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辛氧基取代苯-吡啶共聚物的发光性能
1
作者 佟拉嘎 荣华 +1 位作者 林世静 胡应喜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26-530,共5页
辛氧基苯-吡啶共聚物在氯仿、四氢呋喃、环己烷等常用有机溶剂中显示了很好的溶解性。报道了辛氧基苯-吡啶三种共聚物旋涂膜和稀氯仿溶液的光吸收和光发射性能,电化学循环伏安法测定能带结构的结果及液氮条件下(77K)简单发光器件ITO... 辛氧基苯-吡啶共聚物在氯仿、四氢呋喃、环己烷等常用有机溶剂中显示了很好的溶解性。报道了辛氧基苯-吡啶三种共聚物旋涂膜和稀氯仿溶液的光吸收和光发射性能,电化学循环伏安法测定能带结构的结果及液氮条件下(77K)简单发光器件ITO/Polymer/Mg:In(10:1)的电致发光性能。三种聚合物都具有很好的光学活性,显示蓝色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特性,三种器件显示了非常好的整流特性,且发光色纯度较好。三种聚合物π-π*跃迁(Eg)在3.0~3.4eV之间,为一类新型宽能带π-共轭电子聚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氧基苯-吡啶共聚物 光学性能 电致发光 能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4'-二苯氧基二苯砜、4,4'-二苯氧基二苯酮、对苯二甲酰氯三元共聚物的合成 被引量:6
2
作者 黎苇 蔡明中 宋才生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653-656,共4页
以 4,4 -二苯氧基二苯砜 (DPODPS)作为第 3单体 ,将其与对苯二甲酰氯 (TPC)和 4,4 -二苯氧基二苯酮 (DPOBP)在无水 Al Cl3 和 N-甲基吡咯烷酮 (NMP)存在下 ,于 1 ,2 -二氯乙烷 (DCE)中进行低温溶液共缩聚反应 ,合成了一系列 DPODPS/DPOB... 以 4,4 -二苯氧基二苯砜 (DPODPS)作为第 3单体 ,将其与对苯二甲酰氯 (TPC)和 4,4 -二苯氧基二苯酮 (DPOBP)在无水 Al Cl3 和 N-甲基吡咯烷酮 (NMP)存在下 ,于 1 ,2 -二氯乙烷 (DCE)中进行低温溶液共缩聚反应 ,合成了一系列 DPODPS/DPOBP/TPC三元共聚物 .用 IR、WAXD、DSC和 TG等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和性能测试 .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 DPODPS与 DPOBP摩尔比的增加 ,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Tg)和热分解温度 (Td)逐渐增加 ,而其熔融温度 (Tm)及结晶温度 (Tc)则逐渐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 4'-氧基 4 4’-氧基 二甲酰氯 合成 聚醚酮醚酮酮 聚醚砜醚酮酮 三元共聚物 低温溶液 缩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蓝色有机发光材料苯-吡啶共聚物的光电性能 被引量:3
3
作者 佟拉嘎 蹇锡高 +2 位作者 吉野胜美 H.S.O.Chan S.CNg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0-82,共3页
 报道了4种新型有机发光材料苯-吡啶共聚物在室温下的光吸收、光致发光特性和能带结构特点。用4种材料共聚物设计了单层发光元件,并在液氮中(77K)测定了其发光性能。4种材料均得到了蓝色发光。
关键词 蓝色有机发光材料 -吡啶共聚物 光电性能 导电聚合物 电化学掺杂 光致发光 电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聚(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4
4
作者 林婷 孙建平 +2 位作者 翁家宝 黄小珠 程云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7-80,共4页
通过双醚化反应、氯甲基化反应和强碱诱导的脱氯化氢反应,制备出可溶性聚(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PMOCOPV)。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谱(1H-NMR)、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对PMOCOPV的结构... 通过双醚化反应、氯甲基化反应和强碱诱导的脱氯化氢反应,制备出可溶性聚(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PMOCOPV)。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谱(1H-NMR)、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对PMOCOPV的结构进行表征。研究表明,PMOCOPV在三氯甲烷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利于成膜。热性能研究表明其热稳定性良好,起始分解温度约为200℃。荧光光谱研究表明,PMOCOPV具有优良的光致发光性能,其最大发射波长为641 nm,荧光寿命为7.5×10-10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2-氧基-5-氧基)对乙炔 热稳定性 光致发光 荧光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注入聚(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薄膜的改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孙建平 吴洪才 +2 位作者 刘效增 郑建邦 韦玮 《真空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8-211,共4页
采用能量为 ( 10~ 35 )keV ,剂量为 ( 3 0× 10 15~ 4 8× 10 17)ions/cm2 的氮离子 (N+)对聚 ( 2 甲氧基 5 辛氧基 )对苯乙炔 (PMOCOPV)进行离子注入改性。PMOCOPV薄膜的电导率随注入离子能量和剂量的增加而迅速提高。... 采用能量为 ( 10~ 35 )keV ,剂量为 ( 3 0× 10 15~ 4 8× 10 17)ions/cm2 的氮离子 (N+)对聚 ( 2 甲氧基 5 辛氧基 )对苯乙炔 (PMOCOPV)进行离子注入改性。PMOCOPV薄膜的电导率随注入离子能量和剂量的增加而迅速提高。当注入N+的能量为35keV ,剂量为 4 8× 10 17ions/cm2 时 ,PMOCOPV薄膜的电导率为 0 0 96S/cm ,比本征态的电导率提高了 7个数量级。通过超高阻测试仪研究了PMOCOPV薄膜表面电导率与温度的关系 ,发现N+注入PMOCOPV薄膜的电导活化能为 0 15 6eV。离子注入PMOCOPV薄膜的电导率的环境稳定性优于I2 和FeCl3 掺杂的PMOCOPV。对离子注入PMOCOPV薄膜的导电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注入聚(2-氧基-5-氧基)对乙炔 电导率 电导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并三氮唑-1-氧基乙酸、4,4′-联吡啶构筑的一维链状铜配合物的水热合成及晶体结构(英文) 被引量:2
6
作者 黄德乾 张宏 +3 位作者 盛良全 刘昭第 徐华杰 凡素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641-1646,共6页
水热条件下,合成了1个铜髤配位聚合物[Cu(L)(4,4′-bpy)(HCOO)(H2O)]n(HL=苯并三氮唑-1-氧基乙酸,4,4′-bpy=4,4′-联吡啶),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表明,配合物属... 水热条件下,合成了1个铜髤配位聚合物[Cu(L)(4,4′-bpy)(HCOO)(H2O)]n(HL=苯并三氮唑-1-氧基乙酸,4,4′-bpy=4,4′-联吡啶),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表明,配合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0.820 26(16)nm,b=1.128 3(2)nm,c=1.159 7(2)nm,α=76.50(3)°,β=70.88(3)°,γ=76.97(3)°,V=0.973 0(3)nm3,Z=2。铜髤分别与来自2个4,4′-bipy的2个氮原子、1个苯并三氮唑-1-氧基乙酸的1个氧原子、1个甲酸根中1个氧原子和1个水分子中的1个氧原子配位,形成变形的四方锥的配位构型。由于4,4′-bipy的桥联作用,配合物在空间形成了一维链状结构,该一维链又通过分子间O-H…N和分子内O-H…O氢键作用形成了二维层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Ⅱ)配合物 并三氮唑-1-氧基乙酸 4 4’-吡啶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TiO_2纳米复合材料的光物理性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孙建平 翁家宝 +2 位作者 程云涛 林婷 黄小珠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758-2762,共5页
通过原位强碱诱导下的脱氯化氢缩合聚合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纳米TiO2含量的聚(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纳米二氧化钛(PMOCOPV/TiO2)光电复合材料。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证实了在纳米TiO2表面的包覆层为PMOCOPV。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通过原位强碱诱导下的脱氯化氢缩合聚合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纳米TiO2含量的聚(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纳米二氧化钛(PMOCOPV/TiO2)光电复合材料。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证实了在纳米TiO2表面的包覆层为PMOCOPV。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随着TiO2含量的增加PMOCOPV/TiO2纳米复合材料的吸收强度提高。高分辨透射电镜观察发现PMOCOPV/TiO2是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粒子,直径约30 nm,其中PMOCOPV包覆层的厚度约为8-10 nm。荧光光谱研究表明,PMOCOPV/TiO2纳米复合材料的最大发射波长随着TiO2含量的增加发生红移,荧光寿命约为1 ns,且随着TiO2含量的增加荧光强度和荧光寿命得到显著提高,并通过PMOCOPV/TiO2纳米复合材料中的激子离化和电荷传输过程以及复合材料中的电势能级探讨了PMOCOPV/TiO2的荧光量子效率和荧光强度增加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2-氧基-5-氧基)对乙炔 纳米复合材料 光物理性能 荧光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离子注入聚(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薄膜的微观结构 被引量:1
8
作者 孙建平 吴洪才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8-251,共4页
通过双醚化反应、氯甲基化反应以及在强碱性条件下进行的脱氯化氢反应,制备出新型光电功能材料聚(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PMOCOPV)。采用能量为30keV,剂量为1.2×10^16 ions/cm^2~4.8×10^17ions/cm^2的氮... 通过双醚化反应、氯甲基化反应以及在强碱性条件下进行的脱氯化氢反应,制备出新型光电功能材料聚(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PMOCOPV)。采用能量为30keV,剂量为1.2×10^16 ions/cm^2~4.8×10^17ions/cm^2的氮离子(N^+)对PMO-COPV进行离子注入改性。红外光谱研究表明,离子注入改性后的PMOCOPV,在3433cm^-1和1622cm^-1处出现N-H的振动吸收峰;随着N^+注入剂量的增加,PMOCOPV在紫外和可见光区域的吸收增强,且吸收边向长波方向移动;离子注入使PMOCOPV的分子链排列更加规整,取向度明显增加,结晶性能大大改善;离子注入后PMOCOPV的起始分解温度由未注入时的200℃提高至360℃,材料的热稳定性能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2-氧基-5-氧基)对乙炔 离子注入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单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光物理性能研究
9
作者 孙建平 翁家宝 +1 位作者 林婷 马琳璞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891-1897,共7页
采用原位脱氯化氢缩合聚合法制备了聚(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单壁碳纳米管(PMOCOPV/SWNTs)复合材料.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证实了在SWNTs表面的包覆层为PMOCOPV.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PMOCOPV/SWNTs复合材料直径为4~7nm,其... 采用原位脱氯化氢缩合聚合法制备了聚(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单壁碳纳米管(PMOCOPV/SWNTs)复合材料.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证实了在SWNTs表面的包覆层为PMOCOPV.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PMOCOPV/SWNTs复合材料直径为4~7nm,其中PMOCOPV包覆层厚度约为2~5n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随着SWNTs含量的增加,PMOCOPV/SWNTs的吸收发生蓝移且强度提高.荧光光谱研究表明,随着SWNTs含量的增加,PMOCOPV/SWNTs的最大发射波长发生蓝移且强度减小,SWNTs与PMOCOPV之间形成了光致电子转移体系,使π电子离域程度增加,导致荧光量子效率降低.根据Eg与入射光子能量hν的关系,拟合了PMOCOPV/SWNTs薄膜的光学禁带宽度,发现随着SWNTs含量的增加,Eg逐渐减小.采用简并四波混频方法测试其三阶非线性极化率χ(3),结果表明,随着SWNTs含量的增加,PMOCOPV/SWNTs复合体的非线性光学响应逐渐增强,说明PMOCOPV与SWNTs之间形成了分子间光致电子转移体系,产生了复杂的分子间π-π电子非线性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2-氧基-5-氧基)对乙炔 单壁碳纳米管 复合材料 光物理性能 光致电子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甲氧基-2-[(E)-(6-甲基吡啶-2-亚氨基)甲基]苯酚的合成与表征
10
作者 白林山 李竹琴 +3 位作者 俞婉霞 周影 陈昱清 丁盛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46-552,共7页
研究了以2-羟基-4-甲氧基苯甲醛和2-氨基-6-甲基吡啶为原料合成新型席夫碱化合物5-甲氧基-2-[(E)-(6-甲基吡啶-2-亚氨基)甲基]苯酚的方法。当2-羟基-4-甲氧基苯甲醛与2-氨基-6-甲基吡啶摩尔比为1∶1.6,反应时间为6 h,反应温度为75℃时,... 研究了以2-羟基-4-甲氧基苯甲醛和2-氨基-6-甲基吡啶为原料合成新型席夫碱化合物5-甲氧基-2-[(E)-(6-甲基吡啶-2-亚氨基)甲基]苯酚的方法。当2-羟基-4-甲氧基苯甲醛与2-氨基-6-甲基吡啶摩尔比为1∶1.6,反应时间为6 h,反应温度为75℃时,反应产率最高。采用元素分析、UV-Vis、IR、1H NMR、X-射线单晶衍射等方法进行结构表征。该化合物为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a=1.1886(3)nm,b=0.65948(16)nm,c=1.6897(4)nm,β=108.505(3)°,V=1.2560(5)nm3,Dc=1.281 g·cm-3,Z=4,F(000)=512,μ=0.087 mm-1,R1=0.0477,wR2=0.1342。通过π···π堆积和分子内氢键O2-H2···N1、C8-H8A···N2形成较稳定的晶体结构,并具有蓝色荧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羟基-4-氧基甲醛 2-氨基-6-甲基吡啶 5-氧基-2-[(E)-(6-甲基吡啶-2-亚氨基)甲基] 合成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Y_2O_3:Eu^(3+)纳米复合材料的光致电子转移效应
11
作者 孙建平 马琳璞 林婷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17,共5页
采用原位脱氯化氢缩合聚合法制备了聚(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Y_2O_3:E^(3+)(PMOCOPV/Y_2 O_3:Eu^(3+))纳米复合材料。红外光谱证实了在Y_2O_3:Eu^(3+)表面的包覆层为PMOCOPV。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与PMOCOPV相比,PMOCOPV/Y_2O_3:... 采用原位脱氯化氢缩合聚合法制备了聚(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Y_2O_3:E^(3+)(PMOCOPV/Y_2 O_3:Eu^(3+))纳米复合材料。红外光谱证实了在Y_2O_3:Eu^(3+)表面的包覆层为PMOCOPV。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与PMOCOPV相比,PMOCOPV/Y_2O_3:Eu^(3+)的最大吸收峰发生红移且强度提高。荧光光谱研究表明PMOCOPV/Y_2O_3:Eu^(3+)的最大发射波长发生红移且强度提高,荧光寿命得到增强,Y_2O_3:Eu^(3+)与PMOCOPV之间形成了光致电子转移体系,使得π电子离域程度增加,并且导致荧光量子效率提高。根据E_g与入射光子能量hv的关系,拟合了PMOCOPV/Y_2O_3:Eu^(3+)薄膜的光学禁带宽度,发现E_g减小。采用简并四波混频方法测试它们的三阶非线性极化率x^((3)),结果发现与PMOCOPV相比,PMOCOPV/Y_2O_3:Eu^(3+)纳米复合体的非线性光学响应逐渐增强,进一步说明PMOCOPV与Y_2O_3:Eu^(3+)之间形成了分子间光致电子转移体系,产生了复杂的分子间离域π电子非线性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2-氧基-5-氧基)对乙炔 Y_2O_3:Eu^3+ 纳米复合材料 光致电子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转移催化合成4-{2-[N-甲基-N-(2-吡啶基)]氨基乙氧基}苯甲醛
12
作者 秦丙昌 张高宾 +1 位作者 李俊成 靳晓宁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69-573,共5页
以2-氯吡啶(1)、2-甲氨基乙醇(2)和4-氟苯甲醛(4)为主要原料,经2步反应合成了4-{2-[N-甲基-N-(2-吡啶基)氨基乙氧基]}苯甲醛(5)。第1步反应n(2)∶n(1)=4∶1,反应温度160℃,反应时间约6 h,采用减压蒸馏进行后处理,2-[N-甲基-N-(2-吡啶基... 以2-氯吡啶(1)、2-甲氨基乙醇(2)和4-氟苯甲醛(4)为主要原料,经2步反应合成了4-{2-[N-甲基-N-(2-吡啶基)氨基乙氧基]}苯甲醛(5)。第1步反应n(2)∶n(1)=4∶1,反应温度160℃,反应时间约6 h,采用减压蒸馏进行后处理,2-[N-甲基-N-(2-吡啶基)氨基]乙醇(3)的收率在93%以上,过量2的回收率在97%以上,回收的2可以重复使用。第2步反应用氢氧化钠做碱性试剂,用甲苯和水分别做为两相的溶剂,在相转移催化剂CTAB作用下进行,经优化后5的收率可达90%以上。2步反应总收率达83%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转移催化 4-{2-[N-甲基-N-(2-吡啶基)氨基乙氧基]}甲醛 2-[N-甲基-N-(2-吡啶基)氨基]乙醇 罗格列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4'-二(对氨基苯乙炔基)-6,6'-二[N,N-二(乙氧基羰甲基)氨甲基]-2,2'-联吡啶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3
13
作者 曹熙杰 谢文兵 +4 位作者 潘利华 常宇 崔善子 张洪杰 党丹丹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462-1465,共4页
以4,4'-二硝基-2,2'-联吡啶-6,6'-二亚甲基双三氟乙酸酯作为起始原料,经水解、溴化、酯化和对氨基苯乙炔取代4步反应合成了4,4'-二(对氨基苯乙炔基)-6,6'-二[N,N-二(乙氧基羰甲基)氨甲基]-2,2'-联吡啶.通过红... 以4,4'-二硝基-2,2'-联吡啶-6,6'-二亚甲基双三氟乙酸酯作为起始原料,经水解、溴化、酯化和对氨基苯乙炔取代4步反应合成了4,4'-二(对氨基苯乙炔基)-6,6'-二[N,N-二(乙氧基羰甲基)氨甲基]-2,2'-联吡啶.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高分辨质谱等表征了该化合物的结构.该化合物经水解后与铕离子形成稀土荧光螯合物,在紫外光激发下,发射出具有铕离子特征的荧光光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 螯合剂 中间体 4 4'-二(对氨基乙炔基)-6 6'-二[N N-二(乙氧基羰甲基)氨甲基]-2 2'-吡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的合成与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少帅 唐先忠 +1 位作者 李元勋 凌味未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6年第2期19-21,共3页
以叔丁醇钾作催化剂,采用去卤缩合聚合法,合成了不对称取代的聚(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聚合物电致发光材料。对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溶剂等工艺条件的影响规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反应物的纯度、用量对目标产物的... 以叔丁醇钾作催化剂,采用去卤缩合聚合法,合成了不对称取代的聚(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聚合物电致发光材料。对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溶剂等工艺条件的影响规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反应物的纯度、用量对目标产物的产率和性能有较大的影响;碱性是影响脱氯缩合反应的关键因素;而反应温度和时间对缩合反应影响则相对较小,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一定时间后其转化率基本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2-氧基-5-氧基)时乙炔 合成 脱氯化氢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4',6,6'-四甲氧基-2,2'二(二苯膦基)-1,1'-联吡啶(P-Phos)铑配合物催化苯乙烯不对称氢甲酰化反应
15
作者 牛渭玲 陈丽 +2 位作者 胡家元 陈华 李贤均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14-416,共3页
Rhodium complex in situ formed by (R)PPhos (4,4’,6,6’tetramethoxy2,2’bis(diphenylphosphino)1,1’bipyridine) with the available rhodium precursors are used for the asymmetric hydroformylation of styren... Rhodium complex in situ formed by (R)PPhos (4,4’,6,6’tetramethoxy2,2’bis(diphenylphosphino)1,1’bipyridine) with the available rhodium precursors are used for the asymmetric hydroformylation of styrene.Effects of total pressure,temperature and the ratio of phosphine/rhodium on catalytic activity,chemoand enantioselectivity are discussed.(R)PPhosRh shows higher activity and regioselectivity and the enantioselectivity is as much as that catalyzed by (S)BINAPRh in the in situ asymmetric hydroformylation of styre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 4’ 6 6’-四甲氧基-2 2’-二(二膦基)-l l’-吡啶 铑配合物 催化 乙烯 不对称氢甲酰化 异构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烷氧基苯有机共轭聚合物的光致发光性能 被引量:3
16
作者 荣华 佟拉嘎 +1 位作者 郭生 吉野胜美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93-496,共4页
介绍了4种新型发光材料苯-烷氧基苯共聚物的合成方法,材料的VU-Vis吸收光谱及其薄膜和溶液的光致发光性能。用电化学掺杂方法测定了其能带结构,并讨论了烷氧基侧基长度对高聚物发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这4种高聚物在紫外光激发下均发... 介绍了4种新型发光材料苯-烷氧基苯共聚物的合成方法,材料的VU-Vis吸收光谱及其薄膜和溶液的光致发光性能。用电化学掺杂方法测定了其能带结构,并讨论了烷氧基侧基长度对高聚物发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这4种高聚物在紫外光激发下均发蓝光,π-π 跃迁(Eg)值为3.2-3.3eV,烷氧基中碳原子数为10个左右时发光强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致发光 有机共轭聚合物 能带结构 电化学掺杂法 -氧基共聚物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能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4’-[1,n-亚烷基双[(E)-2-(4-氧苯基)乙烯基]]双吡啶的光化学性质(英文)
17
作者 张文勤 王勤耕 +3 位作者 郑艳 徐立勇 任荣良 刘金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17-521,共5页
通过E-[4-[2-(4-羟基苯基)乙烯基]吡啶与1,n-二溴烷烃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4,4’-[1,n-亚烷基双[(E)-2-(4-氧苯基)乙烯基]]双吡啶[n=2(Ia),3(Ib),4(Ic),6(Id)].用元素分析、红外、紫外和质子核磁共振谱鉴定了Ia-Id的结构.将... 通过E-[4-[2-(4-羟基苯基)乙烯基]吡啶与1,n-二溴烷烃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4,4’-[1,n-亚烷基双[(E)-2-(4-氧苯基)乙烯基]]双吡啶[n=2(Ia),3(Ib),4(Ic),6(Id)].用元素分析、红外、紫外和质子核磁共振谱鉴定了Ia-Id的结构.将Ia-Id的稀溶液用中压汞灯和低压汞灯交替照射,发现其分子内光环加成反应的存在,并且随着亚烷基碳链的延长,反应速度加快.研究还发现锌离子可以与毗陡环上氮原子发生螯合作用使分子内光环加成反应加快.本文化合物荧光很弱,在较高浓度下有较强分子间激基缔合物荧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 4'-[1 n-亚烷基双[(E)-2-(4-氧基)乙烯基]]双吡啶 光化学性质 分子内光环加成 激基缔合物 荧光 合成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4-二(2-甲氧乙氧基)苯腈的简易合成
18
作者 申伟成 沈永嘉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2-224,246,共4页
3,4-二(2-甲氧乙氧基)苯腈可以由3,4-二(2-甲氧乙氧基)苯甲醛制得,但是现有的制备方法反应条件苛刻、反应时间冗长。3,4-二(2-甲氧乙氧基)苯甲醛与羟胺盐酸盐在甲酸中反应,添加一定量的催化剂吡啶,在甲酸的回流温度下反应可在1h内完成,... 3,4-二(2-甲氧乙氧基)苯腈可以由3,4-二(2-甲氧乙氧基)苯甲醛制得,但是现有的制备方法反应条件苛刻、反应时间冗长。3,4-二(2-甲氧乙氧基)苯甲醛与羟胺盐酸盐在甲酸中反应,添加一定量的催化剂吡啶,在甲酸的回流温度下反应可在1h内完成,经过简单的后处理,3,4-二(2-甲氧乙氧基)苯腈的收率在92%以上,纯度在9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4-二(2-甲氧乙氧基)甲醛 3 4-二(2-甲氧乙氧基) 甲酸 吡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有不同功能基团的丙烯酸长链酯共聚物在溶液中的相互作用研究(Ⅰ) 被引量:1
19
作者 汪瑜华 戚国荣 +2 位作者 李慧玲 彭红云 杨士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2108-2112,共5页
合成了分别具有质子给体和质子受体官能团的丙烯酸正辛酯共聚物 .由于在给体和受体聚合物上分别引入的羧酸基团 ( AA)和碱性基团 ( VP) ,在溶液中进行共混复合时存在彼此间的相互作用而使共混体系表现出较高的比浓粘度 .引入比浓粘度增... 合成了分别具有质子给体和质子受体官能团的丙烯酸正辛酯共聚物 .由于在给体和受体聚合物上分别引入的羧酸基团 ( AA)和碱性基团 ( VP) ,在溶液中进行共混复合时存在彼此间的相互作用而使共混体系表现出较高的比浓粘度 .引入比浓粘度增长因子 R,讨论了共混组分和溶剂体系等因素对聚合物分子链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结果表明 ,质子给体聚合物 ( PDP)和质子受体聚合物 ( P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互作用 质子给体 质子受体 复合 溶液 乙烯 丙烯酸正共聚物 丙烯酸L4-乙烯基吡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金属镉-有机骨架材料的合成、结构表征及发光性能测试
20
作者 赵仑 张敏 +1 位作者 孙二军 唐栋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82-387,共6页
将4,4'-三苯胺二甲酸(H_2L)和硝酸镉分别加入1,4-二(咪唑)苯(bimb)和1,4-二(吡啶-4-甲氧基)苯(bpmb)中,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两种新型的金属镉有机-无机配位聚合物{[Cd L(bimb)_(0.5)]·2H_2O}n(1)和[Cd(HL)_2(bpmb)_(0.5)]_n(2).利... 将4,4'-三苯胺二甲酸(H_2L)和硝酸镉分别加入1,4-二(咪唑)苯(bimb)和1,4-二(吡啶-4-甲氧基)苯(bpmb)中,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两种新型的金属镉有机-无机配位聚合物{[Cd L(bimb)_(0.5)]·2H_2O}n(1)和[Cd(HL)_2(bpmb)_(0.5)]_n(2).利用X射线衍射(XRD)确定两种聚合物的结构,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IR)、热重(TG)和粉末X射线衍射(PXRD)等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在室温下测试两种配位聚合物的荧光属性.实验结果表明:配位聚合物1属三斜晶系,P 1空间群,其骨架为二维层状结构;配位聚合物2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是由一维锯齿链通过氢键作用形成的3D超分子聚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 4'-胺二甲酸 1 4-二(咪唑) 1 4-二(吡啶-4-氧基) 金属-有机骨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