微胶囊 TGA S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维菌素微胶囊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
14
作者 卢景秀 谭伟 +3 位作者 赵肃清 郑广浩 姚敏杰 丁倩 《中国兽药杂志》 2011年第12期35-38,共4页
对伊维菌素微胶囊进行制备、表征及其性质研究。以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为壁材,伊维菌素为芯材,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进行超声乳化,冷冻干燥14 h得到微胶囊。红外光谱法对微胶囊产品进行表征,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伊维菌素含量进行测定,同时... 对伊维菌素微胶囊进行制备、表征及其性质研究。以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为壁材,伊维菌素为芯材,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进行超声乳化,冷冻干燥14 h得到微胶囊。红外光谱法对微胶囊产品进行表征,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伊维菌素含量进行测定,同时研究了光照和温度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冷冻干燥法制备的微胶囊的包封率可达到92.27%;连续光照5 h和在30~60℃下保存24 h,微胶囊性质稳定;红外图谱显示微胶囊制备成功。冷冻干燥法制备伊维菌素微胶囊包埋效果良好,且该微胶囊的光热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维菌素微胶囊 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