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固定酶催化合成正辛基葡萄糖苷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周亚军 赖雪雷 +5 位作者 刘妍菊 姜薇 吕晨艳 刘昕 杨旭升 杨森培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163-165,共3页
为研制绿色环保型生物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多项式设计试验和极差分析对固定酶催化合成正辛基葡萄糖苷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醇糖比、剂醇比和加水量对葡萄糖转化率影响较大;葡萄糖转化率... 为研制绿色环保型生物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多项式设计试验和极差分析对固定酶催化合成正辛基葡萄糖苷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醇糖比、剂醇比和加水量对葡萄糖转化率影响较大;葡萄糖转化率随反应温度的升高、反应时间的延长、醇糖比、剂醇比和加水量的增大而增大;影响合成反应中葡萄糖转化率的主次因素依次为醇糖比(正辛醇与葡萄糖质量比)、剂糖比(固定酶与葡萄糖质量比)、加水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合成最佳工艺参数为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72 h,醇糖比11∶1,剂糖比13∶1、加水量15%(质量分数),葡萄糖转化率最大为97.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基葡萄糖苷 绿色环保型生物表面活性剂 ACA固定β-葡萄糖 葡萄糖转化率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凹凸棒土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催化葡萄糖合成辛基糖苷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烜 马勇 +2 位作者 刘严华 崔正刚 王峰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2-135,137,共5页
采用吸附-交联的方法获得凹凸棒土固定的β-葡萄糖苷酶,酶的固载量为147 mg/g,表观酶活为87.5 U/g。固定后,酶在加入叔丁醇混合溶剂中催化合成辛基葡萄糖苷的催化效率显著提高,葡萄糖转化率提高80.6%。在反应温度为50℃,p H为6.5,葡萄... 采用吸附-交联的方法获得凹凸棒土固定的β-葡萄糖苷酶,酶的固载量为147 mg/g,表观酶活为87.5 U/g。固定后,酶在加入叔丁醇混合溶剂中催化合成辛基葡萄糖苷的催化效率显著提高,葡萄糖转化率提高80.6%。在反应温度为50℃,p H为6.5,葡萄糖浓度为0.05 mol/L,V(辛醇)∶V(叔丁醇)∶V(水)=8∶1∶1的反应条件下,葡萄糖转化率可达到20.4%,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从自由酶催化反应的120 h缩短至72 h。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葡萄糖对酶催化反应具有底物抑制作用,通过固定化可提高酶耐受底物抑制的最大葡萄糖浓度,增加最大反应速率。固定酶在重复使用3次后酶活下降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土 Β-葡萄糖 固定化 辛基葡萄糖苷 底物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烷基葡萄糖苷的制备及应用
3
作者 尚建平 樊贝贝 +3 位作者 邓芳艳 付琳 范华军 陈咏梅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07-1213,共7页
传统表面活性剂以石油基为原料,原料不可再生、生物降解率低,且对皮肤刺激性强、危害人体健康。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以可再生的葡萄糖为亲水基团,脂肪醇为疏水基团,通过Helferich法合成出一种绿色温和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APG-08),通过核... 传统表面活性剂以石油基为原料,原料不可再生、生物降解率低,且对皮肤刺激性强、危害人体健康。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以可再生的葡萄糖为亲水基团,脂肪醇为疏水基团,通过Helferich法合成出一种绿色温和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APG-08),通过核磁共振氢谱(H^(1)NMR)和碳谱(C^(13)NM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对综合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APG-08具有优异的表面张力、泡沫性能和较好的乳化性能;当其质量分数为1%,表面张力值为30.61mN·m^(2),发泡量为10.0mL,且在10min之内能保持泡沫体积不变。将APG-08加入到润肤乳液的配方中,并进行了一系列性能测试,符合GB/T29665-2013的相关规格要求。说明研制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APG-08能够很好地满足化妆品用表面活性剂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基-β-D葡萄糖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Helferich法 性能测定 润肤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碳基固体酸制备及其在糖苷合成中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喻红梅 周峰 +2 位作者 华平 李建华 钱锋 《日用化学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17-723,共7页
以四氧化三铁为磁核,可溶性淀粉为基质,对甲苯磺酸为磺酸基来源,分别采用分步法和一步法制得磁性碳基固体酸催化剂Fe_(3)O_(4)/C-SO_(3)H(A)和Fe_(3)O_(4)/C-SO_(3)H(B)。利用SEM、XRD、FT-IR、TG、振动样品磁强计(简称VSM)等手段对催... 以四氧化三铁为磁核,可溶性淀粉为基质,对甲苯磺酸为磺酸基来源,分别采用分步法和一步法制得磁性碳基固体酸催化剂Fe_(3)O_(4)/C-SO_(3)H(A)和Fe_(3)O_(4)/C-SO_(3)H(B)。利用SEM、XRD、FT-IR、TG、振动样品磁强计(简称VSM)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将两种催化剂的活性进行比较,活性好的催化剂应用于辛基葡萄糖苷的合成。结果发现,Fe_(3)O_(4)/C-SO_(3)H(A)为核壳结构,粒径大小约为30 nm;Fe_(3)O_(4)/C-SO_(3)H(B)表现为具有一定多孔结构的无定形颗粒物;两种催化剂均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磁学性能。相比于Fe_(3)O_(4)/C-SO_(3)H(B),Fe_(3)O_(4)/C-SO_(3)H(A)在酸含量、葡萄糖转化率上表现更佳,因此选用Fe_(3)O_(4)/C-SO_(3)H(A)作为辛基葡萄糖苷的合成催化剂。当Fe_(3)O_(4)/C-SO_(3)H(A)用量为葡萄糖质量7%,正辛醇和葡萄糖的摩尔比为9∶1,反应温度为140℃时,葡萄糖转化率可达到98.5%。催化剂可通过简单的磁场分离进行重复利用,重复使用3次后,葡萄糖的转化率仍在92%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催化剂 固体酸催化剂 结构表征 辛基葡萄糖苷 重复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固体酸催化剂Fe_(3)O_(4)/C-SO_(3)H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2
5
作者 喻红梅 华平 +1 位作者 李建华 钱锋 《日用化学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96-403,共8页
以四氧化三铁为磁核,生物质碳(葡萄糖、淀粉、蔗糖)为原料,采用先制备Fe_(3)O_(4)/C,再对其进行磺化的方法制备磁性碳基固体酸催化剂Fe_(3)O_(4)/C-SO_(3)H。以辛基葡萄糖苷的合成反应为探针,考察生物质碳种类、碳化温度、碳化时间、酸... 以四氧化三铁为磁核,生物质碳(葡萄糖、淀粉、蔗糖)为原料,采用先制备Fe_(3)O_(4)/C,再对其进行磺化的方法制备磁性碳基固体酸催化剂Fe_(3)O_(4)/C-SO_(3)H。以辛基葡萄糖苷的合成反应为探针,考察生物质碳种类、碳化温度、碳化时间、酸种类、磺化温度和磺化时间等因素对葡萄糖转化率和催化剂酸含量的影响。利用FT-IR、XRD、TG、SEM和振动样品磁强计(简称VSM)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Fe_(3)O_(4)/C-SO_(3)H的最佳制备条件为:以淀粉为生物质碳源,其用量为m(Fe_(3)O_(4))∶m(淀粉)=1∶10,碳化温度为190℃,碳化时间为8 h,以对甲苯磺酸为磺酸源,其质量比为m(Fe_(3)O_(4)/C)∶m(对甲苯磺酸)=1∶0.6,磺化温度为250℃,磺化时间为4 h。在上述条件下,催化剂酸含量为1.17 mmol/g,葡萄糖转化率为97.9%。表征结果也表明,具有良好晶型结构的Fe_(3)O_(4)在后续的碳化和磺化过程中,结构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仍保留着良好的磁学性能。催化剂Fe_(3)O_(4)/C-SO_(3)H具备一定的孔道结构,热稳定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催化剂 固体酸催化剂 辛基葡萄糖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